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乳腺癌包括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和双侧转移性乳腺癌[1] 。双侧乳腺癌一般指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房转移癌较少见。乳腺癌术后 ,对侧乳房发生的乳腺癌在临床上判断其原发或继发 (转移 )是困难的 ,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报道 9例临床病理诊断的继发于第一侧乳腺癌的转移性乳腺癌 ,并与同期发现的 5 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进行比较 ,结合文献对其诊治问题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75年 5月至 1998年 8月收治乳腺癌 190 0例 ,其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5 0例 ,占同期乳腺癌的 2 6 3% ,乳腺癌术后对侧乳房…  相似文献   

2.
<正>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1-2])。遗传性乳腺癌中约30%的病例可检测到特定的致病突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突变基因BRCA1、BRCA2(以下统称BRCA),约占遗传性乳腺癌的15%~([3])。遗传性乳腺癌与家族性乳腺癌定义不尽相同。遗传性乳腺癌通常是指病人携带可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相关突变,并遗传后代。遗传性乳腺癌病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发病早。家族性乳腺癌具有遗传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一。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但是乳腺癌的死亡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1],这归功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我国乳腺癌诊治的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但是随着乳腺癌二级预防的广泛开展和各种早期诊断技术的应用,早期乳腺癌所占比例越来越多,促使我们更加重视早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实现乳腺癌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干细胞逃逸化疗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化疗失败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例人乳腺癌组织标本和MCF-7中不同细胞亚群的MDR1表达和化疗药物在体外对不同细胞亚群的杀伤效果,以及化疗药物干预后乳腺癌干细胞含量和MDR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人乳腺癌原代细胞中的MDR1表达主要见于乳腺癌干细胞;化疗后MCF-7中乳腺癌干细胞比例由32.62%升至58.79%~89.21%(P<0.01),同时乳腺癌干细胞MDR1的表达也上升了5.45~25.30倍(P<0.01)。结论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化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比其他乳腺癌细胞更容易在化疗中发生治疗逃逸,并且能够通过变异获得耐药性,而化疗后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加速将促进乳腺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可粗略划分为家族性乳腺癌与散发性乳腺癌两大类。前者是指具有家族聚集性的乳腺癌,其家族中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例或2例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大量的研究表明,家族性乳腺癌的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乳腺癌是指家族内聚集性的乳腺癌,约15%~20%的乳腺癌病人具有乳腺癌家族史[1]。1886法国外科医生PaulBroca首次报道乳腺癌病人家族内聚集现象。20世纪70年代犹他大学Lynch将家族性乳腺癌定义为:一个家族中一级亲属里有2例以上具有乳腺癌病史,呈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包块乳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无包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伴有乳头溢液的无包块乳腺癌患者,经钼靶摄片检查诊断出乳腺癌2例;17例选择性乳管造影检查者明确乳腺癌诊断14例;13例乳管镜检查者明确乳腺癌诊断12例。乳腺癌筛查经钼靶摄片检查诊断出无包块乳腺癌21例;超声检查未能发现此类乳腺癌。结论乳管镜和选择性乳管造影检查对伴有乳头溢液的无包块乳腺癌有重要诊断价值;钼靶摄片检查对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早期乳腺癌有诊断价值,超声检查对无包块乳腺癌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变了以往经典式、局限的Halsted理论。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入到以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指导乳腺癌治疗方式的时代。乳腺癌外科治疗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缩小手术范围成为当今乳腺癌手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永孚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0):579-579
应重视乳腺癌的综合治疗邵永孚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远期疗效。国内Ⅰ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可达91%~96%,而Ⅲ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15%~50%。要全面的提高乳腺癌的...  相似文献   

10.
综合保乳治疗浸润性乳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治疗方法是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加深而步步更新的。从1894年William Halsted的“乳腺癌是局部进展疾病”的理论,到现在广为接受Fiher的“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理论。每一次乳腺癌生物学理论的完善都推动着乳腺癌治疗方式的巨大变化。目前.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Halsted根治术、扩大根治术等乳腺癌的单一局部手术治疗发展到现在的综合保乳治疗。  相似文献   

11.
探讨miR-186在乳腺癌中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中miR-186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86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与miR-186低表达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miR-186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乳腺正常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细胞系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乳腺细胞;miR-186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186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miR-186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结果表明,miR-186在乳腺癌患者中处于低表达水平,且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特殊类型之一,一般认为其发生率占所有乳腺癌总数的1%-2%。随着早期乳腺癌的检出比例增加,单侧乳腺癌的术后随访时间不断延长,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比例也有所提高。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8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乳腺癌已成为年轻女性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随着诊断技术进步及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得以早期发现,且治疗变得更加有效,因此乳腺癌的死亡率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数稳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中国近年来的乳腺癌发病率亦逐年走高。由于各地的卫生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乳腺癌诊治理念和诊治实践具有较大差异,规范乳腺癌诊断和治疗迫在眉睫。为提高我国乳腺癌诊治的整体水平,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在晚期乳腺癌占比为25%~30%。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如何提高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包括优化靶向治疗、化疗药物的选择、后线治疗的策略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基于2017年各大乳腺癌会议,针对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在临床中的常见问题,阐述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策略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在欧美国家,女性终身患乳腺癌的概率约14%;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翻。乳腺癌的病因至今未被完全揭示。遗传性乳腺癌中约20%。40%具有明确的基因胚系突变嘲;而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往往是遗传的易感背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基因突变仅仅解释了极少部分乳腺癌的发病原因,那么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则赋予了不同个体不同的乳腺癌易感性。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影响转录、翻译、  相似文献   

17.
三阴乳腺癌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无表达的乳腺癌.尽管71%~91%的三阴乳腺癌可归类于Basal-like型乳腺癌,约80%的Basal-like型乳腺癌属于三阴乳腺癌[1],但Basal-like型乳腺癌与三阴乳腺癌并不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8.
探讨XIAP、Smac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治疗的29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49例为三阴性乳腺癌,242例为非三阴性乳腺癌。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XIAP、Smac表达。Smac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56.6%(P0.05);XIAP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8%、63.2%(P0.05)。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促凋亡因子Smac可能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受抑是三阴性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表现特殊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据报道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上升到首位。因些,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肿瘤,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是决定乳腺癌预后的关键。本文重点讨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 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意义 乳腺癌具有好发血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其发生率之高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人们普遍重视。临床实践表明,初诊乳腺癌患者中约半数以上已经发生血行转移,而这些微小的转移癌灶,虽然潜在于体内,但用目前的检查方法尚难查出。李树玲报道Ⅰ期乳腺癌虽经根治性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Syndecan-1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Syndecan-1在乳腺癌中的独特性质及作用。结果 Syndecan-1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乳腺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其亦可以作为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结论 Syndecan-1以其独特的性质及作用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预后方面上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可指向性地应用于乳腺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