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温州市某县城乡居民对台风灾害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防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为政府制定台风防御应急决策和开展台风灾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2月,选取温州市历年来受台风影响次数最多、程度最为严重的苍南县为调查点,采用多阶段调查方法,共调查585人。[结果]苍南县城乡居民的台风灾害相关知识与技能总知晓率为74.3%,城镇居民的知晓率为76.5%,高于农村居民的7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居民的防灾防台意识、对台风灾害信息的需求均高于农村居民(P〈0.05)。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是群众最易接受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结论]温州市苍南县城乡居民的防灾防台意识和台风灾害相关知识与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的教育内容应各有侧重与不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开展城乡台风灾害健康教育,农村居民是教育的重点人群,应以大众传媒为主要的健康教育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松阳县公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灾防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灾害预防的意识、应对技能现状和需求,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的公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干预方法模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松阳县600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公众应对台风、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的知识、行为与技能知晓率分别为16.17%、13.00%、26.33%和20.17%,其中城区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1);89.67%的人认为目前有必要开展针对自然灾害的健康教育工作。结论松阳县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较低,今后应加强针对自然灾害的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人群是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居民应对台风灾害事件的健康教育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居民应对台风灾害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于2010年8月-2012年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苍南县、松阳县、温岭市及湖州市南浔区4个地区2 4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为期2年的台风应对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浙江省居民基本掌握台风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4.13%(1 768/2 385)上升到干预后的79.37%(1 904/2 399);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居民应对台风来临前所采取的5项技能中有3项明显提高(P<0.05),居民应对台风来袭时所采取的6项措施中有4项明显提高(P<0.05);干预前,居民获得台风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电视”(84.9%)、“报纸”(58.2%)、“宣传画、传单”(45.9%);干预后,主要途径依次为“电视”(89.4%)、“报纸”(57.8%)、“互联网”(4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否经历过台风是浙江省居民应对台风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对居民进行台风应对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其应对台风的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泰州市恙虫病流行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恙虫病流行区采取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知晓率、防恙螨叮咬措施采取的比例和恙虫病发病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目标人群对恙虫病传染源知晓率由11.5%提高到40.3%(χ2=27.60,P<0.001);传播途径知晓率由31.3%提高到66.4%(χ2= 30.76,P<0.001);感染发病季节知晓率由51.1%提高到79.8%(χ2= 22.50,P<0.001),采取“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防恙螨叮咬的比例由37.4%提高到76.5%(χ2= 38.62,P<0.001)。干预后社区人群恙虫病报告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了9.5%,对照社区发病率上升了26.4%。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提高了流行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的知晓率、防护措施使用的比例,恙虫病发病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农村居民存在的最突出的卫生及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农村社区健康素养干预方式。方法采通过巡展、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咨询、技能演示、视频教育等多种形式,对武汉市农村居民进行1年的干预,并对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本底调查和干预评价。结果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9.3%,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4.8%,健康技能持有率提高了5.9%。结论农村居民在健康基本知识、行为生活方式与习惯及健康基本技能方面表现较干预前有较大提高。通过现场干预实践,提高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北京市朝阳区年满18周岁居民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2 000人,干预结束后对1 203人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居民经过干预后比干预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对化学中毒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方面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与技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宁市居民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参与中国糖尿病基层培训项目的25个社区共1 000人,开展为期1年的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糖尿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及普通居民三类人群糖尿病的症状、诊断依据、高危人群定义、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饮食及治疗等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χ2〉3.84,P〈0.01);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及自觉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比例分别由64.57%和76.96%提高到82.17%和99.78%(χ2=7.419,P〈0.01;χ2=25.989,P〈0.01)。结论:通过进行一定频度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居民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程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公众应对台风、地震、洪灾、火灾等主要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人群脆弱性(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现状,评价公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个地区的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重复横断面调查。结果干预前,大众对自然灾害预防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总知晓率为68.3%,其中对台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高为80.0%,之后依次为火灾知识的知晓率69.7%、地震知识的知晓率67.0%、洪灾知识的知晓率62.6%;干预后大众对自然灾害预防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总知晓率为72.5%,其中对火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高为85.6%,之后依次为台风知识的知晓率77.8%、地震知识的知晓率73.3%、洪灾知识的知晓率69.1%。干预前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健康教育效果较为显著,但开展健康教育方式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通市港闸区居民健康素养现况,探索社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方法。方法以健康知识讲座、广场活动、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品等方式,对南通市港闸区15~69岁的社区常住居民进行6个月左右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在干预前后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居民的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率提高了6.91%;生活方式与行为正确率提高了1.73%;健康技能正确率提高了18.23%。结论居民关注度高的健康问题知晓率高。实用简便的健康技能的干预效果好于日常生活方式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广州市社区人群中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越秀区抽取2个居委会,对社区居民实施1年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7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收回有效问卷627份和618份。干预后,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知识总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总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9.8%和74.7%,上升到干预后的69.7%和82.3%(P〈0.01)。结论开展社区居民结核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莹颖  何朝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43-124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区农村地区2个行政村,采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地区居民在干预之前(2008年)和干预后(2009年)的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5%提高到77.6%、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由57.9%提高到65.2%,主要卫生技能提高不明显。结论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居民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应针对提高健康相关技能方面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信息。[方法]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浙江省5个社区35周岁以上居民共6902人进行问卷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知晓率为45.9%,城高于乡,年龄65岁以上者偏低,文化程度高者知晓率也高,干部与职员最高。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农业劳动者、家务)、是否享有医疗保障、高血压史和高血压家族史,OR值分别为0.99、2.86、0.57、1.59、2.97和1.59。[结论]浙江省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较低,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尤其是农村社区、高龄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  相似文献   

13.
