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肌酸激酶浓度在劳力性热射病早期判别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CK)值作为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预后判别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9月-2007年8月6所部队医院的11例EHS病例.以预后为标准,将11例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4)及存活组(n=7),比较两组病例入院后0 h、12 h、24 h、36 h、48 h、60 h、72 h的CK数值,并描绘48 h CK值的ROC曲线,分析CK值在发病早期判别预后的意义.结果:在人院后各时间点死亡组CK值持续升高,存活组CK值略升高后保持稳定并逐渐下降,两组CK值在48 h、60 h、72 h有显著差异(P<0.05),48 h CK值的ROC曲线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为0.893.结论: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CK值的变化趋势显著不同,CK值可以在发病早期(48 h)判别预后.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金某,男性,22岁,2008年5月26日(当日气温32℃,湿度60%)14∶20在5 km越野训练跑至4 800 m时突然晕厥,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当时测体温41.3℃,在当地医院补液3 000 mL,3 h后收入外科ICU。发病后2 h内只有10 mL茶色尿。发病2 h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基本正常。入科后查血生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模型,与居民型热射病大鼠模型比较。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劳力型热射病组(E-HS)、居民型热射病组(C-HS)和相应的正常对照组(E-NC和C-NC组),每组16只。热射病组大鼠予39℃热暴露,E-HS组除了给予39℃热暴露外,同时让其在跑台持续运动。监测各组大鼠核心体温和动脉收缩压变化,对比核心体温调节反应和生存时间。结果 E-HS和C-HS组大鼠表现出不同的核心体温调节特征。尽管最大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比C-HS组大鼠,E-HS组大鼠核心体温上升速率显著加快(P0.05),成模时间显著缩短(P0.05),总热负荷和严重热负荷均显著减少(P0.05),预后更差(P0.05)。结论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模型相较与居民型热射病大鼠预后差,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可为研究劳力型热射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劳力性热射病并神经系统损害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 ℃)和神志障碍,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organ dysfunction,MODS).体温调节机制的紊乱以及急性期反应导致体温升高至40 ℃以上而发生MODS.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classic heat stroke,CHS)热射病.EHS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的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数小时发病,约50%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EHS发病率明显升高.EHS并神经系统损害国内报道少见.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2例住院EHS患者发生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治情况予以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及其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实验指标对于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本院急诊监护病房的53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32)及死亡组(n=21),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肌红蛋白 (myoglobin , MYO)、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isoenzyme-MB, CK-MB)、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乳酸(lactate, Lac)、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 ATⅢ)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及一般情况,如:体温(temperature, T)、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 APACHEⅡ score)、年龄的差异,并比较患者入院0、12、24、36、48、60、72 h的血MYO、CK、CK-MB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分布特点,同时分析各指标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体温、APACHEⅡ评分、GCS、PCT、Lac、CHE、PT、APTT、ATⅢ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死亡组各时间点实验指标MYO、CK、CK-MB持续升高,存活组各实验指标在升高后48h后保持稳定并逐渐下降,两组MYO、CK、CK-MB在48、60、72 h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T、MYO、CK、CK-MB、Lac及CHE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其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651、0.344、0.743、0.735、0.725、0.531、-0.403,GCS和CHE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T、MYO、CK、CK-MB和Lac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APACHEⅡ评分的变异有67.7%可由CK-MB、GCS来解释。结论 存活组与死亡组两组MYO、CK及CK-MB变化趋势显著不同,GCS、T、MYO、CK、CK-MB、Lac及CHE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复制热射病合并细菌内毒素感染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重度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细菌内毒素组(L组)、高温细菌内毒素组(HL组)。持续监测动物肛温(T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的动态变化,观察致伤0、40、80、120min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值(W/D)以及肺病理改变。