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4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分别应用微柱凝胶法、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及抗体放散试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90.4%,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92.8%,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96.4%;试管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73.5%,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80.7%,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85.9%;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试管法(P<0.01).结论 微柱凝胶法对检测新生儿溶血病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试管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许琴  李娟  许亚莉 《临床医学》2011,31(10):97-98
目的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依据。方法采用试管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对住院怀疑为免疫性溶血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受检的102份血样中,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14例,阳性率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19例。两种检测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5)。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是一种免疫学检测的新技术,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的诊断,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比试管法具有更多优点。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结果易判读,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相关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81例ABO血型不合,拟诊为HDN的新生儿标本用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结果试管法、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分别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结果相符27例、21例,符合率33.3%、25.9%,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试验符合50例、56例,符合率61.7%、69.1%,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释放试验符合57例、64例,符合率70.4%、79.0%,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传统试管法比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在游离试验及放散试验中,微柱凝胶法比传统试管法灵敏度高。微柱法操作简便、标准化,耗时短,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等优点,尤其表现在放散试验和游离试验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检测。结果在108例送检的标本中74例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占送检标本的68.5%(74/108);出生天数小于或等于5d者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为72.3%(68/94),明显高于出生天数大于5d的新生儿42.9%(6/14)。结论微柱凝胶技术与传统试管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准确等优点;新生儿外周血标本的早期检测,可提高阳性指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判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决定值,提供检测IgG抗A(B)效价的操作标准及应用评价。方法取139例O型Rh阳性孕妇血清分别采用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B)效价。结果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 G抗A、抗B效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抗B效价为3.71±0.93和3.75±0.93(实际效价的几何均值为40.9和42.5),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抗B效价为4.39±1.11和4.31±1.08(实际效价的几何均值为80.6和74.4),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 P<0.01;t=12.9,P<0.01)。以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B)效价64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参考值,计算得出微柱凝胶法的参考值为131.8和153.0。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血清IgG抗A(B)效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敏感性高,适合替代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微柱特异性凝胶和传统试管法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中的比较,探讨确认微柱凝胶技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可靠准确性.方法 采用试管法和微柱特异性胶试剂对56例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微柱法阳性32例,试管法阳性30例.结果 微柱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抗-IgG13例;抗-IgG,抗-IgA同时存在1例;抗-IgG,抗-IgA,抗-IgM同时存在2例;抗-IgG,C3d同时存在10例;C3d 6例;C3c 0例.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抗-IgG 14例,抗-IgG,C3d同时存在10例;C3d 6例.结论 微柱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hD抗体检测的意义及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的优越性.方法 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和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对47例RhD阴性围产期孕产妇平行检测,观察检出率,并比较两法的灵敏度.结果 对选定的阳性对照物检测.试管法抗人球的检出1+的稀释度为1:16,而微柱凝胶法为1:64.47例RhD阴性围产期孕产妇静脉血.传统的试管法检出RhD抗体阳性lO例(阳性率21.28%),微柱凝胶检出RhD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27.66%).结论 微柱凝胶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在RhD抗体检测中优于传统的试管法抗人球技术.  相似文献   

