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插植调强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计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复发性宫颈癌中的价值,选择25例盆腔复发性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同期行常规后裳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实验组CR 20例,PR 5例;对照组CR 10例,PR 7例,SD 4例,PD 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出现5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对照组出现4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性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常规近距离放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疗同步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DT 56~64Gy/28~32f。试验组于放疗第1天联合替吉奥同步化疗,具体为:替吉奥60mg/m2,分早、晚餐后两次服用,d1~d14,21天为1周期,共2个周期。结果 6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获CR 15例、PR 10例、SD 4例、PD 1例,RR为83.3%;对照组获CR 10例、PR 8例、SD 8例、PD 4例,RR为60.0%。两组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试验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7%和56.7%, 对照组分别为53.3%和30.0%(P=0.049)。两组毒副反应均以1~2级为主,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和放射性食管炎及肺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采用放疗联合替吉奥同步化疗,疗效显著,耐受性好,口服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治疗宫颈残端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入院行放疗的41例宫颈残端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后收治的23例患者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三维适形组),2012年前收治的18例患者行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常规放疗组),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常规放疗组获CR 8例,PR 6例,总有效率为77.8%,鳞癌抗原(SCC)下降率为(61.3±20.4)%;三维适形组CR 12例,PR 8例, 总有效率为87.0%, SCC下降率为(75.9±4.3)%;两组的SCC下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17例,其中1~2级直肠反应13例,1级膀胱反应4例;三维适形组出现近期并发症6例,均为1级直肠反应。结论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可能是宫颈残端癌提高近期疗效、减少放疗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分别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5野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陕西省肿瘤医院首程收治112例中晚期子宫颈癌(诊断为Ⅱb-Ⅳa期)患者,随机分为VMAT和IMRT 2组,同步给予铂类增敏化疗及后装治疗,观察2种治疗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当,1年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不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及肠炎),VMAT明显优于IMRT。结论:两种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相同,但从长远意义上讲VMAT能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有效降低放射损伤,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在复发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行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后装放疗的25例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4例,进展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出现5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对照组出现3例阴道直肠瘘,1例3级肠炎.结论:盆腔插植调强近距离放疗治疗复发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常规近距离放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确诊的Ⅲ期宫颈癌初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 =30)采用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治疗及周期化疗,观察组(n =30)除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治疗及周期化疗外,每周放疗前进行尼妥珠单抗200 mg 治疗,共6~7次。结果全部病例放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组:CR 20例、PR 5例、SD 4例,PD 1例,总有效率(CR +PR)为83.4%。对照组:CR 18例、PR 3例、SD 6例,PD 3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6,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放射性直肠炎(16.7%∶13.3%)、放射性膀胱炎(10.0%∶10.0%)、恶心呕吐(50.0%∶46.7%)和白细胞降低(40.0%∶43.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357,P =0.719;χ2=2.717,P =0.925;χ2=5.882,P =0.623;χ2=4.728,P =0.687),无皮疹及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尼妥珠单抗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有效率,且不增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单纯调强放疗组(A 组)31例,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组(B 组)31例。A 组仅采用调强放疗,B 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化疗。两组放疗方案、计划相同:总剂量60~66 Gy,(30~33)次/(6~6.5)周,卡培他滨1250 mg/ m2,每日2次,连续14 d,21 d 为1周期,共应用2疗程。治疗期间观察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胸部 CT 评价疗效。结果 A 组: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2例,无效(SD)10例,进展(PD)2例,有效率为61.3%(19/31);B 组:CR 10例,PR 16例,SD 4例,PD 1例,有效率为83.9%(26/31),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 <0.05)。A、B 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9.0%、38.7%(χ2=0.648,P =0.421),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9.4%、25.8%(χ2=0.369,P =0.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满意,未增加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42例,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66~68 Gy,6~7周完成),同时进行化疗(5-FU、CF和奥铂)。经随访观察,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5.7%(36/42),症状缓解率为95.2%(40/42)。中位生存期35.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85.8%、26.3%;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8%、83.8%、16.9%,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急性放射性肠炎和骨髓抑制,多为1~2级。结论调强放射治疗结合化疗可提高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并能减少放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结合腔内放疗同步热疗治疗中晚期(Ⅱb~Ⅳa)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在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放疗的基础上加用热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7例。对照组CR 17例,PR 5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9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毒性反应均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实验组患者毒性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结合腔内放疗同步热疗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一种较好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残留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5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患者行调强放疗,残存区域放疗剂量为66~70Gy,单次剂量2.15~2.25Gy.结果调强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69.1%(38/55),部分缓解(PR)率为18.2%(10/55).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4%、94.5%和85.5%,放射性皮炎1~2级占89.0%,3级占11.0%.结论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控制甲状腺癌术后残留肿瘤,放疗毒副作用可控,是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的-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IMRT)的增敏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术前放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IMRT联合卡培他滨口服同期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放疗首周每晚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第二周加至维持目标剂量200 mg/d直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6~8周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放疗前肿瘤临床分期到术后病理分期的变化、R0切除率、保肛率及肿瘤病理消退程度,记录两组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放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542.47±107.06)pg/ml和(536.36±97.3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419.61±77.80)pg/ml和(503.52±87.