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明  张林祥 《海峡药学》2013,25(1):287-288
目的了解我院ADR监测工作现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我院的ADR监测上报工作,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根据ADR监测中心判断标准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16份ADR报告进行来源、分布、报告质量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相关环节的改进方案,评估实施结果。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2010年、2011年我院ADR监测上报工作在数量、质量上有持续性显著提升。结论实施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明显提升我院ADR监测、上报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完善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方法:采用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对严重ADR监测工作进行管理。以2010年上报情况作为整治前对照数据,2011年~2012年为第一阶段,采取宣传教育,重点科室监控等措施;2013年为第二阶段,建立网上上报平台。比较3个阶段严重ADR的上报数量和质量。结果:经过整治,严重ADR的上报例数有显著增加,2012年比2010年增加177%,2013年比2012年增加48%;报告表填写更加规范,平均得分2012年比2010年增加14%,2013年比2012年增加3%;医师和护士对ADR的认知度明显提高,上报比例由整治前的0提高到23%;结合严重ADR病例开展科研,提供药学服务。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效地促进严重ADR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戴春雷  陈桂平 《中国药房》2009,(23):1818-1821
目的:为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国ADR报告的填写要求,对我院2005~2007年收集的ADR原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576份ADR原始报告中,3年中平均每份报告缺项数分别为13.86、12.16、13.61次/份;ADR报告数量每年均呈递增趋势,但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其主要表现在缺项较严重、填写内容不规范及严重病例所占比例不符合标准等方面。结论:建议对ADR报告填写进行专项培训,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ADR上报人员对报告质量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石壬伟 《中国药房》2007,18(5):376-377
目的分析我院2005年收集的141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依据江苏省《ADR报告表规范分级标准》,确定ADR报告填写质量标准,并按标准对报告的填写质量进行分析。结果88份为“数据完整”的4级报告,占62.41%;42份为“数据不完整”的1~3级报告,占29.79%;11份为无效报告,占7.80%。结论在加强ADR监测的同时应采取措施,提高ADR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2):186-18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的总体质量,为进一步提高ADR报告质量、推进医院ADR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ADR报告,分别从报告类型、监测期内药品(新药)与监测期外药品(老药)ADR报告情况、报告人职业、报告科室、ADR临床表现和原始报表缺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 295例ADR,其中已知一般的ADR报告例数最多,共1 943例(占84.66%),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仅有20例(占0.87%);老药引起的ADR共2 136例(占93.07%);报告人职业以护士为主,共1 999例(占87.10%),医师和药师分别占7.28%和5.62%;上报科室以门诊注射室为主,共1 473例(占64.18%),手术和非手术科室分别占15.08%和15.16%;ADR临床表现以已知的常见症状为主,共1 938例(占97.48%),罕见症状仅占2.52%;原始报表缺项项目以相关重要信息、ADR过程描述和关联性评价为主,分别占81.92%、69.19%和57.08%。结论:我院ADR报告总体质量不高。应改变当前ADR监测药师的工作模式,深入临床进行ADR报表核实、宣传,提高ADR报告的质量,并建立ADR上报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18例儿童ADR报告按照报告类型、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ADR报告中,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99±2.89)岁,平均体质量为(14.18±8.51)kg,男女比例为1.32∶1,03岁患儿占58.26%;新的和严重的ADR占33.03%;引发ADR最多的是抗微生物药,占67.89%;最主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占92.2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与全身性占80.76%。结论为使儿童ADR监测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医院必须有重点的继续加强培训,增强行政监管力度,加大奖惩力度,加强药品的质量控制,临床上继续减少静脉给药频率,加强用药监护,做好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院305 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1年上报的305例ADR报告,按照报告类型,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5例ADR报告中,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16±2.91)岁,平均体质量为(14.56±8.00)kg,男女比例为1.88∶1,0~3岁患儿占53.44%;新的和严重的ADR占16.39%;引发ADR最多的是抗微生物药,占75.30%;最主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占95.0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与消化系统占80.24%;严重的ADR中46.67%发生在用药4 d后。结论为做好儿童ADR监测工作,医院必须增加必要的设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强化科室内部管理,加强培训,提高医师和护士上报ADR的积极性,改变医师的用药习惯,增强医师和护士对儿童心理及行为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CQI)管理工具在提升痰培养标本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成立CQI管理小组,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痰培养标本质量进行监控,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落实整改。结果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标本质量欠佳、标本污染、送检时间过长、标本错误、多标本送检、信息错误、标本量不足或干燥等问题。与实施CQI前比较,CQI实施后痰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QI管理工具能提高痰培养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护理部门、检验科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整改,减少不合格痰标本的发生,不断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质量。方法:对我院200例ADR/ADE报告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ADR/ADE报告中4级报告占全部报告的26%,ADR/ADE发生的过程和处理结果项描述简单。应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加强ADR/ADE的教育,提高ADR/ADE的报告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秀荣  张燕娥  郑军  董怡 《中国药事》2008,22(7):623-624
