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最主要方法。腹腔镜切除结直肠肿瘤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根治性好等特点[1],近年来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腹腔镜手术由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直肠息肉患者78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用,观察组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胃肠功能,应用安全且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2~2003年我院对6例患者采用了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其中乙状结肠癌1例,直肠癌4例,乙状结肠息肉1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例,Dixon术3例,Mile’s术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2例。1例术后出现肠瘘。无手术死亡发生。腹腔镜手术4例,手术时间平均3h,术中出血平均100ml。2例中转手术原因:1例因超声刀故障,另1例盆腔前壁出现活跃性出血。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手术既达到手术效果,又具有微创外科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双镜联合下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本院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的实施使双镜联合下行结直肠息肉的患者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大的舒适,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有诸多优点,其目的在于减少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各类损伤:如切口大,术后疼痛及切口并发症等。随着技术成熟,医生经验积累以及新型器械不断进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已得到开展与普及。我院从2006年7月至今,开展了3例。现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切除术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或腹腔镜下切除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镜下切除术患者60例(以下称内镜下切除组)与腹腔镜下切除术患者30例(以下称腹腔镜下切除组),比较两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完全切除率、切除病变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内镜下切除组完全切除率96.8%(60/62),腹腔镜下切除组完全切除率96.7%(2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759);腹腔镜下切除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29.7±5.3)mm]大于内镜下切除组[(14.9±4.3)mm](P=0.013);内镜下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32.1±6.1)min]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75.3±9.8)min](P=0.007);内镜下切除组术中出血量[(13.2±5.5)ml]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28.3±7.6)ml](P=0.009);内镜下切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1.4)d]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6.9±2.2)d](P=0.007),内镜下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腹腔镜下切除组(13.3%)(χ^2=4.89, P=0.021),内镜下切除组平均住院总费用[(18 745±6 281)元]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42 961±10 423)]元(P=0.006);术后随访6~12个月,内镜下切除组及腹腔镜下切除组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内镜下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切除术均是目前治疗直结肠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内镜下切除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困难性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特点及治疗技巧。方法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摘除困难性结直肠息肉。结果76例患者133枚息肉均为一次性完全切除,2例出现迟发性出血,无即刻及迟发性穿孔发生。结论根据困难性结直肠息肉的不同类型,灵活合理地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技术,可以完整、安全地切除病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息肉或者早期癌变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双镜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4-02收治的3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双镜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开腹式手术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平均禁食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息肉或早期癌变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双镜联合治疗,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和价值。方法:经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130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Dixon手术以例、Miles手术14例、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19例,降结肠部分切除术1例、盲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造瘘术1例。结果:中转开腹手术5例,125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8min,术中平均出血120ml,术后平均42h胃肠功能恢复,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发生,随诊0.5—34个月,除1例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手术者,术后12个月盆腔局部肿瘤复发外,其余病例均没有转移、局部肿瘤复发、Trocar处和小切口处肿瘤种植。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胃肠干扰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在严格遵循肿瘤根治手术的原则下,由有相当经验的医师进行该手术,代表了结直肠肿瘤外科的趋势,并将延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刘洁  赵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2052-2053
目的探讨直肠镜和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早期高位直肠肿瘤的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分析20例双镜联合技术治疗高位直肠癌的手术期护理效果,总结手术配合的心得、方法及仪器设备的管理、体位放置等要点。结果术前完美的准备,术中默契的配合,术后及时总结,是手术进展顺利不可或缺的因素。结论双镜联合技术是一种安全性高、损伤小、效果好的手术方式。护理人员掌握术中配合要点,熟悉手术步骤,清楚主刀医生的手术习惯,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自2003年11月~2005年9月完成的经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升结肠肿瘤5例,乙状结肠肿瘤7例,直肠肿瘤10例,1例升结肠肿瘤并发肝转移。Dukes分期A期10例,B期4例,C期8例。结果22例均完成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手术时间(120±20.4)min,术中出血(170±30)mL。术后(12±3)h离床活动,(36±3.5)h肛门排气。术后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3周后痊愈。全组随访2~23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局部复发,无Trocar处及小切口处肿瘤种植。结论Dukes分期A、B和C期的结直肠肿瘤可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可以达到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症状轻,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双镜联合)技术已逐渐成为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这一技术充分发挥了双镜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宽了胃肠道疾病的微创应用范围。双镜联合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定位,同时还能观察肿瘤切除是否完整,切除后腔内是否出血,闭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肿瘤经腹腔镜手术治疗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结直肠肿瘤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乙状结肠癌2例,直肠癌11例。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210min。无术中大出血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术后2~3d下床活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1h。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1d,术后切口感染1例。随访8~36个月,2例直肠癌吻合口复发,其中1例为手术时已有肝转移。结论:结直肠肿瘤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急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摘除后并发急诊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共摘除息肉373颗.其中11例急诊出血,出血率为3.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后急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息肉形态、病理类型和摘除方式无关(P>0.05).结论 高血压是结直肠息肉摘除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42-3244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复杂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结肠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复杂性结直肠息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9%(P0.05)。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治疗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1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7例,对照组83例.治疗组行EMR,对照组行电凝切除术,比较两组完整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愈性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腺瘤癌变以及高危性腺瘤-低危性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分组法,以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息肉内镜、病理特征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EMR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息肉内镜下检出率为48.28%,进行EMR治疗的息肉占全部息肉的34.90%,其中高危腺瘤占17.08%,从非腺瘤性息肉到高危性腺瘤,随着癌变可能性的增加,息肉发生部位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转移,其形态更容易表现为有蒂息肉,且黏膜分叶和黏膜改变发生率逐渐增加。大肠息肉癌变与息肉有蒂、分布在远端结肠、直径大于1.0 cm、腺瘤含绒毛样成分、息肉黏膜分叶、充血、粗糙和糜烂有关。EMR治疗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9.70%,并发症发生率为1.14%。结论高危性腺瘤和癌变腺瘤在结直肠分布及内镜下表现中存在一定的特征,该院针对大小为0.5~3.0 cm的息肉,采用EMR联合钛夹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阻断腺瘤-大肠散发性癌这一演化进程,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4例胃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患者行胃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4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康复顺利,均未发生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内镜随访6~12个月,无不适及肿瘤复发。结论:积极地进行围术期护理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10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6例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焦虑恐惧状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焦虑恐惧心理、患者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