结果(1)HL组Tr上升到(43.04±0.11)℃,HR加快到(660±42)次/min,RR加快到(150±11)次/min,MAP下降到(49.0±3.5)mmHg;其中Tr、HR、RR、MAP与L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HR、MAP与H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L组、HL组WBC显著下降而H组WBC显著上升,L组、HL组WBC计数与H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HL组动物W/D显著性升高,肺急性微血管损伤改变显著。结论本研究模拟了临床热射病合并内毒素感染发展为重度热射病的过程,是用于重度热射病多器官损伤肺启动机制研究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背景 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是一种主要因运动或劳作产生过量的内源性热而引起的重度中暑,目前尚无成熟的EHS实验动物模型建模方法和标准.目的 通过植入式生物遥测技术的应用,建立稳定可靠的EHS大鼠模型,阐明高温和运动下EHS大鼠的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Tc)、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等基本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取体质量250~300 g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通过手术将可实时遥测Tc、BP、HR的无线植入子植入大鼠腹腔,恢复1周后进行适应性跑步训练.训练1周后大鼠进入高温、高湿环境模拟舱,实验舱的环境温度设置为(39.5±0.3)℃,相对湿度为55% ±5%;大鼠以阶梯式增速方案进行跑步,疲劳后停止,出现重度意识障碍表现后结束热暴露出舱,出舱后自然降温.实验中持续监测大鼠Tc、BP、HR等参数变化,记录生存时间.死亡EHS大鼠即刻解剖,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18只进行植入子手术的大鼠中,7只大鼠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总体成功率为38.9%.遥测模型完整记录了热应激下大鼠的Tc、BP、HR等生理参数变化过程,随着Tc的迅速上升,BP、HR同步到达峰值并于出舱前急剧下降.病理学检查验证了EHS大鼠的多器官损伤.结论 植入式生物遥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EHS大鼠实验模型的生理参数,有助于进一步挖掘EHS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特点和机制,为后续EHS研究提供了必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部队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2004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7例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17例均为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均符合热射病诊断标准,治疗过程中3例死亡,14例治疗后存活,但有1例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素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 大鼠模型早期干预的作用。 方法 雄性SD 大鼠60 只随机分为3 组:空白对照组(A 组,n=8)、劳力性热射病组(B 组,n=26)、劳力性热射病+ 肝素组(C 组,n=26)。B 组及C 组应用热应激+ 运动建立劳力性热射病大鼠模型。成模后B 组、C 组随机取10 只做生存率分析(B1 组、C1 组),B 组和C 组其余大鼠按发病后0 h、2 h 随机分为两个亚组(B2 组、B3 组、C2 组、C3 组,各8 只)。取血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应用ELISA 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含量。 结果 C1 组8 h 生存率高于B1 组(P < 0.05)。与A 组相比,B2 组、B3 组、C2 组、C3 组PLT 均显著降低(P < 0.01),APTT 显著延长(P < 0.01)。但与同时间点B 组相比,C2 组、C3 组血小板数量升高(P < 0.01),APTT 短于B 组(P < 0.01)。与A 组相比,B2 组、B3 组、C3 组TNF-α 显著升高(P < 0.01) ;但C2 组、C3 组TNF-α 明显低于同时间点B 组(P < 0.01)。 结论 肝素预处理可提高EHS 模型大鼠生存率,改善其凝血功能异常及降低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EHS 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复制热射病(HS)大鼠模型,探讨HS大鼠死亡危险因素及心肌损伤情况。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SD 大鼠48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S 组、维生素E 组(HS 维生素E 处理)、缬沙坦组(HS 缬沙坦处理),每组12 只;除对照组外,余组给予40℃、(65±1)%湿热打击,达复制模型标准后终止;心肌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对照组体重变化率与其余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S 组血清乙酰胆碱(Ach)含量为(9.958±4.283)μg/ml,对照组为(15.734±4.987)μ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 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S 大鼠存在心肌损伤,且维生素E 组、缬沙坦组大鼠心肌损伤程度较HS 组减轻。结论死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发病后24 h内,且低体温和较长打击时间是大鼠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相对较高的体重变化率是大鼠存活的保护因素;HS 大鼠存在心肌损伤,其潜在机制可能是氧化应激和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几类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为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选择理想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方法:对近十几年国内外较常用的鼠类、鸟类、兔等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及其特点进行比较.结果:金黄地鼠和豚鼠在脂质代谢方面与人有较多相似之处,在实验研究中有独特优势;而大鼠、小鼠、鸟类高脂血症模型与人类差异较大;兔在调脂新药和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中是首选的动物模型之一.结论:选择最符合所作实验各项要求的动物模型,应从实验要求时间、实验指标、实验经费、模型形成时间等多因素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EHS)血清中白介素-17(IL-1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 Tn I)、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免疫荧光干式定量、微粒子酶免、比浊法测定31例EHS者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与30例未加用者(对照组)入院时及入院第6天血清中IL-17、HS-CRP、c Tn I、β2-MG含量,并与健康人(正常组)作对照。