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应用前后Ki-67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69例接受R—CHOP和50例接受CHOP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Ki-67表达及其与DLBCL预后的关系。结果11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3:1,平均(50.4±12.8)岁,Ki-67高表达(≥85%)患者占28.6%,多见于IPI3~5分患者(P=O.059),与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CHOP组和R—OHOP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症状、LDH水平、ECOG、病理分期、结外累及、IPI评分及Ki-67表达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可比。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在CHOP和R-CHOP组均提示不良的OS(p=0.002,0004)和PF8(P=0.034,0.034)。多因素分析提示:在CHOP组,删评分和Ki-67高表达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在K-CHOP组,Ki-67高表达是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利妥昔单抗应用前后,Ki-67高表达均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效果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3年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老年MCL患者的年龄、B症状、Ann-Arbor分期、体能状态ECOG评分、结外受累、肝脾肿大、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Ki-67指数、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位发病年龄74.6岁,男女比例3.4∶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29例(93.5%),有B症状者21例(67.7%),ECOG评分2~4分19例(61.3%),骨髓浸润24例(77.4%),结外累及11例(35.5%),脾肿大者16例(51.6%),1PI评分≥3分者26例(83.9%),LDH升高者19例(61.3%),β2-MG升高者18例(58.1%),22例患者进行了Ki-67值检测,Ki-67>40%者占59.1%;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组有效率为76.5%,明显高于CHOP组(42.8%),且3年总生存率及2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后者(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2-MG、骨髓浸润、Ki-67值、治疗方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老年MCL具有肿瘤分期晚、疗效差、生存期短等特点.B2-MG升高、骨髓浸润、Ki-67值>40%、治疗方案是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陈莎  季杰  袁颖  姜凯  舒小华 《西部医学》2022,34(10):1487-1491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和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老年DLBCL患者127例的相关资料,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DLBCL且成功接受≥4个疗程R-CHOP方案化疗。依据DLBCL确诊时的ALC测定水平,将入选患者分成低ALC组(ALC<1.0×10 9/L,n=51)和高ALC组(ALC≥1.0×10 9/L,n=76),整理并比较两组系列临床特征指标的差异。依据化疗4个疗程后的疗效评估结果,将入选患者分成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n=92)和未缓解组(稳定+进展,SD+PD,n=35),并分析ALC水平与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 低ALC组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的比重明显高于高ALC组(P<0.05),化疗前ALC水平与IP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720,P<0.05)。低ALC组R-CHOP方案化疗缓解率明显低于高ALC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OR=1.691,95%CI:1.147~2.540)、IPI评分3~5分(OR=2.457,95% CI:1.561~3.713)和ALC<1.0×10 9/L(OR=1.803,95%CI:1.283~2.615)均是影响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ALC不仅与老年DLBCL患者临床分期、病情危险分层紧密相关,而且ALC降低是影响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胡天霞  乐静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81-118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原发性胃肠道DLBCL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式对近期疗效、生存期的影响。结果首发症状以腹痛、上腹不适或腹胀为主(74.0%),内窥镜检出率81.1%。2例失访,7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48例,部分缓解(PR)11例,进展(PD)12例;其中11例病情进展后死亡。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7%、85.9%。发病部位与CR率、总生存期(OS)无关(均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与CR率、OS相关(均P〈0.01);分期与CR率、OS相关(均P〈0.01);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CR率、OS相关(均P〈0.01);手术与非手术患者之间CR率、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胃肠道DLBCL,可首选全身化疗为主的治疗模式,在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无明确活检病理诊断或化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IPI评分、分期和LDH水平是影响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发病部位、手术与否与近期疗效、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i-67蛋白表达在DLBCL中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58例DLBCL患者的手术或活检标本并制作其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对DLBCL进行免疫表型分类,同时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并行CHOP方案化疗。结果58例DLBCL患者Ki-67表达高低与性别、年龄、LDH、结外病变、临床分期和IPI评分无关( P〉0.05)。中位随访12个月后,生存曲线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为16个月,短于Ki-67低表达组27个月,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LBCL患者中Ki-67高表达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赵佳莉  罗茜  张敏 《西部医学》2020,32(10):1517-1520+1524
