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院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临床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l月-2011年6月,对本院133株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经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分析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结果: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菌株13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5.6%(34/133)、大肠埃希菌21.1%(28/133)、铜绿假单胞菌15.8%(21/133)、恶臭假单胞菌12.8%(17/133)、肺炎克雷伯菌12.0%(16/133)、其他菌12.8%(17/133)。耐亚胺培南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耐亚胺培南菌株大多存在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耐亚胺培南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刘小军  聂爱玲 《中原医刊》2007,34(15):83-83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 2001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25/125),2002年为35%(56/160),2003年为41%(82/200)。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占69.3%(113/163)。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分离情况、耐药性和流行分布。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集该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菌株934株,采用V itek-32型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该院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从2000年的0~3.15%上升至2006年的18.9%~33.1%。其中非发酵菌占97.6%,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60.6%(553/912);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占28.5%(260/912)。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痰、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的分离率最高,占76.7%,其他依次为脓性分泌物、体液、血液、尿液和导管等。耐亚胺培南的菌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35%~100%),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对头胞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35%)。结论:耐亚胺培南菌株大多存在多重耐药性,甚至泛耐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刘峰  钱君明  李琳琳 《九江医学》2006,21(2):51-53,65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有效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培养,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按2005年NCCLS标准对结果进行判读,使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60株IR-PA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98.0%,头孢吡肟72.0%,哌拉西林70%,哌拉西林/他巴坐坦71.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85.0%,美洛培南75%,氨曲南78.3%,环丙沙星51.7%,左氧沙星氟78.3%,阿米卡星35.0%,庆大霉素45.0%,复方新诺明98.3%。除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外,IRPA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S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PA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动态监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云  王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60-4061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及API20NE系统分离鉴定铜绿假单胞菌,以K-B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按2005年NCCLS标准判读结果,使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IRPA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66.7%),其次为咽拭子(13.3%)、分泌物(9.2%)、中段尿(4.9%)、脓液(3.1%)和血液(2.8%)等。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SPA)相比,5年间除FOX、CXM、CZO、AMK和SMX等耐药率无明显提高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抗生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IRPA在临床标本中分布广泛,其耐药性较ISPA更为严重,在限制使用IMP、PIP/TAZ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同时,应尽可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67株耐亚胺培南假单胞菌的检出部位、科室、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IRPA主要来源于ICU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的患者,其中痰标本中最多,占89.89%;对亚胺培南、氯霉素、氨苄西林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在90%以上;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26.97%.结论 IRPA感染的治疗较困难且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治疗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选择适合的治疗措施及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226例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海南省人民医院近几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6月泌尿系感染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仍是引发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82株),占36.3%,其次是真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率增加,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在70.6%~100.0%之间;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在52.9%~100.0%之间;G-杆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在0.0%~11.8%之间;G^ 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耐药率为0.0%。结论:临床医生必须关注本地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菌株播散。  相似文献   

