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洪实  米军颜 《新医学》1999,30(8):447-448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卡尼汀代谢并观察补充左卡尼汀的作用。方法取透析前后血测血浆游离卡尼汀浓度,研究卡尼汀与血液透析时间,肌酐清除率、食欲及透析中低血压,肌痉挛和透析后虚弱无力的关系;左卡尼汀补充3个月,观察血浆FC浓度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在防治老年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老年患者30例,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使用左卡尼汀注射液组和常规组,在透析中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和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左卡尼汀组明显比常规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结论 在透析结束时对患者应用左卡尼汀,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降低透析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左卡尼汀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能辅助氨基酸代谢的一种三甲氨基丁酸,也称左旋肉碱[1-2]。该物质一般从食物中获取,由肝肾合成,肾功能衰竭而导致左卡尼汀缺乏时,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减退、肌痉挛、肌溶解、心律失常和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临床症状[3]。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因缺乏左卡尼汀而导致全身乏力、肌肉痉挛、肌无力、心律失常或透析引起的低血压、贫血等,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4-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透析相关肌肉痉挛中的作用。方法将绍兴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研究实施前监测期间1月内发生3次及以上透析相关肌肉痉挛的患者共47例,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在血液透析同时辅以空气波压力治疗,比较2组患者透析中肌肉痉挛和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相关肌肉痉挛发生率(χ^(2)=12.797,P<0.001)、平均改良Ashworth评分(t=-4.006,P<0.001)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χ^(2)=10.107,P=0.001)及平均血压下降值(t=-4.429,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可降低透析相关肌肉痉挛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并能减轻肌肉痉挛和低血压发生时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0年5月在本院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护理;将2010年6月~2010年11月在本院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包括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等方面的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低血压、肌肉痉挛、紧张恐惧情绪的发生情况以及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程度,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低血压、肌肉痉挛、紧张恐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低血压、肌肉痉挛、紧张恐惧情绪的发生率,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肾性贫血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及促红素,而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素,疗程16周。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高血压、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素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的疗效,减少EPO用量,降低促红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机血容量监测(BVM)对评价透析患者干体重和防治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过1次或1次以上低血压的维持性透析患者30例,分为3组,分别采用恒定超滤、阶梯式超滤和血容量监测(BVM)控制超滤三种超滤模式进行血液透析,观察并记录患者超滤量、血压的动态变化及出汗、肌肉痉挛、头疼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记录护理干预次数,比较三种超滤模式透析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恒定超滤组、阶梯式超滤组相比,BVM控制超滤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次数、血液透析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少(P(0.05),透析后血压显著降低(P(0.05);恒定超滤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次数、血液透析中出汗、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阶梯式超滤组(P0.05)。结论 BVM控制的超滤模式有助于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并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干体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时的治疗作用.方法 进入研究前3个月内50%以上的透析中都发生低血压的尿毒症患者30例,采用每次透析开始时参麦注射液静脉缓慢滴入50 ml,透析结束后左卡尼汀1.0g溶于10 ml注射用水中静脉推入.对比用药前(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维持性透析12周与用药后(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维持性透析12周发生低血压的次数及透析前、透析开始后2h、透析结束后的收缩压值.结果 用药后低血压发生率为28.5% (706/1 080)较用药前的65.4% (706/1 080)明显降低(P<0.01);用药后在透析开始后2h及透析结束后的收缩压值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均<0.01);用药有效率(最低收缩压升高≥15 mm Hg)为70.0%.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可有效治疗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模式在预防水负荷过多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先后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先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2个月次,即治疗中透析液钠浓度维持140mmol/L不变,超滤率恒定。后采用梯度钠及超滤曲线联合模式透析(观察组)2个月。即透析时选用由高至低斜线型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2个月,即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从143mmol/L,呈梯度逐渐下降到137mmol/L;超滤率也从高到低呈梯度下降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并监测最后3次血透前后血钠浓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钠浓度的改变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梯度钠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水负荷过多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即刻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即刻并发症的诱发因素和应急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性处理、不同的血液透析模式、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血液透析即刻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90例,共进行血液透析6480例次。其中发生低血压526例次,高血压198例次,肌肉痉挛188例次,失衡综合征15例次,低血糖52例次。经积极对症处理后,低血压患者血压升高502例次,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178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失174例次,低血糖患者症状改善52例次。结论:透析前做好各项检查,透析中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韦建新 《临床医学》2009,29(6):10-11
