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术前行轴位T1W、T2W,矢状位T2W SPIR,矢状位及常规轴位Gd-DTPA动态增强,矢状位T1W增强扫描.分析常规序列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肿瘤、结合带及子宫肌层的情况,评估动态增强MR扫描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应用MR常规序列扫描图像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44.44%(16/36),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图像对肿瘤术前临床分期的正确率为94.44%(34/36).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各期图像对子宫结合带及肌层组织显示清晰.结论 DCE-MRI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范围及周围组织的受侵情况,对肿瘤术前分期及选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收集本院1994—1998年13例女性病例和正常女性盆腔,MRI栓查作对照分析。MRI检查采集矢状面FSE T2WI像,横断面SE T1WI像和FSE T2WI像,并行Cd—DTPA增强T1WI。结果 MRI横断面及矢状面FSE T2WI清晰显示子宫位置、结构和大小,而SE T1WI区分子宫及宫颈诸层结构差。9例临床及MRI疑诊子宫内膜癌者,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MRIT2WI均表现为宫腔内膜层不规则高信号影,分别向连结层肌层和浆膜层侵犯;另1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肉瘤,T2WI图像上与内膜癌表现相像,高信号影侵犯肌层,部分浆膜层受侵。结论 MRI横断面及矢状面FSE T2WI像能清晰显示子宫各层正常结构,对子宫内膜癌的定性和分期具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及分期,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来评价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34例经MRI检查并经手术治疗,且有术后病理分期患者,其术前MRI检查结果通过双盲法阅片,根据其在MRI片中的表现征象,根据FIGO分期原则对其进行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部分肿瘤在T1WI上病灶的信号与子宫肌信号相近(不伴有出血)常不易被发现,T2WI上肿瘤呈中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常介于正常内膜与子宫肌信号之间,增强后肿瘤呈中等程度强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强化程度亦明显低于肌层,使用矢状位T2WI和SPGR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达到82.4%,特别是对占多数的Ⅰ期病例分期准确率达87.0%,Ⅱ期准确率达87.5%。结论:MRI在准确估计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合理分期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I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TIC)的临床意义.方法 析53例乳腺磁共振扫描患者的MRI表现.MR扫描机为Signa Excite HD 3.0 T超高场装置.扫描序列包括轴面T1WI,轴面和矢状面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T2W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器官轴扫描在早期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FIGO分期I~Ⅱ期宫颈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采用双盲法分别对肿瘤常规T2WI序列扫描及HR-MRI扫描图像进行术前影像学分期;以术后临床及病理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常规MRI T2WI序列准确率为64.9%,HR-MRI器官轴扫描准确率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器官轴HR-MRI扫描在准确性方面优于常规平扫T2WI序列,可以为早期宫颈癌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术前临床分期信息。  相似文献   

6.
