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对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获取的胰腺组织的有效固定方法,以提高病理学诊断准确率。方法:应用Wilson-Cook公司的19G超声内镜专用穿刺针对20例胰十二指肠大部切除术获取的新鲜胰腺标本进行体外模拟穿刺,将所获得的穿刺组织按固定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福尔马林直接固定组(A组)、组织胶粘合后福尔马林固定组(B组)及液基细胞固定组(C组)。送病理科制片后,病理学家根据病例片中组织的完整性及血液细胞污染程度对病理片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三组总分分别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组织量评分分别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46),血液细胞污染评分分别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胰腺穿刺组织经组织胶粘合后福尔马林固定为最佳的固定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在组织学检查取样过程中组织的丢失,较好地减少血液细胞污染,所得到标本的完整性最好,有利于提高组织病理学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内镜超声引导下针穿刺活检来确定大肠癌术后盆腔肿块的性质,并评价这种方法的对盆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9例患者在大肠癌术后9~14个月经CT或内镜超声检查发现大肠癌术后的盆腔肿块,其中3例患者同时伴有肿瘤标志物升高。全部患者均曾经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结肠内占位。对其进行内镜超声检查,以明确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对病变行细针穿刺活检。结果全部19例患者均接受了细针穿刺活检,经组织细胞学检查13例为腺癌,6例为良性淋巴结病变。全部患者经手术(n=11)及临床随访及(n=8)验证,得出EUSFNA诊断盆腔肿块的敏感性为86.7%。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是确定大肠癌术后盆腔病变性质的安全、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宁  张建庆 《海南医学》2012,23(7):89-90
目的总结深部组织占位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操作经验,评价临床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讨论并发症的原因和规避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深部组织占位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80.2%)取得了组织学结果,15例(17.4%)仅取得了细胞学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1%,多次穿刺后仅2例穿刺失败;11例(12.8%)出现了轻微并发症。穿刺成功率与病变部位、大小及性质相关。结论深部组织占位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准确率高、安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在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126例在长兴县中医院接受淋巴结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穿刺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淋巴结穿刺活检位置包括:颌下5例,颈部28例,锁骨上窝77例,腋下15例,腹股沟1例;穿刺前患者均进行血液学检查,确保患者凝血功能无障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无局麻药物过敏史,女性患者需在非月经期接受穿刺;选择合适的取材长度及入路,在超声实时监测下进针,针尖到达病灶边缘时固定穿刺针,组织切割成功后退针,观察取材是否满意,是否需要再次取材,取材不得少于3 mm;活检标本放入10%甲醛溶液固定,送病理科检查;观察穿刺取材成功率及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共取材449条,满意标本440条,成功率为98.0%,9条不满意标本中,6条取材过少,3条未检出淋巴组织;取材长度3~12 mm。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71例,无法诊断6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52例,恶性病变74例;剔除6例无法诊断者,与术后病理相比,穿刺活检的灵敏度为98.6%(69/70),特异度为96.0%(48/50),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可动态观察淋巴结状况,其诊断率高,安全性好,对淋巴结病理学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引导经皮细针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获得肝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最常用的方法,也被认为是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金标准.但由于肿瘤大小、是否合并变性坏死或取材部位不当及操作者经验等原因,仍有假阴性或诊断结果与CT、临床诊断不符者.本文在超声造影(CEUS)提高病灶显示率和诊断率的基础上,行经皮穿刺活检,以提高穿刺活检阳性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培养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透视或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临床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患者,行CT平扫+增强后,在电视透视或CT导引下行经皮肺部病灶细针穿刺活检,活检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及结核分枝杆菌组织培养,统计病灶穿刺的准确性,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培养结果。结果 65例穿刺均取得活检组织,穿刺成功率达100%,病理诊断符合结核49例,穿刺标本组织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32例;病理+组织培养诊断肺结核:准确性为83.1%,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100%。结论在电视透视或CT导引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乃至细菌学结果,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高,并发症低,是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有较手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大夫利用针刺来获取病理活检标本的手段越来越广泛。现在我室收到的标本就有肝脏穿刺、肾脏穿刺、甲状腺穿刺以及CT引导下穿刺的各种组织标本等。由于穿刺标本组织块小,有的仅为针尖大小,所以制片时要格外慎重。能否提高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的准确率,避免重复活检,除穿刺操作顺利,穿刺部位准确外,切片制作的好坏也很重要。除正确选择和使用固定剂外,下面几点更要引起注意。1 接收标本时首先要认真观察瓶内有无组织,有几块。病人送穿刺标本时一般都放在青霉素小瓶内,我们连瓶盖也要检查,以防遗漏,并做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常规胃镜活检阴性的食管、胃疾病的诊断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可疑存在食管、胃恶性肿瘤但常规胃镜活检阴性的患者进行超声内镜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随访情况,以病理结果和(或)随访情况为最终诊断,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16例患者纳入研究,16例患者中有8例(50%)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分别为3例食管鳞癌、2例胃腺癌、1例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1例胃间质瘤,1例发现淋巴管内癌栓);有3例患者发现可疑异型细胞,怀疑为恶性肿瘤(其中2例在随访时确诊为胃癌),剩余的5例患者穿刺病理考虑为炎性改变,与后续的手术病理和(或)随访结果一致。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100%,符合率为93.8%,EUS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最终诊断比较,总体一致性好(Kappa值0.86),无穿刺相关合并症。结论 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提高常规胃镜活检阴性病灶的诊断率有效、安全,对于普通胃镜活检未能获得有效病理学依据的病变,推荐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9.