目的评价应用左旋卡尼汀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66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静脉滴注左旋卡尼汀1g,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ml,连续3个月。结果治疗组干体质量、血红蛋白和上臂肌围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未治疗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压(CVP)在调节超滤量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对照研究,22例对照纽根据体重增量估算超滤量,另22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CVP的变化来调节超滤量,对两组低血压、肌肉抽搐、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6个月前后SBP、DBP、心胸比例(CTR)、下腔静脉直径,体表面积(VCD)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压、肌肉抽搐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1.41%、9.39%、2.14%,低于对照组的26.16%、14.29%、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112.75、18.12、7.10,P均〈0.05)。6个月前后比较,观察组除DBP外,6个月后SBP、CTR及VCD分别为(131.30&#177;12.09)mmHg、(0.53&#177;0.05)及(11.89&#177;3.29)mm/m2,均低于6个月前的(164.45&#177;29.39)mmHg、(0.58&#177;0.08)及(14.10&#177;3.78)m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89、2.50、2.07,P均〈0.05),对照组6个月前后SBP、DBP、CTR及V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8、0.43、0.48,P均〉0.05)。结论以CVP结合体重增量调节老年MHD患者超滤量。可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肌肉抽搐发生率,并能改善患者SBP、CTR、VCD等容量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维持性血液(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应用左卡尼汀后血脂代谢的变化。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相关文献。制定文献纳入标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Jadad评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MHD患者应用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加权均数差值(WMD)及其95%CI。结果 (1)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9篇,均为英文文献,研究内容为MHD患者应用左卡尼汀治疗或安慰剂对照,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59例,其中左卡尼汀治疗组134例,对照组125例,随访时间12周至6个月。(2)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MHD患者左卡尼汀组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倾向,但无统计学差异。②2组间三酰甘油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③左卡尼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④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左卡尼汀使用时间大于24w,血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血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伴高脂血症亚组进行分析,未发现组间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HD患者应用左卡尼汀对血脂代谢有一定积极影响,且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旋肉碱水平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洋  彭立人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0):558-559,566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清游离肉碱 (SFC)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MHD患者 6 0例 ,分为治疗组 30例、对照组 30例 ,每次透析结束后 ,治疗组静脉注射左旋肉碱 1.0g ,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ml,疗程共 12周。应用紫外酶法检测其透析前后的SFC ,常规方法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 治疗组SFC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性变化 ,对照组血脂四项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左旋肉碱缺乏及血脂代谢紊乱 ,补充左旋肉碱可明显提高脂肪利用 ,改善脂代谢紊乱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滤速度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3例,按病情需要非随机地选择不同的透析模式、透析器、血流量及超滤速度,比较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个体化超滤速度≤10 ml/(kg·h)者与>10ml/(kg·h)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9.8%和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0,P=0.010);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个体化超滤速度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个体化超滤速度可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王培红 《护理研究》2006,20(28):2545-2546
简要介绍了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表现、原因,重点阐述了肌肉痉挛的防治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含糖透析液对糖尿病透析患者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含糖透析液对糖尿病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的影响,及其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对17例维持透析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前2月使用无糖透析液,后2月换成含糖5.5mmol/L的透析液,比较前后患者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以及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使用无糖透析液时,患者发生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分别为7.6%和18.3%;使用含糖透析液后,患者发生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明显下降,分别为1%和10.7%,P0.01和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等代谢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透析患者使用含糖透析液,有利于防止透析低血糖和低血压,而对患者代谢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对评估血液透析患干体质量的作用。方法对26例规俸性血液透析患.先后按标准透析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两种方式进行血透治疗,观察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血压、体质量、超滤量、相对血容量的变化和临床合并证及护理干预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前的血压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血容量监测组的干体质量、脱水量、透后血压、急性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次数与标准血液透析组相比均有显性差异。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能有效地评估干体质量;有效地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等低血容量相关不良反应;在下调干体质量后高血压得到改善。结论在透析过程中,根据患临床表现结合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质量、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指导治疗顽同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了本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月90例(33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结果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病变及器质性心脏疾病等。结论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保证透析过程中有效循环血量的相对稳定及做好发生低血压时的紧急处理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透析间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青年忠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MSE和MoCA评估所有忠者的认知功能,根据是否发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各项血液指标,观察损害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时间、合并糖尿病比例、透析间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清UA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间低血压、糖尿病以及血清UA水平是影响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轻度认知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oCA得分与透析间低血压的发生呈负相关(r=-0.542,P<0.001)。结论透析间低血压是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