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学会组织编撰、著名药理学家周金黄、刘干中教授主编的中药基础与临床研究丛书《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第一册,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所收集的论文均是由全国从事中医中药研究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2.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周金黄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药理学家。他主张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并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思想,用现代药理学等科学方法研究中药药理,在创建中西医结合的药理学方面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周金黄教授是本刊顾问,本文原发表于《生理科学进展》1985;16(1):1,经征得作者同意,本刊予以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3.
全国首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于1985年10月22~26日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402人,论文600篇。我国老一辈药理学家周金黄、雷海鹏教授等亲临会议,并有英国 Fornsworth,Evans 教授及香港梁荣能博士,为大会做了专题报告,澳大利亚学者Throne 女士也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中药复方研究等有关问题。大会发言论文19篇,分组交流  相似文献   

4.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第四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今天在北京正式开幕了,首先让我代表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对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林炳湘副院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王振纲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陈可冀教授能在百忙中参加我们的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Ciba Geigy亚州地区主任薛立财博士、日本福冈大学宫本博士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要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药理同道们! 一、中药药理学会创立以来的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5.
1990年8月14日至8月17日在兰州隆重召开全国第三届中药药理学术研讨会。到会代表近130人,大会征集论文185篇,印有论文摘要集。这次大会重点交流补益药的基础药理与临床研究,以及新技术的思路方法。大会评选出10篇青年优秀论文,中药药理学会决定成立周金黄教授中药药理基金会,奖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原中国药理学会荣誉理事长周金黄教授于1999年7月11日21时2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0岁。周金黄教授一生从事药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成绩卓著。1986年,他作为七位主要贡献者之一积极参与完成的“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80年代初期,他率先领导开展了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为促进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周金黄教授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德高望重,生活俭朴。近年他将自己所得各种奖金和部分积蓄4万余元捐献作为中药研究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于1992年8月16至20日在北京丰台胜利召开,到会代表140人,周金黄教授不顾年高有病亲临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 17日上午由刘干中教授主持开幕式,王建华教授致开幕词(另发,见44页),他在开幕词中回顾了中药药理学会创建以来的工作及历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在引导中药药理学学术发展中的作用,论述了本届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洽法药理学问题,并就中药药理学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提出了希望。王振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我国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形势,促进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加强中药药理学家、植物化学家及临床学家在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的密切合作,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及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商定于1994年4月中、下旬在北京联合召开《中药药理、植化与临床学术讨论会》。会议将邀请在中药药理、中药植化、中药临床或“三结合”  相似文献   

9.
第七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于2000年10月15日~18日在西安召开。这次大会是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及陕西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协办。来自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日本、美国的代表共165人出席了大会。 在15日的开幕式上,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创始人、主任委员王建华教授致开幕词。王教授回顾了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15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药药理学科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提出了本次会议的中心任务,并建议全体代表向已故中药药理学奠基人周金黄教授及著名药理学家富杭育教授、易宁育教授致哀,缅怀他们为中国中药药理事业的创立和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68篇,86位代表在会上作了报告。论文以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为主,亦有部分中药制剂与质量标准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方药的临床研究成果参加了交流,体现了中药药理与其他相关学科密切结合的精神。从交流的成果来看,近两年来在经典名方如六味地黄汤、桂枝汤、四逆散等的实验药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血清药理的方法学研究更加深入与完善,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中药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药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以中药新产品开发为目标的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仍然是中药药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面,总体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民族医药的现代研究得到了中药药理工作者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药药理与中药化学、中药制剂、中医临床等相关学科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部分学者还对中药、方剂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叶祖光同志在会上对我国目前中药新药研究特别是中药药效与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指导;日本斋藤教授与美国汪成康博士对中药及天然药在日本与美国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对与会代表提高中药新药研创水平,促进中药走向世界将有所裨益。 总体来说中青年学者的论文质量与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说明中药药理学科人才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老一辈专家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正脱颖而出,成为中药药理研究队伍的生力军。为鼓励年轻中药药理工作者,经与会专家评审,杨奎、齐云、余林中、聂克、蒋洁云、赵玲6位同志获得本届学术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是本次会议的任务之一,经过有关专家的充分蕴酿,民主协商,实现了专业委员会的新老更替,成立了第四届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体现了老中青结合、多学科结合的特点。闭幕式上,新当选的第四届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有顺教授代表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表示: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中药药理学事业的核心力量,将继续沿着周金黄、王建华、刘干中等老一辈药理学家开创的道路,团结和组织全国中药药理工作者,为中药药理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及陕西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与准备,广州名盛药业公司、广州中药一厂、泸州宝光药业集团、广东九惠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太极药业公司、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陈李济药厂、咸阳五0五集团、西安更新中药厂、西安碑林中药厂、西安麦迪森药业有限公司、厦门今润丰华医学科技公司、北京普升达公司、西安德通医院、咸阳肿瘤研究所、延安常泰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给予了赞助,加强了学会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中药药理与临床》作为我国创刊最早、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中药药理学专门的学术期刊,在老一辈中药药理学家周金黄、王建华、刘干中等教授倡导和支持下,历尽千辛万苦创刊于1985年。作为中药药理学学科创始和发展"三个一"(一个专委会: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一本杂志:《中  相似文献   

