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主要症状之一,也是这种病人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更多地认识出血这一症状的实质及其意义,对再障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及对其予后的估计,均有邦助。本文分析了近十二年我们确诊为再障的42例病人的出血临床表现,并结合资料进行几点讨论。(本组病例的诊断依据是按全国血液学术会议所拟定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作者运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法则,在个人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症状、脉象、诊断、治则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阐述。分析了本病不同阶段的脉象变化。并在治则中提出:发热初期多用清热解毒,热退血止则宜凉润,脉沉细无热者宜用温养,治疗大法应以补肾、健脾、养血为主。在辨证中提出了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脾肾阳两虚四型,但各型可单独出现,亦可交互发生。在论治中除分型列举选用药物外,并举出育阴健脾养血汤、补阳养血汤、温肾健脾养血汤常用方剂三首。文后附医案三例,供临床辨证施治参考。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类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由于致病因素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对AA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AA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从造血干/祖细胞缺乏、骨髓微环境异常、免疫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等方面,全面综述了AA发病的最新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AA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5.
再生障碍性贫血舌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古维新,邹恒勤(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2)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指临床上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症。随着临床使用药物不断增多,药源性再障病例亦不断增加,1/3至2/3的再障病例与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36例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成A组(三氧化二砷组)、B组(环孢素组)和C组(三氧化二砷联合环孢素组)。A、B和C组分别为48,43和45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3组患者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含量、干扰素-γ(IFN-γ)、T细胞辅助细胞1/2(Th1/Th2)的水平。结果 3组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A组分别为35.42%,25.00%,27.08%和12.50%,B组为44.19%,23.26%,20.93%和11.63%,C组为62.22%,33.33%,2.22%和2.22%。C组基本痊愈率(χ~2=6.907,P=0.032)和有效率(χ~2=10.939,P=0.004)显著高于A组和B组。3组患者治疗后Hb、WBC及PLT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组Hb、WBC及PLT含量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间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3组患者IFN-γ和Th1/Th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组IFN-γ和Th1/Th2水平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升高相关血液指标,且明显优于单药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三氧化二砷和环孢素共同调节IFN-γ和Th1/Th2水平有关,进而提升对病情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T细胞免疫异常,损伤造血细胞,抑制造血而引起的。而环孢素(C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环状十一氨基酸多肽,能选择性地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有效达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目的。但Cs在治疗时易产生肾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所以应注意Cs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还应加强对Cs的血药浓度监测并实行个体给药。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抑制,环孢素(Cs)是一种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中性环多肽混合物,作为免疫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由于其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区间存在重叠,因而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环孢素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并加强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孙成龙  周郁鸿 《安徽医药》2008,12(10):887-889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近年来关于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机制研究及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多,本文试做归纳和评析。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卵巢黄体破裂出血1例南平市立医院吴登蛟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内脏出血中,常以消化道、泌尿系、阴道及颅内出血为常见。我院遇到1例并发卵巢黄体破裂大出血,现报告如下。患者30岁,已婚。因头昏进行性面色苍白3年,反复牙龈出血,鼻衄一年于199...  相似文献   

12.
王红  常红 《现代临床医学》2014,40(2):147-149
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epatitis 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HAAA)简称肝炎相关性再障,是指急性肝炎2~3个月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罕见的血液病。HAAA最常见于青年男性,如未及时治疗可威胁生命。由于绝大多数病例的甲至庚型肝炎病毒以及其他非肝炎病毒的血清检测均为阴性,因此确切的病原体至今未知。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说明免疫异常在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合并骨髓细胞显著减少,是少见的血液病,世界范围发病率为每100万人口2~5例.  相似文献   

14.
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药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方法:搜索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近10年间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许多药物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的药物其致病机制不同,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结论:药物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且病死率高,几乎是发病率的一半。  相似文献   

16.
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环孢素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用环孢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0±s17a),剂量6-12mg/(kg·d),分2-3次po。连用3mo,如无效则停用,有效者再继续服用3-4mo。结果:总有效率达62%。有效者中8例在治疗前后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经环孢素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免疫功能紊乱得以纠正。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环孢素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病因、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总结近10年来45例确诊的再障,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其中15~45岁占64.4%,再障患者中AB型血型较少,再障的治疗有效率为77.7%,采用雄激素加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为57.1%,采用雄激素加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有效率为81%。院内死亡5例,60%死于感染。结论 雄激素依然是治疗再障的基本药物,但单用效果不佳,目前主张联合免疫制剂、造血刺激因子、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后再障,HAAA)是一种发生在急性或慢性肝炎后期,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细胞增生低下,临床以贫血、出血及感染为特征的重症疾病,治疗方法有限,死亡率高达84.1%。25岁以下患者占肝炎后再障总数的80%,与肝炎的好发年龄有关。欧美地区肝炎后再障占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的2%~5%,亚洲占4%~10%,其中病毒性肝炎后再障占所有再障的1%左右[1]。1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①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肝炎病毒感染骨髓造血细胞后,某些遗传物质能与骨髓造血细胞的遗传物质整合,既可导致骨髓造血干/祖…  相似文献   

20.
警惕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系指病人在常规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血液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该病系较为严重的血液病,本文仅就近年国内的相关报道做一概述,以引起临床用药注意,以期最大限度地防止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