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δ阿片受体激活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的可能信号途径。方法体外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采用结晶紫法和[3H]TdR检测心肌细胞的增殖;Western印迹法测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结果DADLE1μmol.L-1增强心肌细胞ERK磷酸化,促进心肌细胞增殖,δ阿片受体抑制剂纳曲吲哚10μmol.L-1,蛋白激酶C(PKC)特异性抑制剂星形孢菌素1μmol.L-1和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10nmo.lL-1明显降低ERK磷酸化水平,抑制DADLE的促心肌细胞增殖作用。结论DADLE可能通过δ阿片受体活化PKC,进而激活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通路诱导心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暴露、戒断、再次暴露对C6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excitatory amino-acid transporter 3,EAAT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0.1~10μmol·L-1吗啡作用于C6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检测C6细胞EAAT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然后用不含吗啡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模拟吗啡自然戒断过程,待EAAT3蛋白表达回升后,再次吗啡暴露(吗啡浓度为第1次给药的1/2)模拟吗啡复吸过程,观察吗啡多次暴露对C6细胞EA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在吗啡再次暴露前15 min使用纳洛酮,观察纳洛酮对多次吗啡暴露引起的C6细胞EAAT3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10μmol·L-1吗啡作用于C6细胞至少48 h可下调C6细胞EAAT3蛋白表达(P<0.05)。停用吗啡至少12 h后,EAAT3蛋白表达回升,5μmol·L-1吗啡再次处理C6细胞4 h即可下调C6细胞EAAT3蛋白表达水平(P<0.05)。1μmol·L-1纳洛酮可明显抑制慢性吗啡处理引起的EAAT3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可下调C6细胞EAAT3表达水平,停用吗啡EAAT3表达回升,吗啡再次暴露引起EAAT3表达水平下降所需吗啡浓度降低,暴露时间缩短。吗啡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诱导C6细胞EAAT3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耐受褐家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δ阿片受体-1(DOR-1)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防止吗啡耐受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PC-12吗啡耐受细胞模型,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AMP含量、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DOR-1和NR2B表达,观察吗啡、氯胺酮及吗啡与氯胺酮联合作用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10μmol.L-1吗啡作用于PC-12细胞48 h,cAM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成功建立了吗啡耐受细胞模型;②小剂量氯胺酮(0.5μmol.L-1)能防止吗啡耐受发生;③吗啡耐受细胞DOR-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NR2B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小剂量氯胺酮(0.5μmol.L-1)对DOR-1和NR2B表达无影响,但可逆转吗啡引起的DOR-1表达下调以及NR2B表达上调。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防止吗啡耐受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吗啡引起的DOR-1表达下调及NR2B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药物急性洗脱法建立阿片类药物非纳洛酮催促戒断细胞模型。方法以稳定表达μ阿片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的CHO细胞CHO-MOR为研究对象,阿片类药物(D-Ala2,N-甲基-Phe,Gly-ol)-脑啡肽(DAMGO)及吗啡预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然后采用药物洗脱法将药物去除,运用cAMP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技术检测MOR下游信号通路第二信使分子cAMP的变化,以cAMP超射反映细胞水平阿片戒断。结果 DAMGO预处理细胞7.5 min、15min、30 min、1 h、2 h、3 h、4 h后,洗脱药物,使细胞脱离药物环境,cAMP含量随药物暴露时间延长逐渐升高,预处理3 h及4 h后,cAM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即出现cAMP超射现象。吗啡预处理细胞1 h,胞内cAMP含量变化不明显,而预处理24 h后,将药物洗脱,cAM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其cAMP超射值与应用纳洛酮催促戒断超射值无显著差异。