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l)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LRIG1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腺癌47例、子宫颈腺上皮内瘤变(CGIN) 24例和正常子宫颈组织60例中LRIG1及EGFR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LRIG1蛋白在子宫颈腺癌组织、CGIN、正常子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28 %(10/47)、29.17%(7/24)和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蛋白在子宫颈腺癌组织、CGIN、正常子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98%(39/47)、45.83%(11/24)、5.00%(3/60).不同年龄分层患者LRIG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分层间,LRIG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RIG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IG1可能作为子宫颈腺癌的预后因素之一,对子宫颈腺癌的临床转归具有一定预测意义,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GFR的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ult-1)在子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ult-1在子宫颈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癌旁组织、子宫颈腺癌组织中,Gult-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1/45)、58.67%(44/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23,P=0.00);Gult-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类及浸润深度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ult-1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Gult-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27,P=0.04).结论 子宫颈腺癌组织中Gult-1的过表达预示癌组织分化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及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4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5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R、Her-2 、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EGFR、Her-2、VEGF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而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14/40)、37.5%(15/40)、42.5%(17/40),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35/50)、78.0%(39/50)、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EGFR、Her-2、VEGF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且Her-2、VEGF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EGFR、Her-2、VEGF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并在子宫颈癌的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子宫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肿瘤转移抑制蛋白KAIl在子宫颈癌形成及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对117例石蜡包埋子宫颈组织[正常对照2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8例、子宫颈癌3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I1蛋白、HPV16/18E6、HPV16E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子宫颈组织、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KAII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72.4%(42/58)、25.6%(10/39),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PVI6/18E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31.0%(18/58)、41.0%(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PV16E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34.5%(20/58)、64.1%(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KAI1与HPV16/18E6、HPV16E7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P=0.429).KAI1蛋白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 0.05),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 0.05).结论 KAI1蛋白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下调,HPV16/18E6、HPV16E7感染与KAI1蛋白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微偏腺癌的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对诊断子宫颈微偏腺癌(MDA)有价值的指标.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YisionTM二步法检测9例MDA中CEA、Ki-67、p16、MUC6、MUCSAC、ER、PR、α-SMA的表达情况.另选12例正常子宫颈腺组织及21例其他类型腺癌组织作对照.结果 MDA中CEA、MUC6、α-SMA的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66.67%、77.78%、88.89%)显著高于正常子宫颈腺体(0、8.33%、0),MDA中平均Ki-67标记指数(21.03±5.46)亦显著高于对照组(0.12±0.08),而ER、PR的阳性表达前者低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MUC5AC的阳性表达在对照组与MD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MDA中MUC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7.78%)高于其他类型腺癌(14.29%),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1.11%)低于其他类型腺癌(71.43%),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Ki-67、MUC5AC、ER、PR、α-SMA蛋白的阳性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Ki-67、MUC6、α-SMA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有助于MDA的诊断,腺上皮细胞ER、PR的阴性表达亦支持MDA.p16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部分普通型子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但在MDA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cadherin、Twist表达与子宫颈癌局部浸润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浸润癌34例、微小浸润癌3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Ⅲ30例、子宫颈慢性炎症30例E-cadherin、Twist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分析.结果:E-cadherin在子宫颈慢性炎症、CINⅢ、微小浸润癌、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6/30)、60%(18/30)、40%(12/30)、18%(6/34),其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升高而明显减少;而且浸润癌中E-cadherin在高分化组及TNMⅢ、Ⅳ期组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和Ⅰ、Ⅱ期组(P<0.05),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Twist在子宫颈慢性炎症、CINⅢ、微小浸润癌、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30)、40%(12/30)、70%(21/30)、79%(27/34)其阳性表达随病变级别增加而上升;Twist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 2cm组及中低分化组明显高于≤2cm和高分化组(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TNM分期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无关(P>0.05);E-cadherin、Twist表达水平在子宫颈慢性炎症和浸润癌中两者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在CINⅢ以及微小浸润癌中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r=-0.6693,P<0.05和r=-0.7946,P<0.05).结论:Twist和E-cadherin参与子宫颈上皮内病变进展和局部浸润癌的发展,Twist表达升高和E-cadherin表达缺失是子宫颈癌恶性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63、CD44v6及HPV16/18在不同子宫颈组织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制作包含有60例子宫颈癌,5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健康人子宫颈上皮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63、CD44v6及HPV16/18 在145 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63、CD44v6及HPV16/18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与CIN和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在CIN组随着级别增高阳性表达率升高(27.3 %,43.8 %,70.6 %);p63主要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在腺癌中不表达;p63阳性率与鳞状细胞癌的分级、临床分期有关;CD44v6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并且淋巴结转移病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病例(P<0.05)。HPV16/18与p63表达程度相关(P<0.05),Cp值为0.49。结论 HPV16/18参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p63可能作为癌基因参与了HPV16/18的致瘤过程,并可作为向鳞状上皮分化的恶性肿瘤的标记之一;CD44v6可以作为判断子宫颈癌远处转移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ⅠB~ⅡA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7份子宫颈癌组织和30份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55.14 %,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0)(χ2 = 56.916,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颈癌组织COX-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子宫颈深间质浸润和脉管内瘤栓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年龄、复发或转移、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2阳性组和COX-2阴性组的总体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3,P>0.05)。结论 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COX-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和有无脉管内瘤栓有关,但与预后无关,COX-2表达在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尚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腺癌p53表达及细菌L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与细菌L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102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基本正常宫内膜进行细菌L型和p53蛋白检测。结果腺癌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为81.4%,与基本正常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8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腺癌组的p53表达率(50%)却高于基本正常组(3.3%,P<0.005);腺癌组中细菌L型阳性伴p53表达率也高于细菌L型阴性伴p53表达率(P<0.05)。表明内膜腺癌与细菌L型感染和p53过表达均有关。