11.
面向实际,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 近十年来,我国中医中药研究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就总体而言,我认为尚处在平衡发展的时期。我们仍需要下决心,加大开放力度,下大力气提高中医中药的整体科学水平。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潜力,以面对世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以及西药在效果和安全性上存在的若干故障,并正视中药高效新药开发中的难度,迎接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当看到,只有提高中医中药研究的科学内涵和现代化水平,才能自立自强,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8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全国首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和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学会委员会的决定,全国第二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于1987年9月6日至10日如期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继第一届学术会议后检阅我国中药药理学学术发展及其为我国四个现代化服务所获成果的又一次盛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09篇,到会代表来自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231人,其中副教授以上的代表共83人,中国药理学会名誉主席、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亲临大会指导。  相似文献   

13.
1994年10月8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传统性医学研讨会”,同时成立了“第一届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该次大会共收录论文300余篇,并编辑出版了《中国传统性医学》一书。本文就该次大会所收录的论文对影响中国传统性医学学科形成、发展的因素及其内涵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药理学家、医学博士、一级研究员(文职特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周金黄同志于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一日二十一时二十分在北京溘然逝世,享年九十岁。周金黄教授1909年6月9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28年就读于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1934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留协和医学院药理科任助教。1935年7月至1936年1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任药理学客座讲师,1936年1月至6月在德国佛莱堡大学药理学研究所从事客座研究,后回到协和医学院药理科任教。1…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药理学家、一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本刊顾问周金黄教授于1999年7月11日21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周金黄教授1909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28年就读于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获北平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35年赴美国、德国从事客座研究,他谢绝国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再三挽留,放弃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先后在广州孙逸仙医学院、贵阳医学院、成都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1947年5月到武汉筹建武汉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并亲任院长兼附属医…  相似文献   

16.
本刊首届(1985年创刊至1992年8卷3期)优秀论文经三级评选:编辑部及中药药理专委会推荐、优秀论文评选委员会初评、《中药理药与临床》编委会及中药药理专委会终评,已于1992年8月20日于第四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闭幕式上揭晓,共评选出21篇系列或单篇学术研究优秀论文,在发奖仪式上由周金黄教授、王建华教授颁发了奖状和奖金,现予公布如下: 作者 论文题目 所在卷期页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历史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药麻醉"的现代科技阐释掀开了新的一页,其著名成果几乎是家喻户晓,因此,我们对从事"中药麻醉"的开拓者之一的王建华教授崇拜已久。1983年,在周金黄、王筠默教授主持下在合肥召开的第一本大专院校教材《中药药理学》首届编写会议中,我与王教授同住一个房间,我是一个小字辈,王教授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教授了,闲谈时,我问到关于中西医结合中唾液淀粉酶的问题以及中药麻醉问  相似文献   

18.
王涛 《河南中医》2007,27(5):13-14
2006年4月,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张功耀教授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一文。提出“以文化进步的名义、科学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10月6日,张功耀教授再次发出倡议,要求支持告别中医中药的人士进行签名,让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系,使其真正回归民间。  相似文献   

19.
医药结合促进中医中药同步发展王孝涛曹晖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医中药是我国一门传统医药科学,在长期医疗、保健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辨证施治的理、法、方、药整体医疗体系。在临床上通过“四诊”察其症候(症状体征),经审证求因...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中医临床水平的提高与有效方药及中药科研成果开发同步,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中医药行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深化改革的着眼点之一。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走中医中药一体化的路子。 一、一体化有利于中药科研与产品开发的科学决策 药品开发与医疗服务的最佳结合点是医疗市场。把中药企业推向市场,关键的一点在于如何作出科学的产品开发决策。从中药开发的程序来看,一种有前途的初级产品或科研萌芽往往始于长期的医疗实践。如武汉健民制药厂的拳头产品“龙牡壮骨冲剂”就是药厂与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