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术中采用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眼科过去4年来。手术中后囊膜破裂20例经妥善处理后进行分析发现,术中能及时发现破裂,利用粘弹剂的作用,均能顺利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时间:超声乳化晶状核块时10只眼(50%),超声乳化晶状体核上皮质壳时6只眼(30%),注吸晶状体皮质时4只眼(20%)。18只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晶状体囊袋内植入12例,睫状沟植入6例。2只眼植入吊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为0.1—0.3者2只眼(10%),0.4—O.8者9只眼(45%),0.9者9只眼(45%)。结论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及时发现后囊膜破裂,并妥善处理,仍能顺利植入人工晶体,获取良好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31例(269眼)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39例(40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12眼,人工晶体光学部前囊固定13眼,睫状沟内植入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访1-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33眼(82.5%),≥1.0者19眼(47.5%),矫正视力≥0.5者38眼(95%),≥1.0者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破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发生主要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对60例,64眼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术,植入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主要并发症中为后囊膜破裂6眼(9.38%),角膜水肿12眼18.7%)。术后1周视力0.5以上56眼(87.5%),0.2-0.5者8眼(12.5%),结论:后囊膜破裂及角膜内皮损伤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术中应根据后囊膜破裂的大小采取措施,提高操作技能,术中各个环节正确操作可避免损伤内皮角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评价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6例66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损9例9只眼,分析后囊膜破损的原因,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后囊膜破损9只眼(13.6%),其中超乳术中6只眼(66.6%),注吸皮质只3只眼(33.3%),并发障1只眼(33.3%),Ⅳ级核5只眼(15.6%)Ⅰ期囊袋内植入5只眼(55.5%),Ⅰ期睫状沟植入2只眼(22.2%),缝线固定一只眼(11.1%),放弃Ⅰ期植入改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1只眼(11.1%)术后随访3~6个月,裸眼视力0.5~1.5.7只眼(77.7%),0.1~0.42只眼(22.2%)。结论:术前严格培训,细致的动物实验,严格选择合适病例,眼、脑、手、脚有机配合,可以减少或预防后囊膜破损发生率,对于术中后囊膜破损有玻璃体溢出者,清除前部玻璃体,利用前或后囊膜作为支撑.仍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且视力恢复良好,与后囊膜完整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除、囊外除及针吸除术中后囊膜破裂时行后囊膜连续曲线形撕囊术(Postertior contin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的方法和作用。方法:利用撕囊镊对白内障除术中后囊膜破裂8例(8只眼)行PCCC,4例联合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8例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8例后囊膜破裂后行PCCC眼均成功完成PCCC,术后观察6月-3年(平均19月),8例视轴均清晰,无明显的人工晶体光学部偏中心或人工晶体异位,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后发性白内障。结论:PCCC可有效避免部分术中后囊膜破孔进一步放射状撕裂,保持周边后囊膜的完整性,使人工晶体稳固于囊袋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580例2776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膜破裂53例(53眼):合并玻璃体脱出12例(12眼)。对后囊破裂发生的情况、术后疗效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后囊膜破裂最常发生在劈核过程(9.4%)、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和核上皮质壳(58.5%)、注吸晶状体皮质(13.2%)、水分离(11.3%)。本组经及时、妥善的处理,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0.5~1.0或以上者43只眼(81.1%)。结论:应积极预防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对其给予及时、妥善、正确的处理,减少由此而产生的并发症,使患者术后获得满意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l056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术中5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4.8%,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5例囊袋内固定植入,42例睫状沟固定植入和4例DGR人工晶体双袢缝线固定法植入。术后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46例(90.2%);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05,低于0.3者4例(7.8%);矫正视力低于0.05者1例(2.0%)。结论 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手术治疗白内障最先进、有效的方法 ,在眼科白内障手术中已得到迅速发展并被推广应用。由于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难以避免 ,因此寻找相应的处理方法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减少手术并发症 ,以提高手术效果 ,获得良好术后良视力尤为重要。我院对 3 1例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的 3 1只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随访观察 2 4个月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8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眼科共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2 97例 ,共 3 0 2只眼 ,发生晶体后囊膜破裂 3 1例 3 1只眼 ,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150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17眼(11.33%);合并玻璃体脱出14眼(9.33%)。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后囊破裂与超声乳化有关3眼(2.00%),与抽吸皮质有关12眼(8.00%),与人工晶体植入有关2眼(1.33%)。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体后囊膜破裂可发生在超声乳化晶体核、抽吸皮质、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操作过程中,而以抽吸皮质过程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最高。要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在提高手术技巧的同时,术中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后囊破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应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器对21例(21眼)后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采用保留前囊膜切除前段玻璃体一期植入人工晶体术。所有眼视轴区透明,术后裸眼视力<0.1者2眼,-0.3者2眼,-0.5者8眼,-0.8者5眼,>0.8者4眼。采用保留前囊膜切除前段玻璃体一期植入人工晶体术获得较好术后视力,能减少后囊膜破裂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晶体囊张力环(Capseular tension ring,CTR)植入晶体半脱位的囊袋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1~2007年间10例晶状体半脱住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晶体囊张力环,然后常规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9例术后人工晶体位置良好,无偏住。1例明显偏位。矫正视力术后2周〉0.8者2眼,0.5~0.8者5眼,0.1~0.4者2眼。并发症1眼高眼压,2例玻璃体脱出。1例人工晶体取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结论晶状体囊张力环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新型辅助工具,它在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沈勇  陈豫川 《四川医学》2000,21(3):235-236
