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运动负荷心电图中出现ST下移与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高血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出现ST段改变的作为A组,出现U波倒置的作为B组,未出现上述改变的作为C组,三组进行对比。结果 A组比C组运动过程中收缩压增加率明显增大,B组比C组平均年龄大,运动时心率增加更快,收缩压增加率却明显降低,结论 高血压病患运动负荷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可见于运动负荷时心肌收缩力极大,U波倒置则见于心功能不能完全适应运动的病人,以上两种改变均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于清芝 《吉林医学》2011,(29):6200-6201
目的:通过对70例心电图的ST段改变,U波倒置的分析,说明U波倒置与ST段改变有同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出典型ST异常,U波倒置的共70例,按年龄大小分三组进行分析。结果:ST段改变,U波倒置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临床上以冠心病、高血压最为常见。结论:在部分病例中ST段改变,U波倒置为诊断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U波倒置是高血压、冠心病的特异性指标,但根据血压动态波动记录的动态心电图U波改变的报道很少。本文对25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均有一过性U波倒置,并将其与同步血压监测的相应时间段的血压进行比较,发现血压增高可引起U波倒置,血压恢复正常后U波倒置消失。  相似文献   

4.
U波是体表心电图T波后低平的小波,与T波方向一致,于心室早期出现,U波方向的改变是一种性质严重的异常[1]。高血压患者U波正负变化与血压高低有关。本文搜集126例高血压患者U波倒置的心电图,以探讨U波倒置与血压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1987~1997年内科住院、门诊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有U波倒置126例,男74例,女52例,年龄35~82岁,平均58.2岁。1.2U波倒置测量方法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每个导联描记3个以上心动周期cU波倒置定为T波后0.02~0.045,宽度0.Ic~0.305,测定基线平稳时I、11、a\7L及V4~V6U波起点及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3例U波倒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种病例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87.3%的病例同时伴有异常心电图改变,85.4%的病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发病年龄均较高。结论:U波倒置都是病理性的,对高血压及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与心电图U波倒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长斌  柯纪定 《医学争鸣》2008,29(22):2110-2110
0 引言 U波倒置是近年来人们对U波的研究中最为重视的一个波形,也是心电图诸波中较为重要的波形.U波倒置是常见的心电图改变,高血压患者u波倒置的正负与血压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肖开丽 《大家健康》2013,(14):39-40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行心电图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23例,其中发现U波倒置67例作为观察组,以及U波非倒置的156例作为对照组,考察观察组U波倒置心电图表现及与高血压级别关系,利用心脏彩超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U波倒置均为初始型,主要集中于左胸前导联,其中46例为V3~V6导联明显,6例为肢体导联明显,另有15例为胸导联、肢体导联均明显。观察组高血压分级: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37例,U波倒置深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高血压Ⅲ级患者倒置深度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E/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U波倒置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诊断征象之一,也可成为判断血压控制是否得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U波倒置是常见的心电图改变,高血压患者U波倒置的复正与血压下降有关。本文报道98例高血压患者U波倒置与血压波动的关系,并进行初步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自1988年1月~1993年6月内科住院、门诊病人,从11289帧心电图中查得U波倒置的高血压患者98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0岁左右。原发性高血压8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肾性高血压7例。1.ZU波倒置的测量方法U波倒置极性与T波、**s波相反,在T波后0.02~o.045,宽度在0·15~0·328之间,向下双肢不对称的小圆形波,基线平稳时测定V3~V5U波倒置起点及深度。…  相似文献   