目的 探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p53 依赖性凋亡调节物(TP73 AS1)的检测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9例DLBCL患者为DLBCL组,同期110例淋巴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qRT PCR)法检测组织中LncRNA TP73 AS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情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全身(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组织学形态的关系,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LncRNA TP73 AS1对DLBCL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COX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LBCL组组织中LncRNA TP73 AS1水平升高(P<0.05)。与LncRNA TP73 AS1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年龄(≥60)、部位(结内)、Ann Arbor分期(Ⅲ 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IPI评分(中高危)、LDH(异常)升高(P<0.05),生存率降低(P<0.05)。LncRNA TP73 AS1高表达、Ann Arbor分期(Ⅲ 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是影响B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LBCL组织中LncRNA TP73 AS1水平升高,LncRNA TP73 AS1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关系密切,LncRNA TP73 AS1可作为预测DLBCL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中男85例,女49例;确诊时中位年龄38岁(13~73岁).按Ann Arbor分期,93例(69.4%)为Ⅲ/Ⅳ期;按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50例(37.3%)属于中高、高危组.治疗前按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制定的体力状态(PS)评分,0~1分的患者为92例(68.7%);伴有贫血、B症状及合并大肿块的患者分别为42例(31.3%)、50例(37.3%)、47例(35.1%).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95% CI(24.9,49.1)个月],3年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与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数、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IPI、骨髓受侵与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PS评分及LDH水平是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Ann Arbor分期、LDH水平及PS评分可作为判断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CHOP方案是目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标准方案?CD20单抗美罗华(rituximab,R)与CHOP方案联合后,R-CHOP方案的治疗效果进一步的提高?本研究着重分析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每疗程剂量?时间剂量强度等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经(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初诊患者52例?分析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CHOP方案中的强的松?环磷酰胺和阿霉素的平均每疗程剂量强度(DIPC)和平均每周剂量强度(DIPW)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例的中位随诊时间为34个月(6~95个月),在经Pearson Chi-Square统计后发现,患者起病时的强的松DIPW<166.7 mg/m2?IPI评分?Ann Arbor分期(A或B)可以影响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均P < 0.05)?在将上述与CR有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强的松DIPW<166.7 mg/m2和IPI积分为与CR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 < 0.05)?对患者总生存(OS)资料进行Kaplan-Meier分析发现,经Log-rank检验后,IPI积分?阿霉素<16.7 mg/(m2?周)?环磷酰胺<250 mg/(m2?周)与DLBCL患者的OS有关?在将上述与OS有关的因素进行Cox regression分析后,发现阿霉素<16.7 mg/(m2?周)?IPI积分为与O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 < 0.05)?结论:对于用(R)-CHOP方案的初诊DLBCL患者,不但起病时的IPI积分?Ann Arbor分期(A或B)等与治疗结果相关,而且治疗因素如环磷酰胺和阿霉素的平均每周剂量强度也影响预后?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按预定治疗方案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疗效,并结合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生存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84岁;所有患者合并至少2种其他疾病,其中以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有4例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的占13例;病理亚型中以非生发中心细胞型(non-GCB)居多(10/15);Ann-Arbor分期Ⅱ期1例,Ⅲ/Ⅳ期14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14例;初诊时有10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2例,治疗总反应12例;全组病例半年总生存10例,1年总生存8例;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例、6例。结论老年DLBCL初诊时合并基础疾病多、分期较晚、病理分型以non-GCB亚型为主,预后很差;应在强化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预后,采用个体化R-CHOP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利妥昔单抗使用的背景下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病理诊断为DLBC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利用多因素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在应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羟基柔红霉素、长春新 碱和泼尼松龙)治疗的DLBCL患者中,年龄[OlR=1.144(95% CI:1.071,1.221)]、Ann Arbor分期[OlR= 4.633(95% CI:1.321,16.254)]、骨髓是否受累[OlR=9.688(95% CI:1.346,69.734)]、血红蛋白分级程度 Hb 2级(G2)[OlR=9.492(95% CI:1.269,70.979)]、Hb3级(G3)[OlR=48.456(95% CI:5.926,396.253)] 均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趋势检验发现贫血程度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χ2=27.415,P?= 0.000)。结论 在应用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骨髓是否浸润、血红蛋白分级程度(Hb2级、Hb3级)对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且化疗前贫血程度越严重,患者的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负荷情况、体能状况评分(ECOG)、疾病临床分期情况,采用CHOP及高强度方案[EPOCH、HyperCVAD(A、B方案)及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45例PTCL-NOS患者经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22.2%),25例部分缓解(55.6%),总有效率为77.8%,第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0.0%、33.3%。