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观察职业铅接触人群血清热应激蛋白70的变化.探讨热应激蛋白作为职业铅接触敏感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对铅作业工人进行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水平的调查。以其蓄电池厂铅接触工人72人为铅暴露组,不接触铅及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工人41人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工人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的水平,血铅水平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尿铅水平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结果显示.暴露组工人中血清热应激蛋白70及血铅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人群尿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O.05);血清中热应激蛋白的水平与血铅水平有相关性(r=0.501,P〈O.01),而与尿铅无明显的相关性(r=0.181,P〉0.05)。提示,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的水平可反映职业铅接触的情况。作为生物标志物在铅作业工人健康监护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冯祖辉  邢浩杰 《职业与健康》2014,(11):1457-1458
目的通过对冶炼工人血铅和热应激蛋白70(HSP70)的测定,分析铅作业工人铅暴露水平与HSP70表达的相关性,探讨HSP70作为铅暴露人群监控的生物性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某铅冶炼厂铅作业工人155名为铅接触组,另选该厂管理、后勒人员56名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外周静脉血5ml,并测定血铅及血浆中HSP70含量,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 HSP70含量和血中铅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22(P〈0.05)。结论血铅与HSP70含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HSP70可作为铅接触人群监控的生物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李辉  张健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593-2595
目的 研究职业性铅作业工人血铅和尿酸的变化,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血尿酸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车间空气中铅烟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检测.选择一般情况可比的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根据接触铅的浓度是否超过职业限值将263名铅接触工人分为职业限值内组及超职业限值组.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血尿酸指标的变化.结果 (1)车间空气中铅烟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达0.13 mg/m3,超标率为68.61%; (2)接铅超职业限值组血铅浓度达(3.16±0.03) μmol/L、尿酸为(528±109.48) 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血铅浓度的变化和尿酸异常率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浓度升高和血尿酸升高,且血铅浓度越高,血尿酸升高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武汉市铅酸蓄电池行业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污染状况,分析铅污染与暴露者血铅浓度相关性,并对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建议。方法在武汉市4家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工作场所采集铅烟和铅尘的样本,并检测铅接触工人血铅水平。结果生产岗位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为34.95%;1 435名工人中血铅浓度超标率1.74%。随着接害龄的增加,工人血铅平均浓度也升高,且各企业工人血铅浓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市铅酸蓄电池行业铅尘超标情况较严重,不同企业铅接触者血铅浓度有明显的差异。对此相关部门及从业人员均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其危害。  相似文献   

5.
虞敏  周金鹏  李倩兰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06-1809
目的评价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铅、尿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011年1月,选取深圳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男工120名作为接触组,按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含量的水平分成高、中、低3个接触浓度组;并选取来自同一家工厂未接触铅作业的40名男工作为对照组,测定4个组人群的血铅、尿铅、血清睾酮、FSH(促卵泡刺激素)及LH(促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平均为0.29mg/m3,样品超标率为90%;3个接触组血铅、尿铅含量、尿铅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接触组间血铅水平及异常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工龄的增长,工人血铅、尿铅水平和异常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中、高浓度接触组工人的血清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而血清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该次研究的条件下,工龄增加、工作场所中铅浓度超标是导致血铅、尿铅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铅暴露可能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性激素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对男性工人的生殖系统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职业性铅暴露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影响.方法 以142名铅酸蓄电池厂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作业环境中铅浓度将其分为高、低暴露组和对照组.空气中铅浓度和血铅浓度分别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ALT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结果 高暴露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职业铅暴露人群血铅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余姚市蓄电池工厂227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对个人职业史、生活习惯、教育程度等进行调查,同时进行血铅和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测定。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铅的关联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设29个检测点,仅5个点合格,合格率17.24%,工人平均血铅水平为(578.54±175.56)μg/L。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户籍、文化程度和车间空气铅浓度等变量均可影响血铅浓度。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车间空气铅浓度和户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场所铅浓度较高,工人血铅普遍较高,车间空气铅浓度和户籍是血铅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职业性铅暴露人群血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8月同一所工厂的员工128例,检测血铅浓度,并对体检者进行个人职业史、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分析职业性铅暴露人群血铅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铅中毒观察对象107例,铅中毒21例,血铅总异常率16.41%;工人的性别、文化程度、有无吸烟史、户籍所在地等是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户籍所在地是导致工人血铅超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对工人进行生产安全和铅暴露接触的防范措施的教育宣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某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场所铅污染状况及其对工人血铅、血锌原卟啉影响因素分析,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测蓄电池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对接触铅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血铅、血锌原卟啉等项目测定.结果 ①2005-2010年共检测样本数205份,该蓄电池企业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166份,超标率达80.98%.但超标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②在岗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血铅异常检出率高达77.05%,铅中毒率为27.86%,铅中毒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③铅作业车间不同工人铅中毒率不同,各工龄组工人的铅中毒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该企业工作场所铅污染比较严重,工人血铅水平仍较高,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卫生监管部门对职业接触铅劳动者需采取多方面干预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的肝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肝脏损害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铅对肝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108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的76名工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作为肝毒性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肝损害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车间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分别为0.89mg/m3和0.25mg/m3,超标率分别为50.00%和60.00%。②随着环境铅接触水平的增加,ALT和TBIL的异常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浓度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职业限值组存在血铅超标现象,异常率为31.03%。超职业限值组和职业限值组血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铅作业工龄的增加,血铅、ALT和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铅水平的变化和ALT、TBIL异常率的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明显升高,肝功能效应指标ALT和TBIL不能敏感的反映铅对肝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