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E(IgE)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PharmaciaUniCAP检测系统对 1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例哮喘患儿和 15例正常儿童血清ECP和总IgE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患儿血清ECP、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血清ECP、IgE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与哮喘相似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存在嗜酸粒细胞活化和血IgE增加 ,与哮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嗜酸细胞阳离子(ECP)及IgE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在CV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CVA患儿30例(急性发作期组18例,缓解期组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正常健康儿童20例血清IL-5、ECP及IgE指标的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比较。结果:CVA患儿发作期血清IL-5、ECP及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组IL-5及ECP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发作期与哮喘发作期组血清IL-5、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血清IL-5和ECP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ECP和IgE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IL-5与IgE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5、ECP及IgE水平对CV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 γ 干扰素(IFN- γ )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探讨其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的相关性及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FN- γ 和IL-6。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3CIMcr、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CD3*T、CD3+CD4T/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叫降低,IL-6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与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类似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发生细胞免疫失调。即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Th2细胞功能亢进。因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n细胞功能紊乱是导致患儿发生喘息的免疫学机制,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姚丽萍  陈秀侠 《中外医疗》2014,(30):110-111
目的探讨、验证维生素D是否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及探寻支气管哮喘病情监测和辅助治疗新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44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0例),分别取血及尿液,进行血25-(OH)-D3、总Ig E、尿LTE4含量的测定。结果血25-(OH)-D3水平支气管哮喘组较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健康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三烯E4水平支气管哮喘组较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健康对照组高,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Ig E水平支气管哮喘组较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较健康对照组血总Ig E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血总Ig E、尿LTE4呈正相关,血25-(OH)-D3与血总Ig E、尿LTE4均无相关。结论 25-(OH)-D3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尿LTE4可做为监测儿童哮喘病情的又一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12周后对气管炎症和再次喘息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6—24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孟鲁司特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维持治疗(4mg,每晚1次口服,治疗12周)。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除外特应症及近期呼吸道感染者。治疗前和12周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总IgE(T-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在门诊及电话随访12个月内统计两组再次喘息患儿例数。结果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CysLTs、ECP和Fe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CysLTs和Fe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ECP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孟鲁司特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孟鲁司特组治疗后CysLTs和FeNO水平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平(P〈0.05)。孟鲁司特组在12个月内累计再次喘息患儿例数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28)。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治疗后予孟鲁司特维持治疗可以显著抑制气道炎症,减少喘息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为对毛支患儿行早期干预,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 CAP100全自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检测32例毛支患儿急性期及缓解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的含量,并追踪半年观察喘息的再发情况。结果:(1)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ECP、总IgE浓度明显高于一般肺炎组(P<0.01)。(2)毛支患儿急性期ECP浓度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而总IgE的变化无意义(P>0.05)。(3)毛支组中合胞病毒感染与非合胞病毒感染比较ECP、总IgE的变化有显著意义(P<0.05)。(4)追踪半年,毛支组再发喘息者明显高于一般肺炎组。结论:毛支与哮喘存在部分相同的发病机理。ECP检查可作为毛支患儿过敏性炎症消长的指标,总IgE水平可作为毛支患儿过敏素质的预测指标。随访并监测血清ECP、总IgE浓度,可作为对毛支患儿施行早期干预的实验室依据。以免其发展为哮喘,造成气道的慢性损害。  相似文献   

7.
海南黎族哮喘患者血浆PAF及PAF—AH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乙酰水解酶(PAF—AH)等活性变化在黎族居民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等方法测定48例海南黎族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PAF及PAF—AH的活性变化,同时观察总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黎族哮喘发作期患者PAF、总IgE和ECP水平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缓解期较发作期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意义(P〈0.01),缓解期仍高于正常组。但无显著意义(P〈0.05);发作期PAF—AH活性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缓解组较发作组明显增高,均有显著意义(P〈0.01),但缓解组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黎族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PAF活性明显增高、PAF—AH活性明显降低,提示PAF和PAF—AH活性变化在黎族哮喘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申鸿  周萍  白香妮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09-110,1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组46例、缓解期组46例)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FN-γ水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r=-0.49、-0.52,均P〈0.05),IL-4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对患儿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实验共对80名哮喘患儿及20名健康儿童血清ECP及IgE进行测定,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儿童,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发作期IgE水平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P和IgE都可体现哮喘患儿的发病情况,但相比于IgE,ECP能更好地反映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的发病情况。因此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可作为诊断哮喘、判断病情发展状况及指导炎症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及血清总IgE、ECP的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粉尘螨、艾蒿花粉、狗毛、香烟、牛奶5种过敏原,对61例哮喘患儿及66例对照组儿童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其中对50例哮喘患儿和56例对照组儿童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总IgE的检测,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ECP检测。结果:(1)61例哮喘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总阳性例数为40例(66.67%)。(2)哮喘组5种过敏原皮肤点刺阳性率:粉尘螨31.15%、狗毛24.59%、艾蒿花粉39.34%、牛奶21.31%、香烟29.51%。(3)哮喘组血清总IgE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血清EC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总IgE与血清ECP之间无相关性(r=0.2846,P〉0.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痛苦小,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儿童。联合检测血清总IgE和ECP可作为临床诊治哮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哮喘患儿血清RANTES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21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14例缓解期的哮喘患儿血清中RANTES水平,并与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RANTES水平较哮喘缓解期患儿、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q分别为3.52,4.54。5.80;P分别〈0.05,〈0.01,〈0.01);②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RANTES水平开始下降。与肺炎及支气管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没有显著性差异(q分别为1.01,2.70;P均〉0.05);③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血清RANTE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q=1.80;P〉0.05)。[结论]RANTES在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林  王姝 《海南医学》2014,25(6):847-849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60例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和40例恢复期患儿以及40例健康儿童血清Eotaxin水平,比较三组儿童的血清Eotaxin水平,分析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反复发作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血清Eotaxi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有20例患儿喘息反复发作,其血清Eotaxin水平为(139.45±41.631pg/ml。有特应质性疾病史、家族遗传史和体重肥胖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显著高于无特应质性疾病史、家族遗传史和体重正常患儿,组间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otaxin在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参与了喘息复发和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易喘息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H,阻滞剂鼻喷剂联用吸入激素对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1例中、重度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经口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基础上随机给予下列治疗:氮革斯汀鼻喷剂(A组22例)、布地奈德鼻喷剂(B组20例)及氮革斯汀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C组19例)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其哮喘症状评分和测定诱导痰E%及诱导痰上清液中ECP、ICAM-1、IL-13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的哮喘症状评分、诱导痰E%和ECP、ICAM-1浓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A组哮喘症状评分、诱导痰E%和ECP、ICAM-1浓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和诱导痰ECP浓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诱导痰IL-13浓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阻滞剂鼻喷剂可有效治疗变应性哮喘、抑制气道E及ECP、ICAM-1。  相似文献   

14.
