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中不同发热时间的病因分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热疾病科2009 年10 月- 2012 年12 月间所有符合FUO 诊断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发热时间分为≥ 21 d 和≥ 30 d 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44 例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215 例(48.4%)、结缔组织病92 例(20.7%)、恶性肿瘤19 例(4.3%)、杂病类35 例(7.9%),最终仍有83 例(18.7%) 未能明确诊断。≥ 30 d 组与≥ 21 d 组相比,FUO 病因分布相似,但感染性疾病比例下降(P = 0.025 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比例减少(P = 0.019 3)。 结论 发热时间≥ 30 d 并没有改变FUO 病因分布,同时又将一部分具有自愈倾向的上呼吸道感染剔除在外,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中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热疾病科2011 年2 月- 2012 年12 月符合FUO 诊断标准的UTI 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FUO 中UTI 多表现为规律间歇热。女性多见尿常规异常(P = 0.027 1),女性和≥ 60 岁患者尿培养阳性常见(P = 0.031 6,P = 0.028 2)。 结论 FUO 中UTI 热型多为规律间歇热,反复尿常规和尿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发热特征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本院发热疾病科符合经典FUO 诊断标准患者368 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FUO 疾病谱中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在发热特征上均具有各自的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病程(P = 0.014)、热型(P < 0.001)、最高体温(P = 0.036)、发热发作的时间(P < 0.001),是否伴有畏寒、寒战(P < 0.001) ;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四个独立影响因子为病程、发热发作的时间、畏寒、寒战;泌尿系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热型特征。 结论 发热特征分析是FUO 诊断的重要线索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曹蕴  李伟  刘传苗 《当代医学》2021,27(6):15-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年龄及热程发热待查(FUO)患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40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比较2008年至2012年与2013年至2018年、年龄<60岁与≥60岁、热程<3个月与≥3个月患者病因构成情况。结果540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357例(66.11%),结蹄组织疾病50例(9.26%),肿瘤性疾病41例(7.59%),其他疾病92例(17.04%);不同时期FUO患者病因构成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FUO患者感染性疾病、结蹄组织疾病及其他疾病等病因构成比均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5);热程<3个月FUO患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等病因构成比均高于热程≥3个月患者,结蹄组织疾病病因构成比小于热程≥3个月患者(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为FUO的主要病因以咳嗽为主要特征表现,结蹄组织疾病、肿瘤性疾病及其他疾病为FUO的次要病因,临床通过了解FUO的病因及特征分布,可为FUO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息肉胃息肉患者的胃镜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段对患者的胃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男、女胃息肉检出比例分别为2.88%、3.51%( P<0.05);年龄≥45岁、<45岁胃息肉检出比例分别为5.55%、2.14%( P<0.05)。年龄≥45岁组患者胃底、胃体及胃窦部位单发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年龄<45岁组(P<0.05)。年龄≥45岁组患者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肿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年龄<45岁组(P<0.05)。无痛胃镜对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胃镜(P<0.05)。结论:无痛胃镜对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胃镜,女性、中老年人群为胃息肉的多发群体,需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7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对1年死亡的影响。 方法 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年龄≥75岁AIS患者,并进行3个月和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将eGFR按照连续型变量和四分位分组变量(Q1组~Q4组)处理,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75岁AIS患者eGFR水平对1年死亡的影响。 结果 最终纳入年龄≥75岁的AIS患者506例。随访3个月和1年时Q1组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每升高5 mL·min-1·(1.73 m2)-1,年龄≥75岁AIS患者的1年死亡风险降低12.3%(HR=0.877,95%CI:0.8123~0.935,P<0.001);与Q4组相比,Q1组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升高1.890倍(HR=2.890,95%CI:1.010~8.241,P=0.048),1年死亡风险升高1.267倍(HR=2.267,95%CI:1.118~4.596,P=0.0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与其他组相比,Q1组生存率明显下降。 结论 〖JP2〗eGFR水平降低是≥75岁AIS患者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eGFR≤60.2 mL·min-1·(1.73 m2)-1可显著增加≥75岁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时感染性发热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产时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时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胎膜早破等;以产前体温38.5℃和终止妊娠时间12 h为界,将92例产时感染性发热患者分为I组(最高体温≥38.5℃)41例和I组(最高体温<38.5℃)51例,A组(终止妊娠时间≤12 h)52例和B组(终止妊娠时间>12 h)40例。I组和I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2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明显升高,均出现新生儿败血症。结论:产时感染性发热主要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及胎膜早破;患者发热严重程度及终止妊娠时机对围生儿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老年人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20例哮喘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观察组(年龄均≥60岁)110例及青壮年对照组(年龄15~59岁)11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喘息、胸闷为主,老年患者吸烟史者多,诱因多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夜间和春季发作率较高,肺功能指标显著低于青壮年组(P<0.05),老年患者重度发作患者多缓解时间长,合并症及并发症多.结论 老年人的哮喘发病有其独特临床特点,如病程较长、肺功能差、大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诊断时应全面体检和询问病史,且治疗时应注意用药方法和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130例基孔肯雅热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30岁、30~岁、≥60岁组,分析其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均出现发热,皮疹的发生率分别为86.8%、91.4%、90.9%,关节痛的比例分别为86.8%、91.4%、95.5%,关节痛持续时间超过14d的比例分别为2.6%、30.0%、36.4%;与<30岁组比较,30~岁和≥60岁组患者出现关节痛持续时间超过14 d以及累及3个或以上关节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13.026,P=0.001;x2=6.792,P=0.034).