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探讨刘占举,徐志林,王盛典十二指肠溃疡(DU)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日益受到重视,为研究Hp在DU治疗及复发中的作用,我们采用联合枸椽酸铋钾颗粒、四环素及甲硝唑治疗同安慰剂进行对比研究,以明确溃疡复发与Hp清除关...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分离是人类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因认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几年前,“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无HP亦无溃疡”的提法还石破天惊,令学术界哗然。可是,今天HP作为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icer,DU)的重要或主要病因,已成为全世界多数消化病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石溃疡并发症的发生及其愈合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对内镜下发现的93例胃石症患者均钳取胃黏膜标本,并采取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清除胃石并经过4周的常规抑酸及保护胃黏膜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93例胃石患者中,Hp检测阳性57例、阴性36例;胃石合并溃疡与无溃疡并发症者Hp感染率分别为64.58%、57.78%(P〉0.05);治疗2周后,有Hp感染和无Hp感染患者愈合率分别为30%、68.75%(P〈0.05),4周后分别为96.67%、100%(P〉0.05)。结论胃石溃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无明显关系,但Hp感染可能影响其溃疡并发症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3):153-156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怕治疗方法,将本病496例随机分为六组。A组奥美拉唑40mg,每天1次,治疗2周。B组:泰胃美800mg,每晚1次,治疗4周。C组:胶体饿剂(德诺)120mg,每天4次,治疗4周、弗莱莫星500mg,每天4次治疗2周,D组:奥美拉唑40mg,第天1次,弗莱莫星250mg和甲硝唑200mg各每日4次,治疗2周,F组:胶体铋剂120mg,每天4次治疗4周。弗莱莫星250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青年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47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者血HP-lgG,用EIA法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水平,同时测定脑梗死患者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纤维蛋白原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它们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HP感染阳性率43%,对照组1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HP感染阳性者血Hcy水平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血LDL水平显暑高于阴性者(P<0.05);HDL水平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两者中风危险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升高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干扰血脂代谢、升高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均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7.
内镜对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溃疡对H.pylori感染的预测价值。并评价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予经验性根除H.pylori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以盲法比较311例病人胃粘膜病变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H.pylori感染以胃粘膜Giemsa染色和^14C-尿素呼吸试验确定,选择十二指肠溃疡作为H.pylori感染的预测指标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和似然比。结果 311例病人H.pyloi感染162例,H.pylori感染者十二批肠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之者(21.6%vs4.7%)。以十二指肠溃疡预测H.pylori感染其行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5.3%(C191.9-98.7%)、83.3%(C172.0-94.6%)和4.59。结论 内镜下十二指肠小疡对H.pylori感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建议临床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应于内镜诊断后即直接予经验性根除H.pylori治疗。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酸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主要病因之一,但是,Hp导致溃疡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DU-A),瘢痕期(DU-S)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胃窦、十二指球部粘膜Hp的检测及空腹胃液NH+4,pH值,胃液酸度的测定,探讨Hp与胃酸分泌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共选择患者66例,其中CSG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56岁,平均32岁。DU-A42例,男39例,女3例;年龄21~43岁,平均28岁。42例DU-A…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院1990年4月~1992年10月期间经胃镜确诊的26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血清胃泌素测定结果。结果显示HP检出率球溃组高达80.3%(212/264),与对照组29.63%(16/54)有显著差异(P<0.005)。HP阳性球溃组血清胃泌素水平103.03±72.43(ng/L),较对照组63.33±39.04(ng/L)和HP阴性球溃组74.32±49.72(ng/L)明显增高(P均<0.005)。随访38例治疗后HP阳性球溃患者,26例溃疡愈合且HP转阴者血清胃泌素为78.32±4256(ng/L),较前明显下降(P<0.01)。表明球溃患者高胃泌素血症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感染与溃疡复发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再感染和溃疡复发情况。方法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尿素酶、组织学及细菌培养),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后共184例进行2年定期随访,并配合随机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指模技术鉴定Hp菌株复发与再感染。结果Hp根除后第1、2年再感染率分别为1.10%和0.56%;溃疡复发率分别为2.72%和0.56%;全部病例未发生溃疡出血,而同期Hp未根除的对照组2年溃疡累积再出血率为26.9%(P<0.005)。