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C-IBS大鼠结肠中蛋白酶活化受体4(PAR4)表达的影响,探讨PAR4在电针治疗C-IBS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32只SPF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C-N组(正常对照组)、C-M组(IBS模型组)、C-DD组(电针大肠俞组)、C-DS组(电针上巨虚组),每组8只,用冰水灌胃法建立C-IBS模型。C-DS组和C-DD组电针治疗7d。取结肠组织,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PA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结肠PAR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存在统计学差异。C-M组结肠组织PA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N组,C-DD组和C-DS组结肠组织PA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M组;C-DD组与C-DS组之间结肠组织PA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表现出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C-IBS大鼠PAR4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C-IBS)结肠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IBS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大肠俞组、电针上巨虚组,每组8只。采用冰水灌胃法复制C-IBS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7d。观察各组大鼠粪便性状并进行粪便性状评分,同时检测粪便含水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CGRP、SP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粪便性状评分和粪便含水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大肠俞组和电针上巨虚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和粪便含水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组结肠中CGRP、SP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大肠俞组和电针上巨虚组大鼠结肠中CGRP、SP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CGRP、SP在电针缓解C-IBS内脏高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AR4、TRPV1在电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痛敏中的作用,探讨针刺缓解大鼠内脏痛敏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大肠俞组、电针上巨虚组,每组8只,采用乙酸灌肠法复制IBS内脏痛敏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7 d。在电针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粪便性状并根据粪便性状分级进行粪便性状的评分,检测粪便含水量和引起腹部回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AR4、TRPV1蛋白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和粪便含水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P<0.01),电针大肠俞组、电针上巨虚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P<0.01,P<0.01)和粪便含水量降低(P<0.05,P<0.05)。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引起大鼠腹部回缩反射的容量阈值明显降低(P<0.01),电针大肠俞和电针上巨虚后引起大鼠腹部回缩反射的容量阈值显著增加(P<0.01,P<0.01);模型组结肠组织PAR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上巨虚组结肠组织PAR4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TRPV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大肠俞组、电针上巨虚组结肠组织TRPV1蛋白表达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结论:电针可以有效缓解IBS内脏痛敏,其机制可能和调控IBS内脏痛敏大鼠结肠PAR4、TRPV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IBS组和眼针组。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模型。然后采用眼针治疗。取下焦区、大肠区、肝区、脾区进行针刺,治疗7d。采用ELISA测定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测定结肠组织SP mRNA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测定结肠组织S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S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S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与IBS组比较,眼针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S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眼针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SP的含量及结肠组织中SP 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对IBS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菝葜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SP、CGR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菝葜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浆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结肠PTCA球囊刺激法造IBS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阳性药组、菝葜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给药3周后,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大鼠血浆SP、CGRP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SP、CG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大鼠血浆SP、CGRP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菝葜治疗IBS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SP、CGRP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合募配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Try)、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 1)、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合募配穴治疗IBS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合募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合募针刺组针刺"上巨虚""天枢"穴,30min/d,药物组予匹维溴胺(15mg·kg~(-1)·d~(-1))灌胃,均治疗14d。