对于胸膜及肺部周边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项简便、创伤小的诊断技术,可为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组织细胞学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经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取胸膜及肺部病变组织活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微波仪自内镜下对粘膜下可疑肿块进行凝固后打洞活检,提高了活检的阳性率。共做14例病人,取活检组织63块,其中49块可提供诊断依据,阳性率达90.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吸活检术(EUS-FNA)和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诊断纵隔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病变的患者行EUS-FNA或EBUS-TB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1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为81.3%(13/16),其中行EUS-FNA2例,诊断率为100%(2/2);行EBUS-TBNA 14例,诊断率为78.6%(11/14)。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1例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81.3%(13/16)和68.8%(11/16)。通过离心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8.5%(5/13)。结论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离心后的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袁平戈 《肝博士》2007,(2):24-28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以下简称肝活检术)是采取肝组织标本的一种简易手段,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包括通过肝脏穿刺、腹腔镜及外科剖腹术采取的肝脏活体组织标本。虽后二者采取标本准确,但需进行腹腔镜检查及有外科手术机会方可取得活检标本,因而临床上常用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头颈外科中对颈部包块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Bard Magnum活检枪和配套活检针对颈部包块39例做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穿刺39例,取材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8例可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淋巴结病变26例,甲状腺病变8例,神经鞘膜瘤1例,其他病变3例.结论: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是一种取材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组织学微创取材方法,在颈部包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波仪自内镜下对粘膜下可疑肿块进行凝固后打洞活检,提出了活检的阳性率。共做14例病人,取活检组织63块,其中49块可提供诊断依据,阳性率达9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自1997年开展经皮肺活检术至今,通过与病理科及CT室合作,探索用过多种穿刺器材、多种定位方法及穿刺操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确立了目前的活检器材、定位方法及穿刺操作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我院128例其它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肺内周围性病变患者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128例患者,本院病理科确诊120例,标本送上级医院确诊定性6例,未能定性2例,并发症11例(8.6%)。结论本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病人暴露于X线下时间短,取材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组织活检术确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普通胃肠镜,消化道钡餐造影,B超和CT检查筛选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判断病变起源层次及大小;内镜下套扎组织活检术获取标本;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获得确诊的71例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的病例,年龄15~72岁(平均46.6岁),女性32例,男性39例;发生于食管35例,胃27例,十二指肠2例,直肠7例。内镜下套扎组织活检术病理标本获取率100%。经病理确诊64例为良性,1例为间质瘤低度恶性不排,6例为低度恶性(类癌,均位于直肠)。结论内镜下套扎组织活检术可以确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而且具有活检获取率高、具有可操作性、较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我院经结肠内镜活检诊断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性结肠炎15例,结合临床表现、镜下直视所见和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了本病的发病机制。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诊断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回肠炎的鉴别诊断。提出结肠内镜诊断溶组织内阿米巴性结肠炎,必须是经活检查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1次活检阴性,但镜下病变符合溶组织内阿米巴性结肠炎的改变,仍应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包括再次结肠内镜活检或作病理连续切片镜检,粪便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及血清学、细胞免疫学检查,务求得出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种内窥镜小活检组织的快速石蜡包埋方法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病理科李秋霞韩丽姝保健科张鑫组胚教研室张萱宋铁军随着医学的发展,送检的标本越来越小,除手术切除的标本外,大量是各种内窥镜、粗针穿刺和细针吸取的活检组织,大活检标本的快速诊断可以依靠冰冻切片机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肝组织活检早期护理干预对肝活检检查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对19例拟行肝组织活检患者在术前准备、早期护理、健康宣教、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环节进行护理干预,以配合肝组织活检穿刺操作。结果:19例拟行肝组织活检患者仅12例完成肝活检,完成率63.3%;近3年早期护理干预后肝活检完成率提高到90%。结论:术前早期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对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十分重要;术中配合医生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术后提高护理观察能力判定和实时监测,是减少并发症、降低肝穿刺危险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导引下活检枪在肾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在CT定位下,用活检枪对14例肾病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活检枪用18-16G自动Tru-Cut针,针芯凹槽以20mm长度最佳。选择肾下极为穿刺目标。结果14例经皮肾穿刺均穿刺成功,所取组织均获得足量的病理组织块,所获肾小球最少5个,最高20个,平均12.5个。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作为新的导向设备,对于腹膜后腔器官显示清晰,而活检枪所取组织块较多,且并发症较少,二者结合可作为较理想的肾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