乳腺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及扫描方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常规SE序列、FSE序列和3D-FSEGR序列及不同扫描方位在乳腺病变MRI诊断中作用。方法 40例乳腺肿块性病变常规SE序列T1WI及脂肪抑制FSE序列T2WI分别行轴位及矢状位平扫。注射Gd-DTPA后采用3D-FSPGR序列行矢状位动态增强扫描.之后再采用SE序列行脂肪抑制T1WI轴位、矢状位和(或)冠状位扫描。结果 3种扫描序列均有较高的信噪比及较高的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分辨率。SE序列T1WI平扫信噪比优,但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分辨率不及FSE序列T2WI,而动态增强3D-FSPGR序列显示病变最敏感,可显示平扫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明确的病变,且可根据病变的增强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定性诊断。增强后脂肪抑制SE序列T1WI显示病变亦较敏感,但不能行动态增强扫描。3种成像方位中,轴位与矢状位更利于显示病变及病变侵犯胸壁和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 动态增强3D-FSPGR是乳腺肿块病变中最有价值的检查序列。轴位与矢状位应作为乳腺检查中的基本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增强T2 FLAIR序列上脑膜瘤周边弧线状强化的特点及其病理改变,明确肿瘤与脑实质交界面的血供情况,给临床提供术前指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手术证实的89例脑膜瘤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 MR扫描,包括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横断面T2WI、T2 FLAIR,增强后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以及最后加扫T2 FLAIR。结果 89例病例中所有脑膜瘤都显示明显强化。在增强T2 FLAIR上,54例(60.7%)脑膜瘤显示出周边弧线状强化,其中25例(28.1%)在平扫T2 FLAIR序列或增强的T1加权像上都未见该征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外双重血供,病理证实该征象阳性的脑膜瘤表面具有更高的微血管密度,可能为软脑膜动脉血供区。52例(58.4%)显示脑膜尾征,该征象显示在35例患者的增强T2FLAIR比T1增强序列更明显。结论脑膜瘤增强T2FLAIR上可显示周边弧线形强化特征,可有效判断肿瘤与脑实质交界面的病理特征,从而判断脑膜瘤的软脑膜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基于光梭成像(constellation shuttling imaging,uCS)技术加速的颅脑MRI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为其在临床常规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名志愿者每人接受2次颅脑MRI扫描,包括快速自旋回波轴位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 T1WI)、T2-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 FLAIR)、矢状位T1WI及梯度回波矢状位3D-T1WI序列扫描,分别采用并行采集技术(即常规扫描)和uCS加速技术,记录并比较扫描时间。采用主观(Likert 5级评分法,内容包括图像伪影及整体质量)与客观(定量测定图像信噪比)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序列采集的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基于uCS技术加速后的颅脑MRI扫描时间均比常规扫描时间缩短约26.3%(542 s比735 s),其中3D序列时间缩短尤为明显,达39.0%。在图像整体质量及伪影评估方面,各项uCS加速序列与常规扫描序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信噪比方面,uCS轴位及矢状位T1WI序列的信噪比显著高于常规扫描轴位及矢状位T1WI序列(P0.05)。uCS加速的FLAIR及3D-T1WI与常规扫描序列相比,信噪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MRI序列扫描相比,uCS技术可以显著缩短脑部MRI的图像采集时长,同时能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盆腔磁共振扫描(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有完整临床及MRI资料的子宫颈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常规行SE T1 WI和TSE T2 WI,快速翻转恢复序列(FLAER)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范围,比较MRI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结果 肿块最小者为10 mm×7 mm ×7 mm,最大者为60mm×50 mm ×45 mm.肿块T1WI为等信号,在T2WI呈略高及高信号,T1WI增强后肿块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从临床分期、MR1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比较结果显示:Ⅰb、Ⅱa、Ⅱb、Ⅲa、Ⅳa期及未明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7、6.42、6.71、6.89、6.89、6.91,P均<0.05).MRI检查敏感度达100% (30/30),分期准确度达86.7%.MRI分期符合率大大高于临床分期,两种分期方法各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动态成像可多方位成像,能直观、准确显示子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子宫颈癌的诊断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检查结合MRI结果,是制订子宫颈癌治疗方案前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判断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表现,根据FIGO分期原则进行MR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3例I期子宫内膜癌T2WI结合带模糊或不清17例,结合带中断5例,1例结合带未显示。动态增强内膜下强化带完整1例,强化带中断17例,强化带未显示、肌层内表面不规则5例。与病理结果对照,动态增强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符合率为87%。结论动态增强MRI对I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较高的价值,应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能否在术前判断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比较常规T2WI与DCE—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术前或术后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40例。其中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22例,未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者18例。所有患者均在GE1.5T Twinspeed HD MR扫描仪行盆腔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2WI压脂、T1WI、DWI,快速三维容积T1加权脂肪抑制成像增强扫描(3DLAVA)。