笔者自 1993年以来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 ,对术中后囊破裂采用非玻璃体切割处理玻璃体脱出 ,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间固定一期植入的方法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将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病例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4 6 5只眼 ,其中计划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而术中后囊破裂 (或同时伴悬韧带部分断裂 )共 36只眼 ,除因后囊裂孔过大和悬韧带断裂过宽而放弃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各 1眼外 ,其余 34只眼仍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本组病例男 19例 19只眼 ,女 34例 35只眼 ;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2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处理及术后视力进行分析。25例后囊膜破裂中,20例(80%)发生于乳化晶状体核时,4例(16%)发生于吸除晶状体皮质时,1例(4%)发生于植入人工晶体时。发现后囊膜破裂时立即停止操作,防止核下沉,接着扩大切口,娩出晶状体核。经及时处理后,25例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视力〉0.5的10例(40%),0.3-0.1的14例(56%),〈0.1的1例(4%)。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经过正确处理.仍可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4.
卢雪梅 《医学文选》2006,25(2):224-225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6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后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线缝线固定术,随访6个月,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视力≥0.5者占8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一种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是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疗效。方法:对50例(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患者采用Nd:YAG激光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一次激光治疗后视力均恢复至白内障术后的最佳视力,其中1眼因术中眼球转动,激光误伤人工晶体后表面产生一小凹,术后1周,1月复查,均未见虹膜炎,眼压升高,玻璃体前界膜破裂,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后囊膜混浊行Nd:YAG激光治疗是安全,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不同原因出现后囊膜破裂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分析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的18例病例原因及处理,及术后定期检查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人工晶体位置、瞳孔形状及眼底眼压情况。结果:18例后囊膜破裂中发生在前囊膜撕裂3例、水分离分层刺破囊袋1例、超声乳化最后碎核块误吸后囊膜5例、注吸皮质抛光时误吸后囊膜8例、人工晶体植入后调位捅破后囊膜1例,其中1例因术中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严重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0.2共有16例。结论: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常见严重并发症,能尽可能避免或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是术后视力改善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 :综合观察和分析 16 9例、2 0 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力与并发症。结果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187眼(90 .78% ) ,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11眼 (5 .34% ) ,未植入人工晶体 8眼 (3.88% )。后囊膜破裂 4 1眼(19.90 % ) ,虹膜损伤 2 9眼 (14 .0 1% ) ,角膜水肿 86眼 (4 1.75 %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并发症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 ,与术者技术不熟练及病例选择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43只眼)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眼部情况,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结果:95%术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中25.58%术眼在小瞳孔下操作,术中并发症有前房出血(2.33%),后囊膜破裂(4.65%),术后瞳孔的均能维持生理性圆形无上移,术后并发症有早期角膜水肿(23.26%),虹膜后粘连(1.40%),后囊膜混浊(46.51%),黄斑囊样水肿(2.33%),人工晶体表面机化物(4.6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 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后囊破裂的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方法 术中后囊破裂较小且无玻璃体溢出者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后囊破裂虽小但有少量玻璃体溢出者 ,用囊膜剪清除瞳孔区及切口的玻璃体 ,仍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31眼后囊破裂中 2 3眼成功地在睫状沟内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2 1眼。结论 后囊膜裂口直径 <4mm或悬韧带离断的范围 <12 0°,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及皮质作支撑 ,可以在睫状沟内一期植入人工晶体并获得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透明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12例(22只眼)高度近视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2.38岁。双眼10例,单眼2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0.8,随访3~18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0.5者14只眼(63.6%)。术中无一例发生后囊膜破裂。术后有2例2眼(9.1%)发生后囊膜混浊。随访期内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人工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 透明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较好等优点。但仍需长期随访,注意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