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惊厥组(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3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NSE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惊厥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的水平。结果: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惊厥严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血清NSE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33例)、热性惊厥组(37例)和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35例),以入院时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最后经各种检查除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各组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惊厥发作后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及对照组(P<0.01),3组间NS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惊厥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武文娟  韩伟 《陕西医学杂志》2023,(10):1371-1374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572C-G(IL-6-572C-G)基因多态性与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CFS)及发作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热性惊厥FS患儿和50例健康志愿小儿(对照组)为对象,依据FS发病类型将其分为单纯组和复杂组。测定比较各组IL-6-572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表达频率。比较CFS发作后脑损伤患儿与无脑损伤患儿IL-6-572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差异,分析影响CFS发作后脑损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复杂组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单纯组,单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复杂组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纯组,单纯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复杂组和单纯组C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FS发作后脑损伤患儿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无脑损伤者,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无脑损伤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基因型CG+GG是CFS发作后脑损伤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FS患儿IL-6基因型异于单纯型F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 CFS)患儿的视频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50例CFS患儿(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的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 SFS)患儿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视频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发病前有神经系统异常8例,发作后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5例,热性惊厥家族史15例。(2)观察组中视频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异常32例,对照组EEG异常14例;观察组32例异常EEG中,痫样放电占28.0%,显著高于对照组(5.0%)。观察组随访1年后,EEG异常者中继发癫痫2例(6.25%)。(3)观察组行头颅CT检查8例(16.0%),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42例(84.0%),共发现异常20例(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CT和MRI图像异常率分别为 12.5%和 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FS儿童EEG及神经影像学(尤其MRI)异常率高,易发生脑损伤及继发癫痫。在CFS的诊治过程中,有必要个体化选择适合患儿自身的EEG及影像学检查方法,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长期评估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脑型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变化结合脑电图检查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就诊58例Fc患儿作为Fc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K-BB测定及EEG检查。结果FC患儿血清CK-B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热惊厥(SFC)组CK-BB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杂性热惊厥(CFC)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FC患儿惊厥发作后第1天EEG异常率为88.77%,其中SFC组78.12%,CFC组8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4天32.69%,SFC组仅18.75%,CFC组则5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CK-BB水平与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CK-BB水平越高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热性惊厥后及时检测CK-BB并结合脑电图检查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热性惊厥复发患儿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分别从体质调护角度和免疫调节角度为中医药防治热性惊厥复发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组为热性惊厥复发患儿57例,根据惊厥类型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SFS)组36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FS)组21例,对照组为同期2~6岁的健康平和质儿童20例,填写调查问卷进行体质类型调查,并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病例组57例患儿中阳盛质25例,占43.9%。SFS组、CFS组的IgA、IgG水平较对照组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CFS组IgG水平下降程度较SFS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S组与对照组及SFS组比较,CD4+下降,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盛质组、痰湿质组与阴虚质组的IgA、IgG水平,较对照组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阳盛质组、痰湿质组与对照组比较,T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组与对照组比较,仅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复发患儿存在一定的免疫功能异常,CFS比SFS的程度更明显。结合体质分析,阳盛质、痰湿质与阴虚质多种体质的免疫指标均有异常,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与T细胞亚群相关性不大。中医药防治热性惊厥复发时应重视体质识别,调理体质时配合免疫调节药物,或利于临床防治热性惊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 ①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 小儿惊厥性疾病(VE、EP和FC),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NSE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热性惊厥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型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SFS组182例,CFS组87例,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儿热性惊厥(FS)后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CFS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ereatine kinase—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minotransferase,AST)的阳性率均增高,但与SFS组相比,只有CK—MB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S组CK—MB、CK、LDH、AST的检测值均升高,但与SFS组相比,只有CK—MB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S患儿抽搐时会引起心肌受损,CFS引起心肌受损更严重:CK—MB可作为FS心肌受损早期诊断及心肌受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FS患儿要尽快止惊,减轻心肌损伤,尽早发现心肌受损,及时给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弓高云  刘芬  李金荣 《安徽医学》2018,39(4):453-455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复杂性与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32例(单纯组),复杂性48例(复杂组),同期选择郑州儿童医院8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单纯组与复杂组入院后行7 d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并在惊厥发作后12、48小时对其NSE水平进行测定,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单纯组与复杂组患儿均随访1年,记录癫痫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组患儿脑电波异常率(18.75%)低于复杂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与复杂组患儿脑电图异常部位额颞叶(50.00%比55.56%)、弥漫性(33.33%比16.67%)、顶枕叶(33.33% 比27.78%)与时相Ⅰ相(66.67% 比61.11%)、Ⅱ相(33.33%比38.89%)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发作后12、48小时,NSE水平复杂组[(15.98 ±2.96)ng/mL、(13.25 ±2.96)ng/mL]>单纯组[(13.89 ±2.86)ng/mL、(11.05 ±2.05)ng/mL]>对照组[(9.20 ±2.12)ng/mL、(9.21 ±2.14)ng/mL], 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发作后48小时,单纯组与复杂组NSE水平均低于惊厥发作后12小时的水平(P<0.05).