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了噪声为90~95dB(A)的作业女工99人,以本厂工作环境为60dB(A)以下的女工80人作对照组。结果表明:噪声组女工月经周期受影响;自然流产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噪声组女工出生婴儿的平均体重也低于对照组。说明噪声对女工生殖机能有一定的影响,以致影响其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和黄芪复方(黄芪+维生素B1)对舰船机舱噪声影响大鼠肝糖原和肝GPT活性的防护效果,为研究抗噪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雄性大鼠100只分别进行急性和亚急性实验。急性实验在108dB(A)噪声强度下持续暴露60min后,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单纯噪声组和给药组(注射黄芪及黄芪复方)的大鼠肝糖原质量分数和肝GPT活性;亚急性实验每天噪声暴露6h,连续7d,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单纯噪声组和给药组(黄芪及黄芪复方灌药、注射2种给药方式)大鼠肝糖原质量分数和肝GPT活性。结果急性实验单纯噪声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糖原质量分数降低,GPT活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给药组与单纯噪声组比较,肝糖原质量分数升高,GPT活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亚急性实验结果同急性实验,且灌胃与注射黄芪及黄芪复方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108dB(A)噪声强度下,黄芪和黄芪复方可将噪声对大鼠肝糖原和肝GPT活性的影响恢复至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不同给药方式对防护效果无明显影响,推荐注射黄芪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铬及其化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化学制品企业同时接触铬酸盐与噪声的人员127名男性为实验组,另选择接触噪声但不接触铬酸盐的91名男性为对照组,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29.1%,对照组为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听力损失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是对照组2.4倍(P〈0.05)。累积噪声量达80 dB(A)及以上时,实验组的RR值(9.094)大于两个变量独立作用之和。结论同时接触铬和噪声可导致听力损失发生率增高,在高强度噪声暴露情况下,铬和噪声对听力损失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矽肺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作用。 [方法] 将75 只SPF 级Wistar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治疗组,每组25 只。模型组与槲皮素治疗组大鼠采用非暴露法气管内一次性注入二氧化硅(SiO2)悬液(250 mg/kg)复制动物矽肺模型。槲皮素治疗组自注射SiO2 后每天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1.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共连续处理14 d。动物分别在注射SiO2 后第3、7、14、21、28 天处死。应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 法检测肺组织TGF-β1 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 直接底物p-Smad3/7 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含量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6.28、13.11、11.59 倍(P 〈 0.01)。槲皮素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总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分别是同期模型组的43.05%、38.92%、37.40%(P 〈 0.01)。槲皮素治疗组的TGF-β1 阳性表达低于模型组,而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p-Smad3 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及槲皮素治疗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槲皮素治疗组各时间点与相应模型组相比,p-Smad3 表达减少,但仍高于相应对照组(P 〈 0.0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p-Smad7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及槲皮素治疗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槲皮素治疗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模型组相比,p-Smad7 表达量升高(P 〈 0.01)。 [结论] 槲皮素通过减少Smad3 蛋白,增加Smad7 蛋白表达,抑制矽肺过程中胶原蛋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某纺织厂噪声作业女工动脉顺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某纺织厂噪声接触人员与健康人群动脉顺应性的差异,观察其噪声接触人员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噪声作业点用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监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进行频谱分析,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使用动脉脉搏波形分析仪测量550名某纺织厂女性噪声接触人员(观察组)的动脉功能(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另取96名同单位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女性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1)作业环境噪声强度为80.1~113.5dB(A),总的点超标率为92.5%.(2)观察组中检出高血压50人,检出率为9.1%;动脉顺应性异常检出244人,检出率为44.4%,其中以单纯C2降低为主,占整个动脉顺应性异常的75.0%.(3)观察组的Sbp、Map和P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1、C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噪声暴露强度在100dB以上的车间,其噪声接触人员的Sbp、Map、Pp均显著高于噪声<100dB的车间和对照组(P<0.05),C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中Sbp、Dbp、Map和Pp均与C1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C2与年龄、Sbp、Dbp、Map、Pp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6)分别以观察组的C1和C2为因变量,以年龄(Age)、累积噪声暴露量(CNE)、Sbp、Dbp和Ma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方程中可以看出Sbp是影响C1、C2的主要因素,其次是Dbp,CNE对C1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纺织厂噪声接触人员的大、小动脉顺应性均降低,说明长时间接触噪声能导致血管功能受影响,动脉弹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期低浓度苯接触的遗传损伤作用。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和评价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对苯接触组116 人和对照组62 人进行血常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以及微核率检测。 [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为〈0.033~1.898 mg/m3,低于我国苯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6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0 mg/m3)]。苯接触组白细胞计数为(4.70±1.02)×109/L,低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6.58±1.6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与苯接触工龄呈负相关(r=-0.993,P 〈 0.01);苯接触组和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58±0.88)%和(0.13±0.42)%,微核率分别为(4.03±3.31)‰和(2.00±2.00)‰,该两项指标在苯接触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均与苯接触工龄呈正相关(r=0.289、0.616,P 〈 0.01),与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06、-0.645,P 〈 0.01)。 [结论] 长期低浓度苯接触可造成细胞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7.
