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在中医临床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几种脉象相兼出现,如浮脉,有的兼有数脉,有的兼有弦脉,有的兼有涩脉等等。而相兼脉中有部位相兼,左右相兼,六部相兼,同部相兼等不同。相兼脉对于临床医生来讲临床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结合跟诊姚梅龄教授及团队成员的体会,探讨六部相兼脉类之弦涩脉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弦脉为肝脉 ,是临证常见十六种病脉之一 ,其脉象端直以长 ,如按琴弦 ,特点是脉本身硬度大 ,因而易与桡动脉硬化相混淆 ,脉诊时须加辨别 ,以免误认脉象。脉诊的部位即病人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 ,与脉搏触诊检查部位相同。桡动脉属浅表动脉 ,在正常情况下 ,桡动脉壁光滑柔软 ,而有一定弹性 ,如用一手指压迫桡动脉 ,使其血液阻断时 ,其远端的动脉管不能触及 ,如仍能触及 ,则标志着有动脉硬化 ;动脉壁变硬 ,弹性丧失 ,呈索条状 ,见于早期动脉硬化。 (戚仁铎主编 .诊断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119)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1.
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传承、创新后形成的独特的脉学体系,与传统脉学相比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过程较为漫长。在系统辨证脉学视角下,将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按传统辨证分型分为痰瘀滞络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3个证型,以及从气机角度出发分为气亢于上证、气郁于中证、气陷于下证3个证型,并运用系统辨证脉学指导辨证论治,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准确辨证、高效论治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观察36例弦脉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与30例非弦脉型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正常人ET水平显著低于非弦脉型高血压患者(P<0.01),后者又显著低于弦脉型高血压患者(P<0.01)。说明高血压患者存在ET水平的增高,以弦脉型为明显,ET增高可通过增加动脉张力和促进动脉硬化对弦脉形成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证临床诊疗新思路。方法:基于中风先兆证病机特点,重视心理压力等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结合患者心理状况与性格特征,试以中医内科心身疾病诊疗模式论治中风先兆证。结果与结论:心身并重论治中风先兆证,为中风先兆证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以求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岳沛平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0):1256-1258
讨论了数、疾、迟、损、败、弦、紧、涩、细、弱、微、洪、大、散、芤、促、结、代等18种脉的脉象和脉图变化特征,及其在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肺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诊脉识病”“凭脉辨证”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文献系统评价中风病先兆证的临床特征。[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文献系统评价方法, 建立“文献信息采集表”,对中风病先兆证文献进行研究。[结果] 共纳入合格文献261篇, 研究表明:1)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过咸、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年龄、环境污染、体质量超重等。2)病因病机: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内风旋动、饮食不节、七情失调、起居失调、年老体衰、烦劳过度、气候变化、腑实壅塞、体质不良、房事不节等。3)证候包括:风痰证、痰瘀证、痰湿证、痰热证, 肝胆火旺证、肝风内动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 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 肾精不足证, 肾虚证等。4)主要临床症状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头昏/头晕/目眩, 肢体麻木, 倦怠乏力, 语言不利, 头胀痛, 黑蒙, 肢体拘急/筋惕肉(目闰), 烦燥不安/性情易怒、胸闷/心悸、失眠/少寐多梦等。5)舌象:舌红、舌瘀点/舌瘀斑、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苔薄白等。6)脉象:脉弦、脉弦滑、脉涩/脉细涩等。[结论] 以上结果与学会标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经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专家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8份,失访12份,失访率2%(小于15%),总体信度0.97和效度73.11%,分半信度0.92、分半相关系数0.91。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病史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年老、环境污染、微循环异常;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体质不良、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腑实壅塞、气候变化、房事不节;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症状有倦怠乏力、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头昏/头晕/目眩、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黑蒙、头胀痛、口角流涎/流涎;舌象有舌淡、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舌绛红/舌红绛、苔薄白、苔白腻、无苔、苔白;脉象有脉弦滑、脉涩/脉细涩、脉细/脉细弱、脉虚/弱。[结论]以上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学会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中风患者治疗中的舌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舌象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记录127例脑中风患者全病程舌象,根据舌象变化选用"开窍熄风胶囊"、"通腑汤"、"羚蝎胶囊"、"化瘀汤"、"益阴汤"、"益气活血糖浆"进行辨证治疗.结果:黄、白垢腻苔,厚腻苔,黄腻苔,黄糙苔,舌下脉络迂曲,舌质红绛或暗红,舌体卷缩,多为危重之症.通过结合证、舌、脉的辨证施治,127例中基本恢复39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31例,稍进步11例,恶化4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88.2%.结论:风火痰热是中风的主要病机,脑卒中患者舌象观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脉诊信息的分析方法决定了脉象信息全面深入的阐述。从时域分析方法、频域分析方法、时频分析方法、可视化分析方法等方面综述中医脉象信号特征提取与信息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独取寸口”现代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研究发现,寸口脉是一个多维信息的交汇点。位置上远离心脏,因而能在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同时,也能够反映外周循环的状态;组织结构上属于中动脉,是神经体液调节的靶位密集区;在波的物理特性上,是正向波与反射波的交汇点;适中的口径又使血液流动性变化得以精确表达。因此说是"独取寸口"成就了中医脉诊,似不为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