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病时的蛋白尿和足突融合在IgA肾病预后判断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病时的蛋白尿〉1.0g/d和广泛足突融合在IgA肾病预后判断上的价值。方法:以1998年1月~2005年1月间肾活检诊断为IEA肾病-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IgAN-FSGN)9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广泛足突融合和蛋白尿〉1.0g/d与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电镜下显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24例(24.2%),足细胞无明显改变(包括足突细胞部分融合)75例(75.8%)。广泛足突融合组的重度肾小球硬化发生率为54.2%(13/24例)明显高于足细胞无明显改变组的28.0%(21/75例);临床表现尿蛋白〉1.0g/d组44例(44.4%),尿蛋白〈0.5g/d组23例(23.2%)。尿蛋白〉1.0g/d组足突广泛融合的发生率为29.5%(13/44例)明显高于尿蛋白〈0.5g/d组的4.3%(1/23例),尿蛋白〉1.0g/d组的重度肾小球硬化发生率为40.9%(18/44例)明显高于尿蛋白〈0.5g/d组的13.0%(3/23例)。结论:广泛足突融合或蛋白尿〉1.0g/d均与IgAN-FSGN肾小球硬化的加重呈正相关,广泛足突融合可作为IgAN-FSGN病变进展的一个病理学标志,尿蛋白〉1.0g/d可作为反映IgAN—FSGN病变进展的一个临床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IgA肾病(IgAN)患者足细胞损伤的各种表现,探讨其与蛋白尿的关系。 方法 收集35例伴有明显蛋白尿[尿蛋白量(24 h)>1.0 g]的IgAN患者肾活检组织作研究;以8例肾错构瘤患者术后切除肾和肾癌患者术后远离癌旁肾组织为正常对照。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组织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1、p27)、足细胞结构蛋白(nestin)、足细胞数目 (WT1)。用显微切割方法取出肾小球,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整合素(integrin)β1、nephrin和α辅肌动蛋白4(α-actinin 4)水平。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根据足细胞数目密度(Nv, n×106/μm3)将35例IgAN患者分为足细胞数目减少组( Nv<52.49×106/μm3,n = 15)和足细胞数目正常组(Nv≥52.49×106/μm3,n = 20)。随访蛋白尿的转归情况,共18个月。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AN患者肾小球内个别足细胞重新表达p21,而足细胞p27的表达明显降低(0.71±0.12比0.91±0.07,P < 0.05)。(2)IgAN患者足细胞nestin 蛋白表达比正常对照显著降低(13.40%±0.04%比 17.60%±0.04%,P < 0.05);肾小球内integrin-β1 mRNA表达显著升高(12.54±5.20比1.02±0.30,P < 0.05),而nephrin及α-actinin4 mRNA无明显改变。(3)电镜下观察到明显的足突融合和足细胞从基底膜脱落。(4)IgAN患者足细胞数目密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161.27±225.92比323.22±138.12,P < 0.05),且与Lee氏分级相关。(5)足细胞数目密度、integrin-β1 mRNA与肾穿刺当时的尿蛋白量(24 h)呈负相关(r = -0.4483、-0.840, 均P < 0.05)。足细胞数目减少组较足细胞数目正常组的蛋白尿下降程度明显减少(P < 0.05)。 结论 伴蛋白尿的IgAN中存在足细胞的损伤,表现为足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结构蛋白的改变,足突的融合及足细胞数目的减少,而足细胞损伤及足细胞数目减少会影响蛋白尿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足细胞位于肾小球基底膜外侧,其足突对维持正常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足细胞细胞骨架包括中间丝、微管以及肌动蛋白。足细胞的肌动蛋白骨架紊乱在多种肾脏疾病中被广泛报道。本文就足细胞骨架蛋白的分类、功能、足细胞骨架调控通路及其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蛋白尿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引起蛋白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主要成分,维持着滤过膜的完整性,从各种因素导致的足细胞损伤将会破坏滤过膜的完整性,从而产生蛋白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肾病综合征(NS)患者肾小球足细胞中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Wilm肿瘤蛋白1(WTl)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方法选择肾病综合患者80例(NS组),根据其病理诊断水平分为微小病变(MCN)组、IgA肾病组、膜性肾病(MN)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每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0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肾小球nephrin、WT1的表达指数(E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正常对照组nephrin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均匀、线状分布;肾病综合征组患者nephrin在肾小球中分布不均,部分区域染色明显减弱,部分区域线性消失,呈颗粒状或者团块状。MN组和IgA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nephrin的表达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216,P〈0.05),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300,P〈O.01)。②WT1在肾小球足细胞胞核内表达。MCN组、IgA肾病组及FSG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达下降(P〈0.05)。WT1的表达与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304,P〈0.05),与血浆白蛋白呈正相关(r=0.338,P〈0.01)。结论NS早期即可出现肾小球足细胞中nephrin、WT1的表达和分布减少,而且随着病变的加重,这种变化愈发明显。足细胞病不仅导致大量蛋白尿发生,而且还可能与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KK3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分析DKK3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人正常肾组织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织80例为研究材料,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DKK3在人正常肾组织、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实时定量PCR分析β-catenin mRNA在人正常肾组织、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织中的相对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DKK3与β-catenin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选取肾小球足细胞MPC5进行DKK3基因过表达,transwell实验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DKK3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机制。