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因素。方法以自制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定量表(SANS),对门诊2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会功能缺陷达92.8%,以责任心和计划性、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社会性退缩缺陷最重;其功能缺陷与患者的病情、服药依从性、工作安排、家庭经济有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对疾病的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加强社会心理康复,增加社会支持力量,可预防和延缓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社区近两年就诊及筛查出的86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心理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干预结束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观察两组患者不良行为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工作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行为改善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恢复率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优质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预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促进其日常生活工作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99-900
目的评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社区综合康复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社区常规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各类问卷调查结果,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WCST、ITAQ、FIS、BPRS、SD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功能、社交技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可促使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康复,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按数字法随机选取本社区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分45例实验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随访服务,实验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以及服药配合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以及服药配合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服药配合度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个案管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生活质量,且能提高患者生活的自理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0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组),并用1:1配对方法将另80例患者作为社区组。在综合康复前、康复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运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精神症状、家庭负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4个维度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1年内的复发住院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第6个月、12个月时的SDSS、BPRS、FIS得分分别低于社区组患者,ITAQ得分高于社区组患者(P均<0.01)。康复组患者复发住院率为1.25%,社区组患者为1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轻其社会功能缺陷,改善精神症状,减轻家庭照料负担,提高自知力与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住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将123例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健康教育,共计24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疗效。结果在干预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为21.14±5.78分,优于对照组的33.04±3.64分;SDSS总分改善为7.07±3.08分,优于对照组的10.70±3.31分。同时,研究组各量表的因子分的改善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胡群英  尹恕 《现代医院》2014,(10):155-156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方法抽取60例出院疗效达"好转"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继续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利培酮24mg/日)。研究组另联合进行康复治疗,每周两次,每次90分钟,持续12周。结果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入组时两组的社会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2周的康复治疗后研究组的社会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90年代开始引进了国外的社区精神康复方法,结合国情也开展了对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技能训练和职业康复等研究,使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区得到康复,并重新回到了社会。许多学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功能逐渐衰退的结局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积极的社会心理和生物干预,不仅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能力,还可以降低其致残率,使大部分患者在社会上重新得到新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社会康复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和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已经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干预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干预第12个月进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调查与评定。结果干预组干预第12月ENRICH总分、夫妻交流、角色平等性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FAD总分、沟通、问题解决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心理社会康复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婚姻质量和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众医学》2011,(6):12-13
生活实例 陶陶是禁毒社工陈慧的服务对象。陶陶吸毒前前后后十几年,家庭破碎,生意亏本,还借了许多债。当得知陶陶吸毒时,她父母不敢告诉任何人,买了戒毒的药,用尽一切办法在家帮女儿戒毒,结果几次都未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心理护理)和对照组30例(未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心理护理8周后的PANSSS及SDSS量表评分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管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病房出院的患者作为研究组(78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86例)。评定工具包括一般情况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阳性阴性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出院时(基线)、6个月、12个月3次评定。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MMSE和PANS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2.35,P=0.013),而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784)。通过自身前后比较(基线与12个月后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ANSS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t=3.102,P=0.005),对照组(t=4.211,P=0.001 4)。结论社区管理治疗作为目前精神疾病防治的主要方式,它能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而症状改善会影响认知功能。因此,本次研究难以认定社区管理能够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郑勤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4):132-133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即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倒。干预组接受系统的集体及个别心理社会家庭方面的干预,同时合并药物维持治疗。在研究开始后的3个月、1a、2a末,对两组患者分别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结果此两组DAS和PANSS评分3个月时无统计学意义,1a末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2a末有统计学意义(P〈0.01),2a内复发例数,干预组12例,对照组34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症状的好转、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复发率的降低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5):388-390
通过组建精神卫生专业服务团队,综合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精神症状,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随机从上海市闵行区1 275名传统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24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19名和干预组124名。干预组实施团队式个案管理,对照组仍然接受传统个案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管理治疗和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精神症状,对基本信息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对社会生活能力和精神症状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数据采用Epidata 3.0录入,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入组半年后干预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简称BPRS量表)总分为(25.07±7.37)分,其中焦虑忧郁因子分为(6.02±2.13)分、思维障碍因子分为(5.28±2.03)分、激活性因子分为(4.12±1.35)分、敌对性因子分为(3.76±1.49)分,与干预前的BPRS量表总分(28.70±8.73)分,以及焦虑忧郁因子分(6.71±2.53)分、思维障碍因子分(5.85±2.00)分、激活性因子分(4.65±1.7)分、敌对性因子分(4.46±1.81)分作比较,平均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队式个案管理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社区康复指导,对指导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情况、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社区康复指导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情况、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9,(5):707-708
目的探讨在非干预条件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3年的复发率以及社会功能,分析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痊愈"出院的4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0例出院患者中,3年复发率为58.1%,第1、 2、 3年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自我照料均保持良好的患者分别占55.4%、 60.6%、 6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良好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是复发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2.611~5.714, 2.653~3.413; 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社会功能较差,坚持工作/学习、维持人际交往有利于减少病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住院康复期1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常模差;患者的社会支持度较常模低(P<0.01)。结论:社会支持与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护士在患者住院治疗的同时,应充分评估和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积极性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120例处于稳定期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入组前、入组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康复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1年内的复发住院率。同时在相同时间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定患者主要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和家庭负担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复发住院率1.67%,对照组患者为18.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组患者第6个月、12个月时PANSS、M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第12个月时干预组主要照料者SAS、SDS和FI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积极性社区干预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住院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探索“非专门机构化”模式在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中实现的途径。方法:以社区为单位,选取三个区的1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由社区精防康复专业人员实施一年的家庭干预,并与98例患者作对照研究。采用WHO编制的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及患者疾病转归调查表(自编)评定效果。结果:经测评,干预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家庭职能、工作职能、社交能力)的康复较一年前显著提高(P<0.001);病情不稳定/恶化及疾病复发的情况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社区家庭干预效果理想,能有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值得探索、普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