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儿童铅暴露与哮喘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环境中某些因素会明显影响儿童哮喘的发生以及转归。铅是显著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程度铅暴露水平与哮喘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哮喘儿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而不同哮喘发作程度儿童的血铅水平无显著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9个因素与儿童哮喘有关联;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个因素被纳入方程,分别为儿童过敏史和特异性体质(OR为15.76)、家族哮喘病史(OR为11.59)、家族同居人员吸烟(OR为4.02)、儿童血铅水平(OR为3.17)和父母铅职业暴露(OR为1.98)。结论:哮喘儿童与健康儿童血铅水平存在差异,且铅暴露可能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来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支气管哮喘患儿162例和同一年龄段健康儿童167名(对照组)。检测内容包括血清维生素D浓度和血清总IgE浓度。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儿童血清维生素D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总体维生素D水平偏低(中位数分别是9.4 ng/ml和12.6 ng/ml)。在儿童哮喘患儿中,在低维生素D组,观察到高IgE阳性率。结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3水平较低,但具体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与儿童哮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神经性皮炎)家族史对儿童哮喘的影响,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0~2002年德国Wilhelmshaven镇和Delmenhorst镇小学入学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与儿童哮喘有关的因素。采用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3种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儿童哮喘均有显著影响,尤其是过敏性哮喘家族史影响最大;亲属中,母亲过敏性哮喘对儿童的影响比父亲强,母亲过敏性鼻炎对儿童的影响与父亲接近,父亲湿疹/神经性皮炎对儿童的影响比母亲强;家族中息过敏性疾病的人越多,儿童患哮喘的危险性就越高。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排除混杂因素后,以上趋势仍存在。结论 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儿童哮喘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疾病和不同亲属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哮喘及支气管哮喘的遗传方式, 观察两者的遗传相关性, 为哮喘的三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Falconer回归法估计婴幼儿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遗传度, 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两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S-N-K法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哮喘的遗传度为(80.53±7.85)%, 支气管哮喘的遗传度为(78.87±6.99)%, 两者危险因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其他危险因素起协同作用, 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预防婴幼儿哮喘, 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地区支气管哮喘儿童ADAM33基因V4位点多态性、维生素D(VitD)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同期3~15岁于乌鲁木齐地区生活的哮喘患儿154人,同时设立对照组健康非哮喘儿童120人,首先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对ADAM 33基因V4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并用ELISA法检测VitD水平,进一步根据民族进行组内分层,进行V4位点、VitD分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V4位点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6,P=0.033),在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χ2=0.714,P=0.699;对照组:χ2=5.898,P=0.052)。2)VitD水平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P=0.020)。结论 1)ADAM33 基因V4位点与乌鲁木齐地区支气管哮喘儿童发病有相关性,但无民族差异。V4 位点突变后的 G 基因可能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2)VitD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儿童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拟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及维生素D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6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80例,按照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分为: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到医院体检的健康人40名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免疫球蛋白与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高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IgE、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支气管哮喘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对照组的25(OH)D水平分别为(13.24±5.12)ng/ml、(25.36±4.02)ng/ml、(30.11±4.21)ng/ml,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低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IgG、25(OH)D、IL-5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状,其血清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早期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儿童为哮喘缓解组、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25-(OH)D_3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并分析25-(OH)D_3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哮喘缓解组儿童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儿童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哮喘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_3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保护因素,25-(OH)D_3每增加1nmol/L,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降低16.7%。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血清25-(OH)D_3水平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8~+呈正相关关系(r=0.492,P0.05),与CD4~+、CD4~+/CD8~+呈负相关关系(r=-0.511、-0.46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OH)D_3水平下降,其与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监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32(IL-32)、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C组,并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A组。对B、C两组进行规范化治疗,比较B、C两组治疗效果,检测三组研究对象IL-32、IgE水平;对B、C两组患者随访,观察预后情况;并分析C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B组患者缓解24例,有效率60%,C组患者缓解17例,有效率42.5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C组(χ2=3.621,P=0.015);支气管哮喘患者IL-32、IgE水平高于健康人群(P<0.05);C组患者IL-32、IgE水平高于B组患者(P<0.05);B、C两组患者治疗后IL-32、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C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次数高于B组,PEF值低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家族史、IL-32水平、IgE水平升高为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IL-32、IgE水平升高,并发现哮喘家族史、IL-32水平、IgE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2012-2013年厦门市同安区0~14 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今后儿童哮喘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采用2010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问卷, 调查厦门市同安区10 168名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其次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对哮喘患儿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在调查的10 168人中, 哮喘患儿428人, 总患病率为4.21%。男性患病率(5.88%)高于女性(2.28%)(P<0.001)。哮喘患儿中, 首次发病以3岁内居多占74.76%;发作诱因最常见的为呼吸道感染占85.61%;发作先兆最常见的为打喷嚏占95.20%;经常发作强度以轻度最常见占68.25%;发作类型以突然发作最多占78.50%;好发季节为换季占50.60%;好发时间为夜间和清晨占71.45%。通过对428例哮喘患儿及428例非哮喘儿童的病例对照研究并且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个人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P<0.001)。结论 厦门市同安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10年前厦门市区哮喘发病率。男性哮喘患病率高于女性。个人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家族哮喘史及家族过敏史是该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血清硒水平与儿童哮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82名哮喘儿童,并1∶1配比健康儿童,分别测定其血清硒水平。【结果】哮喘组儿童血清硒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2.1±10.1)vs(75.3±11.2)μg/L](P0.05);而硒缺乏患病率则高于对照组(47.6%vs31.7%)(P0.05)。不同哮喘发作程度的儿童其血清硒水平以及硒缺乏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清硒水平与哮喘发作次数曾明显负相关(r=-0.436,P0.001),而与儿童的年龄、身高以及体重等指标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硒可能与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关;硒缺乏可能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总IgE (TIgE)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组)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血清25-(OH)D3及TIgE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为(23.64±3.89)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2±4.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TIgE为(208.62±32.59) 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4±18.86)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呈负相关(r=-0.832,P< 0.01),对照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无相关性(r=-0.038,P>0.05).结论 25-(OH)D3的缺乏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缺乏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吉林市丰满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共80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健康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D3)水平。将病例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补充VitD组,每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补充VitD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补充VitD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25-OH-VD3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结果治疗前病例组血清25-OH-VD3水平为(23.41±7.13)n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6.23±8.90)nmol/L(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常规治疗组25-OH-VD3水平较治疗前基本无改变,而补充VitD组血清25-OH-VD3水平由治疗前的(23.29±6.15)nmol/L上升至(58.95±10.87)nmol/L,2组儿童治疗后25-OH-V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随访,补充VitD组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经过补充VitD,血清25-OH-VD3水平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并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  相似文献   

13.