结果与正常肾组织相比,DKK3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织中表达上调(P0.01),同时DKK3的表达与β-catenin呈正相关性,并参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进展(P=0.0002,r~2=0.1651);DKK3基因过表达后能明显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P0.01);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显示DKK3基因过表达后能上调Vimentin、N-cadherin、MMP7、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下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DKK3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是重要的调控因子参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miRNAs)广泛参与了基因表达和转录、表观遗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分化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其异常表达与癌症、心血管、神经病学及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其中也包括了足细胞损伤。本文就miRNAs的结构和功能、足细胞损伤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miRNAs在各种疾病导致的足细胞损伤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糖尿病肾病(DKD)足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在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缓解中的作用。方法(1)本研究纳入了65例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蛋白尿)的患者,并纳入了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肌酐(ACR)的尿排泄比例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无蛋白尿(ACR<30 mg/g,n=24)、微量白蛋白尿(ACR 30~300 mg/g,n=18)和临床蛋白尿(ACR>300 mg/g,n=23)。另选择25例经肾活检确诊的DKD患者作为DKD组。正常肾脏组织标本均取自泌尿外科同一时期肾脏肿瘤切除患者10例。将各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DR在各组患者的血液、尿液样本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VDR与尿蛋白的相关性。(2)在2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中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将遗传背景均为C57BLKs/J的雄性db/db小鼠及同窝出生的db/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DKD对照组(B组)、DKD二甲基亚砜处理组(C组)、DKD帕立骨化醇(VDR激动剂)处理组(D组),C、D组连续腹腔注射处理8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鼠10周龄时开始连续干预8周,在小鼠22周龄(开始干预后12周)检测各组小鼠体重、血、尿生化指标对比;Western印迹法检测β⁃catenin、VDR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in及足细胞损伤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2)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糖尿病组和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糖尿病组患者相比,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亦较低(均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KD组肾组织中VDR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4)DKD患者血浆中VDR mRNA相对水平与ACR呈负相关(r=-0.342,P<0.05)。(5)各组尿液上清液中VDR的水平与血浆中的水平呈相反趋势。(6)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高于D组(均P<0.05),VDR蛋白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podocin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α⁃SMA的表达高于D组(均P<0.05)。结论VDR高表达缓解DKD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模型,根据不同处理将足细胞分成:Control组、PAN组(50μg/mL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处理24 h)、AS-IV组(分别用5μg/mL、15μg/mL、30μg/mL黄芪甲苷处理24 h)、AS-IV+PAN组(先用黄芪甲苷预处理30 min,再用50μg/mL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处理24 h)。采用CCK-8检测足细胞生长活力,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足细胞标记蛋白,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及VEGFR2/GIV通路的蛋白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PAN组足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nephrin、podocin、p-AKT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p-VEGFR2、p-GIV的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与PAN组比较,AS-IV+PAN组足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nephrin、podocin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p-VEGFR2、p-GIV、p-AKT的蛋白水平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以保护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损伤,VEGFR2/GIV通路可能参与其调节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足细胞位于肾小球基底膜外侧, 其足突对维持正常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足细胞细胞骨架包括中间丝、微管以及肌动蛋白。足细胞的肌动蛋白骨架紊乱在多种肾脏疾病中被广泛报道。本文就足细胞骨架蛋白的分类、功能、足细胞骨架调控通路及其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neph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先兆子痫大鼠肾组织的表达与蛋白尿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制备大鼠先兆子痫模型(n=8),分别与正常雌性组(n=6)、正常妊娠组(n=8)、未孕L-NAME对照组(n=6)大鼠比较动脉收缩压(SBP)、尿蛋白量(24 h)。各组大鼠肾组织分别行光镜和电镜检查。Western印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nephrin在各组大鼠肾脏局部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内wilms肿瘤蛋白WT1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VEGF及VEGFR(Flt-1、Flk-1)在各组大鼠肾脏局部的表达。 结果 先兆子痫模型组大鼠nephrin蛋白的表达(0.0726±0.0074)显著低于正常雌性组(0.3795±0.0509)、正常妊娠组(0.2361±0.0437)及未孕L-NAME对照组大鼠(0.7265±0.0503)(均P < 0.01);而nephrin mRNA在各组大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足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先兆子痫大鼠组VEGF的表达(1.5429±0.0898)显著高于正常雌性组(1.1870±0.1160)、正常妊娠组(1.3741±0.1165)、未孕L-NAME对照组大鼠(1.0155±0.0742)(均P < 0.01);先兆子痫组大鼠VEGFR(Flt-1、Flk-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对照组大鼠(均P < 0.05)。 