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内外血管的表达,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内外血管与30例对照组织行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PKCα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内外血管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管和脾静脉呈强阳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RTPCR表明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VSMC中PKCαmRNA的表达是正常人的2.81倍。结论:PKCα过度表达可能是门静脉高压肝内外血管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并可能改变其因管舒缩活性物质的合成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及脾血管血红素氧化酶 (HO ) 1mRNA的表达。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脾动脉、脾静脉组织HO 1mRNA的表达 ,以 12例脾破裂患者作对照。结果 对照组仅有 4例脾组织可见弱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染色指数为 0 .0 5± 0 .0 1,其脾动、静脉组织未见HO 1mRNA表达。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组 18例脾脏HO 1mRNA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染色指数为 0 .68± 0 .12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脾动、静脉HO 1mRNA全部表达者 15例 ,脾动、静脉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 0 .5± 0 .1与 0 .5 6± 0 .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多种应激原刺激患者HO 1mRNA表达增强 ,HO 1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参与门静脉高压症多种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动脉的表达,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HO-CO)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1、HO-2 mRNA表达,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其蛋白表达。试验组为门脉高压症并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同期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结果 HO-1mRNA及蛋白仅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组的脾动脉表达,在非门脉高压症患者组不表达,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结果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mRNA 0.81±0.12 vs 0.03± 0.00,P<0.01,蛋白1.56±0.25 vs 0.04±0.01,P<0.01);而HO-2 mRNA及蛋白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组与非门脉高压症患者组都有表达,且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mRNA 0.58±0.09 vs 0.64±0.12,P>0.05,蛋白0.92±0.12 vs 0.84±0.14,P>0.05)。结论 HO-CO系统,尤其是HO—1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静脉局部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与内皮细胞应力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18例门静脉高压症、1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静脉和15例门静脉高压、10例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_κB(NF-_κB)的表达,探讨门静脉高压时其血管内皮细胞eNOS、ET-1表达改变与信息分子PKC、NF-_κB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内皮细胞PKC表达呈阳性或强阳性,对照组则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实验组0.068 2±0.009 2(人)/0.059 3±0.005 7(鼠),对照组0.025 7±0.008 2(人)/0.022 4±0.006 5 (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OS、ET-1与NF-_κB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和实验组大鼠模型门静脉内皮的荧光信号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1:107.359±30.147比56.441±18.874.P<0.01(人);91.017±32.517比51.065±19.018,P<0.01(鼠)。eNOS:95.610±28.333比57.872±27.374,P<0.01(人);88.712±28.159比50.897±16.546,P<0.01(鼠)。NF-_κB:90.098±30.964(人)/90.348±32.852(鼠)比48.358±19.326(人)/48.070±19.065(鼠),P<0.01 (人)/P<0.01(鼠)。脾/门静脉内皮细胞ET-1、eNOS的表达与PKC、NF-_κB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门静脉血中ET-1和NO的增高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内皮细胞合成增多所致,内皮细胞合成NO的增多与其eNOS表达上调有关。门静脉高压时其血管内皮细胞的机械应力信号通路被激活,内皮细胞ET-1和eNOS表达上调与该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激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血管的表达,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3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脾静脉与30例对照组织行ICAM-1原位杂交染色。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PKCα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脾静脉I—CAM-1原位杂交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呈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表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VSMC中PKCα mRNA的表达是正常的2.81倍。结论 PKCa和ICAM-1过度表达可能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I—CAM-1的激活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是否参与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的发生过程.方法实验组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8例,住院期间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选取同期因外伤性脾破裂急诊入院行脾切除术患者10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脾静脉组织总蛋白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ERK1/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在脾静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脾静脉壁ERK1/2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实验组脾静脉壁c-fos表达增高,平均染色指数为6.267 5±0.312 4,正常组脾静脉壁c-fos表达增高,平均染色指数为1.821 3±0.504 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os在平滑肌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结论 ERK1/2/c-fos信号传导途径与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ERK1/2/c-fos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的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彤  杨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1):1296-1298,F0003
