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时避免将微量空气带入血管内的措施。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将318例静脉输液过程中推注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38例)和改良组(180例)。传统组将输液管与头皮针分离后,直接接在注射器进行药物推注;改良组则在接上注射器时,先捏紧头皮针栓下部,使针栓上部充满药液,驱除了针栓里面的空气,然后接注射器,输液管末端套入从注射器上分离出来的针头。注射器接头皮针后,稍回抽活塞,将注射器乳头内由于空吸作用而产生的微量空气吸进针筒里,然后再进行推注药液。对两组不同方法空气进入血管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改良组空气进入血管,明显少于传统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用改良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推注药液,可明显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内,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时避免将微量空气带入血管内的措施。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将318倒静脉输液过程中椎注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38例)和改良组(180例)。传统组将输液管与头皮针分离后,直接接在注射器进行药物推注;改良组则在接上注射器时,先捏紧头皮针栓下部,使针栓上部充满药液,驱除了针栓里面的空气,然后接注射器,输液管末端套入从注射器上分离出来的针头。注射器接头皮针后,稍回抽活塞,将注射器乳头内由于空吸作用而产生的微量空气吸进针筒里,然后再进行推注药液。对两组不同方法空气进入血管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改良组空气进入血管,明显少于传统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用改良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推注药液,可明显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内,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莉  丁前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62-126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中抽吸回血静脉推注法消除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四方面护理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观察组在静脉推药前见有回血继续回抽至头皮针管1/4处,将接头处空气吸入到注射器内再行推注。完毕后,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开关,见输液管乳头挂着一滴将要流出的液体时,迅速连接头皮针。结果:观察组无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3%(P0.01)。结论:观察组操作方法简便,避免了微量空气进入血管,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4.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因病情需要静推药物 ,当输液管与头皮针分离后再连接时 ,由于患者处于心衰、肾衰、脱水、休克等状况时 ,往往末梢循环不良 ,血管弹性不足、压力减小 ,血液不能回流至接头处 ,导致接头处留有少量空气 ,再连接时空气随药液进入体内 ,为此 ,经常引起病人或家属的恐惧和疑虑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有时还会引起医疗纠纷。自我们改进方法后 ,彻底杜绝了此现象的发生。操作方法 ,在静推药物前 ,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用注射器内的药液滴满头皮针尾接头处 ,使注射器与头皮针尾二端的药液接触后拧紧推药。换接输液管时 ,将…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过程中,小剂量的药物推注是临床上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由于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量气泡不易排出,随药液迅速进入静脉,给患者带来威胁和危害,同时也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2002年6月,我科对静脉推注方法进行了改进,避免了微量空气随药液进入人体,减少了污染,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月娥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3):1962-1962
目的探讨微量空气进入小儿头皮针软管的补救方法。方法当微量空气进入小儿头皮针软管后.立即将头皮针空气前端的软管打死结,并在死结前端重新穿刺。结果15例患儿均补救成功,均无输液反应、软管穿刺处渗漏与点滴不畅。结论所采用的补救方法简便易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减轻了家属与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杜绝了由此而产生的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在输液过程中,常常需静脉推药,一般是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通过头皮针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血管内,以最快的速度发挥药物作用.但推药时往往有少量的空气(约0.1~0.5的空气)进入血管内,对组织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输液时,偶尔因为排液不恰当或更换液体不及时而致输液管内出现空气的现象。若按常规分离输液管和头皮针后再排气的方法,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药液的浪费。为此,我科用手指环绕输液管的方法挤压空气进入莫菲氏滴管,效果满意。因此,写成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9.