同时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器官受累率、受累器官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入院时血清中IL-17、HS-CRP、c Tn I、β2-M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入院第6天血清中IL-17、HS-CRP、c Tn I、β2-MG含量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但观察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MODS器官受累率低于对照组(P>0.05),受累器官恢复时间明显提前(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产生与释放,减轻其对心、肾等功能的损害,避免了EHS者器官或系统受累,并促进受累器官或系统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稳定持续、简便易行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单纯氧嗪酸钾、氧嗪酸钾+次黄嘌呤、腺嘌呤+乙胺丁醇、单纯酵母膏、酵母膏+腺嘌呤、酵母膏+腺嘌呤+氧嗪酸钾不同药物与不同浓度进行实验,检测模型动物血清尿酸值。[结果] 单纯氧嗪酸钾、氧嗪酸钾+次黄嘌呤模型组尿酸值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但模型不稳定,重复性差,个体差异较大。腺嘌呤+乙胺丁醇、单纯酵母膏、酵母膏+腺嘌呤模型组尿酸值与空白组比较无差异。酵母膏+腺嘌呤+氧嗪酸钾模型组尿酸值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模型稳定,个体差异小。[结论] 采用酵母膏+腺嘌呤+氧嗪酸钾复制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合并症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7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救治经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中暑患者并发DIC与高温暴露时间、体温、休克关系密切,与性别、年龄无关,且发生DIC的重症中暑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发生率明显升高。经降温、抗休克、脏器支持等综合治疗,有5例患者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1.2%,其中合并DIC的患者病死率为18.2%。结论重症中暑患者合并DIC病死率高,采取集束化救治技术,控制性降温、积极抗休克和脏器保护,可有效提高抢救重症中暑患者的成功率,在DIC抗凝治疗同时需注意保护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两种实验动物模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为治疗该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发情期没有规律改变的15月龄雌性大鼠6只作为围绝经期组,取3月龄雌性SD大鼠12只,6只设为青年空白对照,6只从背部行去势手术,术后半月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发情期没有规律改变,设为青年去势组,采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清雌激素(场)、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围绝经期组及青年去势组Fa,FSH,LH水平均显著低于青年对照组(P〈0.05);青年去势组与围绝经期组相比E2水平显著下降(P〈0.05),FSH,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势模型与15月龄围绝经期雌鼠均可以模拟女性围绝经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但两种方法相比,15月龄围绝经期雌鼠激素变化更接近事实,用此模型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论上优于去势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两种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非疾病状态下生理性功能失调和中医病证结合两种心气虚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两种造模方式,即大鼠水环境站台睡眠剥夺法致生理性功能失调和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主干致心梗后心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心率、呼吸频率、力竭性游泳时间、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应用临床心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对两种动物模型进行诊断。结果睡眠剥夺大鼠精神亢奋、反抗剧烈、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力竭性游泳时间缩短和心功能亢进;心梗后心衰大鼠精神萎靡、少动、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力竭性游泳时间缩短和心功能减退。结论睡眠剥夺法所致大鼠模型是对机体施加功能性造模因素所致,该模型具有证候表现复杂、变化不稳定的特点;它不同于心梗心衰病证结合模型局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有稳定规律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18.
医用冲击波的活体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动物肾直接损伤模型、动物肾外科埋石模型、肿瘤植入模型及动物骨模型等医用冲击波活体动物模型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评价,显示活体动物模型在医用冲击波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单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是一种发生在基因组特定位点的单个核苷酸突变的遗传标记,其丰富度高、密度大、易于进行基因分型,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育种、抗病性基因标记、优势品种筛选和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中。本文首先对SNP遗传标记在动物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图谱构建、标记辅助选择、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种优势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其次简述了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中SNP位点与某些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SNP分子标记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遗传学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