结论药物洗脱法诱发的cAMP超射能够在细胞模型上较好的模拟阿片类药物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远志寡糖酯A(tenuifoliside A)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细胞)的神经营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远志寡糖酯A 60,30,10,6,3和0.6μmol·L-1处理C6细胞24 h,MTT法检测检测细胞存活率;远志寡糖酯A 10μmol·L-1处理C6细胞0,5,10,15,30,45,60,120 min,Western blotting测定C6细胞中p-ERK,ERK,BDNF的表达水平;选取各有效剂量分别处理C6细胞24 h,蛋白免疫印记法测定C6细胞中BDNF的表达水平;用ERK1/2特异性拮抗剂U0126 10μmol·L-1预处理C6细胞30 min,再用远志寡糖酯A 10μmol·L-1处理15 min,Western blotting检测p-ERK,ERK,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细胞相比,30,10,6和3μmol·L-1剂量能促进C6细胞增殖,60μmol·L-1剂量对C6细胞有抑制作用,远志寡糖酯A 0.6μmol·L-1剂量对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远志寡糖酯A诱导C6细胞中ERK1/2磷酸化具有时效性,在5 min起效,15 min时ERK1/2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峰,1 h后回落;不同浓度的远志寡糖酯A促C6细胞内BD-NF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和溶剂组相比,ERK1/2拮抗剂处理组的p-ERK,ERK,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远志寡糖酯A对大鼠胶质瘤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MAPK/ERK通路,磷酸化ERK1/2,进而促进CREB磷酸化,最终促进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疾病,其机制尚未阐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是近来发现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能够调节信号转导功能,也能通过水解产生的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增强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活性而影响隔-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但是,PEBP在药物成瘾中有何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首次发现吗啡慢性处理能够上调大鼠海马内PEBP的表达,提示其与阿片成瘾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鉴于PEBP可通过磷酸化与非磷酸化形式的转化而调节ERK和GRK的活性,我们首先研究了PEBP对μ阿片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结果发现,μ阿片受体激活不影响PEBP磷酸化与非磷酸化之间的转化;过表达PEBP不影响μ阿片受体与激动剂处理诱导的G蛋白的偶联,也不影响μ阿片受体的磷酸化和脱敏,但是降低μ阿片受体激活后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和对ERK的激活,提示PEBP对μ阿片受体的信号转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整体动物水平的研究发现,吗啡慢性处理导致大鼠海马内PEBP蛋白的表达水平特异性的上调,并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而戒断3 d时海马内PEBP表达水平恢复至接近基础水平,之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上调并维持至28 d。采用反义核酸的策略下调海马内PEBP表达,能够加重吗啡依赖的形成。进一步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吗啡依赖及戒断引起海马内ChAT活性出现变化,其变化趋势与PEBP表达水平的变化完全一致,提示PEBP可能通过剪切成HCNP影响胆碱能系统功能而调节阿片依赖。因此,本文研究不仅发现PEBP对μ阿片受体信号转导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且发现PEBP参与了阿片依赖过程,机制可能与影响海马内ChAT活性、进而影响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侧脑室给予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并在体外观察CCK-8对μ阿片受体结合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CCK-8对吗啡依赖过程的影响及其相关受体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及纳络酮催促戒断模型,侧脑室注射CCK-8及CCK1受体拮抗剂devazepide、CCK2受体拮抗剂LY-288,513慢性干预,观察其对戒断症状的影响;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体外检测CCK-8对μ阿片受体结合特征的影响。结果①吗啡注射前10 min侧脑室注射CCK-8和CCK受体拮抗剂devazepide、LY-288,513慢性干预均能降低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评分,并可明显改善体重下降、跳跃、齿颤、流涎等戒断症状,与戒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10-8~10-6 mol.L-1 CCK-8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与其配基的结合(P<0.01),降低μ阿片受体结合反应的Bmax值,而对Kd值无影响;且此抑制作用可被CCK1及CCK2受体拮抗剂翻转(P<0.01)。结论 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均能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CCK-8通过抑制μ阿片受体与其配基的结合,降低μ阿片受体的Bmax值,发挥其"抗阿片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平  侯艳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12):1489-1493
