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生活》2013,(4):34-34
《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回大地,冰雪消融,阳气升发,万物苏醒,天地自然,生机勃勃,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阳之气,使新陈代谢更旺盛,身心更健康。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认为:善养生者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而运动锻炼也应该围绕着“养阳”这一原则进行。具体的养阳方法正如《黄帝内经》所举:眷三月宜“夜卧早起.广步与庭”。我国古代医家孙思邈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相似文献   

3.
《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回大地,冰雪消融,阳气升发,万物苏醒,天地自然,生机勃勃,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春令之气  相似文献   

4.
二月份包含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和雨水,是春季的开始,天气由寒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也开始增多。我国自古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立春时节,阳气初升,养生要顺应自然,开始养阳。中医认为,春季属木,对应人体的脏腑为肝,所以这个季节应注意养肝,在情绪方面应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保健谚语,叫做“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春季,大地回暖,万物更新,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由于这个季节温差悬殊,也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新病或旧病发作。历代养生家都认为,春天人体阳气开发,与春之阳气相应。《黄帝内经》中记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长期以来,它对人们养生防病、抗老防衰起着重要作用。顺应气候以养阳春季是一年之中冷暖空气交汇最频繁的季节,乍暖乍寒,气候多变。所以要顺应气候,注意防寒保暖,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由于春季气温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要人们须应四时阴阳的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以调神养生。因为春季自然界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要抓住时机,适当调养。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旺盛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于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在夏季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相似文献   

9.
钱伟 《自我保健》2013,(3):25-25
我国传统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乍暖还寒,阳气上升,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特别是现在这样的早春时节,最好多吃些韭菜、香菜、葱、姜、蒜。这些蔬菜均属温性,既可驭散寒冷,又能杀菌抑菌。  相似文献   

10.
正如古人所说的“顺应天时养生”。科学养生要求我们根据五行和人体不同的脏腑相对应的原理,在一年四季里,分春夏秋冬,在相应的季节重点保养相应的脏腑,这样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科学安排四季养生,首先要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阳春三月,大地转暖,春阳上升,万物复苏。根据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只有人的机体内环境与自然界的外环境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机体的阴阳动态平衡,因此,传统医学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与健康》2014,(2):62-62
1.起居规律入春后,随着气温的逐节升高,末梢血液供应渐渐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变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阳气生发,此时千万不可贪图懒觉,尽快适应由冬入春的气候转变。  相似文献   

13.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阴气。当天气逐渐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之时,此时人体应保养阴精,注意调养。换而言之,秋季养生要注意遵循"养收"的规律,因为此时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显著,人体抵抗力弱时容易发生上呼吸道不适,所以饮食要遵循滋阴润肺、养阴防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陆武韬 《健康生活》2011,(6):23-23,34
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但同时也是机体阳气最容易受伤的时候。夏季既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为什么反而容易受伤呢?因为冬季万物归藏,人体的阳气也藏于内,而夏季阳气散发于外,相对来说体内阳气反而不足。  相似文献   

15.
《养生四要》卷三专论“法时”。所谓法时,即效法四时阴阳与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万全强调不要违背《内经》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只有遵循此一原则,才是养生的根本。万全说,凡天地之气。顺则和,逆则乱。所以先贤立四时调神之法.春天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顺其发陈(即去陈生新)之气,逆之则伤肝。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夏至狗,没地走。"狗都热的没地走,何况人呢?《夏至九九歌》记载:"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沐浴……"中医学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养生讲究"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不妄做劳"。夏季炎热,暑易伤气。"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为何提倡“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治病养病。《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火克寒,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  相似文献   

18.
同样是28岁,为什么有的人丰纤有致、面色润泽,有的人则总是面有菜色、疲惫不堪?养生专家认为,你的样貌与体内阳气是否充足有很大关系。女人不能只滋阴,在适当的时候养阳才是养生的根本。《黄帝内经》中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的保养当然可以在任何一个季节进行,但效果都比不上夏天的效果。做阳光美女,从闪避以下6种不爽开始——  相似文献   

19.
夏季人们往往因为怕热而恣意贪凉,结果导致阳气受损,而引发感冒、肠胃炎、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各种疾病。夏季炎热,人体阳气亢奋,因此,古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盛夏养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许良 《自我保健》2009,(11):44-44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