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t(8; 21) (q22; q2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克隆转化机制.方法 报道1例初诊为t(8; 21)AML,后转化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期间对其进行持续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监测.结果 患者人院时诊断为t(8;21)AML,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半年后转化为ALL,诱导化疗后再次缓解.结论 t(8;21)(q22;q22)AML转化的ALL可能起源于具有髓/淋分化潜能的多能造血干细胞,早期化疗抑制了占优势地位的髓系白血病克隆,从而使具有不同表型的淋系亚克隆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1例伴有t(12;22)(p13;q11)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病例,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R显带技术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TV6基因断裂,反转录PCR检测ETV6-MN1融合基因表达及耐药相关基因GSTP1、MVP和MDR的表达.结果 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8,t(12;22)(p13;q11)[10];ETV6基因发生断裂,具有ETV6-MN1融合基因转录本,并经测序证实;表达耐药相关基因GSTP1和MDR.患者对标准的IA方案不敏感,给予CAG方案(阿柔比星剂量提高到每天7 mg/m^2×14d)治疗,经1个疗程再诱导化疗即达到缓解,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12;22) (p13;q11)是一种罕见的再现性染色体异常,该易位可产生ETV6-MN1融合基因转录本,伴有该异常的患者对标准的诱导化疗耐药,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1q23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88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其它类型恶性血液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21例具有11q23异常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AML 10例,ALL 9例,在AML和ALL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2.4%。10例AML中,6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有7种:del(11)8例;t(4;11)6例;t(1;11)3例;t(2;11)1例;t(5;11)1例;t(11;14)1例;t(11;19)1例。6例t(4;11)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的1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4天。结论11q23异常主要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1例伴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7月至2022年03月我院收治的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均为AML,FAB分型:M2型4例,M4型1例,M5型3例,AML(非M3)型3例;其中男5例,女6例。染色体R显带分析11例均可见到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其中9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TLS/FUS-ERG检测了9例均为阳性。免疫表型除表达髓系CD34、CD117、CD33、CD13、CD38外,均表达CD56。化疗1个周期后完全缓解7例。结论:t(16;21)(p11;q22)染色体易位是一种少见的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该易位产生TLS/FUS-ERG融合基因,免疫学检测多伴CD56阳性,以AML中M2/M5型多见,化疗1个周期大部分可完全缓解,但短期内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及其与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吉姆萨显带对110例AL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10例ALL患者中,正常核型71例(64.5 %),异常核型39例(35.5 %),染色体核型结构异常者24例(21.8 %),数目异常者11例(10.0 %),结构及数目异常者3例(2.7 %),异常复杂核型1例。伴有t(9;22) (q34;q11)的ALL患者疗效差于其他患者(确切概率法,P=0.045),伴有t(9;22)(q34;q11)的成年人ALL与儿童ALL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506)。结论 AL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具有随机性,较常见的有t(9;22)(q34;q11)、 t(4;11)(q21;q23),其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岁以下婴幼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2岁以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随访至2006年8月31日。结果共41例患儿,占同期ALL的3.9%。诊断后治疗者28例。诊断时年龄≤12个月11例,白细胞数大于20×10^9/L21例,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者5例,骨髓免疫学均为B细胞来源,其中带有髓系标志22例,17例存在染色体易位,其中7例为11q23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诊断后治疗的患儿,于诱导治疗第28天骨髓完全缓解率100%,复发4例,复发时间为缓解后9—34个月(中位14个月),4例复发患儿均为高白细胞,且3例具有11q23形成的融合基因。22/28例患儿生存并随访至今,随访时间8~124个月(中位39个月);持续完全缓解时间1~124个月(中位36.5个月)。结论2岁以下婴幼儿ALL的生物学特点明显,临床多表现为高白细胞,骨髓免疫学以B细胞型为主,且髓系相关抗原联合表达的频率很高,染色体以11q23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为多见,骨髓复发仍然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伴有11q23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伴t(11;19) (q23;p13.1)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分析1例血液病患者资料,其骨髓细胞24 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核型为t(11;19) (q23;p13.1),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c.应用MA方案化疗后患者未获完全缓解.结论 t(11;19)(q23;p13.1)是一类很独特的白血病亚型有关的易位,为少见的非随机染色体易位,其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t(9;22)(q34;q11)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合并鼻脑型毛霉菌感染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伴t(9;22)(q34;q11) AMLL合并鼻脑型毛霉菌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提示为伴t(9;22)(q34;q11) AMLL合并鼻脑型毛霉菌感染,予环磷酰胺及激素诱导治疗后行VPDA方案化疗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联合伏康唑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病情好转。结论伴t(9;22)(q34;q11)AMLL合并毛霉菌感染患者预后差,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伴有t(16;21) (p11;q2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对2例伴t(16;21)(p11;q22) AML患者分别进行骨髓形态学瑞特-吉姆萨染色、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表型检测、常见基因筛查及遗传学检查,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同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 FAB形态学分型为AML-M4,其遗传学改变为:46,XY,t(16;21)(p11;q22) [16]/47,XY,t(16;21)(p11;q22),+21[4];例2为AML-M1,遗传学改变为46,XX,t(16;21)(p11;q22) [20].2例患者原始细胞均高表达CD56,均可见原始细胞吞噬自身血细胞现象.2例患者均于发病2年内死亡.