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霞 《伤残医学杂志》2014,(14):204-205
目的:阐述重症创伤患者ICU护理措施,提高ICU重症创伤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重症创伤患者的护理资料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能够极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组58例患者治疗有效45例,7例患者病情好转,植物生存3例,2例器官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ICU重症创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早期预防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创伤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文通过观察重症创伤患者的动态营养状况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住的36例重症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颅脑损伤15例,胸腹部联合伤13例,多发骨折6例,颈椎骨折并瘫痪2例.所收住患者未发生休克,观察期间未输注血液制品,入科72 h后给予25 kcal/kg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重症创伤急救患者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99例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99例患者进行认真的术前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扩充血容量,术中严密监护等措施的抢救及护理.结果 直接急诊进入手术室急救的99例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成功96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7%.结论 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紧急救护措施、完善术前准备、快速补充有效循环容量及手术治疗是处理重症创伤手术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重症创伤并发DIC 11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属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严重创伤、病理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病情急剧,发展迅速,严重危及生命.现就我院ICU室2003年11月1日~2004年3月收治的重症创伤并发DIC患者11例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许金链 《中外医疗》2016,(26):161-163
目的:探究重症创伤患者的ICU护理要点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0例重症创伤患者,全体患者TRISS创伤指数均≥18分,符合重度创伤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行急救与呼吸机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ICU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间,预后情况,并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出院时间较长(47.78±7.87)d,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间相对较短(19.78±6.74)d,且经过ICU重症患者要点进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65例重症患者经过治疗,总恢复较为理想,经治疗和护理,均于病情稳定后转入专科病房继续治疗,无1例死亡、感染病例,最终均得以康复出院。而对照组出现1例患者由于感染诱发的死亡病例,同时患者恢复时间均较长,患者心理负担明显较重,两组患者出院时间、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切监护患者病情变化,严格掌握呼吸机使用指征,科学给予肠内营养,预防各类并发症发生,并根据患者心理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度过术后危险期,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的急诊救治措施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3例重症创伤(ISS≥16)患者的急诊救治资料。结果:急诊室死亡41例,占9.7%;入院391例,手术378例,死亡25例,占5.9%。结论:重症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是重视急诊早期救治、抢救与诊断同步进行、实施急救一体化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的抢救治疗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2例重症胸部创伤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重症胸部创伤患者的抢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2例重症胸部创伤患者中,重症胸部创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肺挫伤的患者人数较多,且患者治疗后的恢复良好,部分患者存在轻度疼痛,部分患者存在肋间损伤症状。50例重症胸部创伤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2%,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重症胸部创伤患者一旦入院,医护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诊断,以尽早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并借助CT的辅助,大大提高重症胸部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公害,无论在平时、战时或自然灾害条件下,均需建立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急救体系。创伤死亡有3个高峰,第二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两个小时内,有人称之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间”,而有组织的创伤护理一般  相似文献   

9.
重症创伤846例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的急诊救治的方式、措施与救治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2000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846例重症创伤(ISS≥16)致伤原因、涉及部位、急诊救治措施、急诊通过时间及救治结果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根据创伤评分ISS≥16的重症创伤病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多发伤占87.7%,骨关节、脊柱伤发生频度最大,严重度为颅脑伤占第1位。院前急救仅占48.5%,受伤至入院平均2h。急诊门诊通过时间平均4h20min,伴创伤失血性休克324例,门诊死亡率9.7%,入院后死亡率6.1%。结论:重症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是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及门诊通过时间,尽可能减少搬运、减少辅助检查、实施急救一体化治疗。急诊医生从急救、稳定生命体征、初步明确判断、有效的复苏和救命性手术的全面开展到参与综合ICU的监护治疗管理将会减少重症创伤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刘新平  谢虹 《上海医学》2011,34(10):728-730
目的 评价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190例ICU创伤患者,人ICU即刻作为观察起点,通过查阅病例记录对每例患者进行MEWS,以治疗后转出ICU为观察终点.分析MEWS与患者伤情和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 MEWS与ICU创伤患者的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河北省廊坊市2010至2013 年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至2013年廊坊市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情况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2010年至2013年河北省廊坊市共报告了21841例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27.83/10万,报告重症及死亡病例473例(2.17%),其中死亡9例(0.04%),四年重症病例报告数分别为125、41、279和28例,重症发生率分别为1.64%、1.15%、5.47%和0.51%,4~9月份为重症病例发生高峰,≤3岁共411例( 86.89%) ,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 419例,88.58%) ,农村(330例,69.77%)发病数高于城镇(143例,30.23%). 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66:1. 结论:廊坊市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数最少,重症病例波动趋势明显,死亡病例每年均有发生.今后应加强农村地区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防病及早期识别意识,重点加强对重症病例的监测,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严重创伤是创伤外科的危、急、重症,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很高。由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和ICU病房的建立,严重创伤的治疗有较大突破,病死率由原来的90%以上减少到现在的35%~40%[1]。现就我院1994~1997年4年中ICU收治的严重创伤6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5岁。多发伤50例,占83.3%;创伤性休克54例,占90.0%;死亡13例,占21.7%,其中多发伤死亡4例,非多发伤死亡9例。1.2致伤原因60例中车祸伤30例,坠落伤10例,煤矿创伤及其它20例。回.3损伤部位60例中并发有颅脑损伤25例,胸部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ICU重症创伤患者护理干预以及效果.方法:取我院ICU重症创伤患者58例,随机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9例,评估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ICU入住时间、抢救成功率、感染发生率与干预效果.结果:2组护理前各评分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ICU入住时间低,抢救成功率与有效率高,感染率低,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ICU重症创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缩短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效果,避免其发生感染情况,具有时效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尹美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72-1473
