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治疗及护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手术前精确的准备,手术中减少对脑组织损伤;术后双腔管引流,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等。从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细节上规范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及护理。结果规范化围术期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结论注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现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54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锁孔血肿清除术与锥颅碎吸术二种微创术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4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现病史、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拔管时间及预后.结果 与锥颅碎吸术相比,锁孔血肿清除术能够提前拔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结论 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锁孔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效防治措施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2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下肢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女性、合并基础病、手术、术后脱水治疗,术后偏瘫及长期卧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下肢长期深静脉置管等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经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扩容和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临床治愈21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存在并发下肢DVT的诸多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MD-2000型微创技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多临床实用价值,可缩短疗程及提高疗效.由于高血压脑出血致死率及致残率很高,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本科2007年10月-2008年8月40例病人MD-2000型手术系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使用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39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钻颅清除术,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给予综合分析。结果: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低,致残率下降。结论:该手术治疗高血压及硬膜下血肿方法简单,治愈率高,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CT 定位,计算出血量,确定靶点,在定向系统引导下置管抽吸引流治疗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前、术后对血压、呼吸、心率、瞳孔、体温、引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监护。[结果]17例手术成功,1例术后因气管切开后并发症死亡。[结论]加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护理措施.结果:6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4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6例.结论: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及病残率均较高。采用立体定向进行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精确定位、安全的优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对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立体定向靶点锥颅血肿穿刺抽吸术,术后配合精心的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雅兰 《护理研究》2008,22(15):1351-1352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由于现代外科治疗手段不断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手术清除颅内出血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之一.因为病人多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故术后耐受性差,并发症多、变化快、恢复慢、治疗和护理困难,而出现并发症抢救成功与否及预防的好坏,都直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关,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治疗,精心而合理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2006年收治5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洪洋 《护理与康复》2005,4(6):422-42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早期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神经功能.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本院用开颅血肿清除、锁眼微创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9例,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田建萍  杨天涛 《护理研究》2008,22(9):792-79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症,病死率、病残率均高.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脑出血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不少学者提出手术治疗早期清除血肿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不仅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且能保留和恢复病人的神经功能[1].2000年-2006年我科采用钻颅血肿碎吸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3例,致残率与病死率显著降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80例临床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68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12例行CT导向血肿抽吸术,分析其疗效及适应证。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生存62例,生存率77.5%。死亡18例,占22.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选择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微创血肿清除术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26例患者在神经外科ICU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关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预后的常见并发症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为10.32%.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监测与护理,早期预防,及时诊断、治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北京万特福生产的YZ-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手术治疗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恢复至有正常生活工作能力者93例,生活能部分自理者21例,14例死亡。结论此项技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疾病,手术清除血肿不仅可以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及脑组织的缺血,而且可以清除这些造成继发性损害的毒性物质,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但术后再出血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本院脑外科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8例,术后再出血30例;作者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脑出血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已跃居各种致死病因的首位[1].本院自1999年以来,引进首都医科大学贾宝祥教授研创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MPCT),治疗10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显著疗效,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 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6~24 h手术)和延期组(发病24 h后手术),每组32例.术后72 h内复查CT,以病灶部位出血量超过20 mL为术后再出血,对各组间术后再出血率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9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8.13%.早期组4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5%.延期组3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9.38%.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机会,术中的精细操作和止血,以及术后持续镇静、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肖鹏  朱宝成  万鹏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17-1819
目的:比较定向软通道微创救治高血压脑出血技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定向软通道微创技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周的总有效率和术后4周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向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损伤小、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64例中20例治愈出院,33例好转出院,有效率82.8%,3例无变化,3例恶化而放弃,5例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后配合以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使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