结论成人患者Hp根除后对Hp再感染不易感,而且发展中国家Hp根除后再感染率也相当低,以预防溃疡复发为目的的Hp根除疗法同样适用于高Hp感染率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体重指数(BMI)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1例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分为2组:抗Hp根治成功组22例,抗Hp根治失败组9例;12例Hp阴性胃溃疡患者给予抗溃疡治疗;14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治疗开始前及3个月后测定BMI、血清瘦素、症状评分、胃组织内白介素-8(IL-8)m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治疗前Hp阳性胃溃疡组的IL-8mRNA和蛋白质 显著高于Hp阴性胃溃疡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Hp阳性胃溃疡组IL-8mRNA和蛋白质表达、所有胃溃疡患者的血清瘦素和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抗Hp根治成功患者、Hp阴性患者的BMI升高(P<0.05)。IL-8与瘦素或BMI改变无关,症状评分与血清瘦素和BMI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症状的改善可能与其瘦素和BMI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p-IgG以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IgG(CasA-Hp-IgG)阳性率,同时检测血清TC、TG、Apo-A、Apo-B、HDL-C、LDL-C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血清Hp-IgG阳性率分别为65.40%和67.90%,cagA-Hp-IgG阳性率分别为52.56%和50.2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7.15%和35.20%(P<0.05).脑梗死Hp-IgG阳性与阴性者间TG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与TIA发作及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并可能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马鞍山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4例)、稳定斑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Hp感染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的感染情况。判定上述因素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Hp感染率(86.5%)高于稳定斑块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13.6±3.8)mg/L和纤维蛋白原(4.5±2.3)g/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的(8.6±3.7)mg/L和(2.5±1.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去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之外,Hp感染也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71,95%CI:0.368~0.951,P=0.019)。结论除去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常见危险因素之外,Hp感染也是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得安胶囊联合四联疗法对胃溃疡伴Hp 感染患者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 年4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300 例胃溃疡伴Hp 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0 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观察组采用胃得安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比较2 组临床疗效、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9例 AMI患者及 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抗 Hp抗体及抗 Hp毒素相关基因蛋白 (Hp- Cag A)抗体水平 ,分析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患者血清抗 Hp抗体及抗 Hp- Cag 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 ,且随增龄而增加 ,但在 55岁以后趋向稳定。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 (a)及低密度脂蛋白包括载脂蛋白 A1和载脂蛋白 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5) ,而高密度脂蛋白却低于抗体阴性组。结论 Hp感染可能会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诱发 AMI。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00例,并同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根据胃镜下是否存在胆汁反流分为胆汁反流阳性组和胆汁反流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胆汁反流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9.88%(8/81),胆汁反流阴性组22.26%(71/319),胆汁反流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低于胆汁反流阴性组(P<0.05);胆汁反流阳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0.86%(25/81),胆汁反流阴性组51.72%(165/319),胆汁反流阳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胆汁反流阴性组(P<0.01)。结论胆汁反流可能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减少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薏苡利浊清毒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薏苡利浊清毒方联合奥美拉唑20 mg,2次/d,对照1组用三联杀菌药物1周后单独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对照2组单纯服用薏苡利浊清毒方,2次/d,均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胃镜、Hp根除率、证侯疗效等,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DU愈合率均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作用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薏苡利浊清毒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Hp相关性DU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Hp阴性组(E组)12例,Hp阳性组20例(将其分为F组9例,G组11例)。E、F两组行护肝、降血氨标准化治疗,G组在此基础上行Hp根除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血氨浓度。结果①32例肝硬化患者Hp阳性20例,Hp感染率62.5%;②治疗前Hp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氨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前不同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与血氨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④治疗后E、F、G三组血氨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三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根除治疗并未使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进一步降低,提示Hp感染可能与肝硬化高氨血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