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林娜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05-106
目的:探讨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剖宫产患者手术室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剖宫产患者根据是否实施心理干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同时辅以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焦虑自评(SAS)、抑郁自评(SD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干预住院第1天的SAS、SD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给予心理干预组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住院第1天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剖宫产手术的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恩必普)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吸氧、降颅内压、降血糖、抗血小板凝聚、降血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粒口服,每日3次,2周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达33-3%、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的基本痊愈率23.3%、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6,P〈0.05)。结论丁苯酞(恩必普)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均采取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化疗方案。对照组予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饮食、用药、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感染情况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两组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7,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感染达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6,P〈0.05)。两组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2,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00)评定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PANSS总分[(51.30±10.17)分vs(51.16±10.5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05);干预后,两组一般病理症状评分[(12.58±5.26)分vs(13.24±6.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GQOLI-100评分总分[(12.16±3.41)分vs(11.85±3.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05);干预后,两组物质生活态度评分[(52.14±7.78)分vs(51.84±8.4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8,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74-177
目的 探讨电休克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12 月我院治疗的7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传统护理干预组及综合护理干预组。所有患者实施电休克治疗,传统护理干预组采取普通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采取心理、治疗准备等综合护理。比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PANSS 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高于传统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干预组BPRS 评分及PANSS 量表评分为(23.21±3.05)分、(71.93±10.61)分,低于传统护理干预组的(36.19±6.79)分、(95.29±1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高于传统护理干预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住院时间为(7.78±1.82)d,短于传统护理干预组的(9.97±1.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低于传统护理干预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患儿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静脉输液患儿,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量化评估组和常规组各1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量化评估组给予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分析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率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发生液体外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量化评估组液体外渗率(5.83%)低于常规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干预前后常规组液体外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量化评估组干预后液体外渗率(5.83%)明显低于干预前(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5);量化评估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83%)高于常规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0.05)。结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静脉输液患儿发生液体外渗,同时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方法将84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7.14%(3/42)与对照组23.81%(10/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0,P=0.001<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2,P=0.002<0.05)。结论神经内科存在较大风险,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可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郭春宣  王川贤  张冠壮 《海南医学》2014,(17):2525-2527
目的:比较醒脑静联合血塞通和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和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和21 d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三烯的动态改变。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缺陷评分(ADL)以增分率判断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37.0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52,P=0.023);试验组不同时间点MDA、SOD及白三烯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65,P〈0.001;F=11.54,P〈0.001;F=13.45,P〈0.001);对照组MDA及SOD不同时间点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6.65,P=0.035;F=5.87,P=0.043);两组患者MDA、SOD及白三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65,P=0.009;F=8.76,P=0.011;F=6.73,P=0.032);并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DA、SOD及白三烯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03,P=0.028;F=5.96,P=0.043;F=5.67,P=0.046)。结论醒脑静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Scott Triggers评分的分级干预在神经外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基于Scott Triggers评分的分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麻醉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9%)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基于Scott Triggers评分的分级干预可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韩微  夏义容 《海南医学》2014,(19):2958-296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康复护理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60.67%,对照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5);干预组MBI评分为(70.21±7.15)分,对照组为(36.75±17.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干预组语言功能评分为(176.34±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66±7.6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康复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FMA及ADL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FMA及AD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FMA及ADL评价均较入院时有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FMA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行循证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此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不同时间窗实施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ADL评分的影响。方法人选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从发病到实施高压氧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三组,Ⅰ组t〈12h共20例,Ⅱ组t≥12h.且t〈7d共32例;Ⅲ组t≥7d共36例,另选择同期行药物治疗的30例设立为Ⅶ组,为对照组,未予高压氧治疗。比较高压氧辅助治疗的疗效及治疗14d、28d、90d各组NIHSS评分、ADL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四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4,28及90天时,I至Ⅳ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其中I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其他三组改善最明显(P〈0.05),Ⅱ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Ⅲ组及Ⅳ组显著(P〈0.05),Ⅲ组及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I组、Ⅱ组、Ⅲ组、Ⅳ组四组经高压氧治疗后14d、28d、90dADL评分较治疗前虽然有所增加,但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四组ADL评分在治疗后14d及治疗后的28d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分别较治疗前及前一时间点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的90d,四组ADL评分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越早,越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本研究由于样本数量偏少、脑梗死类型较单一,尚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6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及治疗15天、30天、45天、60天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在出院时进行并发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定,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45天及60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费、康复护理费用、NIHSS减少及Barthel指数增加值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王丽萍 《河北医学》2014,(11):1798-1801
探讨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解除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扩容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且均自愿接受康复治疗,并能够配合康复医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后后即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4周后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 MBI( modified barthel index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价、采用 Fugl-Meyer 评定法( 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 NIHSS )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MBI、FMA、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康复治疗前比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FMA、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恢复,缓解肩-手综合征症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高压氧治疗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2012年5月选择在我科室进行高压氧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抑郁和焦虑情绪程度。结果两组HAMD、HAMA、抑郁情绪、躯体性焦虑、NIHSS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干预组改善更为明显,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高压氧治疗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应用及其对患者康复质量、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病例均为脑动脉瘤入院后在1~10 d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30d治疗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治疗14、30dNIHSS和ADL绝对分值变化作为主要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复查颅脑CT和(或)MRI,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14d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30d时较对照组有更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d时治疗组较对照组ADL评分有更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30d时,治疗组血清c一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临床疗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比单用阿司匹林组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仅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加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偏利现象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NIHSS评分〔(13.3±2.1)分〕较对照组〔(15.2±1.8)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偏利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偏利现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水平,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存活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8个月后NIHSS评分为(3.68±1.07)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优良患者为77.6%(38/49),日常生活评价指数(BI)为(73.5±6.7)分,脑卒中影响量表(SIS)为(392.6±8.4)分,对照组8个月后NIHSS评分为(5.16±1.79)分,ADL评价优良患者为53.6%(15/28),BI为(51.4±8.3)分,SIS为(311.2±7.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