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祖庆  杜祥 《肿瘤》1996,16(6):595-596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分析管祖庆1莫善兢1朱慰祺1杜祥2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1病理科2(上海200032)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oftheAnorectalRegion,简称ARM)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少见但恶性...  相似文献   

2.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临床分析,研究各种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29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追踪,临床分析,比较年龄、性别、肿物浸润肠腔的范围,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各种治疗方法对生存期的影响,探讨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手段。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直肠癌、直肠息肉和血栓性痣。诊断必须依据组织病理学。如能早期诊断,且行以经腹会阴直肠根治术为主,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就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单纯化疗效果不理想,放疗无效。结论 加强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早期确诊,行Miles氏手术为主的辅助免疫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是延长此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9例临床分析,研究各种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29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追踪,临床分析,比较年龄、性别、肿物浸润肠腔的范围,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各种治疗方法对生存期的影响,探讨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手段。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直肠癌、直肠息肉和血栓性痣。诊断必须依据组织病理学。如能早期诊断,且行以经会阴直肠根治术为主,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就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单纯化疗、放疗效果不理想。结论 加强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早期确诊,行Miles氏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延长此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2005年收治的27例经外科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占我院同期肛管直肠恶性肿瘤手术例数1.1%。主要临床特征:便血16例,肛门口肿物14例,排便习惯改变4例。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3例,局部广泛切除10例,局部切除2例,乙状结肠造瘘2例。全组病例3年生存率18.5%,5年生存率11.1%。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相当重要,局部广泛切除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降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2005年收治的27例经外科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占我院同期肛管直肠恶性肿瘤手术例数1.1%。主要临床特征:便血16例,肛门口肿物14例,排便习惯改变4例。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3例,局部广泛切除10例,局部切除2例,乙状结肠造瘘2例。全组病例3年生存率18.5%,5年生存率11.1%。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相当重要,局部广泛切除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降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10例病人男女之比为2.3:1,平均年龄57.1岁,主要症状为便血、肛门肿物。4例发生于肛管部,4例发生于齿状线,2例于直肠下端。肉眼见呈结节状,息肉状或溃疡型。镜下形态多样,主要为上皮细胞,梭形细胞等,8例见黑色素颗粒。肿瘤细胞对S-100及HMB-45抗体呈阳性反应。对该病的组织发生、形态学及病理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为癌。现把我院收治的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及病理资料1 1 例 1 患者女性 ,40岁 ,因便血、肛门口有新生物突出 2个月入院。查体 :一般状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肛门指诊 :距肛门口约 2cm处触及一肿物 ,约 2cm× 1 5cm大小 ,表面凹凸不平 ,宽蒂 ,指套血染。病理活检考虑为上皮性恶性肿瘤 (当时未做免疫组化染色 )。行手术治疗。巨检 :Mile′s手术标本 :直肠长 15cm ,距肛门口 2 3cm处肛管内有以菜花状肿物 ,2 0cm× 1 8cm× 1 0cm ,表面凹凸…  相似文献   

9.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结合指诊、内镜、超声、CT、MRI、PET-CT、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本病易复发转移,预后极差,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应提高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警惕,重点在于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多学科合理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200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5例A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5例AMM患者年龄45~88岁(中位年龄66岁),男5例,女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肛管直肠肿物、肛门坠胀疼痛。15例中仅有2例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核大,核仁明显,胞浆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S 100、Vimentin、HMB 45及Melan A,不表达CK、EMA、LCA,Ki 67表达10%~60%阳性不等,1例可见BRAF基因突变。结论AMM是一种临床少见、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明确诊断需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  相似文献   

12.
恶性黑色素瘤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了16年间收治的38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年生存率54.1%(20/37),3年生存率28.1%(9/32),5年生存率24%(6/25),7年以上生存率16.7%(3/1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恶性黑色素瘤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切除,并配合化疗、放疗和免疫综合性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了16年间收治的38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年生存率54.1%(20/37),3年生存率28.1%(9/32),5年生存率24%(6/25),7年以上生存率16.7%(3/1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恶性黑色素瘤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切除,并配合化疗、放疗和免疫综合性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标准治疗措施为根治性手术,结合辅助放疗、免疫治疗、化疗被证实存在一定疗效。分子靶向研究是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8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单发甲状腺癌患者30例(10.5%),合并多发病灶的患者256例(89.5%),双侧病灶的患者135例(47.2%)。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特征相比,甲状腺癌结节边缘中断征(32%)、边缘不清(70%)和细颗粒状钙化(84%)的比例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头状癌202例,滤泡状癌50例,未分化癌32例,髓样癌2例,患者均无远隔器官的转移,其中N0期202例,N1期84例,T1期196例,T2期40例,T3期30例,T4期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要高度警惕单侧孤立结节或存在钙化的甲状腺结节,应结合病理检查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以免结节恶化。  相似文献   

16.
曲兴龙  韩毓  张怡  傅红  师英强 《肿瘤》2012,32(9):744-747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12月共93例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方式和预后.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外科分期标准: ⅠA期1例, Ⅰ B期2例,Ⅱ A期8例,Ⅱ B期9例,Ⅱ C期20例,Ⅲ A期18例,Ⅲ B期17例,Ⅲ C期16例,Ⅳ期2例;外科手术方式:广泛切除术26例,广泛切除术十游离植皮或转移皮瓣重建术7例,截指(趾)8例,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2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例,广泛切除术十一期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5例,广泛切除术十一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例;术后辅助化疗53例,干扰素或白细胞介素治疗78例.对7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 (2~50)个月.结果:Ⅰ期3例患者均存活;Ⅱ期获随访的28例患者中,8例于术后12个月时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于术后18个月时出现骨转移,6例于术后36个月时出现皮内转移;Ⅲ期获随访的44例患者中,11例于随访期间死于肺转移,5例死于肝转移;Ⅳ期2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12个月时因肺转移而死亡,1例于术后11个月时因肝转移而死亡.随访期间,77例患者中的43例患者为无进展生存.结论:早期发现以及早期手术治疗皮肤恶性黑素瘤可以获得较好的疾病控制率,规范化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控制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术后辅助治疗可使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7.
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在恶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肛管直肠恶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作HMB45、S-100、Vimetin等染色。结果10例肛管直肠恶黑临床初步诊断恶黑1例,误诊其它疾病9例。病理形态:上皮样细胞为主7例,梭形细胞为主2例,小细胞似淋巴细胞样细胞为主1例。免疫组化染色:10例HMB-45、s-100均阳性,9例Vimetin阳性,其中1例CK阳性,LCA阴性。结论肛管直肠恶黑临床表现大便带鲜血,无明显黏液,肛门异物及息肉样突出肛门为特征,临床极易误诊。形态观察支持恶黑起源于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免疫标记提示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HMB45、S-100、Vimetin,三者联合应用能提高恶黑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