目的 探讨门静脉局部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与内皮细胞应力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18例门静脉高压症、1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脾静脉和15例门静脉高压、10例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蛋白激酶C(PKC)、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门静脉高压时其血管内皮细胞eNOS、ET-1表达改变与信息分子PKC、NF-κB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内皮细胞PKC表达呈阳性或强阳性,对照组则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实验组0.068 2±0.009 2(人)/0.059 3±0.005 7(鼠),对照组0.025 7±0.008 2(人)/0.022 4±0.006 5(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OS、ET-1与NF-κB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和实验组大鼠模型门静脉内皮的荧光信号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1107.359±30.147比56.441±18.874,P<0.01(人);91.017±32.517比51.065±19.018,P<0.01(鼠).eNOS95.610±28.333比57.872±27.374,P<0.01(人);88.712±28.159比50.897±16.546,P<0.01(鼠).NF-κB90.098±30.964(人)/90.348±32.852(鼠)比48.358±19.326(人)/48.070±19.065(鼠),P<0.01(人)/P<0.01(鼠).脾/门静脉内皮细胞ET-1、eNOS的表达与PKC、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门静脉血中ET-1和NO的增高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内皮细胞合成增多所致,内皮细胞合成NO的增多与其eNOS表达上调有关.门静脉高压时其血管内皮细胞的机械应力信号通路被激活,内皮细胞ET-1和eNOS表达上调与该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 对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和34例单纯脾破裂患者的脾静脉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定量分析。结果 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并发生玻璃样变,内膜增厚。站静脉高压组和脾破裂组之间脾静脉内皮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脾破裂组术无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组有8例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组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之间脾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血管病变及其内皮细胞ICAM-1过度表达可能是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细胞间粘附因子-1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的表达及其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 对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和34例单纯脾破裂患者的脾静脉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行ICAM—1原位杂交并行定量分析,术后观察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内膜增厚,门静脉高压组和脾破裂组之间脾静脉内皮细胞ICAM—1mRNA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脾破裂组术后无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组有8例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组内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之间脾静脉内皮细胞ICAM—1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及其内皮细胞ICAM—1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探讨其对门静脉高压症时内脏高动力循环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和12例正常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平滑肌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为(24.3±2.6)%,正常对照组仅为(0.8±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ax与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06±3.20)%和(18.61±2.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产生凋亡,bax和bcl-2蛋白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节,凋亡与增殖失衡导致血管结构重塑,促进门静脉高压症时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PH)对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LRA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脾脏动、静脉组织局部肾素与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内局部肾素mRNA在肝脏中最低(0 19± 0 12 ) ,显著低于脾脏动、静脉组织 [(0 4 5± 0 12 )及 (0 39± 0 12 ) ],P <0 0 5 ;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以肝脏最高 (0 6 4± 0 2 1) ,显著高于脾脏动、静脉组织 [(0 32± 0 15 )及 (0 4 1± 0 18) ],P <0 0 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肝脏、脾动脉、脾静脉局部肾素mRNA分别为 (0 78± 0 2 8)、(0 86± 0 35 )、(0 81± 0 2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肝脏、脾动脉、脾静脉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量分别为 (0 96± 0 2 5 )、(0 83± 0 18)、(0 79± 0 2 3) ,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局部肾素与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增强 ,并可能促进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内脏血管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脾脏动、静脉组织内核因子-kappaB(NF-κB)的活化与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protein,MGP)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实验组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28例,住院期间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选取同期因外伤性脾破裂急诊入院行脾切除术患者12例。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elee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方法检测脾脏动、静脉血管NF-κB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组织的MGP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MGPmRNA分别为0.23±0.10、0.26±0.13,显著低于PHT组脾动脉、脾静脉的0.58±0.19、0.5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PHT组脾动、静脉内检测到NF-κB活性表达1.44±0.23、1.38±0.18,显著高于对照组脾动、静脉的0.19±0.12、0.2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HT组脾脏动、静脉MGPmRNA表达与NF-K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5;r=0.703,P〈0.05)。结论 肝硬化时PHT血管组织内NF-κB的活化,MGPmRNA的表达增强,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和迁移,并参与了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食管胃底侧枝循环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贲门及周围组织血管的表达,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侧枝循环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组80只和假手术对照组20只的贲门及周围组织行HIF-1α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其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术后30 d小网膜组织内出现小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出现阳性反应的棕黄色颗粒,术后60 d食管胃底组织肌层及黏膜下层新生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出现阳性反应的棕黄色颗粒.对照组呈阴性或弱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1α和VEGF过度表达可能在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侧枝循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断流术前后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PHPH)大鼠胃黏膜的表达,探讨HIF-1α和VEGF在门静脉高压胃病(PHG)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制备PHPH模型80只,设假手术组(SO)60只,在术后3周施断流术。