目的探讨吗啡慢性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合成释放神经甾体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吗啡依赖样模型,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神经甾体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元中p-CREB水平。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1μmol.L-1)处理使PREG和DS的水平降低(P<0.01);μ-受体激动剂DAMGO使PREG、DS和PS水平下降,AP水平增高;与吗啡单独处理组相比,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AP与吗啡联合处理使PREG增加(P<0.01)。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或DAMGO慢性处理均可增加神经元内p-CREB的水平(P<0.01);与吗啡处理组相比,CTAP抑制吗啡诱导的p-CREB的增加。结论μ-阿片受体参与了介导吗啡慢性处理对皮质神经元神经甾体合成释放的影响;神经元内p-CREB水平的变化反映了吗啡引起的神经元适应性改变,提示神经甾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吗啡依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Naja NaBAtra)神经生长因子(nNGF)对PC1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给药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PCI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①nNGF的25、50、100 μg·L-13个剂量中,50和100μg·L-1nNGF下调PC1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质的表达,50μg·L-1剂量组下调最明显(P<0.01),100 μg·L-1剂量组下调(P<0.05).②50μg·L-1nNGF分别处理PC12细胞1、3、5、7、10 d后,其κ阿片受体蛋白质表达呈降低趋势,其中d 5、7下调(P<0.05),d 10下调明显(P<0.01).③10μmol·L-1吗啡可上调PC1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表达,而10 μmol·L-1纳络酮对其无影响,二者分别都能逆转nNGF的下调效应,但是二者共存时不能逆转nNGF的下调效应.结论 n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中,可引起PC12细胞κ阿片受体蛋白质表达的下调效应,该效应能被吗啡或纳络酮逆转,但二者共存不能被逆转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l对吗啡慢性作用及纳洛酮催促戒断SK-N-SH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l1、2、4、8、16、32μmol·L-1对SK-N-SH细胞预处理24h后,用吗啡(100μmol·L-1培养基)孵育24h,采用MTT法研究人参皂苷Rgl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相同浓度的吗啡作用于SK-N-SH细胞后,10μmol·L-1纳洛酮催促戒断前24h,加入1、2、4μmol·L-1的Rg1作用24h,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人参皂苷Rgl对吗啡慢性作用纳洛酮催促戒断SK-N-SH细胞内[Ca2+]i、CaMKⅡβ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吗啡慢性作用48h可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细胞内[Ca2+]i增高(P<0.01);细胞CaMKⅡβ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②加入10μmol·L-1纳洛酮作用30min后,细胞内[Ca2+]i急剧降低(P<0.05);CaMKⅡβ mRNA及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③2μmol·L-1人参皂苷Rg1对细胞进行预处理能缓解吗啡对细胞的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P<0.01)。④慢性吗啡作用SK-N-SH细胞,在纳洛酮急性戒断前,加入不同浓度的Rg1可缓解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降低;同时可降低CaMKⅡβ mRNA和蛋白表达的进一步升高。结论人参皂苷Rgl可缓解吗啡对SK-N-SH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调控细胞内[Ca2+]i以及CaMKⅡβ 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缓解吗啡成瘾及戒断症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吗啡戒断大鼠额叶皮质、尾壳核、海马μ阿片受体的影响,初步探讨CCK-8对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吗啡慢性依赖及纳络酮催促戒断模型,观察CCK-8及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CCK2受体拮抗剂LY-288,513慢性干预对戒断症状的影响,并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额叶皮质、尾壳核、海马μ阿片受体的结合活性,即受体数量(Bmax)及结合力(Kd)。