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动员肩袖损伤的康复体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浩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638-2638
肩袖损伤是以上肢运动为主的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以慢性损伤为主。对于运动员的肩袖损伤,制定出一个以增强其运动功能为主的运动处方,不仅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更重要的是预防再次损伤。在执行运动处方时,没有让运动员休息或减量,而是在正常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康复体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袖三角间隙注射结合常规康复技术治疗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部分或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痛点注射组 43例和超声注射组43例(最终脱失7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痛点注射组加行肩关节局部痛点注射,超声注射组加行超声引导下肩袖三角间隙注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对患者进行肩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各分项评分及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中的自理能力评定,并比较3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1),痛点注射组和超声注射组较对照组评分均更低(均P<0.05),且超声注射组更低于痛点注射组(P<0.05);3组患者CMS各项评分和FIM的自理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痛点注射组和超声注射组较对照组上述评分均更高(均P<0.05),且超声注射组更高于痛点注射组(P<0.05);痛点注射组和超声注射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超声注射组总有效率更高于痛点注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袖三角间隙注射结合常规康复技术较痛点注射结合常规康复技术治疗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能更好地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系统肩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 自2002年3月~200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收治86例行"关节镜下应用缝合锚进行肩袖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使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 ASES)和 1990年美国医学会修订的<永久病损评定指南(GEPI)>进行肩关节定量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ASES和GEP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ASES和GEPI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 P<0.05).而且术后1年时强化组ASES评分高于普通组,GEP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普通组( P<0.05).术后7周、12周和1年时肩关节的主动前屈上举和外旋活动范围(ROM),强化组均高于普通组( 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系统的、个性化的肩关节康复训练方法是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强化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肩袖损伤与关节镜手术后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的多发病。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而成为目前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肩关节康复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肩袖损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肩袖损伤的超声诊断孙常太①黄公怡①郭发金②本文对24例临床上拟诊肩袖损伤的病例超声诊断后进行肩关节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对超声诊断的价值作出评估。1资料和方法24例临床诊断肩袖撕裂的患者,男13例,女11例,年龄28~67岁,右肩16例,左肩9例,有...  相似文献   

6.
肩袖损伤是肩部损伤的常见病,但在临床中极易漏诊、误诊,对肩袖损伤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是维持肩关节软组织平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2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开放式肩袖修复术)和观察组(26例,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肩关节前屈、内旋、外旋活动度及Constant-Muley肩关节评分均增加,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做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对照组做关节镜下单纯肩袖修复术。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肩袖强度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术后较术前,肩关节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均提高(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屈、外展、内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UCLA、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LA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两组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肢外旋、前屈、内旋的肌肉力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QO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相比,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肩袖超声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查30例正常人的60个肩袖,对肩袖各肌腱的大小、形态及成像特点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超声检查肩袖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早期康复锻炼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相关原因,为统一康复训练实施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2006年9月—2008年11月收治的59例创伤性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的抗炎、消肿、银杏叶针活血及短波、低频脉冲治疗;均于术后0~6周采用肩关节制动功能锻炼。观察组同时于术后第1天始按创伤性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计划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对照组按传统保守方法于术后第6周开始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均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肩的功能状况。结果除术后第4周两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第8周、第12周、第16周、第20周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在无痛原则下,肩关节的功能锻炼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周益昭  刘宝荣  黄焱  夏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87-228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25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手术均采用smith&nephew带线铆钉进行肩袖重建。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Constan〉Murley评分以及简易肩关节评分(SST)问卷进行功能恢复评估。【结果】本组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5个月。25例患者手术前及最终随访时ASES平均分(75.2VS89.1),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VAS疼痛评分(6.1VS2.2)(P〈0.001),肩关节平均上举幅度(77.6°VS136.6°)(P〈0.001),平均外旋幅度(25.5°VS40.2°)(P〈0.01),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72.1VS88.6)(P〈0.0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具有操作安全、较常规切开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及8周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中的"自理能力"评估其独立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CMS总分及各分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上升趋势(均P0.05);治疗4周后,2组CMS评分中疼痛、外展和肌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日常活动功能、关节活动范围(前屈、外旋、内旋)及CMS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CMS总分及各分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尹朱丹  钟琦  包倪荣  刘云 《中国康复》2020,35(8):421-427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肩袖修补后早期与保守功能锻炼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搜集符合纳排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至2019年12月15日,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1例患者,其中474例为早期活动组,427例为保守活动组。在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快速康复组术后4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较保守组更高;在活动度方面,与保守康复组相比,快速康复组术后6个月时的前屈活动度及术后6周时的外展活动度恢复更好,内外旋活动度在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另外本研究发现在术后疼痛及肩袖愈合完整性方面,两组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可以促进肩关节早中期的前屈及外展活动度,而其长期疗效和其他指标方面,早期锻炼与保守锻炼两种方式并无显著差异。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