检测HIF-1α、VEGF和CD34在大鼠胃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断流术前PHPH组大鼠胃壁中HIF-1α(5.8±1.3)和VEGF(12.0±3.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O组[HIF-1α(0.03750±0.05175),VEGF(0.7±0.1),P〈0.01]。术后HIF-1α、VEGF和MVD均有升高趋势。结论 HIF-1α和VEGF可能参与了PHG的发生发展,断流术本身能通过某种机制影响HIF-1α和VEGF的表达,加重PHG。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及不同出血史病人门静脉系统血管壁NOS2、VEGF的表达.方法 43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依照出血病史分为两组,A 组(无上消化道出血史或1次出血史)26例,B组(>1次出血史)17例行门静脉系统超声血流检查,术中测压,取冠状静脉脾静脉血管壁免疫组化NOS2、VEGF染色(S-P法).结果门静脉主干内径(PVD)(14.56±1.69)mm,最大血流速度(PVMAX)(19.47±5.35) cm/s,血流量(PVBF)(840.66±211.81)L/min,门静脉压(PVP)(33.2±7.07) cmH2O.A、B两组病人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及门静脉压(PVP)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门静脉直径及门静脉血流量显著高于B组.43例中28例(65.1%)有冠状静脉逆流(离肝血流).脾静脉血流量(422.5±139.4)L/min,脾静脉平均血流量与门静脉平均血流量之比为0.503,B组病人脾静脉血流量低于A组.脾静脉NOS2阳性率A组为30.8%,B组为52.9%.冠状静脉VEGF阳性率A组为38.5%,B组为58.8%.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的NOS2和VEGF均有高表达.结论门静脉系统高血流动力学是引起出血的基本条件,初期高血流动力学是机体代偿机制;多次出血史病人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脾静脉主动充血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结构改变是影响出血的重要抑或直接因素;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NOS2高表达在维持高血流动力学中起重要作用;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VEGF高表达与血管结构改变紧密关联,并因此影响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 (PK)Cα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内的表达 ,探讨其在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改变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和 3 0例正常的肝组织行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肝细胞的PKCα表达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正常肝组织的肝细胞PKC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 ,平均吸光度为 0 .0 3 0 1±0 .0 0 79;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的肝细胞呈强阳性 ,平均吸光度为 0 .0 685± 0 .0 0 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的PKC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KCα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炎后肝硬化肝细胞增生和肝功能改变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Zeng JH  Yang Z  Xu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9):543-545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与c myc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法对 2 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脾静脉、12例正常血管分别进行c myc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检测。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PCNA蛋白表达阳性指数为 (2 9 8± 4 2 ) % ;c mycmRNA在PCNA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 (7.6 1± 1 0 4 ) %和(3 82± 0 92 ) % ,正常对照组血管中PCNA蛋白无表达、c mycmRNA表达为 (1 0 4± 0 2 1) % ,两者同时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c myc基因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起动基因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紊乱激活脾静脉壁平滑肌细胞中原癌基因 ,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改变 ,导致脾静脉血管重塑 ,使血管对缩血管物质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信号转导通路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a aneurysm,RAAA)中的表达,探讨AAA破裂的分子基础。方法选取RAAA标本18例,以20例AAA标本作对照。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抗CD34染色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结果 RAAA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AAA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表明 HIF-1α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0.9±10.8)%,与AAA(17.6±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VEGF表达亦明显增强(P<0.01),与HI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725,P<0.01)。 HIF-1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AAA中层平滑肌细胞及外膜。RAAA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多(P< 0.01)。结论 HIF-1α及其相关基因过表达在RAAA的分子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α1肾上腺素受体 (α1AR)亚型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1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和 1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α1AR亚型mRNA的表达。同时逆转录扩增α1AR亚型特异性片段和内参片段 ,以二者的积分吸光度比值作为该受体亚型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肝脏组织中α1a、α1bAR亚型的相对表达量对照组 (0 .86± 0 .38、0 .2 3± 0 .10 )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0 .2 6± 0 .12、0 .0 3± 0 .0 1,P <0 .0 1)。对照组及肝硬化组肝组织中α1a亚型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α1b亚型 (P <0 .0 1)。两组肝组织中均无α1d亚型的表达。结论 肝硬化肝组织中α1a和α1bAR亚型基因表达减少是造成肝硬化时肝脏α1AR蛋白减少的重要原因 ,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和维持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汁性肝硬变大鼠门静脉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hVEGF-D)后的促血管形成效应以及对肝纤维化和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胆总管结扎法制作胆汁性肝硬变模型,治疗组门静脉注射PCHO/hVEGF-D 150μg/只,2周后比较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苏木素-伊红染色、浸银染色法)、门静脉压力、VEGF蛋白质表达、肝组织微血管密度改变。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注射前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前为(15.45±1.97)cm H_2O(1 cmH_2O= 0.098 kPa);治疗后则变为(12.56±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EGF蛋白质表达平均染色积分为6.56±1.81,肝硬变对照组4.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管计数为14.33±3.24;肝硬变对照为9.2±1.48(P<0.01)。结论胆汁性肝硬变大鼠门静脉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表达载体后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肝内血管形成、减缓肝纤维化程度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