徐广成 《工企医刊》2010,23(5):20-2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变化以及和室性早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为70岁以上高血压组(A组),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B组),测定2组RHR,并依据RHR将2组分别分成RHR1(〈70次/min)、RHR2(70次~80次/min)、RHR3(≥80次/min)3个亚组,比较2组平均RHR,以及各个亚组的占比,然后对A组所有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检出室性早搏,观察不同RHR水平室性早搏发生情况。结果:A组RHR(76.36次±9.78次/分)高于B组(65.58次±7.95次/分);其中RHR1亚组,A组18例(19.574%),B组49例(54.44%);RHR2亚组,A组35例(38.04%),B组25例(27.78%);RHR3亚组,A组39例(42.39%),B组16例(17.78%)。而A组中RHR3亚组的患者24小时总室性早搏超过1000次的发生率及室性早搏lown氏分级≥级(复杂型室早)的发生率高于RHR1亚组及RHR2亚组,RHR2亚组上述2项指标也高于RHR1亚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RHR显著增加;(2)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可能与RHR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胃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芬太尼50μg+丙泊酚2mg/kg组(A组),布托啡诺1mg+丙泊酚2mg/kg组(B组),单纯丙泊酚3mg/kg组(C组)。行静脉全麻,必要时追加丙泊酚。记录麻醉前、注药后2min、苏醒时HR、SpO2,麻醉起效时间,低SpO2(85%≤SpO2〈90%)持续时间,唤醒时间,麻醉效果分级,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B组唤醒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注药后2mim三组SpO2均显著低于麻醉前,HR均慢于麻醉前(P〈0.01),且A、B组SpO2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的麻醉效果优的百分率明显高于C组(P〈0.05)。B组低SpO2(85%≤SpO2〈90%)持续时间明显短于A组,C组明显短于A、B组(P〈0.05)。术中呼吸暂停和术后恶心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唤醒后10min头昏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C组(P〈0.05),苏醒时躁动发生率A、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胃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氢醌(hydroquinone,HQ)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的调控机制。 [方法] 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人类淋巴母细胞(TK6 细胞)为对照组,20.0 μmol/L HQ为处理组,48 h 后通过碘化丙啶(PI)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PTEN(抑癌基因)、p53 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荧光标记法检测Rb 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G1 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 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Q作用于TK6 细胞后上调了Rb 的表达,下调了p53 的表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对PTEN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 HQ可能通过上调Rb 的表达使细胞阻滞于G1 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手术联合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的10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术后均接受放射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随访2年以上,统计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43.89±5.39)个月。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为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为2%,对照组为1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8%,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为8%,对照组为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达到控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患儿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分为感染亚组和未感染亚组;同时,选择同期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5.00%(44/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0.008)。各组间CD4+、CD4+/CD8+以及CD19+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感染亚组患儿CD4+[(13.40±4.65)%]、CD4+/CD8+T淋巴细胞[(0.69±0.18)%]明显低于未感染亚组[分别为(28.56±3.82)%、(1.04±0.23)%],而CD19+T淋巴细胞[(45.21±10.20)%]则明显高于未感染亚组[(22.05±2.23)%];未感染亚组和感染亚组患儿CD4+、CD4+/CD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20±3.42)%、(1.54±0.42)%],而CD19+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11.02±2.89)%]。感染亚组和未感染亚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1%、91.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亚组患儿经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复发率(20.45%)显著低于未感染亚组患儿(30.56%;χ2=6.396,P=0.038)。结论通过免疫功能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天和夜间短期噪声暴露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4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白天噪声组、夜间噪声组、对照组、白天噪声恢复组、夜间噪声恢复组和对照恢复组,每组7只。