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园区内肠道疾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内就诊异常情况监测和报告系统”(简称“就诊监测报告系统”),对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世博园区内肠道疾病逐例登记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世博园区内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与最高气温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世博园区内肠道疾病发病高峰在7~8月份,就诊病例以青年为主,15~39岁年龄组占50.53%;散客发生肠道疾病达11630例,占就诊肠道病例总数的71.87%;游客肠道疾病的日平均发生率为20.14/10万;世博园区内每日肠道疾病发生率与最高气温具有相关性;入园前可能的不洁饮食史是肠道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上海世博会园区内肠道疾病发病特征与上海市历年肠道疾病发病特征相符;在大型活动保障中,组织者应加强对活动场所周边地区餐饮行业饮食卫生的管理与督导,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每日缺血性脑卒中入院人数的广义相加预测模型,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对两种模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区分优劣.方法 根据北京市的空气污染物和气象数据,建立两种广义相加模型预测2013-2017年北京市的缺血性脑卒中日入院人数,并比较模型的拟合与预测效果.结果 2013-2017年北京市缺血性脑卒中入院人数共380 1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简称“上海世博会”)试运行期间的园区就诊情况,探讨上海世博会医疗服务特点,为更好地开展大型活动的保障工作积累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日至21日、23日至26日上海世博会试运行期间园区内所有5个医疗站的就诊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场试运行期间园区5个医疗站累计接诊777例就诊患者,转诊患者58人;平均就诊率为0.71%。,平均转诊率为7.46%。就诊人数居前三位的诊断病种分别是伤害、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肠胃炎。就诊患者主要集中在浦东片区,以c片区最多。[结论]世博会试运行期间就诊率和转诊率低于国外有关文献报道的大型活动。试运行期间伤害病例占多数,因此开园初期应加强伤害的预防。世博会期间浦东片区尤其是c片区将面临较大的就诊压力,应做好充分的医疗资源配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沙尘天气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直径≤10 μn,PM10)与气管炎每日门诊就诊数的联系. [方法]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控制时间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气象因素、日历效应等因素影响,分析2004年3月1日-5月31日沙尘暴频发区——甘肃省武威市大气PM10与气管炎每日门诊就诊数的联系及其相对危险度(RR).[结果]沙尘天气PM10与滞后2d(lag2)男、女性气管炎门诊就诊数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其他污染物后,PM10或SO2对男、女性气管炎门诊RR的影响均有所降低,但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调整SO2和(或)PM10后,NO2对男、女性气管炎门诊RR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气管炎门诊RR值随沙尘天气的强度增大而增大:清洁天<轻度污染天<扬沙天<沙尘暴天. [结论]沙尘PM10可引起暴露居民气管炎门诊就诊数增加,为滞后效应,且存在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巢湖市平均温度对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影响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2008—2011年巢湖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和同时期的气象数据与空气污染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空气污染和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定量分析平均温度对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结果日平均温度对滞后5 d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相对危险度为0.984(95%CI:0.982~0.997);平均风速滞后5d时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风速的增加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上升。结论巢湖市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随平均温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气污染对居民每日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周效应、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上海市闵行区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大气污染与居民日死亡的关系。[结果]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以及二氧化氮(NO2)的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应居民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030(95%CI:1.0005~1.0055)、1.0123(95%CI:1.0051~1.0195)和1.0126(95%CI:1.0059~1.0194)。[结论]上海市闵行区大气污染物PM10、NO2、SO2的浓度变化对居民日死亡人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南京市高温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根据南京地区2004—2010年的居民每日死亡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的Poisson分布,分析了高温热浪与每日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RR主要受到当天、死亡前2 d的日最高温度的影响,其值分别为1.204(95%CI:1.110~1.306)、1.124(95%CI:1.013~1.247);心脑血管疾病的日死亡人数与高温热浪期间的日最高温度正相关。结论高温热浪对居民心脑血管死亡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人数随着最高温度的升高及日平均地面气压的降低增加,且最高温度存在滞后效应。广义相加模型预测的心脑血管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人数较相近,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沙尘天气细颗粒物对高血压日门诊人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尘天气细颗粒物(PM2.5)与高血压每日门诊人数的联系。[方法]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气象因素、日历效应等混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分析2004年3月1日至5月31日沙尘暴频发区——甘肃省武威市大气PM2.5与7所大中型医院高血压每日门诊人数的关系。[结果]在单污染模型和多污染模型下,PM2.5与男、女性居民高血压门诊人数均有联系,但只有与滞后1d的男性门诊人数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天气将PM2.5,分为4个水平并进行GAM分析:≤65μg/m^3(美国EPA空气质量标准)、65.1—95.3μg/m^3(非沙尘天气但高于美国EPA空气质量标准)、95.4—167.5μg/m^3(扬沙天气水平)、167.6—192.8μg/m^3(沙尘暴天气水平)。分析表明,男性高血压每日门诊人数在扬沙水平即急剧增加,而女性门诊人数直到沙尘暴水平才急剧增加。[结论]沙尘天气PM2.5与男、女性居民高血压日门诊人数的增加有联系,且沙尘暴的影响比扬沙天气更为严重。沙尘天气对男性高血压门诊人数的影响大干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细菌性痢疾预测预警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上海市2004~2008年逐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和当地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星期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系。将广义相加模型得到的预测值的95%范围的上限值作为当前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的预警限。结果模型预测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2009年细菌性痢疾日报告病例数大多数都落入了预测值的可信区间范围,未达到预警限,与实际流行情况相符。结论广义相加模型可应用于细菌性痢疾预测预警,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气中主要气态污染物二氧化氮(NO2)急性暴露对北京市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2006—2009年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日均浓度资料和气象因素(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通过平滑样条函数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拟合大气NO2浓度与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对确定的最优拟合模型进行敏感度检验以检测其稳定性,并进一步建立双污染物模型,以检验NO2对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效应是否受到其他大气污染物的影响。