结论 伴t(16;21)(p11;q22) AML有其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异常和临床表现,预后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伴新的t(8; 21)变异易位即t(7; 21)(p21;q22)易位患者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将AML患者的骨髓细胞经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利用AML1/ETO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的转录本拷贝数.结果:患者的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为t(7; 21)(p21;q22)易位.86%的骨髓细胞为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融合基因转录本为51 440个拷贝/10 000个内参Ab1基因拷贝.结论:t(7;21)(p21; q22)是一种新的t(8; 21)(q22; q22)变异易位,与其他类型的t(8; 21)变异易位相似,预示有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新发现4例伴t(8;21)(q22;q22)易位的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分析其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分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将4例伴t(8;21)(q22;q22)易位的BAL(A组),与随机挑选同期发现的伴其他克隆性染色体改变的BAL(B组)和伴t(8;21)(q22;q22)的M2b(C组)病例对照,对染色体核型分型及临床特点比较分析。结果:伴t(8;21)(q22;q22)易位的BAL特点如下:①无显著男女性别差异;②发病年龄较轻;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增高;④骨髓细胞形态学显示为粒细胞白血病,且原始细胞显著增多;⑤免疫表型均为B淋巴系和髓系共表达的BAL,CD34表达阳性,且为高表达;⑥染色体改变除t(8;21)(q22;q22)易位外,亦常见性染色体缺失,与(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AML-M2b的特点相符;亦出现复杂染色体改变,符合BAL的特点。⑦对兼顾髓系和淋巴系的联合治疗方案反应较好,与B组的BAL类似,1例单用AML方案(MA)治疗者NR,后死亡。结论:报道新发现的一组伴t(8;21)(q22;q22)易位的BAL,提示此类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克隆起源可能较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基因重排与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丢失同时出现进行探讨。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和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63例ALL患者(8例成人,55例儿童)进行分析。结果:63例ALL患者中有4例(6.3%)出现MLL基因重排,其中3例出现MLL基因丢失,1例出现MLL基因的移位即t(4;11),3例出现了MLL基因丢失的患者同时合并有AML1基因重排,2例为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1例为AML1基因复制引起的环形21号染色体,即r(21)。55例儿童ALL中有15例(27.3%)出现AML1基因重排,即由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者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8例成人均无t(12;21)。结论:儿童ALL常合并有t(12;21),TEL/AML1融合基因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指标,而MLL基因重排的患者具有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及预后不良的特点,两者同时出现说明白血病染色体重排、病理过程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预后的因素。方法 应用吉姆萨显带法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对94例行染色体检查的初治FAB分型AML-M2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8;21)(q22;q22)占FAB分型AML-M2患者53.2 %。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t(8;21)患者的CR率及中位总生存期(OS)均低于单纯t(8;21)及正常核型患者(P <0.05),单纯t(8;21)患者的CR率及中位总生存期(OS)与正常核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按照白细胞指数分为<2.5、≥2.5<20、≥20三组,三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三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指数<2.5组中总生存时间最长。结论 t(8;21)见于53.2 %的AML-M2患者,其中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占46 %,主要是性染色体的缺失;t(8;21)伴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与单纯t(8;21)及正常核型患者相比,缓解率低、生存期短,是不良的预后因素。而单纯t(8;21)患者与正常核型患者疗效一致;白细胞指数对缓解率无明显影响,但对生存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旻  孙春艳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2):1173-117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遗传复杂、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易位、拷贝数改变和突变是其主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11号和14号染色体易位t(11;14)是其最常见的易位,携带该种易位的群体在预后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t(11;14)亚群有两种不同的预后。此外,t(11;14)亚群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抗凋亡蛋白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为研究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etoclax)单药及联合治疗t(11;14)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总结t(11;14)易位的MM的病理机制、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亚群患者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存率和改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1号染色体克隆性异常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发生频率、类型,并了解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对2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细胞遗传学R显带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累及1号染色体的异常核型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256例中涉及1号染色体异常的恶性血液病25例(9.8 %),分别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2、骨髓增生异常综全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瘤骨髓浸润、慢性粒细胞加速急变期、浆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之间易位11例,其中t(1;19)3例,t(1;14) 2例,1号染色体部分增加或缺失7例,增加1条完整或部分缺失的1号染色体7例,1q等臂染色体3例。