结论 先兆子痫大鼠中,nephrin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肾脏局部VEGF-VEGFR表达显著增强,可能参与了先兆子痫蛋白尿的生成,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p53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胰腺癌PTEN蛋白表达以揭示其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通过PTEN与p53蛋白表达相关性的研究,探讨p53突变对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41例胰腺癌PTEN和p53蛋白表达。结果 41例胰腺癌中p53阳性表达16例。阴性表达25例;所有标本都有PTEN蛋白表达,其阳性物质定位与癌周正常组织相同,其中22例呈高表达(++),19例呈低表达(+),其表达高低与胰腺癌TNM分期有相关性(P<0.01);并与p53蛋白表达呈现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胰腺癌罕见PTEN的完全失活;胰腺癌PTE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正常组织相同;但其表达有高低之别,并与胰腺癌TNM分期有相关性,表明PTEN表达下降与胰腺癌侵袭行为及病程进展有关;而p53突变则是导致PTEN表达下降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CK20及Cjun在膀胱肿瘤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K20及Cju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2 例膀胱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的CK20 及Cjun 的表达。结果:52 例膀胱癌组织中48 例(92.3%)CK20阳性表达,47例(90.38%)Cjun阳性表达, 正常对照组织分别为1例(10.0%)和0例,正常对照组织与膀胱肿瘤间CK20和Cju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1);但是CK20及Cjun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CK20及Cjun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但与分期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依贝沙坦(Ir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脏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方法将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n=20)、UUO组(UUO,n=40)和Irb治疗组(UUO+Irb,n=40),分别于术后1、3、7和14d处死小鼠。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肾组织ILK、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印迹观察小鼠肾组织ILK蛋白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ILK、E-cadherin、α-SMA和纤连蛋白(FN)mRNA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UUO组术后1d ILK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高;术后3d FN mRNA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UUO组相同时间点比较,Irb治疗组ILK、FN及α-SMA表达均被显著抑制(P均<0.05);E-cadherin表达则增高(P<0.01)。ILK蛋白表达与α-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707,P<0.01),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19,P<0.01)。结论Irb能减轻肾脏纤维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这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管细胞IL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的表达特点及APE1与突变型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1991年至2004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10例正常肝组织、40例结节性肝硬化组织和103例HCC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分别检测APE1和p53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相关分析及K Independent-Samples Tests检验分析所得结果.结果 APE1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HCC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82.5%、100.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2,P<0.01).正常肝组织APE1仅表达于细胞核;肝硬化和HCC组织中APE1出现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分别为20.0%和53.4%(χ~2=20.757,P<0.01).不同APE1/p53表达模式的HCC临床分期及病理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10,14.481,P<0.01),APE1异位表达/p53阳性的HCC恶性程度高.结论 APE1过表达及异位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PE1异位表达和053突变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分子(PD-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的表达模式,了解其与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HLA-A2)阳性的78例临床类型不同的慢性HBV感染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分子Tim-3和PD-1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占总的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58%,Tim-3-/PD-1+细胞比例为24%,Tim-3-/PD-1-比例16%,Tim-3+/PD-1-比例最低为2%。临床病情越严重的临床类型中,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越高,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为(52.05±18.68)%,重度肝炎组为(59.66±19.25)%,重型肝炎组最高为(68.72±17.21)%;各组与非活动性携带者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7、0.009、0.000。重型组与轻中度组比较,P =0.018。Tim-3+/PD-1+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表达与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性(r =-0.466,P <0.001)。结论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中,Tim-3和PD-1共同表达是其主要表达模式,Tim-3和PD-1的高表达可能负性调控IFN-γ的产生,从而影响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和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