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黄帝内经》阴阳理论为指导,对《灵枢·通天》所载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的表现,从阴阳多少、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疾病趋向、针刺反应等方面进行解析,并对阴阳五态人的偏颇体质调理提出注意要点,以其为临床辨体论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对阴阳学说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主要从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三阴三阳理论的创立以及对阴阳范畴特性的认识等方面 ,论述了《黄帝内经》对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学说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以《周易》之三义,阐述《黄帝内经》理论中的阴阳变易思维,在阴阳变化的基础上挖掘变与不变、变与简的本质。从阴阳变易之无限性、稳定性和至简性三方面阐释分析了《黄帝内经》阴阳变易思维的内涵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以使人们更加重视变的现象与意义以及"唯变所适"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学说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帝内经》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形成与先天及后天因素有关, 并提出多种复杂的体质分类方法及理论体系, 以体质论病、论治、论养生的临床辨证思维。现代中医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出台为标杆佐证了《黄帝内经》体质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阴阳交"病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三篇,文章通过对"温、交",及关键词"阴阳交、三死"的深入探讨,以及治疗方面的整理,来认识"阴阳交"病,为现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中关于形体的论述较多,既有对形体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描述,也有对不同形体特征的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生理、病理特点不一,其所适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因此《黄帝内经》还论述了不同形体特征所适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详细论述了形体特征不同,其所适用的针刺手法的异同。正是这些内容构建了中医形体学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中关于形体的论述较多,既有对形体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描述,也有对不同形体特征的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生理、病理特点不一,其所适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因此<黄帝内经>还论述了不同形体特征所适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详细论述了形体特征不同,其所适用的针刺手法的异同.正是这些内容构建了中医形体学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中关于形体的论述较多,既有对形体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描述,也有对不同形体特征的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生理、病理特点不一,其所适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因此<黄帝内经>还论述了不同形体特征所适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详细论述了形体特征不同,其所适用的针刺手法的异同.正是这些内容构建了中医形体学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中关于形体的论述较多,既有对形体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描述,也有对不同形体特征的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生理、病理特点不一,其所适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因此<黄帝内经>还论述了不同形体特征所适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详细论述了形体特征不同,其所适用的针刺手法的异同.正是这些内容构建了中医形体学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中关于形体的论述较多,既有对形体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描述,也有对不同形体特征的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生理、病理特点不一,其所适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因此<黄帝内经>还论述了不同形体特征所适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详细论述了形体特征不同,其所适用的针刺手法的异同.正是这些内容构建了中医形体学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祝由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祝由”之词进行考证,分别从祝由与祝榴考,祝由与祝融考,祝由发源地考,医源于巫考,祝由术考等不同方面进行文献研究,为研究《黄帝内经》的心理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了《黄帝内经》中的风邪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在外感病邪中突出风邪的重要地位,既归纳了风邪致病的症状特点,也揭示了风邪致病的机理,并且从防、养、治3个方面立体有序的提出了风邪所致疾病的应对方法,还列举了大量由风邪引起或以风命名的疾病,为后世风邪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太素》保存古本《内经》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和寺本《太素》的复出,为研究《黄帝内经》及《黄帝内经太素》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古今《内经》的编次、文句不尽相同,导致后世认识分歧。而《太素》以其所辑录的《内经》经文和杨上善的注文,保存了古本《内经》的原貌。从证关明、明得失,释疑惑、启玄机等方面论述了《太素》保存古本《内经》的重要学术价值,为深入研究《内经》的学术思想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内经》的理论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哲学的指导和支配,形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试就唯物观与辩证法两方面对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知识仓库建设管理系统平台(TPI),系统收集、整理、识别、归纳汉唐时期<黄帝内经>古籍的各种传本、校刊本、注释本,完成<黄帝内经>古籍数据库中汉唐时期的古籍建设.方法:将汉唐时期<黄帝内经>不同版本转换为PDF格式,录入数据库,建立汉唐时期<黄帝内经>传本系统.结果:完成汉唐时期<黄帝内经>古籍著录47本,收录<黄帝内经>各种古籍版本12种,分别进入<黄帝内经>古籍数据库中的通行本、注释本和校勘本类别中.结论:建立<黄帝内经>古籍数据库,为保存汉唐时期<黄帝内经>珍稀善本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TPI平台,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收集目标文献,建成了《内经》心理医学知识数据库,为教学、科研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专题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内经》所蕴涵的皮肤形质、神韵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医学美学的认识角度来分析《内经》中所蕴含的中医皮肤形质、神韵审美思想。面部皮肤的色质状况是人体审美的重要内容,《内经》在皮肤健美肤色特质及望色诊断上有较多论述。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内容十分丰富,并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基础理论和理论体系。《内经》的基础理论可以概括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天地人一体而人为自然界一部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五脏为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中心的医学理论。而《内经》的理论体系,依其内容可概括为三大组成部分,共九个主要学说。即:生理卫生部分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养生运气学说;病因病理部分的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证学说;辨证施治部分的诊法学说、治则学说、针刺学说。《内经》理论体系的博大精深,在于上述三大组成部分的九个主要学说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气至而有效”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的考释,认为《黄帝内经》所言针刺“气至而有效”,是指对针刺效果的判断,但并不等同于得气,它涉及到针刺前后脉象变化与针下寒热感觉两个方面,而以脉象的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20.
从味辛的归属、作用、太过、对应疾病的适应证、禁忌等几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味辛理论进行了论述,并就味辛理论对后世中药理论、方剂配伍的指导作用及其临床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