分析动态增强瞌线的各项参数在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癌灶曲线上升速率。结果①对未进行术前治疗的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DCE—MRI与常规T2WI对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83-3%和66.7%,对环周切缘阴性判断准确性为88-2%和70.6%。T2WI及DCE—MRI均能发现直径≥2mm的淋巴结。②对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再分期的准确性:DCE—MRI对T、N再分期的准确性可达86.4%:和81.8%,对环周切缘情况判断准确性为100%。而T2WI进行T、N再分期较困难。③治疗前癌灶的曲线上升速率明显高于正常肠管;治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组原癌灶部略低于下段正常肠管,但是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未达病理完全缓解组癌灶部仍高于下段正常肠管。结论DCE—MRI对术前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高,并能够准确判断新辅助治疗后痛周切缘情况。癌灶与参照肠管的上升速率比较有助于在术前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的MRI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评价MRI成像方法。方法 9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鳞癌89例,腺癌7例,腺鳞癌2例)行盆腔部轴位SE T1WI,轴位及矢状位TSE T2WI,冠状位脂肪抑制(SPIR)TSE T2WI及Gd—DTPA增强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SE T1WI扫描。分析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及侵犯范围,部分病例MRI所见与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宫颈癌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T2WI呈较高信号,与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子宫内膜、宫旁脂肪组织高信号有良好对比,T1WI呈等或低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可轻度强化。33例出现信号不均匀表现,病理上可为假腺腔、坏死及角化珠。在MRI上,83.6%的宫颈癌出现宫颈外侵犯,其中阴道侵犯68.4%,宫体侵犯53.1%。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宫颈癌治疗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MRI分期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8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盆腔MRI检查,MRI的成像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脂肪抑制T2加权像、弥散加权成像,以及钆喷酸葡胺增强T1加权像.观察肿瘤的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范围.将MRI所见与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 MRI对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8.73%.对宫旁侵犯判断的准确率为92.50%,特异度为91.18%,敏感度为100%.MRI与病理诊断的差异主要与宫旁浸润的评价差异有关.结论 MRI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是宫颈癌诊断中重要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s)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PTs 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强度、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配对设计资料£检验比较PTs和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 10例乳腺PTs术后病理诊断良性6例,交界性3例,恶性1例.MRI上6例表现为分叶状,4例为椭圆形;7例边界清晰,3例欠清;10例PTsMRI平扫T1WI均呈较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或STIR呈较高信号,其中2例肿瘤内见低信号分隔,2例见不规则囊性极高信号影;PTs于动态增强初始期呈快速强化,初始期后TIC 2例呈Ⅰ型,8例呈Ⅱ型;9例行DWI检查,肿瘤均表现为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32±0.18)×10-3 mm3/s;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90±0.21)×10-3 mm3/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结论 乳腺PT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为非特征性,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76岁(平均56岁)。6例均行MRI检查,增强扫描4例。结果:6例均为单发,躯干和四肢皮下各3例;4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边界欠清的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T1WI表现为等(n=3)或稍高信号(n=3),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均表现为略不均匀的高信号,其内可见少许条片状的稍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4例内部可见不规则弱强化区。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病灶的术前评估及术后复发的检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2 VISTA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TN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30例的常规序列扫描、T2 VISTA、DWI及DCE-MRI扫描,比较浸润情况的影像学分期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期。结果:T2 VISTA结合DWI及DCEMRI较常规序列能更好地显示肠壁的各层解剖结构,能更准确地评估肿瘤对肠壁及其邻近结构的侵犯范围、程度及直肠系膜筋膜内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T2 VISTA结合DWI及DCE-MRI较常规序列能对直肠癌TN分期做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高场MRI在喉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28例喉癌患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分期相对照。结果 MRI对各期喉癌的准确率分别为T1:90%,T2:83%,T4:100%。MRI分期总准确率为89%。结论 高场MRI通过不同加权像的对比和从多角度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及浸润范围,提高了喉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