结果 NO2浓度与北京市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居民每日肺炎死亡人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的最优拟合模型稳定。日均N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每日肺炎死亡人数增加1.46%(95%CI:0.04%~2.90%)。在模型中加入PM10后,NO2对居民每日肺炎死亡的效应有增加,居民每日肺炎死亡人数增幅增加至1.88%(95%CI:0.12%~3.68%)。结论北京市大气中NO2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居民每日肺炎死亡人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就诊异常情况报告和预警系统(简称“就诊监测报告系统”),探讨症状监测在大型活动保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风险评估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建立上海世博会就诊监测报告系统。在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通过该信息系统收集流感样症候群、胃肠道症候群、发热伴皮疹症候群、发热伴出血症候群、中枢神经系统症候群和黄疸样症候群共6个症候群指标。[结果]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就诊监测报告系统运行良好,园区内未发现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结论]就诊监测报告系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成功建立并正常运行,对上海世博会期间园区内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突发事件早期预警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内就诊异常情况监测和报告系统”(后称“就诊监测报告系统”),观察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伤害病例,对其伤害原因、伤害性质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12505例伤害病例。5月份游客伤害发生率最高(月均3.01/万),在世博局采取健康宣教以及改善园区内设施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后,游客伤害发生率逐步下降,从5月初的4.50/万降低到最后一周的0.80/万。伤害分别是≥65岁和0~14岁游客的第1和第3位就诊原因。游客的主要伤害原因是跌倒和坠落。但是园区内最主要的伤害性质是挫伤和擦伤。[结论]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伤害发生特征表明,在大型活动中,及时进行健康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济宁市任城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相关行为和HIV、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4~8月在济宁市任城区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就诊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并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合计调查411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15%;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298人中,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30.87%;最近3个月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208人中,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36.06%。411人中,最近1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占69.59%;曾被诊断患过性病的有137例(淋病74例、梅毒1例、生殖道衣原体感染62例)。检测411人,检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1例,检出率为0.24%;梅毒抗体阳性1例,梅毒检出率为0.24%。[结论]济宁市任城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吴雪桃 《职业与健康》2008,24(3):238-240
目的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艾滋病(AIDS)病人,并为求询者提供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危险和预防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方法设置艾滋病咨询室,提供规范的VCT服务。收集信阳市2006年48个VCT点(门诊)前来求询人员的“咨询个案,登记表”和“VCT咨询检测流动日报表”。结果1年来,共为8490名求询者提供VCT服务,发现HIV/AIDS患者117例,阳性率为1.38%。结论开展VCT服务可以迅速吸引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接受咨询检测,高效地发现阳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卫生保障为背景,以医疗机构为数据源,探讨建立浦东新区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和早期预警的方法.方法 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嵌入模块,采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1家医院就诊患者的相关症状,通过浦东新区卫生信息网导入症状监测系统数据库进行资料分析;并采用累积和预警模型和绝对值预警方法探测报告数异常情况.结果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期间,监测目标病例共计105352例,以发热呼吸道和腹泻症候群最为常见,东方医院和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监测期内系统总共发出191条预警信号,信号数最多的是发热呼吸道和腹泻症候群,最少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症候群,信号强度以1级为主.结论 笔者等成功建立了浦东新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并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晓冬  董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75-3476,347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外各类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预计吸引7000万国内外游客。本文从风险评估、症状监测、食品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监测、医疗服务等方面总结了以往大型活动的经验,并参考了其他国家相关文件,为今后我国举办大型活动时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泰安市泰山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行为和HIV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4~7月在泰安市泰山区综合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并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合计调查380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9.74%;最近3个月与暗娼人群发生性行为的占32.11%,最近1年患过性病的55例(尖锐湿疣25例、淋病17例、生殖器疱疹6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例、梅毒2例);有高危行为史者性病罹患率为26.26%,无高危行为史者性病罹患率为1.65%(P<0.01);最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的占10.5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4.85%。[结论]泰山区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且大多有高危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孔令娜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70-2672
目的分析崇明县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疫情情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控制和降低崇明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以及做好世博会保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报告的崇明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报告崇明县法定传染病1775例,发病率为242.59/10万;报告病例数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淋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共1315例,占发病数的74.08%;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工人、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发病数的76.68%;男女性发病比为1.44∶1。结论 2009年崇明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较2008年略有升高,传染病防制工作应加大对主要传染病及重点人群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