t(1;19)见于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t(1;14)见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涉及1号染色体异常的20例患者,临床疗效差,生存期短。结论 发生1号染色体克隆性异常的恶性血液病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MDS、MM,非特异性的异常多见,特异性的异常主要是与其他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1q三体。具有重现性的异常有t(1;19)、t(1;14),均与白血病免疫表型相关;而1q三体和1q21扩增分别对MDS和MM的治疗、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9月至2018年12月行allo-HSCT的Ph+ALL成人患者29例。移植前处于CR1 23例;CR2 3例;CR3 1例;未缓解(UR)2例。无关供者相合1例,同胞全相合5例,亲缘单倍体23例。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预处理方案: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者1例,TBI/Cy者13例,TBI/Flu者7例,FBA者5例,CBA者3例。21例患者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至MRD阴性后1年。结果:26例获得完全造血重建,另3例患者获得ANC重建,未获得PLT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 13(3~54)个月,死亡10例(34.5%),死于疾病复发者6例,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者4例(感染2例,严重肝脏GVHD 1例,TA-TMA 1例)。复发患者中均有相关高危因素(移植前未缓解及MRD阳性)。总生存率为65.5%。预期2年DFS 60%,预期2年OS 66%。移植后使用TKI维持组及不维持组预期2年DFS分别为78% vs 46%。结论:allo-HSCT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伴有t(4;12)(q11.12;p13)易位的急性微分化型髓系白血病(AMI—M0)病例。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白血病细胞的胞质抗原MPO,CyCD79a;采用骨髓短期培养法,按常规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及应用4号和12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对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检测证实该病例为.AML-M0;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该病例伴有t(4;12)(q11.12;p13)易位;全染色体涂抹分析证实1条4号染色体和12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结论 t(4;12)(q11.12;p13)易位与AML-M0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具有该种易位的病例生存期短,预后差;全染色体涂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肿瘤抑制基因PTEN、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等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76例T-LBL/ALL患者淋巴结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PTEN标记,用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标本作正常对照。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MLL基因所在11q23染色体的断裂和扩增情况。结果 76例T-LBL/ALL中,PTEN的表达率为64.47 %(49/76),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100 %(20/20)(χ2=19.220,P<0.05)。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Ki-67、乳酸脱氢酶(LDH)呈负相关(P<0.05)。76例T-LBL/ALL中,MLL基因发生11q23染色体断裂13例(17.11 %),扩增18例(23.68 %)。MLL基因断裂组总体生存率(25.0 %)低于非断裂组(43.6 %)(χ2=11.357,P<0.05)。MLL基因扩增组总体生存率(17.1 %)低于非扩增组(42.7 %)(χ2=4.533,P<0.05)。结论 抑癌基因PTEN表达降低在T-LBL/AL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MLL基因发生染色体11q23断裂和扩增有助于对T-LBL/ALL预后的判断,发生MLL基因断裂或扩增的T-LBL/ALL预后较差,提示MLL基因断裂或扩增可能为T-LBL/ALL的一种分子亚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基因重排与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丢失同时出现进行探讨。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和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63例ALL患者(8例成人,55例儿童)进行分析。结果:63例ALL患者中有4例(6.3%)出现MLL基因重排,其中3例出现MLL基因丢失,1例出现MLL基因的移位即t(4;11),3例出现了MLL基因丢失的患者同时合并有AML1基因重排,2例为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1例为AML1基因复制引起的环形21号染色体,即r(21)。55例儿童ALL中有15例(27.3%)出现AML1基因重排,即由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者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8例成人均无t(12;21)。结论:儿童ALL常合并有t(12;21),TEL/AML1融合基因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指标,而MLL基因重排的患者具有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及预后不良的特点,两者同时出现说明白血病染色体重排、病理过程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kit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3年1月145例初治t(8;21)AML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所有骨髓样本均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c-kit基因8号、17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分析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145例t(8;21)AML患者中,12例(8.3%)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其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为91.7%(11/12),明显高于其他患者[26.3%(35/133)](P<0.01)。生存分析显示,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t(8;21)AML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15%、0)均低于其他t(8;21)AML患者(56%、51%)(P<0.01)。同时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及c-kit基因突变的t(8;21) AML患者的OS率及DFS率均较不伴有或不同时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及c-kit基因突变的患者低(均P<0.05)。结论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t(8;21)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且预后不佳。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或联合c-kit基因突变是影响t(8;21)AML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