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25例肺吸虫性心包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例肺吸虫性心包炎治疗体会黄文德,黄晓明,庄步兴,胡楣华[关键词]肺吸虫性心包炎;抗虫疗法;保心汤肺吸虫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屡见不鲜。据报告斯氏虫种引起心包炎之发病率为13%~19%[1,2,3];卫氏虫种为1.25%~4.6%[4,5],主要是童虫所... 相似文献
4.
肺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是因进食含有肺吸虫活囊蚴的螃蟹或虫刺蛄而感染所致。以小儿和青少年多见。现将我科从 1986~ 1996年收治的 6 9例肺吸虫病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6 9例 ,男性 53例 ,女性16例。男∶女 =3 31∶1。年龄 <6a 14例 ,6~ 12a 4 6例 ,>12a 9例。发病时间 1~ 3mo 10例 ,4~ 6mo 14例 ,7~ 9mo 2 5例 ,10~ 12mo 2 0例 ,生食螃蟹史 6 0例 ,病程 1wk~ 2a ,发热 7例 (体温 37 6~ 4 0 0℃ ) ,皮肤包块 2 3例 ,包块史 2例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97~ 52 0 0× 10 6 /L)… 相似文献
5.
6.
肺吸虫性缩窄性心包炎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20(1):34-35
缩窄性心包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它严重地限制了心脏的舒缩功能 ,肺吸虫病所引起是其中原因之一 ,认识肺吸虫性缩窄性心包炎的X线表现 ,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本文收集了具有完整资料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吸虫性心包炎 2 0例 ,现就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进一步认识其特征性X线改变。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属本地农村人口 ,未到过异地 ,在本地各县受染 ;其中男 18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2 5岁 ,平均年龄 16岁。除 4例在 2 0岁以上外 ,其余均在 2 0岁以下 ,故以青少年居多。( 2 )病史与病程 :全部病例均有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小儿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23例肺吸虫病患儿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后予以吡喹酮90~100mg/kg·d×2d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吸虫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多见;65.2%的患儿有生吃醉石蟹、虫刺蛄习惯或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常见,分别占87.0%及73.9%,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皮疹、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65.2%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78.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73.9%;17.4%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用吡喹酮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复杂,部分病例无吃石蟹、虫刺蛄或疫水接触史,胸片无异常或外周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不增高,容易误诊,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肺吸虫抗原皮试和(或)循环抗体测定可以确诊,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3例肺吸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吸虫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多见 ,6 5 .2 %的患儿有吃石蟹、蛄或疫水接触史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常见 ,分别占 87%及 73.9% ,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 ,皮疹、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 6 5 .2 %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 78.3%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 73.9% ,17.4 %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用吡喹酮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复杂 ,临床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肺吸虫抗原皮试和 (或 )循环抗体测定可以确诊 ,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肺吸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吸虫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多见,65.2%的患儿有吃石蟹、蛄或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常见, 分别占87%及73.9%,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皮疹、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65.2%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78.3%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73.9%,17.4%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用吡喹酮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 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复杂,临床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 肺吸虫抗原皮试和(或)循环抗体测定可以确诊,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城市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已确诊的2例儿童肺吸虫病伴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肺吸虫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可伴有乏力、气促、盗汗、头痛、惊厥、胸痛、喘憋、咯血、腹痛、呕吐、皮下包块、膝关节疼痛等.多有明确进食生的或不熟的溪蟹、淡水虾史,常饮用生水.多有浆膜腔积液,以胸腔积液为主.实验室检查大多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加.确诊依据免疫学及病理检查,肺吸虫抗原皮试、血清抗体阳性及病变组织中查到肺吸虫虫体或虫卵均可确诊.结论 肺吸虫病虽为城市儿童少见病,但仍于全世界广泛分布,且误诊率高,应得到充分认识.对有肺部游走病变伴嗜酸粒细胞增高的患儿应高度注意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12.
肺吸虫病30例,其中宽甸地区26例,临床以胸痛、血痰、X线胸片肺内病灶及痰检虫卵阳性为主;桦甸地区4例,则以高热、嗜酸性细胞显著增高和肝功明显异常为主,痰检虫卵阴性。经病原生物学和遗传学检查,认为导致不同临床型的卫氏肺吸虫在生物学形态上无显著差异,染色体核型分别属三倍体型和二倍体型。这一结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于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8,(1)
肺吸虫病是由于肺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人食用含有肺吸虫活囊蚴的生或半生的蟹、蝲蛄或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感染。临床常以嗜酸细胞增多及异位症状为主要表现。现将我科1979~1986年间收治的32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27例(84.4%),女5例(15.6%),男:女为5.4:1。4~6岁5例(15.6%),7~10岁23例(71.8%),11~14岁4例(12.5%),其中最小年龄为4岁,学龄期 相似文献
15.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科在2004~2008年期间对80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而进行心包剥脱术的患者,并对术前术后的心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80例均成功剥离心包,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手术成功康复出院。患者术前术后的心功能评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包剥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充足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监测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卫氏并殖吸虫(P.w)成虫移植到犬、猕猴、山羊、大白鼠、豚鼠、鸡和鸭的胸腔及腹腔后的活动情况及其引起的病变。结果表明:(一)猕猴、山羊、大白鼠不是P.w的终宿主;(二)不支持P.w成虫能从宿主的胸腔移行至颅腔。文中还讨论了病灶中卵黄颗粒的形态特点,提出成虫移植法可作为判断宿主对P.w适应梯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鄂西北地区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正> 近年来鄂西北地区不断发现肺吸虫病患者,其致病性强、流行广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地为斯氏肺吸虫病流行地区,自发现肺吸虫病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肺吸虫病的调查研究,现将近年来我们对该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调查与结果1.1 自然景观与肺吸虫病流行的关系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北接豫西,西邻陕西,南与四川毗连,大巴山、武当山、秦岭三大山脉横贯境内,南部为神农架原始森林。全市海拔约在400~3000m之间,调查区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能力,降低误诊率.方法:分析4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果: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心悸、浅静脉充盈,心尖搏动减弱、奇脉、脉压差小.影像学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舒张末径缩小者33例,24例于M型超声心动图上见左室后壁在舒张中晚期运动停止呈平直外形.X线检查:心影轻中度扩大者32例,25例出现心包钙化,26例出现肺淤血,肺部有结核病灶者23例.CT可明确显示心包增厚及钙化.结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特征是一侧或两侧心缘僵直,搏动减弱,心包膜增厚、钙化,心室缩小,小心室大静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