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内就诊异常情况监测和报告系统”(后称“就诊监测报告系统”),观察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伤害病例,对其伤害原因、伤害性质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12505例伤害病例。5月份游客伤害发生率最高(月均3.01/万),在世博局采取健康宣教以及改善园区内设施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后,游客伤害发生率逐步下降,从5月初的4.50/万降低到最后一周的0.80/万。伤害分别是≥65岁和0~14岁游客的第1和第3位就诊原因。游客的主要伤害原因是跌倒和坠落。但是园区内最主要的伤害性质是挫伤和擦伤。[结论]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伤害发生特征表明,在大型活动中,及时进行健康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医疗站就诊人数预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星期效应的基础上,对2010年5月1日至8月8日开园100d间的每日世博园区就诊人数、入园人数和气象因素资料进行模型拟合。[结果]园区就诊人数存在周末效应,就诊人数随入园总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风速对就诊人数的影响趋势是随风速的增加,就诊人数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气温上升和日温差增加,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JP〈0.01)。利用模型对每日就诊人数进行预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44%。[结论]广义相加模型能较好拟合世博园区医疗站就诊人数的趋势,可用于大型活动中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简称“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就诊异常情况报告和预警系统(简称“就诊监测报告系统”),探讨症状监测在大型活动保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风险评估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建立上海世博会就诊监测报告系统。在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通过该信息系统收集流感样症候群、胃肠道症候群、发热伴皮疹症候群、发热伴出血症候群、中枢神经系统症候群和黄疸样症候群共6个症候群指标。[结果]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就诊监测报告系统运行良好,园区内未发现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结论]就诊监测报告系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成功建立并正常运行,对上海世博会期间园区内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突发事件早期预警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构建生活饮用水“三位一体”监控体系,进一步提高饮水卫生监督效果和效率及其在重大活动饮水卫生保障的应用能力。[方法]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简称“上海世博会”)饮水卫生监督保障中,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监控体系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通过采取“三位一体”监控体系,使世博园区直饮水合格率达90.1%,管网水合格率97.3%,整个上海世博会期间未发生因饮水引起的水质污染事件,确保了上海世博会的饮水卫生安全。[结论]由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组成的“三位一体”饮水卫生监控体系是首次应用于重大活动饮水卫生保障之中,三者各取所长,既确保卫生监督机构能快速实时了解世博园区水质状况,又能全面掌握园区水质整体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干预措施,保证参观者和园区工作人员饮水安全,特别是在处理疑似饮水投诉举报事件上意义重大,为今后重大活动饮水卫生保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简称“上海世博会”)试运行期间的园区就诊情况,探讨上海世博会医疗服务特点,为更好地开展大型活动的保障工作积累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日至21日、23日至26日上海世博会试运行期间园区内所有5个医疗站的就诊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场试运行期间园区5个医疗站累计接诊777例就诊患者,转诊患者58人;平均就诊率为0.71%。,平均转诊率为7.46%。就诊人数居前三位的诊断病种分别是伤害、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肠胃炎。就诊患者主要集中在浦东片区,以c片区最多。[结论]世博会试运行期间就诊率和转诊率低于国外有关文献报道的大型活动。试运行期间伤害病例占多数,因此开园初期应加强伤害的预防。世博会期间浦东片区尤其是c片区将面临较大的就诊压力,应做好充分的医疗资源配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川区2010年6月洪涝灾害发生后流行陛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控制腮腺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综合分析临川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腮腺炎病例报告资料。[结果]①2010年1月~12月全区共报告腮腺炎病例402例,发病率为36.97/10万,各乡镇均有发病,以洪灾区罗针、唱凯发病人数最高,分别占总病例数31.59%、28.61%;②人群普遍发病,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居多,分别占总病例数57.46%、23.63%、13.68%;③各年龄段均有腮腺炎病例报告,6岁~10岁儿童最多,占51.49%,男性多于女性;④6月份发病达高峰,占总病例数55.47%,7月份发病人数83人,占总病例数20.65%。[结论]洪水灾害导致的人群聚集居住和不良的卫生状况是流行陛腮腺炎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海市世界博览会期间各型脑卒中病例发病与气象关系。[方法]获取上海市脑卒中监测系统中2010年4月—10月的病例数据及同期上海市气象局公布的气象数据,导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脑卒中发病数7629例。其中,脑梗死6021例(78.92%),脑出血1251例(16.40%),蛛网膜下腔出血118例(1.55%),卒中不分型239例(3.13%)。4—10月各月发病数分别为4月(仅11 d的病例数)460例、5月1 194例、6月1185例、7月1184例、8月1175例、9月1157例、10月1274例;此间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8℃。