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揭示了膳食在IB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与菌群增加IBD易感性。营养不良是IBD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而饮食疗法,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诱导和维持缓解、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IB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常是引起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需适时和恰当地应用肠内营养,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陈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476-477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相关营养指标的影响,探索肠外营养对危重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肠内营养方法,治疗组增加肠外营养序贯支持疗法,疗程为2周,治疗后测定体质量、血浆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比较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体质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大,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治疗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为肠内营养的有益补充,严格掌握其应用的指针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深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余雄杰  向明 《医药导报》2014,33(1):72-75
摘要 随着对炎性肠病(IBD)发病病因及机制研究的进展,治疗IBD的药物新品种不断上市,IBD的治疗选择也越来越多。对于IBD肠道免疫学的研究,可为炎性肠病治疗提供更多的基因治疗靶点,治疗IBD的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IFX)、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及抗细胞因子如抗白细胞介素(IL)-12/23 、间充质干细胞、IL-10、IL-22等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应重视营养治疗在IBD治疗中的作用,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及微生态制剂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积累更多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4.
何文英  张晓斌  魏喜玲  高荣花  王燕 《河北医药》2010,32(21):2977-2979
目的研究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IBD)患者营养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IBD患者,采用MNA方法评估IBD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测定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TLC)、Ca2+、K+及Na+。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85例,85例IBD患者中,MNA评价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率为43.53%,潜在营养不良为43.53%,营养正常为12.94%。年龄、TLC、PA、K+和Ca2+浓度在营养不良组、潜在营养不良组及营养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不良组,Hb水平明显低于潜在营养不良组(P=0.003);而与营养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区别(P=0.217)。ALB水平,营养不良组低于潜在营养不良组(P=0.001)及营养正常组(P=0.003)。营养不良组Na+水平明显低于潜在营养不良组(P=0.018),而与营养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结论 MNA适合于IBD患者的营养评价,可以为护理人员和临床医生给IBD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更好改善病情,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癌症晚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将筛选出存在机体营养不良风险的84例晚期癌症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治疗和肠外营养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结果两组实施营养治疗前机体营养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指标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营养治疗后2周研究组机体营养指标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指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低于对照组23.9%(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癌症晚期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功能康复,且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周围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肠外营养可明显改善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是延长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生命不可缺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ICU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60例呼吸衰竭患者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科室分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使用情况、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营养支持中能耐受单纯EN途径占12.7%;EN联合补充的PN(EN+PN)占75.8%;全肠外营养(TPN)占11.4%。结论对IUC呼吸衰竭患者危重患者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在恶性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5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按随机表分别进入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EEN+PN)或完全肠外(TPN)营养组,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术后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EEN+PN组与TPN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4.8%(4/27)与33.3%(9/27),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9±1.2)d与(4.5±3.1)d、住院时间(12.3±4.3)d与(15.2±5.1)d及费用(31358±3114)元与(44650±11977)元,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术后胰瘘、胆漏、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PD后的营养支持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何彩玲  高苏俊 《安徽医药》2019,23(4):827-83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多种免疫因子参与的慢性肠道炎症,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肠道炎性活动、肠道功能紊乱、精神状态、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以营养疗法、药物治疗、单克隆抗体相关的生物治疗、免疫抑制剂疗法为主,因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这些疗法都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炎症的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激活在IBD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地清除血液中激活的白细胞,中断炎症反应链,可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许多研究者将白细胞免疫吸附疗法应用于对重症炎症性肠病(SIBD)病人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是对目前IBD治疗的补充,也是一种研究思路,但其吸附效果、疗效、不良反应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合理、有效、经济、简便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将1998年1月~2001年5月我院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患者术后的体力恢复状况、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指标,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营养状况均无进一步恶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肠外营养均能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②与肠外营养比较,肠内营养可促进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和体力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低.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营养方法,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以空肠穿刺置管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