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232例武警山东总队医院(250101)衣英豪毕复海冯承泉窦建赵奎1992~1996年,我院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双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2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以来,我科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1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3~30岁,平均9岁。其中四肢瘫1例,双下肢瘫9例,均为痉挛型。术后体温38.5℃以上4例,尿潴留2例,脑脊液漏5例,软瘫1例。全麻后取俯卧位,后正中切口入路。常规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提高手术疗效的可行性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泡洗并结合简易矫形方法,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疗效优16例(47.1%),良13例(38.2%),可5例(14.7%),优良率85.3%.治疗组疗效优19例(63.3%),良11例(36.7%),优良率100.0%.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结论在SPR术后使用中药泡洗加用简易矫形方法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2006年~6月,我院采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和双闭孔神经前支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患者2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1972~1979年,我们应用三叉神经感觉后根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9例,其中经后颅窝入路44例,经颞部入路5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2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6年。右侧发病34例。左侧14例,双侧1例。第Ⅱ支  相似文献   

6.
自1984年以来,作者应用肱骨旋转切骨术治疗脑瘫致上肢内旋畸形7例。1.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智力均正常,1例语言略有障碍。脑瘫的原因2例为先天性,2例为产伤,3例与儿时热性疾病有关。均为痉挛型脑瘫伴有下肢或另侧上肢不同程度的瘫痪。2例曾  相似文献   

7.
农英豪  毕复海 《山东医药》1999,39(15):25-25
1992~1996年,我院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四肢痉挛性脑瘫患者232例,疗效满意。但其中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并发症,现就其原因及防治措施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0例,女72例;年龄3~33岁,平均10.2岁。单纯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沙芬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进行PCIA,联合组患儿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沙芬进行PCIA。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静脉镇痛即刻(T_0)及术后1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48 h(T_5)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CRIE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药物需求率;并观察两组患儿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收缩压、心率及SpO_2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收缩压、心率及SpO_2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方法在收缩压、心率及SpO_2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2)时间与方法在CRIES镇痛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CRIES镇痛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CRIES镇痛评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3)时间与方法在Ramsay镇静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Ramsay镇静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Ramsay镇静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联合组患儿T_1~T_3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儿镇痛药物需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儿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进行PCIA相比,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沙芬进行PCIA可有效增强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镇静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镇痛药物需求无明显影响,不增加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电诊断仪探测引导下对16例脑损伤后痉挛性足下垂患者行胫神经乙醇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膝伸展时小腿跖屈肌痉挛程度(MAS评分)、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及5 m往返坐站时间.结果 注射后2周及3个月,患者MAs评分显著降低,PRoM显著增大,5 m往返坐站时间明显缩短.认为乙醇阻滞胫神经治疗脑损伤后痉挛性足下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变异较大,有的鼻粘膜水肿以流鼻涕水为主;有的鼻粘膜正常以鼻腔奇痒、喷嚏、头痛为主。血液和鼻腔分泌物中均含有不同数量的嗜伊红粒细胞。如合并继发性感染时,则症状和体征变异更大。因本病过敏原种类繁多,不易查明,故迄今无明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小儿脑瘫SPR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瘫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随机分为1、2、3、4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及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维持在4 μg/mL,行电刺激时1、2、3、4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分别为2、3、4、5 ng/mL,观察并记录电刺激前后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BIS值并观察电刺激神经引起足背收缩的阈值,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知晓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电刺激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2组平均动脉压电刺激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4组患儿电刺激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BIS值变化不明显(P>0.05).患儿术中电刺激时均可顺利引出足背收缩,均无术中知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电刺激时浓度为4~5 ng/mL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能满足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现已少见,因消化性溃疡多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取代迷走神经干切断加引流。因无标准定义,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发病率的估计差别较大。当腹泻产生并发症(Visick Ⅲ-Ⅳ)或水泻(每天三次以上)伴有急迫或大便失禁而影响病人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时,方可诊断为严重腹泻。据报道严重腹泻的发病率为0.5~8%,平均4%。病因: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常合并倾倒综合征,并合并液体饮食快速排空,因而两者可能由同一种病理生理机制所致。主要的异常可能是十二指肠对胃排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肢体瘫痪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由于拮抗肌及牵张反射亢进,随意运动受到抑制,阻碍运动恢复及获得正常运动范围,使精确的技能运动及协调性运动难以恢复。肌张力增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不但会引起患肢的疼痛,并且可以造成患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变形,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康复训练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2002年6月至今,我们对36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施行了选择性胫神经肌支部分切断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4岁。打喷嚏、鼻塞、嗅觉下降、粘液性鼻涕10年余,一年四季发作,以晨为重,曾用过多种药物治疗及脱敏治疗均未见明显效果。近3年来因鼻塞严重,在当地医院先后行4次双鼻腔息肉摘除术,但鼻息肉均在术后1~1.5个月复发。全身检查无异常,双侧鼻腔内有粘液分泌物,被息肉  相似文献   

16.
衣英豪  毕复海 《山东医药》1999,39(23):28-28
以往对神经根的研究多侧重于脊髓圆锥以上的神经节段,而对腰骶神经根的研究则较少,尤其该处神经根的解剖资料目前鲜有报道。我们在对部分脑瘫患者实施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过程中,观察了其神经根的外观,伴随血管、神经根的变异情况及后根的分束,并测量了神经前后根的外径。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60例,女72例;年龄3~32岁,平均10.2岁。均因脑瘫而接受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采用腰骶后正中切口,显露并切除腰2~骶1棘突及椎板,显露并切开硬脊膜;观察腰2~骶1神经根的外观,并测量神经前后根的外径,…  相似文献   

17.
1993年 11月至 1999年 6月 ,我们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手术 )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 152例 ,效果满意。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52例 ,男 98例 ,女 54例 ;年龄3~ 18岁。术前诊断均为痉挛型脑瘫 ,颅脑 CT检查示31例为脑发育不良 ,11例为灰质异位 ,3例轻度脑积水 ,6例为脑组织钙化斑 ,10 1例无异常。 152例均有四肢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阳性。其中 13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语言不利 ,131例术前能站立 ,但步态不稳、蹒跚、剪刀步 ,2 1例术前不能独立站立和行走。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  相似文献   

18.
19.
有人用持续释放型异搏定(Calan SR)治疗1例冠心病伴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的腹泻患者,2天内胃肠道症状消失。为确定其疗效,作者用本药治疗7例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针同步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对诱发电位、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病人124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AS分级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和QOL-BREF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DL评分和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N20潜伏期和胫神经N20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正中神经N20-P25波峰振幅和胫神经N20-P25波峰振幅高于治疗前,且正中神经N20潜伏期、正中神经N20-P25波峰振幅、胫神经N20潜伏期和胫神经N20-P25波峰振幅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ly和GABA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ly和GA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同步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可促进病人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活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纠正异常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Gly和GAB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