李志华 《现代保健》2013,(23):147-148
目的:分析和探究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原学及过敏原检测等),患儿出院后对患儿的呼吸道感染以及气管哮喘的发作情况进行随访、诊断,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支气管哮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程度。结果: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出院后5年内,有32例发生了支气管哮喘。发病(支气管哮喘)组与非发病组进行多因素比较,患儿的哮喘家族史,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患毛细支气管炎时患儿的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而患儿的性别、居住环境等因素均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患者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程度严重、伴有哮喘家族史、患有湿疹和其他的下呼吸道感染等是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白介素4 (interleukin 4,IL-4)及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相关性. 方法 分别对84例哮喘儿童和48例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IeE浓度及IL-4、IL-12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 结果 哮喘儿童血清25-OH-D3平均浓度(62.81±26.34)mmol/L及IL-12平均水平(24.25±40.78)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87.16±28.63)mmol/L和(43.21±62.12)ng/L,而IL-4平均水平(138.06±129.0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100.86±88.81)ng/L;且哮喘儿童IgE与IL-4呈正相关,与IL-12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常规治疗哮喘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国芬 《现代保健》2011,(18):71-7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内皮素(ET)-1与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ET-1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IL-10与IgE呈负相关(r=-0.574,P〈0.05),而ET-1与IgE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IL-10和ET-1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IL-10降低和ET-1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10和ET-1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儿喘息性疾病327例血清过敏原及I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过敏原,利于早期采取干预。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方法定量检测327例小儿喘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及总IgE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过敏原筛查阳性率为89.4%,明显高于肺炎组的47.8%及毛细支气管炎组的62.9%(P〈0.01);哮喘性支气管炎组过敏原筛查阳性率为77.9%,低于哮喘组(P〈0.05)。过敏原筛查阳性患儿中哮喘组68.3%、哮喘性支气管炎组70.0%、毛细支气管炎组60.8%对3种以上物质过敏;而肺炎组43.2%对3种以上物质过敏(χ^2=10.9,P〈0.05)。哮喘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及毛细支气管炎组(P〈0.01);但与哮喘性支气管炎组无明显差异(P〉0.05)。哮喘患者最常见的6种过敏原依次为屋尘、猫毛皮屑、户尘螨、羊肉、狗毛皮屑及牛奶.其每种过敏原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肺炎组(P〈0.05)。结论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gE,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结果哮喘发作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P〈0.05);哮喘缓解组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IL-6、IL-8及TNF—α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哮喘缓解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IgE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IgE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提示哮喘患儿应长期抗变态反应治疗。  相似文献   

18.
单斌 《现代保健》2010,(11):48-5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使用定量气雾剂(MDI)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血清学IgE水平的影响。方法2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ICS组135例,采取专项护理措施,对照组125例,采用常规的用药指导方法,评价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及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IgE水平。结果ICS组依从性较对照组好(P〈0.01)。对照组及ICS组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IgE水平均下降(P〈0.05)。ICS组治疗后3个月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使用MDI的依从性,提高疗效。ICS糖皮质激素可使哮喘儿童血清IgE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反复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尿白三烯E2(leukotrieneE4,LTE4)和血清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探讨LTE4、LTB4在反复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反复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A组)、21例反复肺炎不伴有支气管哮喘患儿(B组)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以及血清。处理后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LTE4和血清LTB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并分析LTE4与LTB4、IL-8、中性粒细胞之间以及LTB4与LTE4、IL-8、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尿LTE4表达水平,A组为(385±43)pg/ml,B组为(232±66)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3±51)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②血清LTB4表达水平,A组为(151±28)pg/ml,B组为(86±32)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5±25)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③血清IL-8表达水平,A组为(124±13)pg/ml,B组为(85±13)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25)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④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A组为0.58±0.07,B组为0.52±0.0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8±0.08(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⑤尿LTE。表达水平与血清LTB4、IL-8、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LTB4表达水平也与尿LTE4、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LTB4和LTE4在反复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之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降低LTB4和LTE4水平或许可以切断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哮喘重症急性发作期患儿(发作期组)、哮喘临床缓解期的患儿(缓解期组)、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各30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4%高渗盐水法采集诱导痰标本,以ELlSA法测定诱导痰中TSLP、IL-8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发作期组诱导痰中TSLP水平(3.13±1.15)Pg/mL和缓解期组TSLP水平(1.50±0.79)pg/mL均高于对照组TSLP水平(0.96±0.81)pg/mL,均P〈0.05;且IL-8水平发作期组(296.14±39.63)pg/mL和缓解期组(191.87±22.27)pg/mL均高于对照组.(134.22±9.12)pg/mL,均P〈0.05,且急性发作期组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均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SLP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221,P〈0.05)。结论TSLP、IL-8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