输液时,偶尔发生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若按常规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后再排气的方法,会造成污染和药液浪费,有时还有少量的空气进入头皮针。为此,笔者在临床采用缠绕法处理,效果满意。1方法出现大段空气时,迅速夹紧莫非氏滴管(下称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莫非氏滴管,迫使液体流入滴管,使液面至1/2处。同时,尽可能从靠近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的一端开始将输液管缠绕在左手的食指上,并保持管内无液体。如病情允许,边缠绕,边嘱病人抬高输液的肢体,直到将管内空气全部驱到滴管内,松开双手,调节滴速。2体会缠绕法操作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排气新方法可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研究。方法:将2006年3~12月输液治疗的病人13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65例(见基础护理操作),实验组65例(排气新方法)。结果:采用新方法排气可以明显减少输液管壁气泡及终端滤器内残留气泡例数,尽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P〈0.01)。结论:采用新方法排气,排气一次成功,取得了病人的信任,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负压穿刺改良术联合薄荷醇新型无痛消毒液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0例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实验组采取负压穿刺改良术联合薄荷醇新型无痛消毒液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时患儿疼痛的程度及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穿刺时疼痛评分为0分的分别j为:85.3%,6.7%,两组患儿对穿刺时疼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7%和76.7%,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负压穿刺改良术联合薄荷醇新型无痛消毒液缓解患几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效果明显,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朱凤仙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79-80,8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有机磷中毒患者住院日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有机磷中毒患者56例,根据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情况将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26例,试验组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过心理护理的患者,对照组为仅接受过常规护理、未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结果试验组平均住院日为7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11d,两组之间住院日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65.38%,治疗组治愈率为90.00%,两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地减少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住院日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匡大林 《安徽医学》2014,35(1):119-12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用贴膜固定,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可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节约护理操作时间,对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慧荣  曹艳丽  张艳 《吉林医学》2011,32(13):2680-2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新型定位法,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对344例新生儿及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同时自行设制了股静脉穿刺采血针,试验组184例,根据股静脉在腹股沟横纹处的体表投射点,为股静脉穿刺采血定位点进行穿刺采血。对照组160例,应用常规股静脉采血方法穿刺采血。结果:两组比较,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6%,对照组穿刺成功率48%,经统计学处理:χ2=8.86,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并探讨了穿刺采血中的注意事项、适应证、禁忌证。结论:新的股静脉穿刺点体表定位法安全可靠,实用便捷,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辅助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顽固性气胸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管行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在引流管胸腔内注射5%葡萄糖100 ml加红霉素0.75~1 g;观察组经引流管胸腔内注射自体血5O~100 ml。结果:对照组治疗成功48例,成功率为77.4%(48/62);观察组共治疗成功56例,成功率为90.3%(56/62)。其中对照组术后出现胸痛等不良反应14例,发热3例,观察组则分别为5例、2例。术后3~1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对照组病情复发11例,高于观察组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辅助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预后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降低气胸的复发率,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良静脉输液头皮针应用于头皮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采集血标本的肥胖儿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股静脉采血,试验组应用改良头皮针行头皮静脉采血.以一次性穿刺并抽足血标本量为成功,并做记录。结果:试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改良静脉输液头皮针行头皮静脉采血,既提高了化验准确性,又为患儿减少重复穿刺的痛苦,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李燕  王璇 《中国医药导报》2014,(12):116-1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穿刺行PICC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术过程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贵要静脉及其他静脉使用情况、肘上下适用情况、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肘上下穿刺置管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上下适用分别为96例和100例,对照组肘上下适用分别为11例和66例,观察组适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贵要静脉利用情况分别为89例和6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95±18),(136±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为93.0%,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82,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置管总成功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静脉导入PICC术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加导管置管时间,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钟燕 《吉林医学》2013,(30):6350-6351
目的:探讨减少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加药时泡沫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输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的患者3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药法,试验组采用倒瓶加药法。观察两组加药产生泡沫及加药后排气成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加药泡沫产生率明显降低,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瓶加药法能显著降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加药泡沫的产生及明显提高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术中人性化护理运用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宣教和护理,对两组患者焦虑情况(SAS量表)及进入手术室后患者血压、心率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血压、心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SAS评分、血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运用人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减少血压和心率波动,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处于一种更加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张志明  冯仁梅  刘静 《河北医学》2006,12(9):919-92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6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心理干预组术中疼痛、出血阳性率为4.44%,常规组术中疼痛、出血阳性率为13.4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通过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身心处于松弛状态,减轻疼痛及术中出血等不良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