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女性,23岁.头痛、呕吐20余天,加重伴活动、意识障碍5天.既往癫痫病史20年及智力障碍,家人代诉其智力同3岁孩童.双侧面颊部可见散在多个红色丘疹.CT示左侧脑室体部近室间孔部位可见2.2cm×2.3cm×2.4cm较高密度类圆形肿块,其内可见点状钙化灶,对侧相同部位侧脑室内见一约1.0cm×1.0cm×2.0cm梭形略高密度结节,其内亦见点状钙化灶.上述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可见散在数个小结节状高密度钙化灶.CT诊断:结节性硬化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术中见左侧脑室体部近室间孔及额角处一约2.0cm×2.0cm×3.0cm大小肿瘤,边界尚清,质韧,暗红色,血供丰富,有钙化.病理诊断:(侧脑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男性,28岁。以右腰部隐痛1.5个月,于1995年3月6日入院。病初有低烧,持续4天后缓解,无血尿、尿频、尿急等症。B超;右肾中部不均质光团,考虑占位性病变。静脉尿路造影:右肾中盏区形状不规则充盈缺损,边界不清,考虑占位性病变。逆行尿路造影:肾盂、大小盏及输尿管影像正常。CT示右肾中部5cm×4.5cm×4cm块影,密度不均,内见囊状低密度影,块影与正常肾实质边界模糊,考虑为肾癌。于1995年3月16日以肾癌行右肾切除术。巨检:大体标本11cm×7cm×4cm,肾门对侧部分肾包膜增厚,表面尚光滑。切面,肾脏中部皮质和髓质内,可见多量…  相似文献   

3.
胸腺类癌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性,27岁,因剧烈干咳,胸痛2月余,胸片发现纵隔肿物2周,于1985年9月30日在我院外科行手术切除术,术中见肿物2cm×3cm×1cm大。术后病理为:胸腺类癌。1988年9月,患者出现胸背部、颈部疼痛,左颈淋巴结肿大1cm×1cm,2.5cm×1.5cm大、质中、活动、无痛。HP:120次/1min,偶发房早、心尖区闻及Ⅰ~Ⅱ°SM,吹风样、局限。心脏B超示:少量心包租液。胸片示:类癌双肺内各-1cm×1cm大之转移灶。胸腰椎片示:T12椎体及附件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活俭病理示:大量中等大小、圆形、分化良好的癌细胞,胞浆含嗜红颗粒,性质同原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4岁,哈族。进食梗噎感1个月。食管钡餐造影见食管下段有8.5cm的管壁僵硬,粘膜破坏。诊断为食管下段癌于1996年5月8日入院。术前肝脏B超未见明显占位灶。肝功能乳酸脱氢酶335u/L(正常115~240u/L)。1996年5月16日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食管下段有一6cm×5cm×4cm质硬肿块,外侵不重,食管旁有1cm×1cm大小的淋巴结7个。肝脏左叶见有4cm×4cm肿块,表面灰白色,质硬。即行食管下段癌切除及肝脏左叶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病理诊断:食管高分化鳞状上皮癌,食管旁淋巴结查见转移性鳞状上皮癌1/7。肝脏高分化腺癌。术后病人…  相似文献   

5.
肝癌亚临床转移灶及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检测肝癌亚临床转移灶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55例肝癌手术切除村本瘤外肝实质内亚临床转移灶;LSAB(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微血管密度。结果:全组36例(65.5%)瘤外肝组织内存在亚临床转移灶。肝癌亚临床转移灶与年龄、性别、AFP浓度、Edmondson分级、HBsAg等无关(P>0.05)。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大于3cm、微血管密度高者亚临床转移灶多见。亚临床转移灶距原发肿瘤边缘的最大距离超过1cm者为42.0%(15/36),超过1.8cm者为8.0%(3/36),最远者达3.5cm。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复发率(69.4%)较无亚临床转移灶者(29.4%)高(P<0.05)。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2.2%和50.0%,无亚临床转移灶者分别为84.2%和57.9%,但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52.8%,33.3%)较无亚临床转移灶者(94.7%,63.2%)低(P<0.01)。结论:肝癌亚临床转移灶的发生率较高,肿瘤内丰富的新生微血管是肿瘤发生肝内亚临床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病理大切片检测肝癌手术标本内亚临床转移灶可能是预测肝癌预后重要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性,14岁。因发现右上腹渐进性增大包块1年余,于1995年8月22日入院。查体:腹部不对称,右上腹隆起,触及一巨大包块,质中,边界不清,轻微活动,无压痛。腹部彩超显示:肝脏下方可见多个囊性包块,分别为11.8cm×8cm×10cm,3.5cm×2cm×2.8cm和6.5cm×7.2cm×8.5cm;包壁完整,形状不规则,壁厚0.5~0.6cm;囊肿位于肝下方,与肝脏无关;包块内未见有血流信号。腹部平片显示:右上腹有一软组织块影,可见高密度钙化影。化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8月29日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出黄褐色液体约1200ml,穿刺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6…  相似文献   