脑梗死发病与最低、最高气温及气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6、-0.044、0.048(均P<0.001);脑出血发病与最低、最高气温及气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8、0.047、-0.046(均P<0.001)。[结论]上海市世博会期间,脑卒中病例中以脑梗死居多,其次为脑出血。各月脑卒中发病总数变化不显著;其中脑梗死的发病数随气温降低而多发,随气压上升而增多;脑出血的发病数随气温升高而多发,随气压上升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沙门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沙门菌病发病特征、菌型分布、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初步估计相关的疾病负担。[方法]在上海市4个区的监测点医院采集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菌株的血清分型及耐药监测,并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沙门菌疾病负担估算。[结果]腹泻病人沙门菌阳性率3.13%,监测病例沙门菌阳性率高于非监测病例(X^2=68.212,P〈0.001);流行季节在7.10月份;73.47%的病例发病前一周有可疑不洁饮食史;本市主要的沙门菌血清型为肠炎、山夫登堡、鼠伤寒和阿伯丁及德比。分离到的沙门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现象;估计本市每年发生沙门菌病约13561例。[结论]监测结果提示上海市沙门菌病发病水平较高,应加强监测;防制措施上应重视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中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上海市中暑死亡病例的个案报告,并收集各年报告的首例高温中暑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至末例死亡病例发病后1周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报告28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63岁,男女性别比为2.5:1.职业以工人(35.71%)和离(退)休人员(28.57%)为主.22例病例在日出-日落的时段内发生中暑.57.14%死亡病例发生中暑的地点是住所,28.57%发生在工作场所.28例死亡病例发生中暑当日均为持续2d以上的≥35℃高温日.除2例病例发病时间不详外,其余26例从发病(发现)到入院,平均用时3h左右. [结论]中暑死亡病例以中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住所和工作场所是防控的重点场所;气温与中暑的关系最为密切;中暑死亡病例往往病程较短,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的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南通市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和2010年南通市甲流发病率分别为8.24/10万和1.03/10万。2009年崇川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港闸区和开发区。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81.56%,学生病例占53.76%。疫情在2009年9月和12月形成2次流行高峰,2010年5月起无病例报告。2009年报告14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校园。[结论]0~29岁的儿童、青少年是甲流防控的重点人群。对人群易感状态进行持续监测,对病原体变异情况开展常规监测,实现甲流监测体系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对进一步防控甲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腹泻标本病毒学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幼儿秋季腹泻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胶体金方法检测婴幼儿秋季腹泻大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星状病毒。【结果】105份大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86例,腺病毒阳性77份,星状病毒阳性4份,轮状病毒及腺病毒均阳性56份,轮状病毒及星状病毒均阳性2例,腺病毒及星状病毒阳性2例。【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且存在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腹泻的原因、防治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568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患者出现腹泻,每日3~20次,以水样便、糊状便为主。腹泻发生率为19.7%(112/568),肠内营养性腹泻56例,占50%;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6例;占23.2%;机械通气性腹泻18例,占16.07%;肠道感染8例,占7.1%;与胃肠动力药物应用有关的腹泻4例,占3.6%。[结论]腹泻在危重病人中发生率较高,为减少腹泻的发生,应尽早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上海市金山区2006-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金山区2006-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金山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冽1599例,年发病率在38.10/10万~56.95/10万之间,呈单峰状分布;20 ~ 49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62.39%,病例以工人及农民为主;病例集中分布于6-10月份;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报告总病例数的58.53%,其中副溶血弧菌及沙门菌感染分别占有明确病原体诊断病例的72.72%和25.71%.结论 金山区2006 -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集中分布在夏秋季,青壮年为其高危人群,副溶血弧菌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沙井街道2007—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坚  郑磊  黎小炳  陆剑勇  袁坚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91-1992