观察大鼠体质量,检测大鼠结直肠扩张(CRD)容量阈值和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甲苯胺兰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肥大细胞(MC)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ry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AR-2、TRVP 1、SP、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在CRD检测中腹部抬高和臀部抬高容量阈值明显降低(P0.01),AWR评分、结肠组织MC计数及Try、PAR-2、TRVP 1、SP、CGR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合募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P0.05),在CRD检测中腹部抬高和臀部抬高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5,P0.01),AWR评分、结肠组织MC计数及Try、PAR-2、TRVP 1、SP、CGRP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合募针刺组结肠组织PAR-2、TRVP 1、SP、CGRP表达水平较药物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合募配穴可降低IBS大鼠结肠组织中Try、PAR-2、TRVP 1、SP和CGRP的表达水平,减轻IBS的高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针、电针和艾灸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肠神经活动相关蛋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素受体1(TRPV 1)、蛋白酶激活受体-4(PAR-4)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11只)、西沙必利组(8只)、手针组(11只)、电针组(11只)和艾灸组(11只)。以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连续灌胃6d制备功能性便秘模型。西沙必利组和3个刺灸干预组分别于每日灌胃后1h给予相应干预:西沙必利组予西沙必利混悬液3mg/kg灌胃;其余3组分别采用手针、电针和艾条温和灸的方法对大鼠"天枢""上巨虚"穴干预15min,连续6d。计量第6天24h粪便量,采用炭餐指示剂进行小肠推进率实验,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肠组织CGRP、TRPV 1、PAR-4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4h粪便量、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沙必利组、手针组、电针组的粪便量和小肠推进率均升高(P0.05,P0.01),艾灸组小肠推进率也升高(P0.01);与西沙必利组及电针组比较,手针、艾灸两组的小肠推进率均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GRP、TRPV 1、PA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除艾灸组CGRP外其余均降低(P0.05,P0.01);与西沙必利组比较,艾灸组3种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3个刺灸干预组PAR-4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手针组CGRP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TRPV 1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3个刺灸干预组之间比较,手针、电针两组CGRP、TRPV 1蛋白及CGRP、PAR-4 mRNA表达均低于艾灸组(P0.05,P0.01),电针组TRPV 1mRNA表达低于手针组(P0.05)。结论:3种刺灸方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CGRP、TRPV 1、PAR-4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FD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运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多潘立酮组,每组10只,用适度夹尾刺激为主的复合因素复制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宏观表征,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胃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肠组织SP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胃窦组织VIP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运脾颗粒各剂量组及多潘立酮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结肠组织SP mRNA表达水平上调,胃窦组织VIP mRNA表达水平下调;运脾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窦组织SP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肠组织VIP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多潘立酮组比较,运脾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窦及结肠组织SP mRNA表达水平上调,VIP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颗粒通过对FD大鼠胃肠激素SP、VIP mRNA水平的多靶点双向调控,促进FD大鼠胃排空及肠推进功能,进一步改善FD大鼠的胃肠运动及感觉异常,是运脾颗粒防治FD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电针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关穴、天枢穴后,观察大鼠肠道疼痛敏感反应、情绪反应的变化,结合肠道辣椒素受体(TRPV1)阳性表达的变化,探讨不同穴位对IBS不同症状及肠道机制调节的效应差异,从而进一步阐释经穴效应特异性的部分效应机制。方法:将Wistar新生鼠在造模前分为空白对照组(以下简称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在Wistar新生鼠出生第2天后分别予以2周的醋酸灌肠及母子分离,并在其6周龄时予以肠道球囊扩张刺激3次。造模结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以下简称模型组)、内关组、天枢组。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内关组及天枢组分别予以相应穴位的电针治疗,隔日1次,共5次。采用腹部回撤反射实验和旷场实验来评价各组大鼠内脏敏感性和情绪心理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结肠中辣椒素受体免疫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疼痛反应的潜伏期明显缩短及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多、水平运动次数以及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减少、结肠内TRPV1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大鼠的疼痛潜伏期延长、水平运动次数增加、TRPV1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减弱(P<0.05;P<0.05;P<0.01),且天枢组大鼠的疼痛潜伏期明显延长、收缩波个数明显减少、结肠内TRPV1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减弱(P<0.01);两治疗组比较,天枢组大鼠的疼痛潜伏期较内关组明显延长(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内关、天枢穴对IBS的肠道敏感性及情绪心理作用存在效应特异性,而在结肠内辣椒素受体的表达上未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逆电针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大鼠的50%缩足阈值(50%PWT)及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20)、模型组(n=20)、逆电针组(n=20),每组又分为造模后30 min组、造模后90 min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模型组正常饲养并同电针组同时段捆绑30 min×7 d,逆电针组正常饲养并捆绑行电针治疗30 min×7 d。空白组第8天皮下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组、逆电针组第8天皮下注射硝酸甘油造模,观察治疗前、造模后大鼠行为学、50%PWT,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CGRP、S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50%PWT明显降低(P 0.01),行为学评分及CGRP、SP含量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逆电针组造模后50%PWT明显升高(P 0.01),CGRP、SP含量下降(P 0.01);与造模后30 min比较,模型组50%PWT造模后90 min升高(P 0.05),CGRP、SP含量无明显差异(P 0.05),逆电针组50%PWT造模后90 min升高(P 0.05),CGRP、SP含量下降(P 0.05)。