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D62P和CD63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7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2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CD62P和CD63水平,并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变化。同时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健康人组。结果治疗前通心络组、对照组血浆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治疗后通心络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血浆CD62P和CD6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但通心络组及对照组血浆CD62P和CD63水平仍高于健康人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并具有良好的抗心绞痛疗效。ACS患者早期加用通心络胶囊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邵华  袁高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594-59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D62P和CD63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7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2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CD62P和CD63水平,并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变化。同时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健康人组。结果治疗前通心络组、对照组血浆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治疗后通心络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血浆CD62P和CD6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但通心络组及对照组血浆CD62P和CD63水平仍高于健康人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并具有良好的抗心绞痛疗效。ACS患者早期加用通心络胶囊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UAP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并与23名健康老年人对比.结果:UAP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CGRP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患者ET水平显著下降(P<0.01),CGRP明显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病人ET、CGRP代谢失衡,减少心肌缺血损伤程度,是治疗老年人UPA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李军 《华夏医学》2005,18(4):505-50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脐周交替注射1次/12h,共用7d;通心络胶囊4粒,3次/d,连用7d.对照组(16例)仅给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共7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UAP疗效、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分别为P<0.01、<0.01、<0.05).治疗组UAP疗效总有效率为95.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UAP疗效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8.7%及62.5%,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华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63-764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80例中西医诊断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 ,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口服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及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等方面 ,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P)老年患者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1例老年冠心病U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UAP可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改善患者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心电图改善程度:治疗组70%、对照组50%。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硝酸甘油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院确诊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3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治疗组),服药4周,观察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改善和血浆Er-1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血浆ET-1浓度亦显著下降(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改善(P<0.05),但血浆ET-1浓度无显著下降.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的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76例老年U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2周。检测治疗前后心绞痛(UA)病人的疗效,常规心电图(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及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它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的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1.5%与65.7%,P〈0.05),改善心绞痛缺血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9.4%与38.4%,(P〈0.05);治疗组调脂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的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心络对冠心病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57例,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与对照组(55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血浆NO及血流变学等的变化。结果 通心络对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85.8%。用药后血浆NO水平增高、血粘度改善。结论 通心络对NO的影响可能是其抗缺血作用机理之一,加用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独常规用药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探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UAP组55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2例,均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活化血小板的膜蛋白CD63、CD62P、TsP的表达率。观察行冠脉造影术42例UAP患者,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血小板膜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UAP组中3种膜蛋白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双支组和3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结论UAP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状态,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的UAP患者仍有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其血浆Fib和DD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4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加祛瘀消斑胶囊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 0例。采用相应药物治疗 4周后 ,观察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硝酸酯类药物的停减率 ,以及血浆Fib、DD水平变化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及硝酸酯类药物减停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降低Fib、DD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祛瘀消斑胶囊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Fib、DD水平 ,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76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39例给予通心络胶囊加用倍他洛克、辛伐他汀及肠溶阿斯匹林,对照组37例只给予倍他洛克、辛伐他汀及肠溶阿斯匹林。4周后进行主要症状心绞痛、心电图等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71.18%,优于对照组48.64%(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氯吡格雷治疗U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以后75mg1次/d,连续14d。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主要的副作用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氯吡格雷治疗UA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魏酸纳、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肠溶阿斯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36例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两组有显著差异(uc=2.64,P<0.05)。结论阿魏酸纳、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通心络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的6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d口服,早晚2次;观察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d口服,早晚2次,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疗程8周.结果 两组心绞痛疗效评定显示观察组无效2例,对照组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0.00%,两组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评估显示观察组无效4例,对照组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0.00%,两组心绞痛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用较单独应用西医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厉娜  顾兴建  郑鳕洋  吴宗贵 《疑难病杂志》2014,(11):1168-1170,1175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障碍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均显著改善,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均有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和心绞痛发作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通心络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脉安舒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证UAP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安舒颗粒。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及血清sCD40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显效率、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血清sCD40L水平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脉安舒颗粒与常规西药合用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及降低血清sCD40L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表明脉安舒颗粒治疗UAP有较好疗效,能显著降低血清sCD40L水平,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进展,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推测脉安舒颗粒通过降低血清sCD40L含量而稳定AS斑块,是其治疗UAP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耐药性.方法6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口服消心痛,每次10m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2、4、6、8周时的心绞痛、心电图(ECG)变化.结果疗程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ECG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8周后两组心绞痛、ECG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6周时心绞痛、ECG有效率无明显变化,与2周时比较P>0.05;对照组6周与2周相比心绞痛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稳定,无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