7.
卵巢正常大小的癌症综合征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56岁,因腹胀、腹部增大1个月于1994年2月5日入院。查体:腹水征阳性,下腹部腹壁可触及包块,子宫体不清,双附件未触及包块。盆腔内可触及多个实性结节。结肠造影无异常,B超示腹部大量腹水外,余未见异常。腹水中查到癌细胞。以盆腔肿块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淡黄色腹水4000ml,下腹壁包块分别为5cm×5cm×4cm和12cm×12cm×8cm大小,子宫正常,双侧卵巢正常大小,表面有小乳头状赘生物,但肉眼未见实质有可疑癌灶,膀脱后壁、子宫直肠窝及大网膜有大小不等结节,肠管表面及隔面票粒状结节。即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及腹壁…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8岁,因间断咳嗽5年,X线及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肿物于1996年4月30日入院。手术发现有肺中叶近肺门处有约5cm×5cm×3cm大小的实性肿块,界清,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未见肿大,完整切除右肺中叶。病理检查送检为右肺中叶,大小7.5cm×6cm×4cm,切面见中叶外侧段支气管内一椭圆形肿物,大小5cm×4cm×2.5cm,灰白,表面略发亮,质细腻,边界尚清.邻近肺组织淤血,支气管旁淋巴结未见肿大。镜下瘤组织由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构成,粘液细胞丰富占大多数,并形成腺腔及羹样腔隙,腔内见粘液及脱落上皮细胞;小灶状表皮样…  相似文献   

9.
1病例摘要 患者女,76岁,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块1天,由门诊收治入院。既往无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其他特殊不适主诉,否认高血压。胸部增强CT提示:前纵隔有一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影,大小约6.0cm×6.5cm,其内密度不均,见斑点状低密度影;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病灶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56岁。2002年9月发现左乳包块,行左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大小7.0cm×4.5cm×1.3cm,左乳肿块切口处四周及基底部未见肿瘤组织,左腋下淋巴结1枚大小1.2cm×0.5cm×0.3cm为转移性淋巴结;2002年10月17日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ER癌细胞弱阳性,PR(-),p53癌细胞弱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磷酸雌二醇氮芥(EMP)和非那雄胺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1月联合应用EMP和非那雄胺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14例.治疗方案EMP 280 mg,每日2次;非那雄胺5 mg,每日1次,28 d为一疗程,连续应用直至毒副反应无法耐受或治疗失败.疗效判断标准血前列腺癌胚抗原(PSA)下降>50%且维持1个月以上为有效,软组织转移灶疗效分为痊愈、好转、稳定和进展.结果 14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PSA有效率57.1%(8/14),有效患者PSA从治疗前(53.6±42.3)ng/ml下降至治疗后3个月(12.8±9.5)ng/ml,平均有效时间9个月.软组织转移灶好转者3例,转移灶分别从治疗前2.0 cm×2.5 cm、3.5 cm ×4.5 cm、4.5 cm ×4.0 cm缩小为1.0 cm×1.0 cm、2.0 cm×2.5 cm、2.0 cm×3.0 cm,有效持续时间分别为5、9、12个月.结论 联合应用EMP和非那雄胺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脏层胸膜的纤维瘤是临床上极为少见的良性肿瘤,现遇见2例报告如下。例1,女,34岁,工人。体检时发现左肺上叶相当于舌段有6cm×6cm大小的块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肿块随咳嗽及呼吸而移动。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其它检查(包括化验室检查)均属正常。诊断为左肺上叶肿瘤,行剖胸探查手术,手术见:肿瘤6cm×4cm×4cm大小,光滑,质硬,有一条长1cm,直径约0.5cm的蒂与左上叶舌段脏层胸膜相连,肿瘤摘除后,病理诊断为纤维瘤(脏层胸膜)。例2,男,41岁,干部,右上腹部及右下胸部胀痛5个多月。X线检查发现有横隔上位后肋隔角处…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5岁。主诉:体检发现右上纵隔肿物4年,胸部不适1年。4年前外伤碰撞后CT检查提示;右上纵隔肿物,团块状高密度灶,密度欠均匀,内部可见不规则钙化灶。未予重视。近1年来,自觉胸闷胸部不适,不伴发热、盗汗、咳嗽、咳痰、胸痛、上睑下垂等症状。2007年5月CT提示:右上中纵隔上腔静脉与气管间肿物,约5.2cm×3.6cm,边缘光整,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8岁,缘于1994年2月开始无原因间断性出现黑便,伴有上腹不适,反酸、暖气、偶有呃逆,头昏眼花。在当地医院做B超及胃镜检查未见异常。曾按胃炎及补血治疗,症状一度缓解。1995年3月症状再次出现,门诊查胃CT示胃小弯前壁可见一突入胃腔内之国形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大小5.5×4.3cm,边缘尚光滑。B超示胃小弯见5.8×5cm低回声团块,周边欠规则,结构不均。上消化道钡透示胃体小弯直立部上线可见3.2×2cm充盈缺损区,边界清楚。门诊以失血性贫血,胃小弯占位性病变收住外科手术治疗。查体:体温36.4℃,脉搏76次/分,…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0岁。发现右乳腺乳头处肿物1个月,近两周生长加快,于1996年10月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乳头周围皮肤桔皮样变,乳头下触及4cm×3cm肿块,较硬,固定,无压痛,无溢液,无破溃。疑及乳腺癌,于10月3日行乳腺单纯切除术。病理检查带乳头灰红色乳腺肿块,5cm×4cm×3.5cm,切面微红灰白色鱼肉状,4cm×3cm,距乳头0.5cm。边界不清,有出血,有肿块与胸肌粘连。部分胸肌切除。镜下可见大片细胞密集区域和细胞为梭形的稀疏区.另有片状坏死的血管增生区。各区均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血管腔,血管腔内衬以革层细 的异型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彭忠异  周薇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7):1349-1350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60岁,骶尾部渐大性肿物40余年,近周迅速增大,伴发热局部肿痛。查体:右臀部骶尾处隆起性结节8.5cm×7.4cm×5cm,高出皮面3cm,色泽稍红,皮温稍高,有触痛;呈边界清楚多结节状,质较硬,与皮肤及周围其他组织器官无黏连,但活动欠佳。B超检查:右侧骶尾部皮下低回声7cm×5.5cm×4.5cm。X线摄片:尾椎向前弯钩,余无异常。手术所见:右侧骶尾部皮下见约8cm×7cm×5cm肿物,包膜完整,表面光滑、紫红色,质中有弹性,部分囊性,与骶尾骨无黏连。行肿物完整剔除术(见图1)。  相似文献   