干预结束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和肝组织TC、TG含量,运用RT - 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肝组织昼夜节律调节因子和糖脂代谢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噪声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升高[(7.65±1.20)、(6.68±0.45) vs (6.14±0.30),P<0.05],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AUC)升高(P<0.05),白天噪声组HOMA - IR升高[(4.52±1.19) vs (3.00±0.67),P<0.05];血清和肝脏中TC和TG含量明显下降[血清TC:(0.90±0.12)、(0.87±0.07) vs (1.02±0.15);血清TG:(2.40±0.73)、(2.81±0.75) vs (4.40±1.32);肝脏TC:(0.06±0.00)、(0.07±0.01) vs (0.08±0.01);肝脏TG:(0.27±0.09)、(0.28±0.08) vs (0.38±0.06),P<0.05];但恢复组三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噪声组肝脏Bmal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Clock的mRNA表达也下调(P<0.05),但其蛋白水平无差异(P>0.05);肝脏糖脂代谢相关基因Sirt1、Srebp1c、Pparα和Mcad的mRNA水平均下调(P<0.05);p - AKTS473蛋白表达下调,PCK1蛋白表达上升,但恢复组三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白天和夜间噪声暴露均可导致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MAL1介导的AKT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脉冲噪声与稳态噪声对作业工人血脂水平的影响,选择90名脉冲噪声作业工人为脉冲噪声组,127名稳态噪声作业工人为稳态噪声组,130名接触低噪声的工人为对照组,测定其血脂含量。结果表明,脉冲噪声与稳态噪声组工人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均比对照组高,经方差分析,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q检验,脉冲噪声组与稳态噪声组工人的血TG、TC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脉冲噪声组和稳态噪声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均偏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脉冲噪声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与稳态噪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组分别做趋势卡方检验发现,脉冲噪声组工人血脂异常检出率与作业工龄有相关关系(P〈0.05),稳态噪声组和对照组工人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与作业工龄无相关关系(P〉0.05)。提示,噪声可能导致人体脂类代谢紊乱,脉冲噪声对人体脂类代谢的影响较稳态噪声大。随着作业工龄延长,噪声对人体脂类代谢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镇办纺织厂工业噪声对女工月经功能影响的调查情况。调查噪声接触组共60人,噪声强度为75—103dB(A),对照组为本厂其它女工34人,噪声为70dB(A)以下。结果发现,噪声接触组的白带异常率占23%,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白带异常随工龄增加呈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对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分离术后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FET的不孕症患者,在进入FET周期前宫腔镜检查确诊IUA,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术后复查宫腔镜显示宫腔形态正常行FET,共310例。根据患者是否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对照组)实施激素替代周期FET,共190例;B组(治疗组)为激素替代周期并在患者月经干净后每日阴道给予枸橼酸西地那非50 mg,应用至移植前,共120例。首先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其次将A组及B组患者进一步分为轻度IUA组和中重度IUA组,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B组临床妊娠率[50.83%(61/120)]高于A组[34.74%(6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胚胎种植率[31.17%(72/231)]略高于A组[21.82%(79/3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轻度IUA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重度IUA患者的临床妊娠率[44.78%(30/67)]及胚胎种植率[28.46%(37/130)]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枸橼酸西地那非可提高IUA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尤其对中重度IUA术后患者可显著提高其FET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职业性噪声暴露水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探讨噪声与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高温、有害气体)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收集安徽省某特大型化工企业2014―2018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根据噪声暴露评估情况将研究人群分为高暴露组(≥80 dB(A))、中暴露组(70~79 dB(A))和低暴露组(< 70 dB(A));参考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对环境温度进行分级(I~IV级)。应用SPSS 23.0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作业人员吸烟、饮酒、规律运动等因素在不同暴露组的构成,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暴露与效应关系。   结果   与低暴露组相比,暴露于≥80 dB(A)和70~79 dB(A)的职业噪声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其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1.85(95%CI:1.36~2.52)和1.29(95%CI:1.03~1.60)。暴露于≥80 dB(A)的职业噪声会增加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风险(HR=1.31,95% CI:1.06~1.63)。共同暴露于高温和≥80 dB(A)职业噪声,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HR=8.98,95% CI:3.25~24.86)。   结论   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增加职业人群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风险,且职业性噪声与高温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院新生儿病区噪声暴露现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应用噪声统计分析仪连续24h监测新生儿病区噪声强度,记录暖箱内外噪声水平。结果:暖箱内外噪声的等效声级(Leq)分别为55.40±3.67 dB(A)和59.56±3.04 d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最大声级(Lm ax)分别为75.51±10.81dB(A)和83.04±8.50 dB(A);昼间的等效声级和最大声级均高于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区噪声水平远高于WHO和我国制定的标准。噪声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行为和医疗设施。  相似文献   

18.