8.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和探讨该耐药菌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检测我院2003~2007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并回顾性分析比较该菌感染患者在院内采取的各项措施、病情发展等危险因素。结果2003~2007年共分离出76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195株是耐亚胺培南株,占25.3%,每年耐亚胺培南株的检出率依序分别为15.7%、11.9%、13.8%、24.1%、41.4%。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的是多粘菌素E(0.2%),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46.1%)、庆大霉素(52.3%)和妥布霉素(52.6%)也相对较低。该菌感染单因素分析:入住ICU、使用广谱抗生素大于3周、住院时间超过4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周内接受碳青酶烯类治疗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逐年增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减少院内感染机会,有利于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100例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作为对照组。首先,分离病原菌,分析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其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2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对其他类型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4周、入住ICU、机械通气、之前使用过亚胺培南、联用抗菌药物>3 d均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98、1.758、2.201、2.517、2.088,P<0.05)。结论: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且住院时间≥4周、入住ICU、机械通气、之前使用过亚胺培南、联用抗菌药物>3 d均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尽早给予预防措施,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临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IRPA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金属酶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基因。结果:从40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分离出100株IRPA,分离率为24.75%。其中90株(90.0%)IRPA来源于下呼吸道痰液标本;IRPA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ICU);IRPA对阿米卡星最敏感率为73.0%(耐药率为27.0%),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63.0%),哌拉西林(敏感率为59.0%),庆大霉素(敏感率为58.0%),头孢他啶(敏感率为57.0%),其余药物的敏感率均〈50.0%。仅1株IRPA检测出IMP基因阳性(1.0%),测序为IMP-9型金属酶基因,其余金属酶基因均未检出;oprD2基因缺失的IRPA有65株(65.0%)。结论:我院IRPA主要是由于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缺失引起,且已有IMP-9型IRPA在我院流行,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光辉  蒋巧霞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65-866,885
目的研究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35株,K—B法和E—test法测定对常用抗茵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结果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部分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很高耐药率(〉70%),仅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有较高的敏感性(〉70%),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均产碳青霉烯酶,未检测到金属β-内酰胺酶,全部检测到OXA-23型基因,未检测到OXA-24、OXA-58、IMP、VIM型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当严重;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泌尿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的耐药性及感染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IRKP)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356株来自于尿液标本KP的药物敏感性.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把KP分为IRKP组和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ISKP)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IRKP的危险因素.结果 IRKP占14.33%(5...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近10年来,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PAE日趋增多,其耐药机制主要由于OprD缺失、MexABOprM等外排泵的过度表达、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的产生等。  相似文献   

14.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往往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1]。但随着亚胺培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也日益增多 [2]。为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的耐药性及流行情况 ,我们对在本院收集到的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 ,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型 ,报道如下。1.1材料收集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0株 ,其中19株来自痰标本 ,1株来自心包积液。采用…  相似文献   

15.
用Vitek AMS-32系统检测了亚胺培南对368侏医院内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抑菌率,结果其平均抑菌率为94.8%,显著高于其它10种抗生素,检出亚胺培南耐药株19株(铜绿假单胞菌16株,不动杆菌2株,阴泡肠杆菌1株),其耐药表型提示耐药机制主要是外膜孔蛋白D2缺失合并产Ⅰ型去阻遏β-内酰胺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用于重症肺炎初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96例直入ICU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亚胺培南组(51例)和帕尼培南组(45例)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结果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用于初始治疗重症肺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和6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9.2%和59.3%。结论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用于重症肺炎初始治疗疗效确切,且亚胺培南略优于帕尼培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在我院的感染现状、产金属酶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茵药物的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检测其耐药性。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茵产金属酶。结果分离的136株铜绿假单胞茵中耐亚胺培南的菌株有85株(占62.5%),其中产金属酶的有22株(占16.2%);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干部病房、呼吸内科、脑外科;IRPA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茵(Imipenem susceptible Pseudomonas aeruginosa,ISPA)耐药性有明显差异。结论IRPA对抗茵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ISPA且呈多重耐药,产金属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之一。加强监控和优化使用抗生素,控制IRPA在院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的耐药特征和耐药机制.方法 VITEK-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IMP、VIM、GIM、OXA)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进行检测.结果 6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舒普深、特治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5%、40.0%和44.6%,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1.5%、43.1%和47.7%;6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IMP阳性11株(16.7%)、VIM 4株(6.0%),oprD2基因缺失5株(7.6%),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细菌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9.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取69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经K-B法检测耐药性;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的金属酶IMP、VIM基因和外膜蛋白 OprD2基因等3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枪测与分析;结果:69株IRPA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检出金属酶IMP和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的分别有2株(2/69,2.9%)和4株(4/69,5.8%),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检测为缺失的有46株(46/69,66.7%).结论:IRPA耐药情况严重.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E)的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1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的相关基因(TEM、OXA-10群、SHV、oprD2、IMP、CARB、blaDHA、VIM、PER、GES、VEB)。[结果]16株铜绿假单胞菌TEM阳性4株(25.00%)、OXA-10群阳性5株(31.25%)、SHV阳性5株(31.25%)、orpD2阳性16株(100%)、IMP阳性2株(12.50%)CARB阳性1株(6.30%)、blaDHA阳性1株(6.30%)、VIM阳性1株(6.30%)、PER阳性0株(0)、GES阳性1株(6.30%)、VEB阳性0株(0),且部分菌株携带3个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没有导致院内感染的流行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