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本院7例IPB患者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对IPB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IPB呈良性肿瘤特点生长,膀胱镜加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B超检查可作为筛查的手段,TURBt是IPB的标准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作膀胱镜复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探讨。结果 12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4例伴有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TURP术,术后排尿良好。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小梁型9例、腺体型3例。4例同时行TURP者,术后前列腺组织病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均给予膀胱灌注化疗。术后随访6月-8年,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 IPB多见于男性,膀胱颈部和三角区多发,呈良性肿瘤特点生长,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IPB的标准治疗方法 ,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3.
宋彦  宋永胜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8):1655-1657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3例,其中男35例,女8例,平均年龄5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下尿路症状及体检发现。诊断依据泌尿系超声,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4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其中4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未手术治疗仅行膀胱灌注1例。结果:35例随访12个月-64个月,平均25个月。5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行TURBT术,1例行膀胱全切治疗。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TURBT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复发率低,膀胱灌注未见明显降低其复发率。但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本院14例IPB患者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对IPB的病理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4例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IPB呈良性肿瘤生长特点,膀胱镜加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B超检查可作为筛查的手段,TURBt是IPB的标准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作膀胱镜复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随访患者。结果:4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1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合并局灶性恶变;术后均行膀胱灌注治疗,术后生存良好,随访3个月-5年,肿瘤复发者1例,其余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泌尿系少见的良性肿瘤,易合并移行细胞癌,很少复发,预后良好;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及病理活检;TURBt术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应膀胱灌注并定期复查膀胱镜,以防治尿路上皮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膀胱偶发肿瘤的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膀胱偶发肿瘤的国内外报道较少,有必要总结一下膀胱偶发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膀胱偶发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膀胱偶发肿瘤的临床资料。常规体检B超发现6例,膀胱镜下置放或拔双J管发现3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中发现2例,肿瘤直径0.2~1.5cm。结果:11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术后病理:乳头状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乳头状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3例,低级别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5例。所有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接受即刻单剂膀胱灌注化疗,术后定期膀胱镜复查。随访半年至10年,复发1例。结论:膀胱偶发肿瘤中膀胱癌多见,但恶性程度低,肿瘤表浅,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从1981年初至1998年4月间,共收治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占膀胱肿瘤总数的1.3%(10/77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28~68岁,平均52岁。病程2~90个月,平均25个月。尿脱落细胞检查均未见癌细胞。9例经腹B超及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肿瘤;1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B超、CT检查均未发现膀胱肿瘤,术中见膀胱颈部尿道内口稍前侧有一0.1cm×0.1cm×0.5cm小乳头状肿瘤。结果 本组1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均未做膀胱内灌注治疗。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病变以中鼻道为中心,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肿瘤多位于单侧鼻腔,可同时侵犯同侧上颌窦或累及筛窦.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结论:CT能较好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复发,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膀胱平滑肌瘤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2008年收治13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岁 。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4例,膀胱刺激症状3例,血尿3例,下腹部不适2例,无症状1例。13例 均行B型超声和CT检查。11例首次B型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低回声肿块,3例合并单侧肾积水。 CT示类软组织密度影,平均CT值为45.5Hu。4例行MRI示高信号肿块(T2WI)。7例行IVP检查提 示膀胱内充盈缺损。3例尿脱落细胞检查均为阴性。均行膀胱镜检,确定肿瘤2例,提示占位性 病变10例。1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物切除术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经尿道电切1例。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13例均为膀胱平滑肌瘤,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6.5cm。肿物大多表面光滑,切面 质韧、灰白色。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性,偶见病理性核分裂相。术后随访6 月~6年,预后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依赖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23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23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CT、MRU及输尿管镜等检查,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2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乳头状瘤,21例移行细胞癌.结论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中输尿管癌多见.联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 可以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正确率,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1.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加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平滑肌瘤9例,嗜铬细胞瘤6例,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癌肉瘤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各1例.结果 平滑肌瘤呈圆形,边缘清晰、锐利,密度均匀;MRI的TIWI及T2WI序列均呈低信号;7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有6例表现为轻度强化;4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3例显示为血流不丰富或有少许血流.嗜铬细胞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略有分叶,边缘清楚,密度均匀,1例伴有钙化;MRI的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6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有4例呈高度强化;5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3例显示为血流丰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同嗜铬细胞瘤.其他恶性肿瘤旱不规则实性肿块,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等强化.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及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再结合临床症状,术前能够作出正确诊断;其他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征,仅能作出定性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膀胱非上皮性肿瘤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术前可提供肿瘤部位及部分肿瘤性质的信息,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59岁(病历号104471)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年于2009年3月12日入院.膀胱镜检查于左输尿管开口上方见水草样肿物,约2.0cm×2.0cm,拟行膀胱肿瘤手术,术前胸片示左肺门增大.进一步行胸CT检查:左肺上叶纵隔旁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气管镜:左上叶管口菜花样肿物.最终先后行左全肺切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肿瘤.  相似文献   

13.