单纯组1年癫痫发生率9.36%,低于复杂组的27.08%(P<0.05).动态脑电图监测与NSE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P<0.05).结论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脑电波异常率、NSE水平、癫痫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动态脑电图监测与NSE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单纯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FS)患儿脑脊液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7(IL-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探讨单纯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FS)发作后脑损伤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7(IL-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22例单纯型FS、19例复杂型FS和20例发热而无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发热而无惊厥患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患儿的血清、脑脊液中IL-2、IL-7和NSE进行测定。结果复杂型和单纯型FS组脑脊液IL-2、IL-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杂型FS组较单纯型FS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2(IL-2)、7(IL-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F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4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FS患儿90例为FS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对FS组与对照组小儿的IL-6基因的-572位点基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ELISA法对患儿的NSE进行测定.结果 IL-6基因-572位启动区-572位点存在C→G单核苷酸替换多态性,在FS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组-572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FS组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是儿童FS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惊厥患儿易发生脑损伤,应尽早检测血清NSE,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在癫痫控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癫痫病人有痫样放电者外周血NSE的浓度。结果常规脑电图出现痫样放电波及24h脑电监测每屏都存在痫样放电波者(频发组)血清NSE浓度为(14.15±0.64)μg/L,与对照组(7.98±0.48)μg/L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常规脑电图未能发现痫样放电波及24h脑电监测痫样放电波发生次数<10次者(非频发组)的(11.02±4.12)μg/L比较差异也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痫样放电引起血清NSE升高,对脑细胞存在损伤,血清NSE检测对药物控制癫痫的评价有重要价值,动态检测可帮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分析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中DNA 甲基转移酶1、3A、3B(DNMT1、DNMT3A、DNMT3B)、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EZH2)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FS 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 例FS 患儿,其中包括30 例单纯型FS(SFS)和30 例复杂型FS(CFS)。另选取30 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比较3 组间3 种酶基因和蛋白之间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①SFS 组和CFS 组1、3A、3 、2、4 基因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FS 组与CFS 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SFS 组和CFS 组DNMT1、DNMT3A、DNMT3B、EZH2、HDAC4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FS 组与CFS 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FS 和CFS 组患儿血清中DNMT1、DNMT3A、DNMT3B、EZH2 和HDAC4 基因及蛋白水平均呈现高表达模式,提示表观遗传修饰在FS 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FS 的致病机制及防治FS 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热性惊厥的患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相关病毒,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lO年8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热性惊厥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入选对象鼻咽处的分泌物.对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病毒感染后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结果FluA病毒感染的患儿男性居多、月龄较大、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月龄也大于非FluA病毒感染的患儿,热性惊厥发作时的平均体温显著高于非FluA病毒感染的患儿。88.2%FluA病毒感染的患儿发热后12h内出现FS发作,显著高于非FluA病毒感染的患儿(49.2%)。FluA病毒感染的患儿平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于非FluA病毒感染的患儿(P〈0.01),发生PPIC的患儿少于非FluA病毒感染的患儿(P〈0.01)。FluA、RSV、ADV三种病毒感染的患儿月龄、最高体温、惊厥持续时间、热程、PP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龄与部分性发作具有相关性(P〈0.05)。长程发作的危险因素是部分性发作: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与年龄、FluA病毒感染有关(P〈0.01);PPIC与长程、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腺病毒感染相关(P均〈0.01)。结论FluA病毒感染的患儿更容易m现热性惊厥。不同病毒感染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发作时间,引起惊厥原因对脑神经元的损伤及其程度.方法:按照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及惊厥发生持续的时间及次数进行分组.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惊厥发作后不同时间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结果:除热性惊厥组外,所有惊厥患儿脑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乙脑患儿为观察组,按Glasgow评分分正常组17例,轻度组20例,重度组13例。检测极期、恢复期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并与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IL-1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中IL-1β及NSE含量在极期、恢复期皆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且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P〈0.01)。脑脊液与血清IL-1β含量及脑脊液与血清NSE含量分别呈正相关(P〈0.01),脑脊液IL-1β与NSE含量及血清IL-1β与NSE含量亦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病情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文燕  许学杰 《四川医学》2010,31(8):1127-1128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比较40例HIE(HIE组)和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并分析HIE组NSE水平与临床分度和窒息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HIE组血清NSE水平(32.88±12.61)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8.62±3.58)μg/L(P〈0.01)。HIE组重度组NSE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均〈0.01)。窒息程度越重,NSE越高(P均〈0.01)。结论血清NSE可作为早期判断HIE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EV-7l感染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感染与神经系统损伤的相关性,为潜在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本院儿内科治疗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清EV-71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43例和阴性组57例;同时选择在本院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NSE含量测定。对手足口病组和对照组、EV-71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NSE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NSE水平偏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V-71阳性组和阴性组患儿比较,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or)。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水平较正常儿童有明显偏高,EV-7l阳性患儿最为明显,提示手足口病患儿较正常儿童易并发神经系统损伤,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相对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