8.
微柱凝胶法检测O型孕妇IgG抗体效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检测96例O型孕妇ABO-IgG抗体效价,并与临床传统试管法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者8例,占总数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比传统抗人球蛋白法判读结果高2个等倍稀释度有7例,占总数7.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比传统抗人球蛋白法判读结果高1个等倍稀释度有81例,占总数8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A(抗B)效价≥128有47例,占48.9%,O-A>O-B>O-AB妇一夫组合.结论 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十分必要,微柱凝胶法比传统抗人球蛋白法操作更简便、快捷、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方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实验和抗人球蛋白实验与试管血型检测与试管抗人球蛋白实验同时平行对照检查:①新生儿ABO、Rh系统定型;②新生儿直抗实验;③游离IgG测定;④放散实验。结果两法检测326例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标本(其中夫妇ABO血型系统不合292例,夫妇ABO系统血型相合34例)。夫妇ABO血型系统不合的阳性率分别为160例(54.8%),80例(27.4%);夫妇ABO系统血型相合的阳性率分别为23例(67.6%),17例(50%)。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可靠,可较长时间保存等优点,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8%,为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实验室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柱凝胶法免疫检测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并逐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实验室项目检测。抗人球蛋白试验是目前对IgG抗体检测国际公认的最经典、可靠的实验室方法。由于传统的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试管法)操作繁琐、时间长、重复性不好等缺点,一直不能被临床常规应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比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生儿血型鉴定的难点,针对新生儿血型抗原与抗体的特点,探讨新生儿常见血型鉴定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盐水介质法(玻片法和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同时正定型检测本院住院新生儿ABO血型。结果玻片法检测新生儿ABO血型符合率为97.75%,试管法检测新生儿ABO血型符合率为99.25%,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ABO血型符合率为100%。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ABO血型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玻片法和试管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治疗及输血提供了安全保障,而玻片法和试管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差,偶有错判和误判,慎用于新生儿ABO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自动微柱凝胶法用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初筛的结果及假阳性标本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全自动微柱凝胶法对1 205例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初筛,阳性结果标本采用试管法进行IgG/C3d分型。结果:在1 205例标本中检出阳性180例(阳性率14.9%),凝集强度分布为:++++6例、+++23例、++41例、+95例、+/-15例。18例初筛阳性标本试管法分型结果为阴性,所有后续试管法阴性均来自于弱阳性患者,多见于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结论:全自动微柱凝胶法用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初筛具有操作标准化、结果清晰可保存、敏感性高的优点,小部分假阳性可通过严格标本前处理质控等操作,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检测红细胞同种抗体的能力.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对127例含有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样本进行检测,使用经典的试管抗球蛋白法平行检测,比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于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检出率为98.4%,试管抗球蛋白法的检出率为80.3%.其中,试管抗球蛋白法对抗-D,-E,-C,-c,-e,-C+e,-E+c,-Mur,-Dia,-Dib,-Fyb,-Jka,-Jkb,-Lea和-P1抗体均能检出,但对于MNS血型系统抗M抗体的检出率仅为36.4%,对未知抗体特异性的冷抗体检出率为57.7%;而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所有样本包含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均能检出,除了Kidd血型系统,漏检率为33.3%.结论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于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试管抗球蛋白法,但是可能会漏检Kidd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建议实验室在使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的同时,应结合试管抗球蛋白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检出抗体,特别是输血前相容性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O型孕妇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A(B)效价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同时检测133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水平,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2种检测方法结果呈高度相关。若以凝集强度1+为判定终点,微柱凝胶法比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结果高出2个稀释倍数;微柱凝胶法以256作为临床参考值,试管法以64作为临床参考值,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微柱凝胶法以凝集强度3+为判定终点,试管法以1+为判定终点,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抗人球蛋白试管法。若以凝集强度1+为判定终点,推荐微柱凝胶法正常参考值为小于256;若以凝集强度3+为判定终点正常参考值为小于64。  相似文献   

15.
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微柱凝胶法室内参考值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微柱凝胶法和传统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的差异。以评价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得出本实验室微柱凝胶法的室内参考值。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和传统试管法平行检测3782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微柱凝胶法和传统试管法检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均值分别为92.79、30.65,前者是后者的3.03倍;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B)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试管法;微柱凝胶法的1:256与传统试管法的1:64作为本室的室内参考值意义相同。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的室内参考值应设为1:256;该方法灵敏度高于传统试管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和分析承德地区献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发生频率.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法(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抗IgG+C3)和试管法(抗IgG、抗C3d试剂)检测DAT阳性抗体,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分型.结果 共检查承德地区献血者8 326例,DAT阳性检出率高达0.2%(17/8 326).分型鉴定:抗IgG为14例,抗C3d为3例;女∶男=1.4 .结论 为保证输血安全,有必要对献血员进行DAT检测,减少溶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实验室多采用传统的试管液体介质,以肉眼和显微镜来观察结果.而微柱凝胶试验以其敏感、操作简单正在被人们逐渐接受.笔者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hD抗体检测的意义及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的优越性。方法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和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对47例RhD阴性围产期孕产妇平行检测,观察检出率,并比较两法的灵敏度。结果对选定的阳性对照物检测,试管法抗人球的检出1+的稀释度为1:16.而微柱凝胶法为1:64。4.7例RhD阴性围产期孕产妇静脉血,传统的试管法检出RhD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21.28%),微柱凝胶检出BhD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27.66%)。结论微柱凝胶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商,在RhD抗体检测中优于传统的试管法抗人球技术。  相似文献   

19.
敬告作者、读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实验室多采用传统的试管液体介质,以肉眼和显微镜来观察结果。而微柱凝胶试验以其敏感、操作简单正在被人们逐渐接受。笔者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权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58-2358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比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敏感性高10倍左右,且操作简单、时间短、标准化工作程序(可排除人为因素干扰)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抗人球蛋白试管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