浙北地区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浙北地区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浙北地区各选择1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同时选择条件相似的2个社区作为对照。干预前后,在城市和农村干预、对照社区均随机抽取600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后,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对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而城市干预社区居民则无明显提高。城市干预社区居民饮酒率下降,测量血压的比例升高(P〈0.05);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形成了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刀和菜板生熟分开的行为习惯(P〈0.05)。结论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责任医师实施综合性干预,是城乡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章显传  邵永强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5):225-228,232
[目的]掌握温州市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及相关知识认知度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城区3个社区中的35岁以上居民4 001人作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温州市城区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1.76%,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分别为54.94%、83.44%、10.5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年龄、文化程度低、超重肥胖、不常吃肉类和蛋类、糖尿病等;对高血压的危害性及危险因素知晓率较低。[结论]温州市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知识掌握率低,需加强社区综合干预工作,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有效防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后南宁市城乡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南宁市百场健康知识讲座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健康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同的健康素养问卷,在“百场健康知识讲座”前后对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讲座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讲座前的52.8%提高至78.7%,提高了25.9%,其中,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了33.8%,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了18.5%;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1%,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20.8%,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场健康知识讲座项目干预效果显著,应继续开展类似干预活动。对农村居民的干预效果好于城市,类似的干预政策和措施可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对基本健康知识的干预效果好于基本健康行为,提高居民健康行为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苏州工业园区7个社区的13058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体格检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该工业园区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为81.19%,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文化程度和月收入高者知晓率高。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城市农村、医疗保险、人均月收入、高血压家族史,OR值分别为0.900、1.547、2.814、1.498、1.157和1.569。结论苏州工业园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社区、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的男性无医疗保障人群。  相似文献   

17.
肖琴  石鹏  孔浩南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7):511-515,5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城乡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82.7%的调查对象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朝阳区居民在伤寒、放射性事故方面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9.9%和22.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得分高于农村;越年轻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得分越少;文化程度越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得分越少.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对伤寒、放射性事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农村地区、年轻人、低文化程度居民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城乡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以及一些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15~69岁的城市和农村常驻居民1 000名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995人中,10项慢性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8.44%,城市居民为73.24%、农村居民为63.73%;与慢性病相关的8项行为总形成率为44.02%,城市居民为46.36%,农村居民为41.72%。结论城市和农村居民在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行为形成无明显差异。因此,要求在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采取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对策,在慢性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方面更侧重于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准确了解城乡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更好地宣传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1~12月,在费县城区及马庄镇、朱田镇、薛庄镇抽取部分15岁以上居民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调查2253人,5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分别为79.94%、82.38%、67.55%、32.40%、60.01%,总知晓率为64.46%。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男性为65.24%,女性为63.82%(P〉0.05);18~29岁为72.45%,30~44岁为68.20%,45~59岁为64.21%,60岁以上为49.13%(P〈0.01);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为58.97%,高中为79.87%,大专及以上为81.56%(P〈0.01);学生为86.26%,农民为55.46%,个体工作者为61.08%,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为86.53%(P〈0.01);城区居民为71.65%,农村居民为61.65%(P〈0.01)。[结论]费县城乡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