9.
42例U波倒置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王明珍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523-524,527
目的探讨U波倒置在高血压、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广电9320型心电图机六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观察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出现U波倒置,采用对比统计分析。结果U波倒置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发现两者U波倒置有不同的时相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U波为负正双相且与血压的波动也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U波则呈正负双相。结论冠心痛、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中心电图偶尔伴有U波倒置,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 U波倒置是常见的心电图(ECG)异常,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等左室负荷增重(LVO)〔1〕,也有报告左室肥厚U波倒置常见于左心前导联,右室肥厚U波倒置出现于右心前导联,除U波倒置外,还有U波幅的改变,总之U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尚不十分确切。本文目的是了解正常人,LVO和右室负荷增重(RVO)心前导联U波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从门诊及住院病例中,根据病史、体征、化验、ECG、胸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按下列标准选出3组病例。正常组: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EH)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替米沙坦治疗前后用动态心电图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SDANNI和SDNNI明显下降(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YMSSD、PNN50也有所下降(P<0.05)。结论:替米沙坦不但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而且能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张美萍  李国洪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29-130,132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与超声心动图(UCG)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ECG与UCG的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CG检出LVH49例(24.5%),UCG检出LVH 146例(73.0%),二者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Ⅰ级高血压28例,ECG与UCG检出LVH比率分别为7.14%(2/28)、32.14%(9/28);Ⅱ级高血压69例,ECG与UCG检出LVH比率分别为13.04%(9/69)、62.32%(43/69);Ⅲ级高血压103例,ECG与UCG检出LVH比率分别为36.89%(38/103)、91.26%(94/103)。结论 ECG与UCG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检测中存在互补关系,应综合性地运用两种方法才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LVH的检出率,从而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对131例甲亢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104例(79.38%)心电图发生异常,与病程、年龄有关;心电图改变以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ST-T改变多见,是一种可逆性改变,提示甲亢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在于甲亢本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冠状动脉左主干不同程度病变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以期有助于早期风险评估及临床诊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左主干病变的227例患者,根据左主干造影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狭窄程度50% ~70%,73例),B组(狭窄程度≥70%,154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点.结果 A组年龄45~79岁,平均(61.1±11.5)岁;B组年龄30~79岁,平均(56.5±10.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的心绞痛发生率为61.6%,显著低于B组的82.5%(P=0.001),2组既往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主干狭窄程度越高累及导联范围越广,Ⅰ、avL、V4-5导联累及程度最高,Ⅰ、avL、V1、V3-6导联B组累及比例显著高于A组.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中除V1导联以外T波改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ST段压低,ST段抬高及异常Q波居后.2组心房颤动、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27.4%、B组有21.4%的患者心电图未见异常.结论左主干严重狭窄可见于年轻患者,病变越严重心绞痛发生率越高,心电图累及导联越广,Ⅰ、avL、V4-5导联累及比例最高,以T波改变、ST段压低为主,但仍有约1/4患者心电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食管导联心电图(ECGe)及改良v1导联心电图(ECCvv1)对常规心电图(ECG)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的发病机理进一步定性的意义。方法:(1)将食管电极导管经97例PSVT受检者鼻腔送至左心房水平记录各极的ECCe;(2)将v1导联电极沿胸骨右缘从第二肋间向第五肋间依次作记录寻找到较清晰的P波。结果:对照记录的ECCe和ECGvv1结果,诊断旁路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6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DAVNP AVN—RT)31例。所有结果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EPS)及射频电消融术(RFCA)所证实。结论:ECGe及ECGvv1是非创伤性校查能认识该类病人的电生理特性的手段,对常规ECG的PSVT诊断的发病机制有完善和补充作用。该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并发症,结果准确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曙强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51-435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收集3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标的测定,与其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寻找有无相关性。结果:左心室肥厚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标水平为(152.6±15.8)g/m2,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7.18%和44.87%,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29.80%和8.6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VCC)诊断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电图(ECG)诊断为LAFB的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12~78岁。对其进行VCG检查。结果:100例中符合VCG LAFB诊断标准者78例,排除22例、检出心肌呈缺血型改变76例,左心室肥大19例,下壁心肌梗死9例,LAFB合并下壁心肌梗死7例,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同一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诊断。结论:VCG诊断LAFB优于EC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痉挛 (coronaryarteryspasm ,CAS)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特点的对照分析 ,重点探讨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CAS的诊断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 /或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记录到ST段抬高的典型改变。根据ST段抬高部位及冠脉造影情况 ,把CAS分为 3组 :左冠脉痉挛组、右冠脉痉挛组及未定型组。结果 :3 1例CAS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 14例 (4 5 % ) ,其中左冠痉组 9例 ,右冠痉组 4例 ,未定型组 1例 ;发生意外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 9例 (2 9% ) ,其中前壁 5例 ,下壁和 /或正后壁 4例 ;死亡 4例 (18% ) ,其中卒死 2例 ,泵衰竭 2例。结论 :①由CAS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发作 ,约有半数(4 5 % )可检出心律失常 ,左CAS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 ,右CAS以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主 ;② 9例AMI中 ,7例记录到AMI发生部位与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抬高的部位相一致 ,提示导致心电图ST抬高与以后发生AMI系同一CAS所引起 ;③ 3 1例患者中死亡 4例 (18% ) ,皆为左冠痉组 ,表明左CAS引起缺血损伤面积大且较严重 ,预后较右CAS险恶。  相似文献   

19.
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A组(卡维地洛治疗组)46例,B组(美托洛尔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相似,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治前、后3个月、6个月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腔径变化,并观察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6min步行试验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但A组比B组明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心率、血压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6min步行试验均有明显提高(P<0.01),而A组较B组更为显著。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而在运动耐量改善方面,卡维地较洛美托洛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