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及N分期降期率、保肛率、肿瘤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9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2例发生放射性直肠炎,而对照组分别为28例和30例。试验组16例发生头晕、嗜睡,而对照组仅6例。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术前IMRT治疗Ⅱ/Ⅲ期直肠癌具有增效作用,使肿瘤显著降期,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更多患者获得保肛机会,增效机制或与下调VEGF水平从而调节血管新生相关,用药后不良反应可耐受,并可以降低恶心、呕吐及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IMRT)的增敏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术前放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IMRT联合卡培他滨口服同期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放疗首周每晚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第二周加至维持目标剂量200 mg/d直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6~8周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放疗前肿瘤临床分期到术后病理分期的变化、R0切除率、保肛率及肿瘤病理消退程度,记录两组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放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542.47±107.06)pg/ml和(536.36±97.3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419.61±77.80)pg/ml和(503.52±87.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及N分期降期率、保肛率、肿瘤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9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2例发生放射性直肠炎,而对照组分别为28例和30例。试验组16例发生头晕、嗜睡,而对照组仅6例。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术前IMRT治疗Ⅱ/Ⅲ期直肠癌具有增效作用,使肿瘤显著降期,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更多患者获得保肛机会,增效机制或与下调VEGF水平从而调节血管新生相关,用药后不良反应可耐受,并可以降低恶心、呕吐及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手术后调强放疗(intensive radiotherapy,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按受试顺序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55例术后采用3D-CRT治疗,研究组55例术后IMRT治疗,观察2组在疗效等指标上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在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下降、消化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损伤、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等Ⅲ级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部复发率16.36%、远处转移率7.27%,研究组局部复发率7.27%、远处转移率3.6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前生理维度、社会家庭维度、情感维度、功能维度、宫颈癌特意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术后IMRT和3D-CRT疗效相当,但IMRT不良反应相对较低,生活质量更高,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盆腔四野外照射时采用沿子宫中轴平面挡铅法治疗子宫移位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ⅡB~ⅣA期的中晚期子宫颈癌初治患者108例,行同期放化疗。放疗采用盆腔外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化疗采用PF方案(顺铂+5-FU)。当外照射盆腔平面中心剂量达34~40 Gy/17~20 f时改行盆腔四野外照射,在模拟机下定位并测量子宫移位程度;将发生子宫移位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沿盆腔中央挡铅法,观察组采用沿子宫中轴平面挡铅法,均追加宫旁剂量15~20 Gy/8~10 f。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4.29%、74.29%,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71%、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2 年生存率分别为94.29%、82.86%和85.71%、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多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沿子宫中轴平面挡铅法可以减少剂量学“冷点”,弥补宫旁低剂量区的弊端,提高了因子宫移位治疗时造成的子宫旁低剂量,可明显提高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及近期生存率,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无症状淋巴囊肿(pelvic lymphocyst,PL)患者进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放疗指征的患者共92例,根据模拟定位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时是否发现PL分为实验组(有PL且PL直径≤6cm,46例)和对照组(无PL,46例)。实验组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勾画将全部PL包括在内,两组均采用同样的IMRT技术制定治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及放疗期间周围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小肠、直肠、膀胱的急性反应分析PL对IMRT的影响,并观察实验组PL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3月的转归情况。〖HTH〗结果:〖HTSS〗实验组CTV体积明显大于无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MRT放疗方式中,两组小肠、直肠、膀胱受照剂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肠、直肠、膀胱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L放疗结束时有效率达60.61%,放疗后3个月达89.32%。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无症状PL患者及时给予术后IMRT不增加放疗期间小肠、直肠、膀胱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同时可以治愈PL。  相似文献   

17.
赵力  纪天龙  魏凤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958-1960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复发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放化疗同步组)28例,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同时接受至少2周期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对照组(单纯放疗组)26例,单用调强适形放疗。两组放疗均应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设立5—7个共面照射野,肿瘤剂量45—50Gy。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92.8%,对照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观察组中急性Ⅲ。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7.1%,急性Ⅲ。恶心、呕吐发生率3.6%,急性Ⅲ。腹泻发生率7.1%,经治疗后均缓解。对照组中无Ⅲ。以上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急性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同步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近期疗效较好,不增加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MRT在老年宫颈癌初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60例,其中常规放疗(CRT)组30例,IMRT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放疗并发症。结果IMRT组和CRT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3.3%,C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较CRT组小肠、直肠、膀胱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近期胃肠道及泌尿系放疗反应IMRT组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远期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技术与常规放疗方法相比对老年宫颈癌初治患者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放疗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王雯  张龙  刘孜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7):1528-1530
目的:探讨加强整体护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对286例宫颈癌患者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根据不同护理计划分为整体护理组100例和整体护理加强组186例,整体护理组是做好常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加强组除了做好常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外还要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两组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住院治疗组除整体护理组2例因经济问题出院后在门诊继续行腔内放射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在病房完成放疗计划.共有255例(89.17%)发生骨髓抑制,23例(8.04%)发生阴道并发症,17例(5.94%)发生皮肤病变,8例(2.79%)发生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3例(1.06%)发生放射性膀胱炎,经保守治疗和药物灌注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整体护理加强组除骨髓抑制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整体护理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做好加强整体护理措施,安排资深护士精心护理,可减轻患者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