目的及时掌握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沙井街道2007—2010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全街道共报告确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 095例,年发病率在80.08/10万~121.52/10万之间,呈明显的秋冬季节高发特点;5岁以下,特别1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危群体。实验室诊断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8.17%,而轮状病毒感染病例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96.04%。结论轮状病毒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采取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采取广泛健康教育等措施,以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率是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儿童医院1998~2001年轮状病毒哨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为在中国开发和应用轮状病毒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背景资料。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哨点监测,在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进行,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用ELISA和/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年监测中共调查2343例腹泻患儿,收集便样1211份,轮状病毒检出率门诊患儿和住院患儿分别为31.0%和52.9%。轮状病毒感染95.0%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每年寒冷季节流行(11月到次年3月)。流行的轮状病毒G血清型依次为G1(82.4%)、G2(5.0%)、G3(3.3%)和G4(0.9%),P基因型以P[8]和P[4]为常见。共检出9种P~G结合的毒株,其中世界常见的4种流行株占75.6%。结论 轮状病毒流行毒株呈现超常多样性,轮状病毒是长春地区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秦京宁  李继珊  任艳芳  高波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60-1162
目的了解北京市宣武区2007年12月—2008年3月成人急性散发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NV)感染现状,分析北京市宣武区冬季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宣武区肠道门诊腹泻病人就诊较多的2家三级甲等医院作为监测点,以其中就诊的腹泻病例作为监测对象,留取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V,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12月—2008年3月北京市宣武区2所哨点医院共检测成人急性散发腹泻病例490例,其中NV阳性212例,阴性278例,阳性率43.3%。NV检测阳性率以60岁~、70岁~岁年龄组最高,14岁~组病例检测阳性率最低。在各症状中,NV检测阳性病例中有呕吐症状的病例百分比明显高于检测阴性病例(χ^2=12.117,P〈0.01)。结论北京市宣武区成人散发急性腹泻患者中存在NV感染较多,应加强监测尽早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8年的疾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8年,龙岗区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11593例,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其他感染性腹泻占发病总数的79.95%,各年度均有病例发生,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痢疾以7~10月发病较高,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当地感染性腹泻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为主,应加强秋冬季节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雪松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06-3207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1年2月,112例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病毒唑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止泻、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病毒腹泻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腹泻病人的病原学分布,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9~2011年无锡市12家医院消化科和小诊所食源性致病菌所致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检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1205份,检出腹泻致病菌1083份,检出率为89.88%。检出腹泻致病菌8种,菌株1127株,其中沙门菌占27.77%,志贺菌占7.28%,副溶血性弧菌占3.02%,阪崎肠杆菌占9.94%,空肠弯曲杆菌占11.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0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占9.1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占20.94%。夏季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标本占43.37%,秋季占24.75%。[结论]食源性致病菌感染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且在夏季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20.
徐朝阳  刘波  杨希存  陶旭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30-1131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探索适合该市的肠道病防治策略。方法4072例病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整理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407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5/10万,其中伤寒3例(0.07%),甲肝65例(1.6%),戊肝369例(9.1%),菌痢834例(20.5%),其他感染性腹泻2801例(68.8%)。夏季发病占51.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秦皇岛市腹泻发病高峰为夏季,其他感染性腹泻是主要腹泻病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