对2007年6~8月我院收集到的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共涉及药品20种,其中抗感染药12种,引起不良反应21例次,占75%。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晓琰  曹惠明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07,18(11):862-863
目的:为医疗机构建立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提供借鉴。方法:解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的结构与流程、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确保其正常运行的措施。结果:通过建立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促进了医院相关工作的进步。结论:医疗机构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对保证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32):4492-4495
目的: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合理使用抗结核药及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5月我院结核病住院患者,按照疑似MDR-TB(202例)和确诊MDR-TB(162例)分为两组,进行药物组化疗法,并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管理方式,并观察ADR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治疗管理期均为18个月。结果:疑似MDR-TB组患者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均≥26.24%,其中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为40%左右;对二线药物的耐药率均≥4.95%,其中对丙硫异烟胺耐药率最高,为46.0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一线药物全敏感为44.06%,单耐药为14.36%,多耐药为9.90%,耐多药为31.68%;一、二线药物全敏感为21.78%,单耐药为24.75%,多耐药为17.82%,耐多药为32.67%,广泛耐药为2.97%。MDR-TB患者治疗管理方案中,结防机构治疗占56.17%;转诊于专科医院治疗占14.81%;未治疗者占22.22%;其他因素导致改变治疗方案或无法继续治疗占6.79%。确诊MDR-TB患者较疑似MDR-TB患者二线方案诊疗的ADR发生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后期对症治疗均有所好转。结论:对于MDR-TB患者根据病情可有效寻找合适的治疗管理方案,提高疗效,降低ADR发生率,控制结核杆菌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会民  张永进  陈曙峰 《中国药房》2014,(13):1189-1192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对影响门诊药房调剂的各环节即采购、验收、储存、请领、上架、调剂、发放及相关风险因素(药库、门诊药房、门诊医师、网络系统因素)进行根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并落实,并对实施风险管理前(2013年6月1-30日)、后(2013年7月1-30日)门诊药房调剂(连续调剂60天7 000张门诊处方)的差错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制订并实施了包括落实相关制度、强化药品标识管理、加强培训及学习、优化调剂流程、改善窗口环境等改进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后内差事件发生件数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405,P<0.001),外差发生件数降为0。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后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显著加强,调剂差错数量明显减少,促进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葛云 《中国药房》2013,(10):931-933
目的:探讨同一药品多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原因、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及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防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短期内(30d)同一药品出现2例以上相同ADR的报告35例(共10起ADE),以患者的性别、年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出现ADR原因初步分析及构成比等进行统计。结果:35例ADR报告中治愈率达100%,未发现有后遗症。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以中枢神经系统最多(占30.23%)。报告原因分析有50.00%是换用新批号或新生产厂家药品后出现的,根据情况做了停药、退换货等处理;33.33%是由于药品使用问题导致,根据临床需要,给予用药指导或更换为适宜的药品。结论:基层ADR监测人员应严格执行《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这是减少ADR、防范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20):2784-2786
目的: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质量。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模式,收集医院ADR快速上报信息系统应用前后的ADR报告表,对上报数量、报告类型、时限及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应用后可实现快速上报功能,系统应用前后,上报总数由589份上升至748份,所有严重的ADR比例由6.28%提高到11.76%,报告质量评分由93.64分上升到98.36分,不超时报告占比由94.05%提高到9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ADR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有利于提高报告效率、保证报表质量、扩大监测网络覆盖面,可为药品安全科学评价和监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精益管理用于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实践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S精益管理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采用6S精益管理的理论和精益管理中的分类管理、标识管理、目视管理、制度化管理等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目录。结果 通过应用6S精益管理方法,建立了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和高危药品专人管理、专区或专柜存放和警示标识的张贴等管理制度,使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结论6S精益管理这一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医院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加了工作人员对高危药品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6S精益管理在高危药品管理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临床药师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及主动参与报告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和质量改善的体会,提出由临床药师主动承担不良反应报告,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优势,建立由临床药师主导的医院药物警戒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