目的探讨重症胸创伤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救治的271例重症胸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71例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和精心护理,267例痊愈出院。2例因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死亡,1例因心脏大血管损伤死亡,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重症胸创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常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良好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重症胸部创伤患者的急救方法与监护措施。方法:对73例重症胸部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例休克患者经过输血、吸氧等救治,存活44例,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救治无效死亡。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25例,均存活,实施急诊手术48例,2例因肝破裂失血过多死亡,其余均存活。73例患者救治成功70例,存活率达95.89%,死亡3例,死亡率为4.11%。其中存活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创伤性休克复苏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的关键,及时对重症胸部创伤患者实施救治,并在救治过程中给予有效的监护措施,能挽救患者性命,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24-27+3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创伤患者损伤严重程度(ISS)、新损伤严重程度(NIS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动态扩展创伤超声重点评估(D-EFAST)病情评估及其诊断价值,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相关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接诊的154例重症创伤患者的诊疗状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98例)和死亡组(5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SS、NISS、APACHEⅡ评分,D-EFAST诊断154例ICU重症创伤患者病情的准确率,分析各评分单独及联合诊断ICU重症创伤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ISS、NISS、APACHEⅡ、ISS+APACHEⅡ、NISS+APACHEⅡ评分[(29.17±7.42)分、(41.73±11.87)分、(23.69±6.57)分、(52.90±10.11)分、(65.71±13.50)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24.14±6.03)分、(25.12±8.28)分、(16.98±5.26)分、(41.44±8.71)分、(46.68±1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FAST检查对ICU重症创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9.57%。ISS、NISS、APACHEⅡ、D-EFAST四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明显高于ISS、NISS、APACHEⅡ、D-EFAST单独诊断的AUC(0.678、0.732、0.776、0.813);四者联合诊断对ICU重症创伤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52%、83.79%,明显高于ISS、NISS、APACHEⅡ、D-EFAST单独诊断。结论 ISS、NISS、APACHEⅡ评分及D-EFAST评估可以有效判断ICU重症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诊断价值高。四者联合有效提高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宋维 《海南医学》1997,(2):109-112
本文评价了十六家医院连续三个月,因车祸意外(MVC:MotoVehicleCrash)死亡的创伤登记资料,获得以下车祸意外医院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4390病人入院,181例死亡,死亡地点主要在急诊科(30.9%)和ICU(42%)。死亡病人的55.2%死于创伤后24小时内,44.8%死于24小时后,有2个死亡年龄高峰组,分别是21-40岁和61-80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占各类损伤的52%.井发症占整个死亡原因的5%,死亡病例平均并发症发生均数为1.453,死亡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与存活病人有明显差异.在所有并发症中,心血管、ARDS、败血症分别各占39(21.5%)、34(18.8%)和18(9.9%).本文也比较院内各阶段死亡病例,其RTS*、ISS*、PS*、GCS*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85-188
目的 研究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重症创伤患者使用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创伤且实施损伤控制策略且具有完整资料的严重创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基于损伤控制策略护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重症创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联合基于损伤控制策略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提高ICU多发伤的救治情况,提升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也有很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君华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271-1272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舟山医院ICU收治的老年重症创伤患者94例,入ICU时检测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6 h后复查患者的血乳酸,计算相应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的预后转归。(1)根据患者的6 h血乳酸清除率10%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67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27例。对比2组患者的初始乳酸值、APACHEⅡ评分、6 h乳酸清除率和28 d病死率。(2)根据疾病的转归,94例患者分为生存组(70例)和死亡组(24例)。对比2组患者初始乳酸值、APACHEⅡ评分、6 h乳酸清除率。 结果 (1)低乳酸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和28 d病死率分别为(27.81±5.25)分和40.74%,显著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25.36±5.19)分、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而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 结论 乳酸清除率能够作为判断老年重症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涛 《吉林医学》2015,(5):959-960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创伤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创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自入院之后即对其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分别记录患者在入院后1 h和6 h的血小板计数水平(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监测其变化情况。按照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结果将其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并比较两小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死亡组和非死亡患者的6 h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之1 h的结果均有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为死亡组水平下降,而非死亡组水平(正常或下降)。死亡组患者入院后1 h和6 h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死亡组患者除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外,其他各项指标在1 h和6 h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小组患者的1 h各项凝血指标,可见,除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外,其他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6 h的比较上,两小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波动程度更大。结论:重症创伤可能使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且凝血功能障碍的程度与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对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预测其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