结果①给予吗啡前腹腔注射CCK-8及CCK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均可减轻吗啡戒断症状;②慢性吗啡作用后,额叶皮质和海马μ阿片受体数量及结合力下降,而尾壳核μ阿片受体数量无变化,仅结合力降低;戒断后,额叶皮质、尾壳核μ阿片受体数量及结合力升高,而海马μ阿片受体数量无变化,仅结合力升高;③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后,使吗啡戒断大鼠尾壳核μ阿片受体结合力降低、海马μ阿片受体数量增加,但是对额叶皮质μ阿片受体的结合活性无影响。结论 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节μ阿片受体减轻吗啡戒断症状,并具有脑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吗啡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细胞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吗啡对雌激素诱导的体外培养人的正常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购买人正常乳腺纤维细胞株进行培养,给予17-β雌二醇(E2),吗啡(Mor)及纳洛酮干预。通过RT—PCR的方法半定量分析吗啡对正常乳腺细胞E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ER与内参照B—actin分别在249 bp和270 bp处出现特征性条带。雌激素组、吗啡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2+Mo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吗啡作用24h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乳腺细胞ERmRNA的表达,3组吗啡的终浓度分别为1×10^-6mol/L、1×10^-5mol/L、1×10^-4 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mRNA水平证明了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吗啡可直接影响雌激素对乳腺的促增殖作用,同时还可剂量依赖性下调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吗啡对不同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观察吗啡对未成熟的、静止的及活化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影响及纳洛酮的阻断作用.结果:吗啡(1×10~(-10)—1×10~(-6)mol L~(-1))能增加Con A诱导的T-细胞的增殖,1 μmol L~(-1)还能促进LPS诱导的B-细胞的增殖,同时这些增强作用都能被纳洛酮50μmol L~(-1)阻断,纳洛酮单独亦能促进活化T-细胞的增殖.而吗啡1×10~(-10)—1×10~(-5)mol L~(-1)对静止的脾脏淋巴细胞及Con A活化的胸腺淋巴细胞的增殖都无影响.但是吗啡1mmol L~(-1)能广泛抑制静止的、LPS活化的脾脏细胞及Con A活化的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且都不能被纳洛酮阻断.结论:吗啡对活化T-和B-细胞的促进作用是由细胞表面的阿片受体介导的,此阿片受体随着淋巴细胞的成熟和活化而变化,而吗啡1 mmol L~(-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却不是由经典的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4.
用大鼠脑的膜制备观察吗啡和CCK-8对突触小体摄取~(45)Ca~(2+)的影响。吗啡(10 nmol/L~1μmo1/L)抑制突触小体对~(45)Ca的摄取,该作用能被1μmol/L纳洛酮完全阻断。CCK-8(10nmol/L~1μmol/L)本身能抑制突触小体~(45)Ca摄取,但它在10nmol/L和100 nmol/L时能对抗吗啡对~(45)Ca摄取的抑制作用,浓度提高到1μmol则不能对抗吗啡的这一作用。CCK-8抑制突触小体摄取~(45)Ca,以及对抗吗啡的~(45)Ca摄取抑制的作用,皆能被CCK受体拮抗剂丙谷酰胺(2μmol/L)所阻断.捉示CCK-8是通过激动CCK受体而拮抗吗啡抑制~(45)Ca摄取的,CCK-8的这一拮抗作用可能是其抗阿片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1受体)与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鱼藤酮及CysLT1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处理PC12细胞后,以MTT方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变化;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鱼藤酮处理前后,PC12细胞CysLT1受体的表达变化;不同浓度鱼藤酮处理24 h及3μmol·L-1鱼藤酮处理不同时间,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CysLT1受体分布变化。结果鱼藤酮(0.3~30μmol·L-1)可诱导PC12细胞损伤,孟鲁司特1和5μmol·L-1可显著减轻鱼藤酮诱导的细胞损伤。鱼藤酮(1~10μmol·L-1)作用PC12细胞24 h及鱼藤酮3μmol·L-1处理3 h和24 h,均可诱导CysLT 1受体蛋白水平表达升高。鱼藤酮能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引起CysLT1受体从细胞核移位到细胞浆。