姜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5-66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浓度,探讨其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对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2例),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健康儿童(35例)。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的UniCAP变应原检测系统荧光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ECP值。CVA组中20例患儿坚持系统治疗3个月,病情缓解后再次测定ECP值。结果CVA患儿的ECP值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明显低于典型哮喘患儿发作期的ECP值(P〈0.05);CVA患儿治疗后ECP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ECP水平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呈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h1/Th2免疫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以上儿童血清IFN-γ(ng/L)、IL-4(ng/L)。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4^+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CD4^+百分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与对照组IFN-γ、IL-4、IFN-γ/IL-4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哮喘组IL-4水平略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γ水平低于哮喘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以Th2型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总IgE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25例哮喘、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4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血清的总IgE.结果 哮喘与支气管肺炎组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和支气管炎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5例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为64.8%,其中哮喘组阳性率100%,其总IgE水平高于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总IgE检测可辅助诊断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疾病早期检测血清总I班可有效减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哮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3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参考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API)将患儿分为哮喘发作组26例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106例。收集患儿入院时FeNO、EOS及肺功能指标的水平;Pearson法分析FeNO、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eNO、EOS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预测效能。结果 哮喘发作组的FeNO、EOS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P <0.05)。哮喘发作组的呼吸道总阻力、中心呼吸道阻力、周边弹性阻力及响应频率均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P <0.05);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FeNO与呼吸道总阻力(r=0.801,P=0.001)、中心呼吸道阻力(r=0.648,P=0.001)、周边弹性阻力(r=0.723,P=0.001)及响应频率(r=0.651,P=0.001)均呈正相关;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EOS与呼吸道总阻力(r=...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 E)、髓鞘碱性蛋白(MBP)、白三烯(LTs)含量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8例,均进行退热、止咳、平喘治疗,经1年随访,脱落8例,最终纳入100例患儿。根据最终是否发展为哮喘将其分为研究组33例(最终发展为哮喘)和对照组67例(治疗后未发展为哮喘)。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 E、LTs、MBP含量;分析患儿血清LTs、MBP、Ig E含量与哮喘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Ig E、LTs、MBP含量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血清Ig E、LTs、MBP含量均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血清Ig E、LTs、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Ig E、LTs、MBP均是哮喘发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Ig E、LTs、MBP水平可以初步评价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预后及发展为哮喘,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的治疗、预防、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新的临床指标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塞米松、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的疗效。方法2002年11月至2005年4月在儿科住院的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组各23例,分别采用地塞米松、干扰素治疗,观察喘息缓解情况及随访1年喘息反复发作次数。结果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随访1年喘息反复发作的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H1/TH2失衡,地塞米松短期内可起到抗炎作用,止喘起效快,但TH1/TH2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喘息反复出现、容易发展成婴幼儿哮喘。干扰素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使TH1水平上升.调节TH1/TH2。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对干预防婴幼儿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补肾法、活血法、疏肝法对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干预作用。方法:以BALB/C雌性小鼠卵巢组织制备卵巢抗原。皮下和两后脚掌多点注射免疫同种雌性小鼠建立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模型。六味地黄丸、少腹逐瘀颗粒及柴胡疏肝丸分别治疗3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催乳素(prolactin,PRL)、睾酮(testosterone,T)以及抗卵巢抗体和抗透明带抗体。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FSH、LH较正常组明显升高,E2显著下降(P〈0.05),PRL、T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抗卵巢抗体阳性率为84.2%,抗透明带抗体阳性率为78.9%。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地黄丸显著下调小鼠血清FSH、LH水平,提高E2含量(P〈0.05);而抗卵巢抗体及抗透明带抗体仅有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腹逐瘀颗粒组小鼠血清FSH、LH含量有下降趋势,E2含量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抗卵巢抗体和抗透明带抗体阳性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疏肝丸组小鼠抗卵巢抗体和抗透明带抗体阳性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治疗对血清PRL和T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补肾中药可以显著改善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小鼠生殖内分泌轴功能,活血及疏肝中药可以调整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小鼠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