结论逆电针少阳经特定穴可以下调血清中CGRP、SP的表达,减轻大鼠偏头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三叉神经末梢对CGRP、SP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激活,从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对痛经大鼠血清和子宫的雌激素(E2)、孕激素(P),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3月龄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盐水组、模型组、电针三阴交组、电针血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各组大鼠血清、子宫雌孕激素,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清E2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电针血海组血清E2含量较之三阴交组显著性降低(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E2、P含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均有升高趋势(P>0.05);电针血海组子宫E2含量显著性升高,P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显著性升高(P<0.01)。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浆、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呈升高或下降的趋势,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子宫β-EP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β-EP含量较之血海组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对于痛经大鼠E2、P的紊乱状态的影响,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血海穴为佳;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均可通过升高子宫β-EP的含量达到镇痛作用,但三阴交穴升高子宫β-EP含量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穴、尺泽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不同器官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含量及结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及肺经合穴尺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及尺泽组,每组7只。采用乙酸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造模后第3天起,上巨虚组电针双侧上巨虚穴,尺泽组电针双侧尺泽穴,每次15分,每天一次,频率2/100 Hz,连续治疗7天;其余两组只抓取、束缚,不做治疗,每次15分,每天一次,7天后取材。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结肠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 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中,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上巨虚组、尺泽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两治疗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肺脏中,尺泽组TNF-α含量显著低于上巨虚组(P〈0.05),其他组间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2)结肠与肺的比值,上巨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尺泽组(P值均〈0.05),其他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模型组大鼠结肠光镜观察可见溃疡形成和炎症,上巨虚组和尺泽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其中上巨虚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1)上巨虚和尺泽分别作为肺经的合穴和大肠的下合穴,均可降低TNF-α在结肠中的含量,有效阻抑UC所致的结肠炎症反应及改善结肠粘膜的病理改变,为“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府”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2)上巨虚与尺泽作用的特异性靶器官可能不同,上巨虚对肠源性腹泻更有效,而尺泽对于肠炎引起的肺部损伤较上巨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威  吕恩基  张燕  赵金茹 《河北中医》2011,33(6):914-915
目的观察针刺上巨虚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均采用直肠球囊扩张刺激法,持续刺激15 d制备IBS大鼠模型。电针组隔日1次针刺大鼠双侧上巨虚穴10 d。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陪同电针组抓取、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NO、NOS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血清NO、NOS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针刺上巨虚穴降低IBS大鼠血清NO及NOS水平,可能是针刺调节IBS胃肠运动,进而改善慢性内脏痛敏症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吉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P物质(S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吉泰低、中、高剂量组和匹维溴铵(得舒特)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予束缚应激加大黄泻下及结直肠扩张法复制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大鼠处死后剖取小肠,测量小肠墨汁推进率;取下丘脑及结肠标本用RT-PCR半定量检测CRH mRNA及SP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组造模大鼠的下丘脑CRH、SP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肠吉泰低剂量组大鼠下丘脑的SP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治疗组大鼠CRH、SPmRNA表达下调(P〈0.05,P〈0.01);与得舒特组比较,肠吉泰高、中剂量组大鼠结肠SP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大便频次显著降低、大便性状明显改善(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且肠吉泰与得舒特组大鼠大便频次、大便性状及小肠墨汁推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吉泰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具有改善应激状态、调节肠动力、解除内脏高敏感性等治疗作用。推测肠吉泰通过调节大鼠下丘脑CRH、SP mRNA表达及结肠SP mRNA表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对束缚应激反应导致肠动力的紊乱,改善内脏痛觉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STC模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及不同穴位调节STC的穴位特异性。方法将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6只)、模型组(7只)、天枢组(7只)、上巨虚组(7只)及大肠俞组(7只)。其中,天枢组、上巨虚组及大肠俞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天枢、上巨虚及大肠俞予穴位埋线处理。继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大鼠6 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大便重量;活性碳推进试验测定碳推进百分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6 h内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模型组、大肠俞组(P0.01)及上巨虚组(P0.05)均高于正常组,天枢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天枢组(P0.01)。