郑惠东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63-1465
目的通过对某家具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心血管功能指标测定,了解噪声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某家具厂噪声作业工龄1年以上的197名工人作为接触组,以该厂非噪声工作者200名工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环境噪声暴露水平与工人体检,探讨环境噪声与工人的血压、心电图异常患病率的关系。结果接触露组高血压患病率与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高血压患病率跟累积噪声暴露量有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噪声可以对心血管功能产生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应激对外科重症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观察64例接受择期手术的重症患者,根据术后次日8:00能否进食分为肠内组(50%的葡萄糖100 ml鼻饲或口服)和肠外组(50%的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分别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2天给予50%的葡萄糖100 ml后0、30、90、180 min检测血糖和血浆GLP-1浓度。将肠内组再分为应激性高血糖(SH)组和非应激性高血糖(non-SH)组,观察并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2天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2天给予50%葡萄糖100 ml后0、30、90、180 min的血糖、胰岛素、C肽和GLP-1。结果 给予50%的葡萄糖后肠内组血浆GLP-1水平明显增高,并在30 min达到高峰,而肠外组血浆GLP-1水平无明显变化,并在30 min[(5.69±2.92)、(33.52±12.32)pmol/L,P=0.00]及90 min[(5.71±2.14)、(15.92±6.63)pmol/L,P=0.00]显著低于肠内组。SH组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在术后当天[(18.17±6.18)、(12.10±3.60)mU/L,P=0.01]、术后第2天给予葡萄糖后30 min[(56.02±14.78)、(43.39±15.60)mU/L,P=0.03]及90 min[(114.58±25.11)、(90.45±25.91)mU/L,P=0.03]显著高于non-SH组。SH组的血浆C肽水平在术后第2天给予葡萄糖后30 min[(6.86±1.15)、(4.76±1.06)μg/L,P=0.04]和90 min[(12.17±1.96)、(9.81± 2.35)μg/L,P=0.03]显著高于non-SH组;SH组的血浆GLP-1水平在术后第2天进食葡萄糖后30 min[(28.76±9.61)、(37.36±10.51)pmol/L,P=0.03]和90 min[(13.49±4.26)、(17.33±5.57)pmol/L,P=0.04]显著低于non-SH组。结论 (1)术后早期肠内给予葡萄糖与静脉输注葡萄糖相比,血浆GLP-1水平更高,同时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更低;(2)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浆GLP-1水平降低;(3)术后炎症反应越重,血浆GLP-1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神经损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添加ω-3脂肪酸脑损伤组 60例)和对照组(未添加ω-3脂肪酸脑损伤组 60例)。另选择60份健康体检血液标本作为健康人群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和预后。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各时点血清TNF-α、IL-1、IL-6和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B和NSE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在干预3 d后TNF-α、IL-1、IL-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13.81±29.33)μg/L比(267.76±31.35)μg/L,(121.81±10.63)μg/L比(152.60±11.45)μg/L,(81.89±8.34)μg/L比(106.62±10.35)μg/L,均P<0.05],S100B和NSE蛋白表达在干预7 d后表达低于对照组[(1.32±0.09)μg/L比(1.67±.0.12)μg/L,(12.57±1.53)μg/L比(17.57±2.30)μg/L,均P<0.05];在干预第14天时,试验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9.32±1.64)分比(7.14±1.30)分,P=0.02],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14.37±2.27)分比(17.00±1.85)分,P=0.04]。随访1个月时,试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1.7%(7/60)比15.0%(9/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ω-3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减轻伤后炎症反应,减少神经胶质和神经元细胞损害,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