结论 CysLT1受体参与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抑制MEK对内质网应激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抑制MEK/ERK信号通路对人乳腺癌细胞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应激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为乳腺癌化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不同浓度(0、1.5、3、6、9、12μmol.L-1)衣霉素(tunicamycin,TM)处理乳腺癌细胞SK-BR-3,48h后溴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TM(3μmol.L-1)处理SK-BR-3细胞不同时间(0、6、12、24、36h),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ERK1/2、pERK1/2的表达;MEK抑制剂U0126(20μmol.L-1)预处理1h后再给予TM(3μmol.L-1)同上处理,检测上述指标,比较U0126作用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SK-BR-3细胞对TM诱导的细胞凋亡率<20%,且TM上调GRP78的表达;TM没有诱导ERK1/2的进一步激活;U0126明显增加TM诱导的细胞凋亡率(78%),同时下调GRP78的表达和阻断TM对GRP78的上调作用。结论MEK/ERK信号通路的抑制增强人乳腺癌细胞SK-BR-3对ER应激途径细胞凋亡的敏感性,抑制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的诱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增殖及[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研究人参皂苷Rb1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人参皂苷Rb1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内[Ca2+]i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慢性作用48h可显著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增高(P〈0.01);单独加入16μmol.L-1Rb1可显著促进SK-N-SH细胞的增殖(P〈0.05);人参皂苷Rb1(16μmol.L-1,32μmol.L-1)对细胞进行预处理能缓解吗啡对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单独加入16μmol.L-1Rb1可使SK-N-SH细胞内[Ca2+]i显著降低(P〈0.01);慢性吗啡作用SK-N-SH细胞48h,能使细胞内[Ca2+]i明显升高(P〈0.01);慢性吗啡作用SK-N-SH后,加入(16μmol.L-1,32μmol.L-1)人参皂苷Rb1能有效地抑制吗啡引起的细胞内[Ca2+]i升高(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可显著缓解吗啡对SK-N-SH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吗啡引起的[Ca2+]i升高。  相似文献   

18.
在整体和受体水平对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曲酮和纳洛酮对吗啡,依托尼秦和[3H]羟甲芬太尼的拮抗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整体水平,纳曲酮在很小剂量下就能对抗吗啡在小鼠的镇痛作用,小鼠吗啡急性中毒以及依托尼秦致大鼠翻正反射消失.与纳洛酮相比,纳曲酮强效,长效,ig有效.受体水平纳曲酮抑制[3H]羟甲芬太尼与大鼠脑阿片受体结合的强度是纳洛酮的3.6倍,与整体水平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NajaNajaAtra)神经生长因子(nNGF)对PCI2细胞K阿片受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PCI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给药组,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PCI2细胞K阿片受体蛋白质的表达。结果①nNGF的25、50、100μg&#183;L-1 3个剂量中,50和100μg&#183;L-1 nNGF下调PCI2细胞K阿片受体蛋白质的表达,50μg&#183;L-1 剂量组下调最明显(P〈0.01),100μg&#183;L-1 剂量组下调(P〈0.05)。②50μg&#183;L-1 nNGF分别处理PCI2细胞1、3、5、7、10d后,其一(阿片受体蛋白质表达呈降低趋势,其中d5、7下调(P〈0.05),d10下调明显(P〈0.01)。③10μg&#183;L-1 吗啡可上调PCI2细胞K阿片受体蛋白表达,而10μg&#183;L-1 纳络酮对其无影响,二者分别都能逆转nNGF的下调效应,但是二者共存时不能逆转nNGF的下调效应。结论nNGF诱导PCI2细胞分化中,可引起PCI2细胞K阿片受体蛋白质表达的下调效应,该效应能被吗啡或纳络酮逆转,但二者共存不能被逆转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吗啡长期处理引起的NMDA受体蛋白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递增给药制备大鼠慢性依赖模型,并观察依赖状态下大鼠海马和伏隔核NMDA受体NR1和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及胍丁胺对吗啡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慢性处理大鼠在纳洛酮催促下能出现典型的戒断综合征,提示依赖模型建立成功。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技术发现,海马部位的NR2B亚基明显下调,而NR1亚基未见显著性变化;吗啡慢性处理不引起伏隔核NR2B亚基的明显变化,但NR1亚基却显著上调。胍丁胺与吗啡伴随给药能逆转吗啡对两脑区NMDA受体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论:胍丁胺调节阿片依赖可能与其逆转吗啡对NMDA受体亚基数量和构成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