结论提示细菌L型感染可能通过引起p53基因突变而参与了致内膜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间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在人类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48例肺腺癌组织中Cx43基因的蛋白及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癌浸润程度、分化、分期等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x43蛋白在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的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38/78)和30.0%(21/70)(P< 0.05);Cx43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 %(18/32)和34.5%(40/116)(P<0.05);Cx43在Ⅰ、Ⅱ期和Ⅲ、Ⅳ期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5%(49/95)和34.0%(18/53) (P<0.05).Cx43 mRNA在肺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4%(48/148)和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43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人类肺腺癌的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预后相关.Cx43可能参与人类肺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可能是肺腺癌预后相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再生基因蛋白Ⅳ( Regenerating gene typeⅣ,Reg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3例胃腺癌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RegⅣ、EGFR和PI3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73例胃腺癌组织中RegⅣ、EGFR、PI3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7%(37/73)、56.2%(41/73)、69.9%(51/73)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5%(15/73)、19.2%(14/73)、21.9%(1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RegⅣ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RegⅣ与EGFR、PI3K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3、0.248,P<0.05),EGFR与PI3K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384,P<0.05)。结论 RegⅣ可能通过激活EGFR/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秦杰  陈瑾  黄守国 《齐鲁肿瘤杂志》2012,(16):1255-1257
目的:检测肿瘤转移基因G3BP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IP30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对子宫颈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妇检及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正常子宫颈组织(30例)、子宫颈浸润癌(均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未转移组及转移组组织(各30例)中G3BP、TIP30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G3BP基因在子宫颈癌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0.088±0.081)显著高于未转移组(0.006±0.003)及正常子宫颈组织(0.000±0.000),P值均〈0.001;子宫颈癌未转移组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IP30基因在子宫颈癌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0.000±0.000)显著低于未转移组(0.001±0.000)及正常子宫颈组织(0.012±0.001),P值均〈0.001,子宫颈癌未转移组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3BP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癌未转移组及转移组中呈升序表达,而TIP30基因则呈降序表达,G3BP和TIP30基因在子宫颈癌细胞的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从而影响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4ARF、P16INK4a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DNA。结果宫颈鳞癌组中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130/130)和96.9%(126/130);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81.7%(49/60);在20例正常宫颈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宫颈鳞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宫颈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HPV16/18在130例宫颈鳞癌中86例(66.2%)表达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39例(65.0%)表达阳性;P14ARF、P16INK4a阳性率HPVI)NA阳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HPVDNA阴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14ARF、P16INK4a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TOR、eIF4E、4E-BP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关性,为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TOR、eIF4E、4E-BP1在53例宫颈癌组织、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1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mTOR、eIF4E和4E-BP1在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CIN组(P<0.01),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IF4E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和术后复发有关(P<0.01,P<0.01,P<0.05,P<0.05);(3)mTOR表达与宫颈癌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1);(4)4E-BP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5)mTOR与eIF4E;mTOR与4E-BP1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6)生存单因素分析mTOR、eIF4E、4E-BP1均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P<0.01,P<0.05,P<0.05)。结论 mTOR、eIF4E、4E-BP1的高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AL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宫颈鳞癌、45例CIN、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NGAL的表达。结果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2%,明显高于其在CIN(26.7%)及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20.0%)中的表达(P〈0.05);宫颈癌组织中NGAL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NGAL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增高,且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可能参与宫颈癌的进展与转移,可作为判断宫颈鳞癌进展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项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18/4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10% (8/2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4.17%(1/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55.56%,15/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3/18);有纤维膜浸润组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57%,17/35)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10.00%,1/10)。E-cadherin蛋白在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为100% (24/2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9%(13/45),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615,r=-0.793,P<0.05)。结论:MMP-2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MMP-2与E-cadherin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urvivin和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0例子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结果Survivin和COX-2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76.7%(46/60),63.3%(38/60)]显著高于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6.7%(2/30),10.0%(3/30)1(P〈0.05)。Survivin和COX-2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0.05),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Surviv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无相关性(P〉0.0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1,P〈0.05)。结论Survivin和COX-2在子宫颈癌中表达增高;二者在子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Survivin与NF-κBp65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眼睑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并初步探讨Survivin与NF-κBp65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眼睑基底细胞癌及28例正常眼睑组织中Survivin与NF-κBp65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及有无复发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Survivin定位于胞浆或胞膜,而NF-κBp65定位于胞核或胞浆.Survivin在眼睑基底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82.5%(52/63),在正常眼睑组织中为46.4%(13/2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NF-κBp 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81.0%(51/63),在正常眼睑组织中为39.3%(11/2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Survivin在眼睑基底细胞癌原发组阳性表达率为74.4%(29/39),在复发组为95.8%(23/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F-κBp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原发组阳性表达率为71.8%(28/39),在复发组为95.8%(23/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Survivin与NF-κBp65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因素均无关(P〉0.05).63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Survivin和NF-κBp65共同表达阳性为46例,Survivin阳性NF-κBp65阴性6例,Sur-vivin阴性NF-κBp65阳性5例,Survivin和NF-κBp65共同表达阴性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有相关性(P〈0.01).结论:Survivin与NF-κBp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复发组的表达高于原发组,提示两者可能参与眼中基底细胞癌的复发过程,有可能成为基底细胞癌复发的预测因子;Survivin与NF-κBp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在基底细胞癌中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 TM二步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3/18)、40.00%(12/30)、68.66%(46/6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17,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期、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结论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高表达,但随着肿瘤的发展其表达水平下调,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