17.
男,16岁,以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个月于1996年三月26日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哈少量白痰,初始时疾中肯少量血丝.继之,痰中血量增多,呈鲜红色,每日约50ml,无低热、盗汗、胸闷、脚痛、呼吸困难及心悸。曾在外院抗感染治疗个有改善。入院查体:右颌下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约2cm,尤触痛、可活动。右中肺野呼吸并稍弱。胸部X线:有中肺野可见一三角形致密影。其基底部位于肺门、其中密度欠均,则位片可见中叶密度不均的致密影.考虑有中叶阻塞性肺炎。CT:古中肺野可见4cm×4cm。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均匀,左肺…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7岁,因反复脓血便1年,于1995年4月10日来院就诊。查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肛诊示臣肛缘3cm以上呈环形狭窄,结节感,触之易出血。取活检,病理诊断:直肠低分化腺癌。4月19日行Miles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直肠低分化腺癌。术后15天发现右腋下“淋巴结”肿大,继之15天内出现胸前,腹壁,背部及腹股沟皮下肿块。肿块0.8cm×0.7cm×0.7cm~2cm×2cm×2cm。CT,B超检查:肺,肝,肾等实质器官无异常。皮下各肿块分别取活检并在肿块部位无水乙醇注射。病理检查灰白色组织5块,0.5cm×0.5cm×0.5cm~1cm×1cm×0.5cm,质脆。镜下…  相似文献   

19.
全肺转移癌是肺癌治疗中较棘手的问题 ,其疗效差 ,为探讨其治疗方法 ,现将本院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3月 ,2 7例全肺转移癌采用放疗加化疗 ,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7例全肺转移癌患者 ,其中原发灶为肺鳞癌 8例 ,鼻咽低分化癌 7例 ,食管鳞癌 5例 ,乳腺癌 7例。有 6例曾行过全身化疗 ,其转移瘤大小为0 5cm× 0 5cm至 5cm× 5cm大小 ,单发转移灶为 9例 ,多发转移灶为 18例 ;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12例 ,年龄4 2~ 73岁 ,平均 5 8 5岁 ,Karnofsky评分≥ 70 ,治疗前所有患者一般状况良好 ,肺功能测定基本正常 ,均…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 男,70岁。体俭发现右胸内肿物2月。查体无阳性发现。胸CT见右后纵隔软组织肿物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图1)。于2006年9月12日全麻下经右胸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于后上纵隔,脊柱前方,与食管紧密相连,约(7×6×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