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药与保健》2013,21(3):45
有的老年人走路没劲了或腿痛了,就休息一会儿,感觉好点了就继续走路;一会儿又没劲儿了就再休息会儿。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人老了,腿脚不方便。还有人会选择去看骨科或神经科,可是怎么也看不好。当老人出现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相似文献   

2.
有的老年人走路没劲了或腿痛了,就休息一会儿,感觉好点了就继续走路;一会儿又没劲儿了就再休息会儿。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人老了,腿脚不方便。还有人会选择去看骨科或神经科,可是怎么也看不好。当老人出  相似文献   

3.
很多年纪大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很长时间不走路了,偶尔走得距离长了一点,就会感觉下肢疼痛,有些是小腿后侧肌肉的酸痛,有些则是从大腿后侧开始像一根"筋"放电一样一直痛到小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4.
噪声对血管总外周阻力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噪声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关注,由于作业环境的隔声、吸声和消声措施有些问题尚未解决,耳塞应用乂不甚习惯,因此噪声对人体损害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国内对此曾作过大量研究,但对血管总外周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TPR)的变化,很少见有报告。本文就接触噪声工人的血管总外周阻力这一非特异性指标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外周血管换血治疗新生儿Rh溶血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5例确诊为Rh溶血病患儿实施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结果15例Rh溶血病患儿出院时黄疸全部消退,贫血纠正,临床治愈出院。结论换血是治疗新生儿Rh溶血病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外周血管介入后并发症类别及其原因.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之间收治全部96例介入后并发症病例,对其并发症的类别及产生原因进行回顾下分析.结果:外周血管介入后总体并发症比例为4.93%,研究病例中,股动脉出血16例,占比16.67%;血肿52例,占比54.16%;动脉贯穿15例,占比15.63%;假性夹层动脉瘤13例,占比13.54%.结论:按所占比例进行排序,血肿>出血>贯穿>动脉瘤.其产生原因多与止血、包扎、患者运动等原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为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行介入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质量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6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能有效改善患者咯血症状,减少预后复发几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A组)和合并外周血管病变组(B组),进行双能X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BMD)测定,同时测定臂踝脉波传播速度(baPWV)及超声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数据与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BMD低于同龄的非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BMD低于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动脉硬化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二者的明确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超声教学中的难点及规范化教育模式,提高血管超声教学效果。方法:在血管超声教学中注重对血管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着重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强调全面扫查。建立“上下游”观念,建立健全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并在教学中进行双向教学,反馈循序渐进提高学员诊断水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结果:超声诊断在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多种措施综合应用措施可以推进外周血管超声教学。结论:教学模式革新、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化培训是血管超声诊断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A组)和合并外周血管病变组(B组),进行双能X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BMD)测定,同时测定臂踝脉波传播速度(baPWV)及超声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数据与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BMD低于同龄的非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BMD低于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动脉硬化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二者的明确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麻恒翔 《中国校医》2021,35(2):106-108
目的 探讨大咯血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大咯血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2组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剩余碱(1.63±0.04)mmol/L、动脉血氧分压(11.69±0.9...  相似文献   

13.
袁南兵  冉兴无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862-2863,2866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和缺血性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随着成人干细胞转分化现象的发现和深入研究,自体干细胞移植修复缺血组织,重建动脉侧枝循环已成为近年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自体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和缺血性糖尿病足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例肠瘘患者长期应用经外周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探讨8根导管在1例肠瘘患者应用中的护理经验和教训。方法对1例应用8根PICC的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整体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8根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4个月。第1、3、5、7根导管分别应用12、13、11、14个月,第1根由于经验不足,严格按照说明书导管留置时间拔管,第3根由于滴入不畅拔管,第5根患者强烈要求拔管,第7根则是患者洗头时不慎拔管;第2根导管留置6个月时患者体温升高达38.7℃,考虑为导管原因拔管,因缺少经验未作培养,拔管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第4根导管使用3个月时患者体温39℃,考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拔出导管,尖端培养为真菌阳性;第6根留置7个月,由颈内静脉穿刺到上腔静脉,拔管原因是穿刺点局部化脓;第8根应用了8个月,拔管原因是堵管,应用尿激酶溶栓效果不佳。结论对肠瘘患者应用PICC可减轻患者痛苦,充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田光波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63-1264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曾在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接受多次住院治疗且规律服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及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肥胖、吸烟、伴发疾病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吸烟率、肥胖率、合并症发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均是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早期治疗伴发疾病、规律饮食控制体重、戒烟等有助于减少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李太生、曾勇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较健康人群更易发生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意味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更容易发生如高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的意义。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的多普勒频谱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中共发现舒张期反向血流患者68例,包括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21例,肾移植并发症22例,中晚期妊娠重度子痫前期3例,人工血液透析动静脉瘘血栓形成20例,其他2例。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其病因可被分为血管型(41例)、器官型(22例)、妊娠型(3例)和其他(2例)。结论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的出现因部位不同而病因不同,对其病因分型有助于提高对舒张期反向血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的意义.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的多普勒频谱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中共发现舒张期反向血流患者68例,包括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21例,肾移植并发症22例,中晚期妊娠重度子痫前期3例,人工血液透析动静脉瘘血栓形成20例,其他2例.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其病因可被分为血管型(41例)、器官型(22例)、妊娠型(3例)和其他(2例).结论 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的出现因部位不同而病因不同,对其病因分型有助于提高对舒张期反向血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两个月前,章大爷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症状,走着走着突然腿就瘸了,但只要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但时间一长又会一瘸一拐,如此一再反复。到医院检查,原来他患了一种叫做"间歇性跛行综合征"的疾病。医生说章大爷走路突然一瘸一拐是他的下肢血管动脉闭塞造成的,而病根就是他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高血压病人外周血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200例高血压患者,视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维生素D正常者50例,视为A组;维生素D缺乏者50例,视为B组,维生素不足者50例,视为C组;维生素充足者50例,视为D组。对比四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LDL-C水平、BMI、冠心病既往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患者的LDL-C水平、总胆固醇水平、BMI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四组患者的冠心病既往史发病率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管功能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存在相关性,维生素D不足或者缺乏可使得患者血管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