45例患者中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小于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单因素分析β2微球蛋白水平、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骨髓侵犯、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体能状况评分与预后生存有关。PIT是PTCL-NOS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PTCL-NOS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对常用的一线方案近期疗效较好,但多数患者很快出现复发、耐药、疾病进展。对于年龄较轻,体能状况评分较好、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建议采用高强度方案组方案和新药的运用争取尽早达到CR,延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因子-2基因(BCL2)与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因子-6基因(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就诊的DLBCL患者84例,收集病理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BCL2与BCL6蛋白的表达,分析CMYC、BCL2与BCL6蛋白的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根据治疗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3种蛋白及其他因素差异,分析影响DLBCL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评价CMYC、BCL2与BCL6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DLBCL组织中CMYC、BCL2、BCL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5.71%、92.86%、88.10%。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有骨髓侵犯的CMYC、BCL2与BCL6蛋白阳性率高于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无骨髓侵犯(均P<0.05)。预后不良组CMYC阳性率、BCL2阳性率、BCL6阳性率、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占比、P53阳性率、CD5阳性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YC阳性、BCL2阳性、BCL6阳性、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53阳性、CD5阳性均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与CMYC、BCL2、BCL6阳性率呈正相关(r=0.769、0.884、0.798,均P<0.05)。结论:CMYC、BCL2、BCL6蛋白在DLBCL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可反映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等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徐敬根 《当代医学》2011,17(10):144-145
目的 评价美罗华(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治疗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的39例初治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其中R-CHOP组19例,采用R-CHOP方案化疗;CHOP组20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同期(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6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组(R-CHOP组)26例,CHOP治疗组(CHOP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患者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88.5%(2326); CHOP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63.3%(19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 ; R-CHOP 组和CHOP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8%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分别为38.5%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近8年的首诊初治T细胞NHL患者78例,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COG评分、最大肿瘤直径、结外受累部位数、有无B症状、LDH水平、β2MG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及Survivin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临床分期、ECOG评分、最大肿瘤直径、LDH水平、IPI、疗效、Ki-67及Survivin的表达是影响PFS的单个因素。年龄、临床分期、ECOG评分、最大肿瘤直径、IPI、疗效、Ki-67及Survivin的表达是影响OS的单个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Ki-67及Survivin的表达均为影响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Ⅺ-67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是T细胞NHL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对IPI的重要补充,将两者与IPI相结合对估计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P27^kip1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病程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42例NHL患者的Skp2和P27^kip1蛋白进行检测,分析二者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身症状、Ann—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ps评分、Skp2与P27^kip1对NHL患者的总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27^kip1、IPI、Ann—Arbor分期是NHL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Skp2和P27^kip1蛋白在NHL患者病程中的表达呈负性相关(r=-0.381,P=0.013)。结论P27^kip1、IPI、Ann—Arbor分期对评估NHL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预测NHL临床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中医体质分布,分析中医体质与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受试者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初诊时间、病灶部位、血清LDH、骨髓累及情况、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化疗方案等,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6例患者,平和质24例(约占31.6%),偏颇质52例(约占68.4%);在偏颇质中,阳虚质27例(51.9%)〉气虚质10例(19.2%)〉气郁质6例(11.5%)〉特禀质5例(9.7%)〉阴虚质3例(5.8%)〉血瘀质1例(1.9%);68例进行了6次化疗后的疗效评估,偏颇质cR率(68.9%)明显较和平质(39.1%)高(P〈0.05);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特禀质、血瘀质Ctk率分剐为80.0%、75.O%、50.(%、66.7%、25.0%、0,各偏颇质类型间及与平和质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DLBCL患者体质或以偏颇质为多,且阳虚体质最多;(2)中医体质与DLBCL预后有相关性,偏颇体质预后较和平质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