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康法,两组患者参照ICARS及FI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共济失调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改善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结合针康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外洗结合针康法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康法治疗组)。用改良Ashworth法评定肌张力的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结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参照改良的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标准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针康法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针康法治疗后,肢体肌力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康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 功能独立性测量(FIM)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万江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9 月 期间收治的 100 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FMAS、FIM、MMSE 评分以及 MBI 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FMAS、FIM、MMSE 评分以及 MB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后观察组患者的 FMAS、FIM、MMSE 评分以及 MBI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取针灸 与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生活功能以及肢体运动控制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 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的神经节苷脂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治疗组90例和常规治疗组86例。采用"中国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3d、7d、14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d后神经节苷脂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C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d及14d后神经节苷脂治疗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节苷脂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卒中后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予巨刺疗法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采用 MESSS 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FMA、MBI 及 MESSS 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MBI 评分升高,MESSS 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可以明显促进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疗效确切,二者联合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8):1132-1134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2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组接受神经节苷脂加针刺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FIM评分,血流变学指标,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可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及独立性,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康法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康复科护理常规及头体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对两组进行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有提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针康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针刺“曲池”“外关”穴位促进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电针针刺治疗,穴位选择“曲池”和“外关”两穴;对照组加用假针刺治疗,1次/d,30min/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功能评价表(FMU)、改良Barthel评定指数(MBI)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FMU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U和MBI评分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FMU和MBI评分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针刺“曲池”“外关”穴位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康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头穴丛刺组、针康组(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组),每组各30例。康复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法、头穴丛刺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法针刺治疗、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法,共治疗8周,比较3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针康组与康复组及头穴丛刺组的MoCA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康复组和头穴丛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针康组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方面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针康法能较好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纯的认知功能训练与单纯头穴丛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吡拉西坦口服、常规治疗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认知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头穴丛刺疗法。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CDT、BBS、MMSE评分对两组患者认知障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DT、BBS、MMSE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BBS、MMSE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后MMSE、BB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联合认知训练可改善血管性认知损害程度,从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吡拉西坦口服及一般康复、作业、认知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头穴丛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星期后采用简明神经心理学测验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星期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同时在其他神经心理学测验方面,治疗组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结构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在记忆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穴丛刺联合认知训练可较好改善脑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疗程(6周)。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FDI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穴位注射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每组35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Fugl—Meyer评分(FMA)对疼痛、水肿、上肢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道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把8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予以远道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和单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胸围呼吸差,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胸围呼吸差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长(P<0.01)。观察组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远道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3周,治疗组另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BI、FMA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迟缓期的康复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Brunnstrom技术组、PNF技术组和对照组,五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至迟缓期结束,四组技术组分别予以相应的康复技术,治疗前后采用FMA、MBI进行康复评定,并记录迟缓期持续的时间。结果:治疗后五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四组技术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组技术组迟缓期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病迟缓期患者早期介入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或PNF技术均可缩短迟缓期持续时间,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四种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迟缓期患者的康复疗效相当,可康复治疗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五音疗法配合靳三针加大陵穴与单纯靳三针加大陵穴治疗中风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索五音疗法配合靳三针加大陵穴在中风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3例中风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五音疗法配合靳三针加大陵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靳三针加大陵穴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5次、30次、60次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提高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音疗法配合靳三针加大陵穴能明显提高中风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功能的临床疗效,五音疗法配合靳三针加大陵穴比单纯靳三针加大陵穴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