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穿刺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液体流速、高压注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106例患者,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2),两组均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导引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其中对照组采用巴德三项瓣膜式双腔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双腔Power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接受增强CT时高压注射的途径及效果。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为7.41%,观察组为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5);观察组在接受增强CT检查时可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而对照组患者100%需再次进行外周大静脉穿刺;对照组药液外渗、局部肿胀及局部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25.53%,观察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60,29.27;P〈0.01)。结论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置管操作安全、微创,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并发症低,输液速度、流量达到临床要求,并能应用于CT增强扫描等辅助检查,弥补现有PICC置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的缺憾,无药物外渗的危险,提高导管利用率、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患者使用血管超声机结合微插管鞘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结果成功置管104例,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行PICC置管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极大提高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由传统的肘窝下改为肘窝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结论血管超声引导系统结合微插管鞘行PICC置管术无论在置管成功率上还是患者的舒适度上都是一种可靠的技术,为PICC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行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技术(MST)的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及经验总结,探讨其优越性。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试验组患者采用血管超声引导系统评估血管,利用MST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对照组患者在肉眼下穿刺血管行PICC。结果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7.5%,且一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5),导管移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MST用于PICC具有切实可行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尤其适用于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及微鞘技术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肿瘤患者,外观及触摸血管状况较差,在血管超声及微鞘技术引导下,观察穿刺的成功率、置管的成功率、穿刺位置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30例患者一次性的穿刺成功率为96.7%,置管成功率为90%,术后7d内的回访没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血管超声及微鞘技术引导为对于血管状况不理想的患者建立安全的中心静脉通路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临床护士可在病房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总结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50例,锁骨下静脉打折3例,颈内静脉15例,经调整后导管走向正常,局部损伤引起的渗血、渗液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治疗组:使用探头与血管呈横切面显像,将靶血管固定在超声屏幕上,左手保持探头始终垂直于皮肤,右手握住穿刺针的针栓处,针尖斜面向上,从探头中心点的外缘与皮肤大约呈45o,先刺入皮肤,再根据针尖与靶血管的位置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尽可能从正上方刺入靶血管。结果治疗组穿刺成功率为100豫,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行PICC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济简便,易于操作,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联合无导针器技术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 268例)与观察组(1 2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引导套件进行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联合无导针器技术进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比较2种置管方法置管费用、1次穿刺成功率、PICC置管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1 884元,对照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2 023元,观察组患者置管总费用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ICC置管时误入动脉、神经损伤、送管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应用生理盐水联合无导针器技术,能够降低患者的置管费用,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且不会增加置管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将84例需要行PICC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盲插置管,观察组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穿刺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认为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可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减少穿刺出血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普通PICC置管与超声引导PICC置管方法在消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106例消化科住院患者行PICC置管,分为普通置管组(n=71)和超声引导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普通置管组和超声引导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94.4%比94.3%)和总穿刺成功率(98.6%比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03,0.50;P>0.05);PICC超声引导组穿刺并发症(2/35,5.7%)显著低于普通置管组(22/7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548,P <0.01).肿瘤化疗患者超声引导置管方法舒适度明显优于普通置管组,但急、慢性胰腺炎患者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普通PICC置管比较,超声引导PICC置管成功率相当,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肿瘤患者带管生存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JVC)、股静脉置管(femoral vein catheter,F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JVC组(n=108)、FVC组(n=63)和PICC组(n=156),比较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和患者舒适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FVC组和PICC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65%和93.59%,三种静脉置管方法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最长,平均为(119.78±33.52)d(P〈0.05);三种置管方法在误入动脉、气胸、导管堵塞、血肿、静脉炎和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CC组患者舒适度最好(P〈0.05)。结论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镜戊二醛消毒时间与消毒效果的关系。方法通过本院柯丽尔内镜清洗工作站RG-1对使用过的内镜进行清洗后,内镜放入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中消毒2min、5min、8min、10min后分别进行内镜细菌菌落、致病菌的检测及HBsAg测定。结果细菌监测:清洗后的胃镜、肠镜合格率分别为56.5%、32.0%。进行2%戊二醛浸泡后2min的胃镜、肠镜合格率分别为72.5%、74.0%。进行2%戊二醛浸泡后5min的胃镜、肠镜合格率分别为98.5%、92.0%。进行2%戊二醛浸泡后8min的胃镜、肠镜合格率100%。HBsAg监测:清洗后的胃镜、肠镜合格率分别为66%、68%。进行2%戊二醛浸泡后2min的胃镜、肠镜合格率分别为96%、98%。进行2%戊二醛浸泡后5min的胃镜、肠镜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内镜消毒效果和浸泡时间成正相关,时间愈长,消毒效果愈好。建议浸泡时间以10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定位在失血性休克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高频超声定位和体表定位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两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以及误穿动脉、血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75.0%,观察组为9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穿刺置管时间为(267±37)s,观察组为(216±33)s,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8例误穿颈内动脉,观察组无一例误穿动脉(P〈0.05)。结论高频超声定位下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优于体表定位下的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4.
杜华 《全科护理》2014,(31):2893-2895
[目的]评价 Site-Rite 5型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肿瘤病人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作为对照组(85例),差者为观察组(5 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式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 Site-Rite 5型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 置管。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术后组织损伤、机械性静脉炎、血栓、误入动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损伤、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误入动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te-Rite 5型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总体并发症低于常规盲穿式PICC置管法,但存在误穿动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PICC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3期)、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VIP、CNKI和WanFang Data,收集所有关于PICC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和常规肘下置管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3月.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5个临床对照试验、4个队列研究,4 0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肘上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较常规肘下置管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4.71,95%CI(1.97,11.28),P=0.000 5;OR=8.63,95%CI(1.92,38.82),P=0.005].常规肘下置管的静脉炎发生率较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3,95%CI (0.08,0.21),P<0.000 01].结论 PICC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肘上置管较常规肘下置管在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龄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应用血管超声(US)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人PICC与非US引导应用导管内含14G穿刺针置人PICC(盲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高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60例,其中US和MST置人组30例,盲穿组30例,分别统计2组1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S联合MST组导管留置7~12个月者22例,超过12个月者8例;盲穿组导管留置1~3个月者1例,4~6个月者11例,7~12个月者7例,超过12个月者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和MST组1次置管成功率96.7%,盲穿组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和MST置人组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7%,盲穿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应用US配合MST置人PICC较盲穿法成功率高、配合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须玉红  陆晓华  贺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776-1777,1807
目的探讨三指定位斜刺法在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2009年某院1岁以下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63)。观察组患儿采用头皮针三指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患儿采用股动脉触摸直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2,P〈0.05);观察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9,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P〈0.05)。结论三指定位斜刺法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行PICC置管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导管脱出、出血和皮下淤血、静脉炎、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导管脱出、出血和皮下淤血、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