6 h内大便重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上巨虚组、大肠俞组与天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推进百分率(%),模型组、大肠俞组(P0.01)及上巨虚组(P0.05)皆低于正常组;天枢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肠俞组低于天枢组(P0.05)。Cajal间质细胞阳性细胞表达数量,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1);天枢组、大肠俞组(P0.01)和上巨虚组(P0.05)都高于模型组;上巨虚组、大肠俞组均低于天枢组(P0.01);大肠俞组高于上巨虚组(P0.05)。结论 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减少及功能异常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穴位埋线能通过改善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表达,以达到治疗STC目的;且不同穴位调节STC存在穴位特异性,特别是天枢更具有明确治疗STC的临床选取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以及松果体芳基烷化胺N-乙酰基转移酶(arylalk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AANAT)mRNA、羟基吲哚氧位甲基转移酶(hydroxyindole-O-methyl-transferase,HIOMT)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MT含量调节的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充实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共30只,通过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电针组给予强度为2 Hz、1 mA的电针治疗,每次20分钟,每天1次,共电针21天。采用开野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中MT的含量进行检测,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松果体AANAT mRNA、HIOM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开野试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的次数均显著减少(P=0.000〈0.01,P=0.007〈0.01),而电针可逆转此变化,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增多(P=0.000〈0.01,P=0.001〈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T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00〈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电针可提高血清中MT含量(P=0.000〈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ANAT mRNA、HIOMT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0〈0.01,P=0.026〈0.05),而电针组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00〈0.01,P=0.000〈0.01)。结论电针可以提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MT含量,并且可以提高AANAT mRNA、HIOMT mRNA的表达。其中,电针提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AANAT mRNA、HIOMTmRNA的表达可能是提高大鼠血清中MT含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抑木汤对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结肠黏膜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符合标准的肝脾不和型的D-IBS患者使用抑木汤(炒白芍15 g,炒白术15 g,防风15 g,陈皮10 g,黄芪20 g,党参15 g,茯苓20 g,山药20 g,延胡索15 g,滑石粉15 g,补骨脂15 g,炙甘草10 g)。一剂煎3袋,各150 mL。治疗组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治疗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继服第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思密达5 mg,3次/d,餐后服用。同上法服2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抑木汤治疗组在治疗后VIP及SP均下降,NPY含量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IP及SP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PY含量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思密达对照组在治疗后VIP及SP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NPY含量增高,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的D-IBS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激安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下丘脑和结肠组织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mRNA表达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0.018g/kg),肠激安胶囊高(2.812g/kg)、中(1.406g/kg)、低(0.703g/kg)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以及给药组采用母乳分离+醋酸刺激+四肢束缚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灌胃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CTH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ACTH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激安胶囊高、中剂量组及匹维溴胺组大鼠血ACTH明显降低(P〈0.01,P〈0.05),匹维溴铵组和肠激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下丘脑、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肠激安胶囊对IBS.D大鼠脑肠轴异常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下丘脑和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和下调HPA轴中ACTH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通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中CR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成功造模的急性心肌梗死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通方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SD大鼠不作处理,假手术组10只开胸但不结扎冠脉。冠通方组冠通方灌胃,各组均正常饲料及饮水喂养,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的mRNA表达结果。结果:(1)假手术组出现心肌损伤并未出现明显心肌梗死,冠通方组同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RP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CRP mRNA表达量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4)冠通方组与模型组相比,CRP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CRP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的炎症反应,中药冠通方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影响,对心梗后CRP mRNA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