结论 基孔肯雅热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中、老年组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累及的关节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科患者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符合FUO诊断标准的4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468例FUO患者通过各种检验最后明确诊断者441例(确诊率为94.2%).其病因按比例由高至低为感染性疾病201例,占45.6%(其中结核病占43.2%);结缔组织病153例,占34.7%(其中斯蒂尔病占48.7%);恶性肿瘤55例,占12.5%;其他疾病32例,占7.3%;其余27例患者最终未明确病因.老年患者发热原因多为感染性疾病与恶性肿瘤,比例(60.3%)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37.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老年患者中结缔组织病的发病率(48.8%)则明显高于老年患者(23.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大多数FUO患者经过细致的病史询问、详细的各项检验和综合分析是可以明确诊断的,感染性疾病是其重要病因,尤以结核病为主,且常见于老年患者,而恶性肿瘤和结缔组织病也是FUO患者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因构成特点和诊断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013年8月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5±16.0)岁。结果 31例患者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6例(83.9%,其中淋巴瘤16例),实体瘤5例(16·1%)。发热程度通常为高热,伴随症状以畏寒、寒战、乏力盗汗、体质量减轻为主;患者具有热程、住院时间、确诊时间长等特点,患者最终确诊与初步诊断不符合18例(58.1%)。结论以FUO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是最主要的病因,其中淋巴瘤最为常见。长期发热的恶性肿瘤患者容易误诊,在FUO病因诊断中,应警惕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要表现的尿路感染(UT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05-2012-10感染科住院的FUO病例,对其中最终诊断为UTI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FUO病例共计2 450例,最终临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的患者60例(2.40%).60例UTI患者中,女49例(81 70%),男11例(18.30%);40岁及以上者52例(86.70%),其中男9例(15.00%),女43例(71.70%);40岁以下患者8例(13.30%).存在基础疾病者47例(78.30%),有免疫系统疾病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史者18例(30.00%),有泌尿系畸形、尿路梗阻17例(28.30%),糖尿病12例(20.00%)、有UTI史10例(16.70%).病原学检查阳性者32例(53.30%).间歇性发热者53例(88.30%)、中低热43例(71 70%).血液病原学培养无阳性病例,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率16.70%(32/192),共培养出菌株37株,包括大肠埃希菌8株(21.60%)、粪肠球菌7株(18.90%)、肺炎克雷伯杆菌7株(18.90%),念珠菌5株(13.50%)、结核分枝杆菌2株(5.40%).结论 以FUO为特征的UTI患者占FUO比例约2.40%,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免疫系统疾病及相应免疫抑制剂使用史、泌尿系畸形及尿路梗阻、糖尿病、UTI史等基础疾病为其高危因素.间歇性发热或持续低热是UTI常见临床表现,但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不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病因诊断中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 的认识,探讨CMML 临床特点,Sweet 综合征(Sweet’s syndrome,SS) 与CMML 的关系。 方法 回顾1 例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合并SS,最后确诊为CMML 青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长期发热,病程中出现痛性皮疹,皮肤活检示中性粒细胞浸润符合SS。肺CT 示肺部感染,巨细胞病毒COPY 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持续高于1.0×10^9 /L ,骨髓形态可见2 系病态造血,先后诊断为SS 合并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抗感染及激素治疗无效,并除外其他引起单核细胞计数高的疾病后诊断为CMML。 结论 CMML 临床症状可有长期发热,SS 可为CMML 前驱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FUO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者37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方法、病因分类、预后。结果 372例FUO患者中,男184例,女188例;平均年龄(48.0±18.3)岁。确诊病因287例(77.2%),其中通过临床特点和/或治疗反应确诊138例(48.1%),通过病原学或血清学确诊86例(30.0%),通过影像学确诊50例(17.4%),通过病理学或骨髓象确诊13例(4.5%);未确诊病因85例(22.8%)。287例确诊病因患者中,感染性疾病181例(63.1%),其中细菌感染121例(66.9%),病毒感染60例(33.1%);结缔组织病57例(19.9%),其中成人Still病14例(24.6%);肿瘤性疾病17例(5.9%),其中血液系统肿瘤10例(58.8%);其他疾病32例(11.1%),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15例(46.9%)。结论 感染性疾病为FUO的主要病因,其中布氏菌病和结核病为主要病种。在FUO的诊断上不仅要根据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的特点,也要结合病史,仔细、反复查体,充分利用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有创检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 FUO)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住院的90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病因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90例患者中81例确诊,确诊率90%。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43例占53.1%,其中结核14例,占感染性疾病首位;恶性肿瘤10例占12.3%,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4例;结缔组织病10例占12.3%,其中成人Still’s病5例占50%;其他疾病18例占22.2%,其中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11例,占61.11%;未确诊病例9例占9%。结论感染性疾病是本组FUO患者的主要病因,其中结核所占比例最高。此外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18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18 fluorine-fluoro-2-deoxy-D-glucose,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 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热疾病科2012 年1-12 月间行^18F-FDG PET/CT 检查的FUO 患者临床资料,将^18F-FDG PET/CT 影像学诊断和最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FUO 患者78 例,其中感染性疾病21 例(26.9%)、结缔组织病9例(11.5%)、恶性肿瘤24 例(30.8%)、杂病类9 例(11.5%),最终仍有15 例(19.3%) 未能明确诊断。^18F-FDG PET/CT 在所有FUO 病例诊断准确率75.6%,敏感度100%,特异度44.1%,阳性预测值69.8%,阴性预测值100%,在恶性肿瘤准确率、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18F-FDG PET/CT 在FUO 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帮助很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