蒲锘  付凯  白林 《四川肿瘤防治》2005,18(4):223-224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病变以中鼻道为中心,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肿瘤多位于单侧鼻腔,可同时侵犯同侧上颌窦或累及筛窦。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结论:CT能较好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元复发,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1G3膀胱癌行第二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明确为T1G3膀胱癌患者资料.单发乳头状肿瘤15例,多发乳头状肿瘤17例,广基型肿瘤5例.4~6周后再次电切,术后常规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结果]所有肿瘤切除标本均含有肌层组织.二次电切中13例(13/37,35.1%)发现有残余肿瘤,2例(2/37,5.4%)发现肿瘤为T2期,更改治疗方案.1例(1/15,6.7%)单发乳头状肿瘤,8例(8/17,47.1%)多发乳头状肿瘤,4例(4/5,80.0%)广基型肿瘤发现癌细胞残留.[结论]不同的T1G3患者在二次电切中结果不尽相同.对多发乳头状和广基型的肿瘤应常规行二次电切,而对单发乳头状肿瘤可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主要由三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组成: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局限于黏膜层(Ta),高级别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层(CIS)以及侵犯黏膜下层或固有层的肿瘤(T1).NMIBC的首选治疗方案是彻底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或)膀胱灌注治疗.但是,仍有部分高危患者具有肿瘤进展的风险,因而需要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术前检查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帖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年龄为12~45岁,平均25.8岁,中位年龄24岁;肿块均为帖单发,呈类圆形,边界清;4例内部呈均匀低回声,1例内部呈不均中等回声,1例周边见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5例周边及内部见较丰富血流信号,1例仅周边见血流信号.肿瘤大小平均为1.2cm(0.7~2.0cm),5例位于睾丸边缘部,1例位于靠近中心部.单一超声检查诊断准确1例,结合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肿瘤标志物后,诊断准确3例.结论 睾丸间质细胞瘤有其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两者结合能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进一步提高对胆管癌的诊断正确率,同时要加强对胆管癌与其它疾病相鉴别.方法晨起空腹,对大便干燥、腹胀者应在检查前一天服缓泻剂.检查前饮水500~800ml,以排除腹腔内气体的干扰.结果胆管癌声像图有以下几种表现,(1)管壁增厚型表现为胆管有局限或弥漫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2)乳头状型肿瘤组织沿管壁向腔内突起.(3)扩张胆管型表现为胆管明显扩张,肿瘤组织显示在末端或不清.(4)肝门胆管肿块型左右肝管扩张,肝左右叶之间有不规则的结节状块.另外还有一种表现为胰头区肿块型,胰头区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或不均质肿块,胰头区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或不均质肿块.结论要掌握好胆管癌的声像图特征,做好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对病人的治疗及愈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术患者216例,其中术后复发尿道癌15例(6.9%),复发平均时间18(3-46)个月.15例患者术后因肉眼血尿(7例)、血性分泌物(3例)及排尿不畅(5例)再次就诊.均经尿道膀胱镜检查及尿道冲洗细胞学检查确诊.尿道镜活检报告为尿道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a-T1.15例均行TUR术,术后辅以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结果:1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6(6-52)个月.其中12例患者健在,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1例术后14个月肿瘤复发,行全尿道切除+尿液转流术,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再次复发及转移;1例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行全尿道切除+阴道前壁、侧壁、子宫及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多发转移;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复发尿道癌可应用TUR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且生活质量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保证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超声小探头对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类癌的效果,应用超声小探头对胃肠道黏膜下隆起性病灶进行超声检查,对诊断胃肠道类癌11例患者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后送病理。11例胃肠道类癌全部得到病理确诊。胃肠道类癌超声下表现为黏膜下层的边界清晰、回声欠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全部类癌病例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无一例出现出血和穿孔,切除标本边缘和基底无肿瘤累及。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超声小探头可明确胃肠道类癌的大小、边界、有无肌层和周围血管浸润,指导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类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男,59岁(病历号104471)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年于2009年3月12日入院。膀胱镜检查于左输尿管开口上方见水草样肿物(见图1),约2.0cm×2.0cm,拟行膀胱肿瘤手术,术前胸片示左肺门增大。进一步行胸CT检查:左肺上叶纵隔旁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见图2)。气管镜:左上叶管口菜花样肿物。最终先后行左全肺切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肺巾分化鳞状细胞癌(见图3),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肿瘤(见图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